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
作者 张云飞 安军伟 +1 位作者 龚幼波 陈东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4-558,共5页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人以及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拥有60岁以上人口1.4亿,而50岁以上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0.7%,男性为14.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OP导致的骨折也是老年人致...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老年人以及绝经后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拥有60岁以上人口1.4亿,而50岁以上女性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0.7%,男性为14.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OP导致的骨折也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POP的预防及治疗已成为当今人类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就近3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从中药、针灸、其他疗法等方面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该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方便各位学者及时获得相关研究进展信息,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能进一步探索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药 针灸 其他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林勋 王建平 +5 位作者 陈博 庞坚 张旻 王辉昊 张明才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组(简称"手法+红桂酊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组(简称...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组(简称"手法+红桂酊组")、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组(简称"手法组")和红桂酊涂擦组(简称"红桂酊组"),每组各30例。红桂酊组采用红桂酊涂擦治疗,手法组采用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治疗,手法+红桂酊组采用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结合红桂酊涂擦治疗,各组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周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对3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玛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WOMAC)从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和总分4个维度进行评价,并于末次治疗后对患者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3个月,3组患者的WOAMC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3周后,手法+红桂酊组的疼痛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僵硬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WOMAC总分优于手法组(P〈0.05)和红桂酊组(P〈0.05)。治疗4周后,手法+红桂酊组的WOMAC疼痛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红桂酊组的疼痛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僵硬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手法组的僵硬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手法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手法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优于红桂酊组(P〈0.05),手法+红桂酊组的WOMAC总分优于手法组(P〈0.05)和红桂酊组(P〈0.05)。随访1个月和3个月表现出与治疗4周后较为一致的治疗效果。治疗全程3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红桂酊涂擦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则对僵硬和关节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二者合用,不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石氏伤科推拿整复手法 红桂酊 WOMAC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改善腰椎曲度的影像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开勇 刘鹏 +3 位作者 徐斯伟 张必萌 庄园 詹红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治疗前后腰椎曲度的变化。结果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治疗前后腰椎曲度的变化。结果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83.3%(25/30);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分别为(2.94±0.53)mm和(3.98±0.68)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总前凸角为(55.85±7.88)°和(65.49±7.31)°,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骶骨倾斜角为(40.12±5.94)°和(40.17±5.89)°,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节段椎间孔前后径为(18.62±1.06)mm,治疗后为(18.66±1.26)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节段椎间孔上下径为(12.19±0.95)mm和(12.54±0.76)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可以改善腰椎曲度、腰椎总前凸角、椎间孔前后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多层螺旋CT腰椎扫描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法 石氏伤科 功法 腰椎曲度 影像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伤科强筋功法治疗臭氧消融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安军伟 胡零三 +3 位作者 江苏闽 元唯安 詹红生 陈东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34-2336,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后,患者强筋功法训练与一般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锻炼,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后,患者强筋功法训练与一般健康教育前后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锻炼,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组当天(即第0周)、第12周,分别进行VAS、ODI、直腿抬高高度、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前屈、后伸数值比较。