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
1
作者 尚靖 路畅 +4 位作者 侯阳波 袁沁 李炜 王海静 陈进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HCT116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与佛波酯(PMA)诱导的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M0、CMSW480-Mφ和CM_(HCT116-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同时将刺激后的HCT116细胞与人源T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HCT116细胞存活情况及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用Western blot、qPCR和ELISA检测SW480和HCT116细胞中Kru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差异;用KFL4抑制剂肯帕罗酮(Ken)预处理HCT116细胞后,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M0型巨噬细胞共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将CM_(HCT116-Mφ)和CM_((HCT116+Ken)-Mφ)与HCT116细胞共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M0型巨噬细胞在CM刺激后,HCT116-Mφ细胞中CD11b+CD206+细胞比例更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更高;相比于CMSW480-Mφ组,CM_(HCT116-Mφ)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更高;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后,CM_(HCT116-Mφ)组细胞存活最多,同时TNF-α和IFN-γ水平最低;加入Ken后,M2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及标志物均降低。与CM_(HCT116-Mφ)组相比,CM_((HCT116+Ken)-Mφ)组HCT116细胞PD-L1表达下降。结论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通过分泌KLF4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PD-L1表达,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该研究有望为提高临床免疫治疗效果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移性结直肠癌细胞 KLF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逃逸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记伟 白宇 +3 位作者 张利军 张晓菁 候郁青 陈学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49-205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MEDLIN... 目的系统评价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3年)、万方数据库(1998—2013年)、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采用Jadad改良7分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SSS或NIHSS)改善以及不良反应(ADR)发生方面的差别,并根据用药情况将数据分为乌灵胶囊单用组及联用(乌灵胶囊+等量对照药)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RCT文献19篇(治疗组958例,对照组914例)进行Meta分析,其中乌灵胶囊单用组7篇(治疗组362例,对照组341例),联用组12篇(治疗组596例,对照组57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HAMD评分改善总体优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用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ADR总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乌灵胶囊单用组ADR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ADR发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单用有效,与西药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且能改善卒中后神经功能。乌灵胶囊单用不良反应少,与西药联用能缓解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乌灵胶囊 HAMD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 不良反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酮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癫痫模型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程记伟 白宇 +2 位作者 张晓菁 张利军 赵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43-1449,共7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muscone)抗痫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麝香酮小、中、大剂量组(10、50、100 mg/kg),丙戊酸钠组,每组各15只。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观... 目的探讨麝香酮(muscone)抗痫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麝香酮小、中、大剂量组(10、50、100 mg/kg),丙戊酸钠组,每组各15只。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观察大鼠癫痫发作程度与脑内c-Fos表达情况,以及麝香酮对其干预作用。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癫痫发作,脑组织中仅有少量c-Fos表达,而模型对照组及麝香酮小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高,脑皮质及海马中有大量c-Fos表达,麝香酮中、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模型对照组低(P<0.05或P<0.01),c-Fos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减少(P<0.01)。与麝香酮中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更低(P<0.05或P<0.01),c-Fos表达减少更加明显(P<0.01)。结论麝香酮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可能与阻断脑内c-Fo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癫痫 点燃模型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程记伟 白宇 +3 位作者 张晓菁 候郁青 张利军 陈学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评价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有关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8项研究纳入分析,其中阴性对照29篇,降纤酶对照6篇,尿激... 目的评价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有关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8项研究纳入分析,其中阴性对照29篇,降纤酶对照6篇,尿激酶对照3篇。巴曲酶在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纤维蛋白原方面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与尿激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效率方面与降纤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巴曲酶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巴曲酶 META分析 神经功能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菊苷通过调控GFRα1/AKT信号通路抑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SH-SY5Y凋亡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卿 张鹏 +3 位作者 白宇 张利军 侯郁青 蔡定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5-1231,共7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 目的研究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SH-SY5Y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SH-SY5Y细胞分别接受磷酸缓冲溶液(PBS)、MPP+和/或松果菊苷处理后,分析细胞生长情况,采用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法分析各处理组细胞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GFRα1)及其下游抗凋亡AKT(蛋白激酶B)磷酸化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变化,并观察AKT抑制剂LY249002对松果菊苷对SH-SY5Y的保护功能的影响。