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在不同分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及中医药干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敏 周永明 +3 位作者 胡令彦 陈其文 王海玲 田丹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66-2367,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及不同中医证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将入选病例根据WHO分型,并根据导师经验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瘀毒及脾肾阴虚瘀毒两组。观察不同分型分组VEGF的表达水平。...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及不同中医证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将入选病例根据WHO分型,并根据导师经验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瘀毒及脾肾阴虚瘀毒两组。观察不同分型分组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在RA与RCMD组,RA与RAEB-1组的表达有显著差异。脾肾阳虚瘀毒及脾肾阴虚瘀毒组的VEGF水平表达有显著差异。将入选病例随机分组,中药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组干预后与西药为主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分型、不同中医证型MDS血浆VEGF水平表达的差异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病情预后提供参考和支持。健脾补肾解毒方为主治疗能下调VEGF水平,提示干预VEGF表达水平可能是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药健脾补肾解毒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和血液动力学(英文)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世雄 浏丹 +4 位作者 刘玉峰 Y.T.Chen H.T.Low 严隽陶 孙武权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8-204,共7页
目的建立血液动力学模型研究解释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捆衮法和振法)的机制。方法用脉动血流通过有轴向运动缓变狭窄血管的模型模拟捆衮法.控制血流的基本方程是Navier-Stokes方程.用组织压动态变化对毛细血管和组织物质交换产生影响的... 目的建立血液动力学模型研究解释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捆衮法和振法)的机制。方法用脉动血流通过有轴向运动缓变狭窄血管的模型模拟捆衮法.控制血流的基本方程是Navier-Stokes方程.用组织压动态变化对毛细血管和组织物质交换产生影响的模型模拟振法.毛细血管血流服从Stokes方程,边界条件满足Starling定律,组织压随振法发生动态变化。结果实试捆衮法时,动脉血流速发生变化,平均血流量增加;实施振法时,毛细血管内血液表观粘度减少。结论以上结果可用以解释中医推拿摆动类手法(捆衮法和振法)的”活血化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推拿 掖法 振法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推拿间歇拔伸颈椎应力分析及对VBI即时作用观察 被引量:29
3
作者 许世雄 李信安 +2 位作者 房敏 严隽陶 顾慎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1-77,共7页
本文对中医推拿颈椎间歇性拔伸手法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该手法对颈椎产生的应力分布符合临床对力学的要求。对椎基底动脉缺血型(VBI)颈椎病施行该手法,即时TCD检查提示血流参数等有显著性改善,说明间歇性拔伸... 本文对中医推拿颈椎间歇性拔伸手法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该手法对颈椎产生的应力分布符合临床对力学的要求。对椎基底动脉缺血型(VBI)颈椎病施行该手法,即时TCD检查提示血流参数等有显著性改善,说明间歇性拔伸手法对VBI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伸法 颈椎 应力分析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例慢性肾炎蛋白尿CKD1~2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和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吴锋 丁小强 +4 位作者 王怡 彭文 米秀华 毕月萍 何立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蛋白尿CKD1~2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中药的影响。方法:6个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24例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的患者,分为试验组168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予中药免煎颗粒每日1袋,对照组予氯沙坦50 mg/d。疗程6个月... 目的:观察慢性肾炎蛋白尿CKD1~2期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中药的影响。方法:6个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24例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的患者,分为试验组168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予中药免煎颗粒每日1袋,对照组予氯沙坦50 mg/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及变化。结果:最终有212例患者完成试验。所有患者TC、TG、LDL水平在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在3个兼证中,兼瘀血的患者血脂水平最高,尤其是LDL(P〈0.05)。两组患者的TC、TG水平在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DL水平在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LD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肾炎蛋白尿CKD1~2期患者TC、TG、LDL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其证型分布特点与高血脂类似。中药在治疗蛋白尿的同时能降低LD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尿 慢性肾炎 血脂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顾超 沈婷 +4 位作者 梅国江 安红梅 袁灿兴 张田丽 顾婷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81-2884,共4页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使中医药治疗aMCI在辨证上有据可循。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aMCI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并对患者进行中医症侯...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使中医药治疗aMCI在辨证上有据可循。方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aMCI诊断标准的15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并对患者进行中医症侯的分析。结果:在此次aMCI患者调查研究中,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型积分最高。结论:肾精亏虚型、痰浊阻窍、瘀血阻络是aMCI中最常见的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 中医证型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中医辨证与心血管相关易损因子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辛效毅 符德玉 何立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9-520,共2页