结果:石氏伤科强筋功法组与一般健康教育组在锻炼前后VAS、ODI、直腿抬高高度、腰椎前屈、后伸数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石氏伤科强筋功法组在VAS、ODI、直腿抬高高度、腰椎前屈、后伸改善数值上明显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结论: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腰突疼痛程度、提高腰椎活动度、显著增强腰背肌力量、降低术后复发率,是治疗腰突臭氧消融术后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石氏伤科强筋功法 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旭涛 俞仲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石氏温经强腰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变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比对照组患者(80.00%,32/4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中医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上升,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中医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好转,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石氏温经强腰方 中药熏蒸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后协同颈椎旋转扳法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逸松 王辉昊 +3 位作者 俞仲翔 张敏 郑昱新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协同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正常C0~T1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术后协同应用颈椎旋转扳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CT数据建立正常C0~T1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颈椎C5~6节段ACDF术后模型,在两种模型C4、C7节段分别模拟颈椎旋转扳法,并分析比较两种模型在C4、C7节段手法加载下椎体、双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及内固定系统von Mises应力情况。结果 C4节段进行手法加载时,ACDF术后模型C5、C6和C7椎体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下降12.3%、11.5%、26.4%,双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C4~5、C5~6、C6~7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别下降12.3%、58.8%、15.4%,右侧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别下降16.6%、92.1%、17.2%。C4~5和C6~7节段椎间盘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下降13.2%、4.0%,而C5~6节段融合器、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为9.349、111.9和300.8 MPa。C7节段进行手法加载时,ACDF术后模型的C4、C5和C6椎体应力较正常模型显著增加,尤其是C5椎体,其应力增加了近18倍,同时除了C4~5节段左侧关节突关节应力上升57.7%外,其余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应力普遍下降,但其C4~5和C6~7节段椎间盘应力较正常模型分别增加43.2%、21.7%,且C5~6节段融合器、钢板和螺钉的应力分别为2.926、205.4和256.2 MPa。结论 ACDF术后于融合节段上位椎体行手法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融合节段下位椎体行手法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增加损伤风险。在实施术后保守治疗时,应考虑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应症,避免在高风险区域进行操作,同时基于患者具体术后生物力学的状态实施更为精准、安全的手法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椎旋转扳法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力学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7
作者 邓真 牛文鑫 +1 位作者 王辉昊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3,共5页
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优势突出,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理论意义。回顾近年来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从手法的力学测量、不同颈椎手法术式(理筋手法、正骨手法)、手法对颈椎组织(椎体、椎间... 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优势突出,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理论意义。回顾近年来中医骨伤科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从手法的力学测量、不同颈椎手法术式(理筋手法、正骨手法)、手法对颈椎组织(椎体、椎间盘、肌肉、血管)影响等方面的生物力学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中医骨伤手法更好治疗颈椎病提供生物力学理论依据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骨伤科手法 颈椎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特征
8
作者 张琳聆 王辉昊 +3 位作者 俞仲翔 张敏 郑昱新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2,共7页
目的 探究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生物力学特征,为LDH的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含有脊髓神经的正常腰椎和4种LDH模型(中央型、旁中央型/侧隐窝型、椎间孔型、极外型),分析中立... 目的 探究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生物力学特征,为LDH的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含有脊髓神经的正常腰椎和4种LDH模型(中央型、旁中央型/侧隐窝型、椎间孔型、极外型),分析中立位和六自由度工况下椎间盘和神经根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在中立位下,正常椎间盘的应力大于突出椎间盘的应力,且正常模型中纤维环和髓核的应力比值大于突出模型中纤维环和髓核的应力比值。在中立位下,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在突出部分与正常部分的切迹处,并在椎间盘外缘出现募集现象。在前屈后伸位下,突出椎间盘的应力向右侧偏移;突出椎间盘最大应力出现在右侧屈工况下,此时右侧神经根应力大于左侧;在右旋工况下,突出椎间盘的应力稍小于右侧屈工况下椎间盘应力,此时右侧神经根应力小于左侧。