结果松果菊苷可以显著缓解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凋亡[MPP+vs MPP+/松果菊苷,(25.12±4.33)%vs(5.13±1.51)%,P<0.01]。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下调SHSY5Y细胞内GFRα1表达和AKT磷酸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特异性阻断AKT信号通路可以取消松果菊苷促进SHSY5Y在MPP+诱导损伤下生存的功能,但不影响松果菊苷提高GFRα1的表达。对SH-SY5Y细胞内Caspase-3活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松果菊苷可以抑制MPP+诱导Caspase-3的活化[MPP+vs MPP+/松果菊苷,(7.22±1.51)vs(1.81±0.42),P<0.01],但是这一作用可以被AKT抑制剂阻断。结论松果菊苷通过上调GFRα1/AKT通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神经细胞存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菊苷 SH-SY5Y细胞 1-甲基-4-苯基吡啶(MPP^+)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GFRα1) GFRα1/AKT信号通路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效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程记伟 白宇 +2 位作者 张利军 张晓菁 侯郁青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效关系及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药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发病≤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A组,发病后12 h给予纤溶酶)、试验B组(B组...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效关系及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栓前体蛋白(Tp P)水平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药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发病≤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A组,发病后12 h给予纤溶酶)、试验B组(B组,发病后24 h给予纤溶酶)及对照组(C组,不予纤溶酶),每组各50例。试验A组及B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纤溶酶治疗,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安慰药。通过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FIB及Tp P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值、治疗前及治疗90 d后患者Bathel指数(BI)、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治疗90 d及1年后患者脑卒中复发率及脑卒中病死率,分析评价纤溶酶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患者肝肾功能、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皮试过敏率了解纤溶酶安全性。结果 1 NIHSS评分比较:3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A组(4.0±1.6),B组(6.5±2.2),C组(8.0±4.7)。与治疗前比较,3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A组及B组较C组下降明显(P<0.05);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2BI评分比较:3组治疗后BI评分为A组(68.5±30.6),B组(55.6±29.2),C组(49.7±28.9)。与治疗前比较,3组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A组较B组、C组提高明显(P<0.05)。3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A组、B组及C组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4.0%,20.0%及30.0%。A组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率较B组、C组低(P<0.05)。4脑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90 d脑卒中复发率为A组(6.3%),B组(8.3%),C组(25.5%),治疗后1年脑卒中复发率为A组(10.4%),B组(14.5%),C组(31.9%)。A组及B组治疗后90 d及1年脑卒中复发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5)。3组脑卒中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FIB及Tp P水平比较:3组治疗后FIB分别为A组(2.74±0.75)g·L^(-1),B组(2.82±0.83)g·L^(-1),C组(3.67±1.35)g·L^(-1)。与治疗前比较,A组、B组患者治疗后FIB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但A组及B组FIB较C组下降(P<0.05)。3组治疗后Tp P分别为A组(3.56±1.26)mg·L^(-1),B组(3.43±1.22)mg·L^(-1),C组(13.21±6.54)mg·L^(-1)。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Tp P水平明显下降(P<0.05);A组及B组Tp P水平较C组下降更明显(P<0.05)。安全性指标:纤溶酶无明显肝肾损伤,不增加出血风险,过敏发生率低。结论脑梗死发病24 h内接受纤溶酶治疗均能安全获益,但发病后12 h给药较发病后24 h给药获益明显增多。纤溶酶主要通过降低Tp P发挥抗栓作用,对FIB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血栓前体蛋白 脑梗死 急性 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酮对戊四氮慢性致痫大鼠脑内c-ju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程记伟 白宇 +2 位作者 张晓菁 张利军 赵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62-2965,I0037,I0038,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酮抗痫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麝香酮小剂量组、麝香酮中剂量组、麝香酮大剂量组及丙戊酸钠组,每组各15只。通过行为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 RT-... 目的:探讨麝香酮抗痫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麝香酮小剂量组、麝香酮中剂量组、麝香酮大剂量组及丙戊酸钠组,每组各15只。通过行为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 RT-PCR方法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及脑内c-jun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剂量麝香酮对其干预作用。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无癫痫发作,脑组织中仅有少量c-jun表达,而模型组及麝香酮小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高,脑皮质及海马中有大量c-jun表达。麝香酮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模型组及小剂量组低(P<0.05,P<0.01),c-jun表达减少(P<0.01)。与麝香酮中剂量组比较,麝香酮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更低(P<0.05,P<0.01),c-jun表达减少更加明显(P<0.01)。结论:麝香酮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其机理可能与阻断脑内c-ju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点燃模型 麝香酮 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陈美丽 白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1-343,共3页