整体评价心血管病患者今后1年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心血管易损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血管易损因子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研究日趋深入,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仅对高血压中医辨证与心血管相关... 整体评价心血管病患者今后1年发生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心血管易损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血管易损因子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研究日趋深入,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仅对高血压中医辨证与心血管相关易损因子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辨证 心血管 易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中医证型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敏 张振贤 +2 位作者 吴丽丽 张烨 王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03-2305,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型、肝肾不足型和气滞痰阻型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N200、P300潜伏期特征变化,探讨其神经电生理特征,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客观研究提供线索,对其神经电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目的: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型、肝肾不足型和气滞痰阻型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N200、P300潜伏期特征变化,探讨其神经电生理特征,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客观研究提供线索,对其神经电生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经典听觉刺激Oddball模式,对各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通过耳机给予声刺激,测定事件相关电位N200、P300靶刺激潜伏期,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中医证型患者AERPs潜伏期的差异性。结果:肝郁脾虚、肝肾不足与气滞痰阻证三组患者N200与P300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1),三组中医证型患者间N200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肝郁脾虚证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较肝肾不足证组(P<0.01)与气滞痰阻证患者(P<0.01)均明显延长。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存在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变,推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存在脑认知功能的减退,且肝郁脾虚证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较肝肾不足证组与气滞痰阻证组患者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事件相关电位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小儿汗病证候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晶 姜之炎 +7 位作者 姜永红 薛征 赵鋆 陈伟斌 吴敏 吴文 李文 叶飞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汗病各证候的影响因素,更好地规范小儿汗病证候诊断。方法以上海市5家医院的中医儿科符合汗病诊断的2~1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行5种证候(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迫蒸证和气阳不足证)诊断。问卷调查汗病患... 目的探讨小儿汗病各证候的影响因素,更好地规范小儿汗病证候诊断。方法以上海市5家医院的中医儿科符合汗病诊断的2~13岁患儿为研究对象,行5种证候(肺卫不固证、营卫失调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迫蒸证和气阳不足证)诊断。问卷调查汗病患儿的个人史、主要临床表现和饮食情况。分为2~5岁、~9岁和~13岁组。以Logisitic回归分析各证候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共收集313例汗病患儿,男171例(54.6%)。2~5岁组100例,~9岁组160例,~13岁组53例。肺卫不固证104例(32.2%),营卫失调证38例(12.1%),气阴两虚证65例(20.8%),湿热迫蒸证44例(14.1%),气阳不足证62例(19.8%)。12~5岁组气阳不足证占32.0%(32/100);~9岁组肺卫不固证占37.5%(60/160),~13岁组湿热迫蒸证占35.8%(19/53)。2小儿汗病5种证候与个人史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是影响肺卫不固证、气阳不足证小儿汗病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92(95%CI:1.074~4.073)和1.636(95%CI:1.086~2.4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肺卫不固证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3.212(1.067~9.665)和4.182(1.280~8.405),以整昼日和颈部汗出为主;营卫失调证汗出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10,95%CI:1.296~14.331),以前胸和手足心汗出为主;气阴两虚证在汗出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7.799(1.050~57.921)和4.978(1.086~7.414),以手足心汗出和上下半夜出汗为主;湿热迫蒸证在汗出部位、饮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及其95%CI分别为9.925(1.106~14.366)和2.590(1.029~6.522),以肘部和腹股沟处汗出为主,喜食海鲜和油炸食品为主;气阳不足证在汗出季节、时间、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冬季、白天出汗和项背部出汗为主。结论早产是影响小儿汗病肺卫不固证、气阳不足证的因素,5种证候的汗出部位、时间以及饮食偏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汗病 影响因素 个人史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热病中医防治应急网络的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颜德馨 颜乾麟 +9 位作者 余小萍 魏江磊 颜新 张惠勇 宋文宝 石克华 严夏 沈小珩 张春燕 李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热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中医防治应急网络的建设工作,分别观察青英汤、连术汤对急性热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开展文献整理、举办系列讲座、参与疾病防治及药物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工作。结果:中医防治急性热病具有肯定效... 目的:总结急性热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中医防治应急网络的建设工作,分别观察青英汤、连术汤对急性热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开展文献整理、举办系列讲座、参与疾病防治及药物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工作。结果:中医防治急性热病具有肯定效果,临床药物研究表明,青英汤治疗风热感冒总有效率为94.23%,连术汤治疗湿热泄泻总有效率为96.3%。结论:建立急性热病中医防治应急网络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青英汤、连术汤是治疗急性热病的有效方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热病 中医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胶原代谢环节探讨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证患者盆底结缔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之通 蒋健 +6 位作者 吴雨 陈文文 沈明洁 钱麟 胡慧 谭丽 贺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2-496,共5页