结论 椎间盘对维持腰椎动静态稳定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体位对椎间盘的应力产生明显影响,对LDH患者而言,应该避免前屈、患侧屈曲和大幅度后伸动作,适当的患侧旋转动作有助于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椎间盘 脊髓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天诚 耿子翔 +3 位作者 袁龙 杨光月 李一飞 赵咏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为了更好地评估老年人跌倒和骨折的危险因素,Binkley等在2013年首次提出“活动障碍综合征”(dysmobility syndrome,DS),将“骨骼-肌肉-肥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骨质疏松症、肌少症、肥胖症,可以更全面地识别老年人的跌倒和骨折风险。通... 为了更好地评估老年人跌倒和骨折的危险因素,Binkley等在2013年首次提出“活动障碍综合征”(dysmobility syndrome,DS),将“骨骼-肌肉-肥胖”作为一个整体,包括骨质疏松症、肌少症、肥胖症,可以更全面地识别老年人的跌倒和骨折风险。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文章旨在对DS的定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诊断、管理进行梳理并形成研究进展,为后续的临床研究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障碍综合征 骨质疏松症 肌少症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正筋柔”理论下针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廉由之 詹红生 +2 位作者 商海滨 李国中 石印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2-53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指导下针灸联合手法复位对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指导下针灸联合手法复位对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与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结论基于“骨正筋柔”理论指导下针灸联合手法复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和腰椎功能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 手法复位 针灸 炎症因子 腰椎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腰神经根松解手法对腰突症疼痛及腰椎功能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陈硕 王翔 +1 位作者 詹红生 王辉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88-191,共4页
目的 通过随机、阳性对照的临床设计,评估石氏腰神经根松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LDH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采用椎间盘臭氧消融术,然后对照组采用一... 目的 通过随机、阳性对照的临床设计,评估石氏腰神经根松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LDH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采用椎间盘臭氧消融术,然后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法(腰部扌衮法),试验组采用石氏腰神经根松解手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13周、26周,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法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者腰腿部疼痛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LDH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综合疗效。对两组患者的评价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1周、4周、13周、26周2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4周、13周2组患者ODI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优良率为98.31%(58/59),高于对照组的86.44%(52/59)(P<0.05)。结论 石氏腰神经根松解手法联合椎间盘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患者腰腿部疼痛和腰椎功能方面比单用臭氧消融术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消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松解手法 疼痛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暴露对大鼠痛觉和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鼎 曹月龙 +4 位作者 徐勤光 申安平 王楠 邱凤喜 薛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探讨冷暴露对大鼠痛觉的影响及其对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为阐明冷敏感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6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8)和寒冷组(n=8)。对照组大鼠置于(24±2)℃环境中,寒冷组大... 目的:探讨冷暴露对大鼠痛觉的影响及其对感觉神经元中瞬时受体电位(TRP)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为阐明冷敏感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6只雌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8)和寒冷组(n=8)。对照组大鼠置于(24±2)℃环境中,寒冷组大鼠每日置于人工智能气候室内进行低温(4℃±1℃)刺激4 h,连续1周。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2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2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组织中TRPA1、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大鼠DRG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表达水平以及大鼠滑膜组织中TRPA1、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寒冷组大鼠MWT明显降低(P<0.05),DRG组织中TRPA1和TRPM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PV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TRPV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RP和S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寒冷组大鼠滑膜组织中TRP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RPM8、TRPV1和TRPV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短期冷暴露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DRG和滑膜组织中TRP离子通道表达变化有关联。