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髂嵴高度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德塔 占新华 +3 位作者 圣小平 饶武 顾晶亮 于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0-1695,共6页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 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根位置关系进行分组,将髂嵴最高点位于L_(5)椎弓根上边缘下方的48例患者纳入为A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与L_(5)椎弓根上边缘之间的33例患者纳入为B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上方的5例患者纳入为C组。比较3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术前(T_(0))、术后1周(T_(1))、术后1、6、12个月(T_(2)、T_(3)、T_(4))]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3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三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3组VAS评分、ODI均低于T_(0)时,A、B组均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D治疗L_(5)-S_(1)节段LDH临床疗效显著,髂嵴高度是否高于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会对其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 L_(5)-S_(1)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髂嵴高度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踝内外翻肌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测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朱燕 陈永强 +2 位作者 丁莹 强乙 秦蓓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踝内外翻肌进行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测试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使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35例运动员FAI患者及21例非运动员普通人群FAI患者分别进行踝... 目的: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运动员与非运动员踝内外翻肌进行等速向心及等速离心测试的对比分析,为进一步康复提供依据。方法:使用BiodexSystem-3型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对35例运动员FAI患者及21例非运动员普通人群FAI患者分别进行踝关节内、外翻等速向心及离心(角速度均为30°/s×5次;180°/s×10次)的测试。结果:运动员FAI患者除了高角速度离心运动时,踝外翻肌群力矩低于同组健侧外,踝内、外翻肌群在低角速度向心、低角速度离心及高角速度向心的力矩均未低于健侧(P>0.05);而普通FAI患者存在踝内外翻肌群在各种角速度时普遍性肌力缺陷、关节活动度降低及I/E比值的升高(P<0.05)。结论:不同人群FAI患者力矩改变特点不同,选用等速仪器中I/E比值并作动态控制率的分析,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康复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测试 踝关节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对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启龙 李玉梅 +2 位作者 陈永强 李柏 凌昌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522-524,共3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治疗组。瘤内注射给药治疗10天,计算治疗组肿瘤的...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蜂毒素抗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作用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模型,成瘤后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治疗组。瘤内注射给药治疗10天,计算治疗组肿瘤的体积抑制率和重量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CD105观察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结果:蜂毒素组对骨肉瘤的重量抑制率为38.92%,体积抑制率为43.04%(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蜂毒素组CD105蛋白标记的MVD、VEGF、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蜂毒素能明显抑制骨肉瘤UMR-106细胞裸鼠胫骨移植瘤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蜂毒素能够下调瘤组织VEGF、HIF-1α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骨肉瘤 血管生成 裸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剑 孔宪诚 +3 位作者 车涛 裘敏蕾 李岩峰 郑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病人,均经过临床X线和骨密度检查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照组仅做电针治疗4周后,通过对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WOMAC...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病人,均经过临床X线和骨密度检查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对照组仅做电针治疗4周后,通过对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经1年门诊随访,总结其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和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电针治疗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以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活动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在临床治疗提高疗效上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胶囊 电针 膝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爽 王晓波 +3 位作者 孙懿君 施杞 薛纯纯 李晓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0-519,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后路减压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unilateral pedicle screws plus contralateral translaminar facet screws,UPSFS)内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s,BPS)内固定治疗腰椎...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后路减压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unilateral pedicle screws plus contralateral translaminar facet screws,UPSFS)内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bilateral pedicle screws,BP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月发表的关于后路减压融合UPSFS内固定与BP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结局指标数据,包括术前与末次随访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改变值,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融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取数据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所有研究NOS评价均符合要求。总计有588例患者接受了内固定手术,其中UPSFS固定291例,BPS固定297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改变值[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0.3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57,-0.03)]、切口长度[WMD=-4.49,95%CI(-6.64,2.55)]、手术时间[WMD=-32.61,95%CI(-45.23,19.99)]、术中出血量[WMD=-152.63,95%CI(-208.91,-96.35)]、术后引流量[WMD=-186.21,95%CI(-286.06,-86.36)]以及住院费用[WMD=-1.68,95%CI(-2.27,-1.1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UPSFS组优于BPS组(P<0.05);而术前与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WMD=-0.00,95%CI(-0.26,0.27)]、JOA评分[WMD=0.26,95%CI(-1.59,2.11)]、ODI[WMD=0.26,95%CI(-1.59,2.11)]、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WMD=0.01,95%CI(-0.61,0.63)]的改变值,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率[OR=0.31,95%CI(0.10,1.03)]以及并发症发生率[OR=1.43,95%CI(0.60,3.40)],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UPSFS固定具有和BPS固定相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前者对患者腿痛程度的改善更加显著,同时可以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板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Mel)对裸鼠骨肉瘤的抑制作用与影响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启龙 李寒冰 +2 位作者 姚亚民 陈永强 杨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讨蜂毒素(melittin,Mel)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D大鼠成骨肉瘤UMR-106细胞株建立骨肉瘤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将18只裸鼠随机等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Mel组和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应用... 目的探讨蜂毒素(melittin,Mel)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D大鼠成骨肉瘤UMR-106细胞株建立骨肉瘤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将18只裸鼠随机等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Mel组和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瘤体CD31、CD105、PCNA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Mel抑制骨肉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结果 Mel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分别为42.98%和39.03%,Mel能明显抑制CD31、CD105标记的血管生成密度,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Mel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及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Mel具有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Mel) 骨肉瘤 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对裸鼠骨肉瘤治疗作用及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启龙 杨峰 +3 位作者 姚亚民 王怀章 刘怀民 陈永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建立裸鼠骨肉瘤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4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低、高剂量组,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建立裸鼠骨肉瘤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4组:生理盐水组,蜂毒素低、高剂量组,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外周血常规、骨髓有核细胞数目;光镜观察心肝脾肺肾及肿瘤的病理组织学情况;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微细结构。结果:蜂毒素低剂量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分别为42.98%、39.03%,高剂量组分别为67.54%、48.66%,蜂毒素能明显降低血清AKP水平;光镜与电镜下蜂毒素能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或坏死;高剂量蜂毒素给药后可见扭体动作、精神不振、萎靡少动等毒性反应,肾脏病理切片可见肾小管间质扩张充血,肾细胞间隙炎性细胞集聚。蜂毒素各组骨髓及心肺肝脾等脏器未造成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蜂毒素具有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并能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或坏死,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骨肉瘤 治疗作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