目的围绕胶原代谢环节,探讨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证患者盆底结缔组织的影响。方法采集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证患者的子宫主韧带标本,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予补中益气汤原药、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和阴性对照(无干预组)对... 目的围绕胶原代谢环节,探讨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证患者盆底结缔组织的影响。方法采集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证患者的子宫主韧带标本,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予补中益气汤原药、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和阴性对照(无干预组)对人子宫主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干预;采用羟脯氨酸法测定各组的总胶原含有量;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胶原合成(Ⅰ型胶原、Ⅲ型胶原、LOX、TGF⁃β、CTGF和DCN),降解(MMP⁃1、MMP⁃2、TIMP⁃1、TIMP⁃2、TIMP⁃3)主要环节的变化。结果与空白血清组或无干预组比较,全方血清组和全方原药组细胞培养液中总胶原的含量均明显增加;全方血清组和全方原药组子宫主韧带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M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LOX mRNA表达增加;全方血清组子宫成纤维细胞MMP⁃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TIMP⁃1和TIMP⁃3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提高子宫脱垂中气下陷证患者子宫主韧带成纤维细胞总胶原的含有量,且以Ⅲ型胶原为主;其机制与降低成纤维细胞MMP⁃1和MMP⁃2的表达,增加成纤维细胞TIMP⁃1和TIMP⁃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胶原 子宫脱垂 中气下陷证 盆底结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裴强 王晓素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发病机制 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细胞活力 多元代谢紊乱 脂质代谢紊乱 脂肪变性 酒精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敏 张振贤 +3 位作者 周展红 王晓静 张烨 吴丽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疲劳特征及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方法运用疲劳量表-14(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82例CFS及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评及统计分...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疲劳特征及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方法运用疲劳量表-14(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82例CFS及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评及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在躯体疲劳程度、精神疲劳程度及疲劳总分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FS组患者可能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为39例(62.9%),伴有轻中度抑郁症状的患者为23例(37.1%),未发现肯定没有抑郁症状的患者;CFS组患者可能有焦虑症状的46例(74.2%),肯定有焦虑症状的16例(25.8%),未发现肯定没有焦虑症状的患者;CFS组HAMD总分显著低于轻中度抑郁症组(P<0.001),两组在焦虑/躯体化、阻滞两因子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绝望感各因子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CFS组HAMA总分显著低于轻中度焦虑症组(P<0.001),两组在精神性焦虑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性焦虑各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三组患者在临床中均表现为"郁"与"疲"的同时存在,在临床症状的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抑郁症 焦虑症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时空参数与骨盆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桂茂 严隽陶 +1 位作者 刘玉超 齐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8-115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时空参数与骨盆的运动学变化特征,从而为其康复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者进行步态分析,与其基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评价...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步态的时空参数与骨盆的运动学变化特征,从而为其康复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者进行步态分析,与其基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评价两组间在时-空参数、步态周期方面的差异及偏瘫步态者骨盆运动在矢状面、横断面与冠状面上的运动变化特征。结果:脑卒中偏瘫步态者步行速度减慢,步频降低,步宽加大,步长缩短,且健侧步长缩短更为明显。患侧双支撑期在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增加,单支撑期所占的比例减少。健侧支撑期、双支撑期在步态周期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摆动期所占的比例减少,健侧在步行中起代偿作用。偏瘫步态骨盆运动表现为骨盆横断面上的旋转度增加和矢状面上倾斜度的增加。结论:三维运动解析系统测试可定量评价与分析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定量评价偏瘫患者骨盆运动变化,从而有益于治疗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分析 偏瘫 步态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苦内酯B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及L-型钙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仰礼真 张翼 +4 位作者 李进禧 朱依纯 张志雄 李燕 周兆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 研究银杏苦内酯B(BN 5 2 0 2 1)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和L 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箝技术。AP记录采用电流箝方式 ,电流记录采用电压箝方式。结果 BN 5 2 0 2 1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APD) ,在10 -6mol·... 目的 研究银杏苦内酯B(BN 5 2 0 2 1)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和L 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箝技术。AP记录采用电流箝方式 ,电流记录采用电压箝方式。结果 BN 5 2 0 2 1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APD) ,在10 -6mol·L-1浓度 ,APD90 缩短 9% (P <0 0 5 )。在 10 -5mol·L-1浓度 ,APD90 缩短 12 % (P <0 0 1)。 10 -6mol·L-1以上浓度BN 5 2 0 2 1还明显缩短APD50 ,最大缩短达 14% (P <0 0 5 )。较高浓度 (10 -5mol·L-1)的BN 5 2 0 2 1可使静息电位增加 (P <0 0 5 )。BN 5 2 0 2 1浓度依赖性减少L 型钙电流(L ICa)。 10 -6mol·L-1浓度下 ,峰值L ICa降低 2 4 7% (P<0 0 1) ,10 -5mol·L-1浓度下 ,峰值L ICa降低 36 9% (P <0 0 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I U关系曲线逐渐上移 ,但其峰值电压保持不变。结论 BN 5 2 0 2 1明显缩短APD ,抑制L ICa,且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苦内酯B 心室肌 钙通道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永明 黄韬 +1 位作者 薛志忠 黄振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9-62,共4页