TRPA1感觉神经元在关节局部冷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暴露 背根神经节 滑膜组织 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软坚胶囊中17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永铭 刘树森 +6 位作者 熊轶喆 王翔 吴玉云 刘瑾 潘凌云 杜国庆 詹红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3-358,共6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软坚胶囊中芹糖甘草苷、芍药内酯苷、獐牙菜苦苷、没食子酸甲酯、苯甲酰芍药苷、獐牙菜苷、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异甘草素、马钱苷酸、甘草素、没食子酸、芍药苷、氧化芍药苷、龙胆苦苷、甘...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养血软坚胶囊中芹糖甘草苷、芍药内酯苷、獐牙菜苦苷、没食子酸甲酯、苯甲酰芍药苷、獐牙菜苷、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异甘草素、马钱苷酸、甘草素、没食子酸、芍药苷、氧化芍药苷、龙胆苦苷、甘草酸、异甘草苷、甘草苷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2 mmol/L乙酸铵(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1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1.33%~104.03%,RSD 1.58%~3.50%。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可用于养血软坚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软坚胶囊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筋解结法综合防治慢性筋骨病损述要
14
作者 任我行 丁立鹏 +3 位作者 杨宗睿 王媛媛 刘永铭 詹红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筋结是筋受伤的表现,是慢性筋骨病损的开端。筋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伤以后其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筋出槽”,形成筋结,致其功能受损,表现出慢性疼痛。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施术者在诊疗过程中往往忽视或不够重视筋的作用,从而误... 筋结是筋受伤的表现,是慢性筋骨病损的开端。筋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伤以后其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筋出槽”,形成筋结,致其功能受损,表现出慢性疼痛。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施术者在诊疗过程中往往忽视或不够重视筋的作用,从而误诊、失治,导致病情迁延难愈,形成慢性筋骨病损。文章基于詹红生教授“筋主骨从、筋为骨用”的学术思想,强调“筋结”这一关键病因病机,阐述以“柔筋解结”为核心,“四‘以’相合、医患合作”为总则,重视体格检查,顺应四时规律,注重医患合作,结合中医整体辨证施治思维综合论治慢性筋骨病损的科学性、合理性及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结 柔筋解结 慢性筋骨病损 詹红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5
作者 陈威烨 王辉昊 +1 位作者 梁飞凡 詹红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9-601,共3页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高和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个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了重大负担。我国颈椎病患病率约为3.8%—17.5%[1],且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传统医学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高和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个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造成了重大负担。我国颈椎病患病率约为3.8%—17.5%[1],且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传统医学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病机[2],牵引能够拉开椎体间距离,以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脊髓、血管的受压,调整颈椎与周围神经、血管、肌肉间的关系[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错缝 椎间盘突出 牵引时间 神经根 生理弧度 牵引角度 颈椎牵引 牵引重量 前屈位牵引 力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矫形器对早期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旻 陈博 +4 位作者 江澜 张晗 董慧妹 姚海昌 詹红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46,共6页
目的:比较早期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在佩戴膝关节外翻矫形器与外侧楔形角矫形鞋垫后所产生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及差异,探讨不同矫形器在早期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目的:比较早期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在佩戴膝关节外翻矫形器与外侧楔形角矫形鞋垫后所产生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及差异,探讨不同矫形器在早期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Kislter测力台分别测评32例早期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佩戴定制外侧楔形角矫形鞋垫(倾斜角5°)、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及无佩戴任何矫形器(测试期间均穿标准鞋)三种条件下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及时间空间参数。结果:相较于未佩戴任何矫形器情况,佩戴2种矫形器后膝关节内侧间室压力(膝关节内翻力矩,膝关节内翻角冲量)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佩戴外侧楔形角矫形鞋垫后患者踝关节外翻角度明显增加,足底压力中心明显向外侧偏移(P<0.05)。结论:两种不同的矫形器均有助于降低早期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步行过程中膝内侧间室所产生的压力,两者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矫形器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ERK1/2信号通路调控成骨性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 被引量:22
17