认知障碍是癫痫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计划判断能力的下降。随着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在癫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认知功能的损害是临床医生必经考虑的内容之一。癫痫与认知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 认知障碍是癫痫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计划判断能力的下降。随着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在癫痫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认知功能的损害是临床医生必经考虑的内容之一。癫痫与认知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癫痫自身、治疗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角度来说明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认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相关性癫发作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记伟 白宇 +1 位作者 侯郁青 张利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3-163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相关性癫发作临床特点。方法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报道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癫发作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238例患者,其中喹诺酮类130例,β-内酰胺类80例,大环内酯类和硝咪唑类各8...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菌药物相关性癫发作临床特点。方法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报道的抗菌药物相关性癫发作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238例患者,其中喹诺酮类130例,β-内酰胺类80例,大环内酯类和硝咪唑类各8例,氨基苷类7例,克林霉素类5例;静脉滴注给药者195例,口服给药者43例;大发作者197例,小发作者12例,肌阵挛者13例,部分性发作者16例;用药后2~4 d癫发作者157例;癫发作持续10~30 min者162例;经停药和抗癫治疗得以控制者210例。结论喹诺酮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最易诱发癫,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不应使用,有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减量使用。静脉滴注较口服给药更易诱发癫,应尽量口服给药。抗菌药物相关性癫以大发作为主要形式;癫发作高峰期为用药后2~4 d;多数癫能通过停药和抗癫治疗在10~30 min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癫发作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9
10
作者 吴舒窈 刘艳 宋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562-3570,共9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影响冠心病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冠心病防治起到积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576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180例,为非冠心病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为期7年的电话或再住院随访,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972,95%CI(1.240,3.138)]、年龄[OR=1.371,95%CI(1.115,1.686)]、吸烟史[OR=1.923,95%CI(1.168,3.165)]、血肌酐(Scr)[OR=1.138,95%CI(1.021,1.269)]、总胆固醇(TC)[OR=1.238,95%CI(1.016,1.50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0.448,95%CI(0.239,0.842)]是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63.3±26.4)个月,有224例(38.9%)发生MACE。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7,95%CI(1.003,1.428)]、糖尿病[HR=1.824,95%CI(1.370,2.429)]、舒张压(DBP)[HR=1.145,95%CI(1.000,1.31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03,95%CI(0.825,0.987)]、服用抗血小板药物[HR=0.713,95%CI(0.532,0.956)]、心肌梗死[HR=1.401,95%CI(1.046,1.877)]是冠心病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男性、高龄、吸烟史、Scr、TC水平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HDL-C可能是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高龄、合并糖尿病、高DBP、心肌梗死病史患者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而高eGFR、长期接受标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类证治裁》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珍 侯阳波 +6 位作者 胡寅钦 徐朝辉 陶杰 肖倩 白宇 李国毅 程记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类证治裁》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整理《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处方进行分析整合。结果 《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方剂共55首,包含121味中药,...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类证治裁》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整理《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处方进行分析整合。结果 《类证治裁》中治疗中风方剂共55首,包含121味中药,主要药性为温、寒、平;主要药味为辛、甘、苦;主入脾、肺、胃经;主要功效为补虚类、解表类及理气类;药物出现频次在7次及以上(1.5%)的中药共有15味,其中频次在9次及以上(2%)的中药共有8味;支持度个数≥9,基于关联规则置信度≥0.6的药物组合11对,包含6味中药;筛选出核心组合3组。结论 在治疗中风方面,《类证治裁》中的方剂一直秉承着“补气健脾、理气化痰、祛风解表”的理念,为现代中医学诊疗中风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证治裁 中风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寅钦 程记伟 +2 位作者 孙梦 李国毅 肖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1-820,共10页
目的:目前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存在争议,临床应用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将针对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疗效和安全性展开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通过PubMed、The Cochrane l... 目的:目前阿加曲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尚存在争议,临床应用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将针对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疗效和安全性展开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通过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应用阿加曲班治疗AIS的全部文献,检索的设定时间截至2022年4月。由2名受过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5篇文献纳入本次Meta分析,共包含AIS患者4696例(其中阿加曲班组2271例,对照组242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加曲班能促进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OR=2.69,95%CI=1.66~4.34,P<0.001),减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OR=0.42,95%CI=0.29~0.60,P<0.001),但对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1分患者比例(P=0.080)、90 d 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P=0.230)及卒中复发率(P=0.190)均无明显影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阿加曲班联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能改善90 d mRS评发0~2的患者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55,95%CI=1.17~2.05,P=0.003);在安全性方面,阿加曲班及对照组在任何颅内出血(P=0.730)、症状性颅内出血(P=0.990)、系统性出血(P=0.150)及死亡率(P=0.990)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阿加曲班可改善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预后,且不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阿加曲班 抗凝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