用γ射线照射小鼠后输注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成功诱导出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其发生率96.67%,发生时间稳定,实验重复性好,推迟了死亡的时间,为开展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研究和观察药物作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实验研究方法。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外周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艳梅 张秀莲 +2 位作者 王高峰 刘春芳 朱生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模型大鼠食道内脏高敏感外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疏肝和胃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模型大鼠食道内脏高敏感外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疏肝和胃方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联合食管酸灌注的方法复制NERD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食管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食管组织P物质及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奥美拉唑组及疏肝和胃方组均能降低NERD模型大鼠P物质及CGRP表达(P<0.05),电镜显示NERD中药组食管组织核仁清晰,染色均匀;细胞间隙均匀。结论:疏肝和胃方可改善NERD大鼠的超微结构变化,下调食管组织中P物质及CGRP的表达,达到降低食道内脏敏感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内脏高敏感 疏肝和胃方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黄总黄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傅晓东 何燕铭 +2 位作者 陈伟华 应健 王文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文中研究蒲黄总黄酮(pollen typhae total flavone,PT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XTT法检测各剂量PTF干预的前... 目的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文中研究蒲黄总黄酮(pollen typhae total flavone,PT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XTT法检测各剂量PTF干预的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变化,对PTF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 PTF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在0.2 g/L时可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分化程度低于罗格列酮组。PTF可提高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TF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脂肪细胞 蒲黄总黄酮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点Dixon技术评价鼠骨质疏松模型骨髓脂肪: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铮 李冠武 +2 位作者 顾昊 周蕾 常时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2点Dixon技术定量鼠骨质疏松(OP)模型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18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及去卵巢组(OVX),每组9只。分别在基线、6、12周行2点Dixon水-脂分离成像及骨密度(BMD)扫描,获取骨髓脂肪分数(FF)... 目的探讨2点Dixon技术定量鼠骨质疏松(OP)模型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18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及去卵巢组(OVX),每组9只。分别在基线、6、12周行2点Dixon水-脂分离成像及骨密度(BMD)扫描,获取骨髓脂肪分数(FF)及BMD。第12周末行骨髓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OVX组FF呈时序性增高而BMD呈时序性降低。第6、12周时,OVX组FF较基线时分别增高40.0%、69.4%(P均<0.001)。第6周始组间FF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BMD至第12周时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OVX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直径及面积百分比较SHAM组分别增高57.3%、29.5%、163%(P均<0.001)。结论 OP骨受损伴随骨髓脂肪组织增多,2点Dixon MRI成像可动态定量骨髓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点Dixon 水-脂分离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粘弹性对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切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浏丹 许世雄 +3 位作者 Y.T.Chew H.T.Low 严隽陶 孙武权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目的 研究血管粘弹性对脉动血流在扌衮法推拿作用下切应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粘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设血液为牛顿流体 ,血管壁为线性粘弹体。在扌衮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受水平外力作用形成轴向运动缓变狭窄 ,... 目的 研究血管粘弹性对脉动血流在扌衮法推拿作用下切应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粘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设血液为牛顿流体 ,血管壁为线性粘弹体。在扌衮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受水平外力作用形成轴向运动缓变狭窄 ,血流遵循线化Navier-stokes方程。结果 粘弹性血管在扌衮法作用下 ,距离血管入口z=31cm处的平均切应力、最大切应力和瞬时切应力以及最大狭窄下游血管段最大切应力随着血管粘性系数和手法频率的改变而有较大变化。结论 扌衮法推拿作用下粘弹性血管的血管切应力有显著变化 ,这与中医推拿的活血化淤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血管 (扌衮)法 NAVIER-STOKES方程 管壁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及继发腰椎稳定性改变的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汤伟忠 郑军 +1 位作者 赵庆 陈一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79-3681,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今后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治疗腰椎间盘手术未置内固定患者60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全椎板组)20例,半椎板切除(半椎板组)25例...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及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今后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治疗腰椎间盘手术未置内固定患者60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全椎板组)20例,半椎板切除(半椎板组)25例,开窗髓核摘除(开窗组)15例随访时间3~6年,平均4年3个月。疗效评定标准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法(ODI)及改良Macnab(改良麦氏)法。腰椎稳定性摄功能位X线片与术前比较而定。结果 3组患者术后中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中期腰椎不稳定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半椎板组和开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术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与术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腰椎稳定性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