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S和.NET架构的中医传承平台的开发与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钟臻 封玉琳 王霞芳 《电子设计工程》 2017年第7期19-23,共5页
为了有效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文中开发与设计了基于B/S和.NET架构的名老中医传承平台,其运用ASP.NET平台、Java Script脚本语言、CSS+DIV及SQL Server2005数据库等相关软件技术,通过ADO.NET组件对数据库进行连接和操作,完成了临床信... 为了有效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文中开发与设计了基于B/S和.NET架构的名老中医传承平台,其运用ASP.NET平台、Java Script脚本语言、CSS+DIV及SQL Server2005数据库等相关软件技术,通过ADO.NET组件对数据库进行连接和操作,完成了临床信息数据的管理、检索、分析等,从而实现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临床医师个体经验总结、方剂组方规律分析及新药处方发现等功能。试验测试表明,该平台运行稳定,各项功能均可正常工作,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平台 B/S架构 ASP.NET SQL SERVER 20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心身失衡初探
2
作者 李利清 虞坚尔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26-28,共3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期的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冲动。从中医心身医学角度来说,其发病机理在于心身动静失衡。外在表现的身体之动静平衡为标,内在心理潜意识之动静平衡为本。其潜意识的改变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发生于儿童期的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与冲动。从中医心身医学角度来说,其发病机理在于心身动静失衡。外在表现的身体之动静平衡为标,内在心理潜意识之动静平衡为本。其潜意识的改变可以通过其意象去了解、去改善。意象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均建立在意象基础之上。意象的研究不仅可以成为联通现代心理学与中医学的桥梁,推动中医学、心理学之发展,而且也为心身失衡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意象 原型 心身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武明云 虞坚尔 +3 位作者 白莉 薛征 蒋沈华 徐万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0期31-34,共4页
本文综述中药干预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NF-кB信号传导途径可以调控免疫/炎症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等,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及发展。近年来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复方、中药单味药及其提取物和... 本文综述中药干预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NF-кB信号传导途径可以调控免疫/炎症细胞和气道结构细胞等,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及发展。近年来研究显示,多种中药复方、中药单味药及其提取物和中药单体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逆转气道重塑,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 支气管哮喘 中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身异质性探索支气管哮喘 被引量:3
4
作者 夏晨萍 李利清 虞坚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0期73-75,103,共4页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应该关注患者体质、心理层面。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异质性体质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基础,而异质性心理行为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条件。支气...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所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应该关注患者体质、心理层面。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异质性体质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基础,而异质性心理行为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条件。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要从体质、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等方面着手,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异质性 体质 心身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四缝穴疗法的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媛 林洁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761-1763,共3页
通过检索针刺四缝穴疗法相关古籍,发现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文中虽叙述不多,却涵盖了四缝穴的定位、所用针具及主治疾病。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四缝穴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所用针具在针柄方面也... 通过检索针刺四缝穴疗法相关古籍,发现本疗法起源于明朝初期董宿的《奇效良方》,文中虽叙述不多,却涵盖了四缝穴的定位、所用针具及主治疾病。至明朝末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对四缝穴的定位有了更精准的论述,所用针具在针柄方面也有了创新。到清朝中期,在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中本疗法得以进一步完善,书中阐明了其主治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规范了具体诊疗技术等。晚清廖润鸿的《针灸集成》又丰富了四缝穴的定位,拓展了针刺四缝穴疗法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缝穴 奇效良方 针灸大成 串雅内外编 针灸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