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 被引量:4
1
作者 高静静 汪涛 +1 位作者 蒋元烨 曹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80-1882,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肝病之一。代谢组学继承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为研究中医药诊治NAFLD开辟了新途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增加,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肝病之一。代谢组学继承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探索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为研究中医药诊治NAFLD开辟了新途径。总结了代谢组学与中医证侯在NAFLD中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NAFLD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组学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人群中健康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清脂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小燕 袁乙富 +2 位作者 杜晟楠 曹勤 蒋元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探究超重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与健康人的临床指标与脂质代谢差异。方法本研究将体质量指数(BMI)>23 kg/m^(2)定义为超重人群,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62例超重NAFLD患者纳入... 目的探究超重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与健康人的临床指标与脂质代谢差异。方法本研究将体质量指数(BMI)>23 kg/m^(2)定义为超重人群,选取2020年8月—2021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收治的62例超重NAFLD患者纳入超重NAFLD组,另选取同期超重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记录所有受试者的临床信息以及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脂质组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超重NAFLD组BMI显著高于超重对照组(Z=-2.365,P=0.018)。血清学指标中,超重NAFLD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尿酸、总蛋白、球蛋白、ALP、GGT、ALT、AST、胆碱酯酶、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超重对照组(P值均<0.05)。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脂质代谢具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差异性脂质(VIP值>1,P<0.05)493个,其中超重NAFLD组中有143个脂质显著上调,350个脂质显著下调。超重NAFLD组的平均脂肪酸总量是超重对照组的3.6倍。超重NAFLD组不饱和键数>3的甘油三酯含量较超重对照组降低(P<0.001),而不饱和键数≤3的甘油三酯含量较超重对照组增多(P<0.001)。结论超重NAFLD患者的部分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产物明显异于超重健康人,血液内脂肪酸明显升高,甘油三酯中的含饱和脂肪链的种类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超重 体征和症状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
作者 蒋元烨 敬梦辉 +2 位作者 金磊 王学伟 王晓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56-556,共1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目前现代医学并无有效治疗手段。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理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颇佳。
关键词 王旭高 治肝三十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汪涛 蒋元烨 +2 位作者 王学伟 高静静 曹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41-24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确诊的59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肝穿刺活检,根据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炎...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确诊的59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肝穿刺活检,根据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轻度炎症(G1~G2)和重度炎症组(G3~G4);轻度纤维化(S0~S2)和重度纤维化组(S3~S4),并检测患者血清肝功能、血脂、IL-2、IL-6、IL-8及IL-10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随肝组织炎症程度增加而加重(rs=0.538,P <0.001)。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在重度炎症组明显高于轻度炎症组[95.00(45.00~169.25) U/L vs 51.00(29.00~88.00) U/L,Z=-2.625,P=0.009;54.50(34.75~84.50) U/L vs 38.00(30.00~49.00) U/L,Z=-2.014,P=0.044;91.00(56.72~192.25) U/L vs 44.00(24.00~100.00) U/L,Z=-2.400,P=0.016];血清HDL在重度纤维化组明显高于轻度纤维化组[0.97(0.32~1.08) mmol/L vs 1.23(0.36~1.38) mmol/L,Z=-1.300,P=0.008];血清IL-2R水平在重度炎症组及重度纤维化组中明显高于轻度炎症组及轻度纤维化组[704.00(418.00~1038.00) U/ml vs 436.00(335.00~555.00) U/ml,Z=-3.405,P=0.001;735.00(523.00~890.50) U/ml vs 447.00(351.50~624.50) U/ml,Z=-5.358,P=0.001]。结论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而血清IL-2R随着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加重而表达上升,表明IL-2R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饮食及运动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汪涛 蒋元烨 +2 位作者 王学伟 曹勤 季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7-441,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已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NAFLD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管理NAFLD患者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同国家、地区、学会对NAFLD患者制定的饮食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已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NAFLD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管理NAFLD患者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同国家、地区、学会对NAFLD患者制定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不尽相同。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文献所报道的干预NAFLD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指导NAFLD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及运动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膳食疗法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行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袁乙富 曹勤 蒋元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1-407,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重大负担。NAFLD发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饮食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饮食是NAFLD防治的核心与基石。鉴于既往研究侧重于不同饮食成分、结构、方案与NAFLD的关系,而较少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重大负担。NAFLD发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饮食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饮食是NAFLD防治的核心与基石。鉴于既往研究侧重于不同饮食成分、结构、方案与NAFLD的关系,而较少探讨整体饮食行为对NAFLD的影响。故本文将饮食行为对NAFLD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NAFLD的防治及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行为习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习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杜晟楠 高静静 +2 位作者 汪涛 蒋元烨 曹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84-2688,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RNA)与NAFLD关系密切,被认为是NAFLD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归纳了circRNA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及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RNA)与NAFLD关系密切,被认为是NAFLD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归纳了circRNA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指出cirRNA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可能在NAFLD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环状RNA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