作者 丁道芳 李玲慧 +3 位作者 宋奕 杜国庆 卫晓恩 曹月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大鼠血清作用下,激活或抑制MAPK-ERK1/2信号通路对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性基因表达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形态和碱性磷酸酶初步鉴定后,分别用1%和5%的大鼠血清进行培养24 h,WB检测MAPK-ERK1/2信...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大鼠血清作用下,激活或抑制MAPK-ERK1/2信号通路对大鼠成骨细胞的成骨性基因表达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成骨细胞,进行形态和碱性磷酸酶初步鉴定后,分别用1%和5%的大鼠血清进行培养24 h,WB检测MAPK-ERK1/2信号通路蛋白p-ERK1/2和ERK1/2表达,同时检测成骨性基因(Runx2、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和增殖蛋白PCNA的表达;MAPK-ERK1/2信号通路阻断剂PD0325901抑制P-ERK1/2的表达后观察对Runx2、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和增殖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 5%大鼠血清激活p-ERK1/2水平明显高于1%大鼠血清(P<0.05),在MAPK-ERK1/2高水平激活状态下,成骨性基因如Runx2、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出现显著的增加及促进PCNA的表达;当抑制MAPK-ERK1/2信号通路时,成骨性基因Runx2、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也随之下调,且PCNA表达也受到抑制。结论激活MAPKERK1/2通路促进成骨基因表达和成骨细胞增殖,抑制此通路将抑制成骨性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此通路可能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成骨细胞 成骨性基因表达 大鼠血清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态矫正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旻 庞坚 +2 位作者 陈博 郭海玲 詹红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8-1081,共4页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常见于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2])。在KOA的发生与发展中,力学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1—3])。近年来如何通...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常见于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2])。在KOA的发生与发展中,力学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1—3])。近年来如何通过改善KOA患者受累关节的力学环境进而治疗疾病缓解临床症状已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证实([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软骨 力学环境 受累关节 步态训练 外旋 生物力学 骨质增生 临床症状 力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元唯安 沈知彼 +4 位作者 薛利 谭文莉 程英武 詹松华 詹红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30,137,共8页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招募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受试者完成了研究。所有患者接受6次腰部脊柱推拿治疗,并在脊柱推拿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颅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评估患者脑...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招募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受试者完成了研究。所有患者接受6次腰部脊柱推拿治疗,并在脊柱推拿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颅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评估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及与疗效关系。结果: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推拿治疗有效,4例无效。脊柱推拿有效患者治疗前、后产生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0分时的疼痛压力值分别为(7.43±1.47)kg和(10.53±0.55)kg(P<0.05),而无效患者的则无明显差异(P>0.05)。颅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提示,脊柱推拿治疗有效患者的脑功能活动以抑制为主,抑制区域主要位于右侧前额叶及小脑区域;而脊柱推拿治疗无效患者的脑功能活动以增强为主。结论:脊柱推拿能够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脑功能活动,其治疗有效患者的抑制区域主要在额叶及小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脊柱 腰椎 椎间盘移位按/摩疗法 磁共振成像 疼痛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症状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和反应度检验 被引量:35
20
作者 邓真 元唯安 +1 位作者 王辉昊 詹红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汉化眩晕症状量表( Vertigo Syndrome Scale 中文版, VSS-C 量表),并通过评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VSS-C量表进行信效度、反应度检验。方法:征得原量表作者同意后,按照相关指南及要求,将原量表汉化为VS... 目的:汉化眩晕症状量表( Vertigo Syndrome Scale 中文版, VSS-C 量表),并通过评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对VSS-C量表进行信效度、反应度检验。方法:征得原量表作者同意后,按照相关指南及要求,将原量表汉化为VSS-C量表。将VSS-C量表应用于健康对照组(21名)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2例),对照组在2周内独立完成VSS-C量表评定2次;患者组在3周内独立完成VSS-C评定3次(在第3次评定前接受为期1周的手法康复治疗),同时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结果对照。通过两次VSS-C量表的评定结果相关性分析来测试其重测信度,以科隆巴赫α系数来评定VSS-C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将VSS-C量表的结果与 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各个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来评定VSS-C量表的效度。比较患者组第2次和第3次的VSS-C量表结果评定其对于手法康复治疗的反应度。结果:VSS-C 量表两次测验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 P<0.05),两个子量表的科隆巴赫α系数均在0.7以上,总体VSS-C 量表的科隆巴赫α系数大于0.85。 VSS-C 量表各个项目与所属子量表之间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5;VSS-C量表与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相应的亚项目之间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5;VSS-C量表经限定抽取公共因素法行因子分析,所抽取的2个公因子在各条目中所占比重与原版VSS量表中所属子量表大致相符。患者组和对照组VSS-C量表评分分别为22.9±9.2和10.6±10.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患者组手法治疗前后VSS-C量表评分分别为24.4±10.0和23.0±9.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VSS-C量表在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及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