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推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点与优势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小存 程英武 +3 位作者 孔令军 卜江慧 王建珠 李云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2,共3页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方法种类多样,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广泛回顾国内外相关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分析并总结近年来各种中医疗法如针刺、针刀、中药以及推拿等各自不同的优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方法种类多样,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广泛回顾国内外相关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文献报道,分析并总结近年来各种中医疗法如针刺、针刀、中药以及推拿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以及临床疗效,得出推拿和功法锻炼相结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将可能是体现中医"标本兼治"特色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中医推拿 功法锻炼 特点与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蔡文君 吴小妹 +3 位作者 雷鸣 钱义明 赵雷 冯文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1214-1217,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比较常见的院外肺部炎性疾病之一,随着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的耐药率的上升,以及病患梯度的范围增加,C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日益增高,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巨...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比较常见的院外肺部炎性疾病之一,随着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的耐药率的上升,以及病患梯度的范围增加,C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日益增高,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巨大。目前临床上CAP的患者主要依靠经验性治疗。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病原体的耐药率,优化肺部炎症疾病的医疗方案,提高CAP临床治愈率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不易耐药、简便价廉等特点,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西医现状 致病性 耐药性 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论治 中药制剂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信息技术结合三原色改进门急诊输液工作流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梅芳 孙桂红 窦于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8期3-5,共3页
目的改进门急诊输液室传统输液工作流程,实现合理、有序的座位分配,提高静脉输液效率和质量。方法采用条形码识别、移动局域网和掌上计算机结合三原色划分输液区域,实施患者输液管理。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患者依病情分区域就座,护士输液... 目的改进门急诊输液室传统输液工作流程,实现合理、有序的座位分配,提高静脉输液效率和质量。方法采用条形码识别、移动局域网和掌上计算机结合三原色划分输液区域,实施患者输液管理。结果改进措施实施后患者依病情分区域就座,护士输液、病情观察重点明确。结论移动信息技术结合三原色划分为门急诊输液患者创造了合理、有序的就医环境,输液工作流程更合理、更规范,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急诊 静脉输液 移动信息技术 三原色 分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对胃癌化疗期间骨髓抑制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建楠 张卫星 +3 位作者 顾群浩 矫健鹏 刘龙 魏品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2期2922-2925,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胃癌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予SOX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当天联用隔药灸,连用14 d,休息7 d,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患者化疗后第3、7、14 d骨髓...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胃癌化疗期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予SOX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当天联用隔药灸,连用14 d,休息7 d,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观察患者化疗后第3、7、14 d骨髓抑制情况,化疗后伴随症状评分及疗效及KP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WBC、NEUT在治疗第3、7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的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第7 d的NEU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 d,两组患者的WBC、NEUT均有升高趋势,治疗组WBC的升高程度由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第3、7、14 d治疗组各分级骨髓抑制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后第14 d各分级骨髓抑制例数显著少于第3 d骨髓抑制的患者例数(P<0.05)。化疗后14 d治疗组乏力、头晕及食欲减退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KP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可有效缓解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抑制 外治 中药治疗 隔药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国内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建珠 程英武 +5 位作者 张旻 杨晓存 孔令军 卜江慧 李云龙 詹红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01-2004,共4页
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运动者依靠体内外间协调平衡、松紧有持、阴阳同济的体育运动形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广泛传播的同时,太极拳运动的研究也在蓬勃开展。文章从太极拳的生物学效应出发,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中风后... 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运动者依靠体内外间协调平衡、松紧有持、阴阳同济的体育运动形式。太极拳在国内外广泛传播的同时,太极拳运动的研究也在蓬勃开展。文章从太极拳的生物学效应出发,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炎等方向对太极拳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生物学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璟 赵海音 +4 位作者 侯文光 鲍春龄 戴明 阮兰英 秦亮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卵巢早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衬垫灸组和温针灸组。两组取穴相同,均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 目的:观察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卵巢早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衬垫灸组和温针灸组。两组取穴相同,均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积分变化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症状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在改善潮热汗出、疲乏、心悸、皮肤蚁走感有显著差异(P<0.05),衬垫灸组优于温针灸组。结论: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垫灸 温针灸 卵巢早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预防胃癌化疗相关性呕吐临床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阮奕 张卫星 +3 位作者 王希安 顾群浩 矫健鹏 刘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664-2666,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化疗相关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SOX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当天联用隔药灸,连用14 d,休息7 d,21 d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观察患者化疗后第1、7、14 d呕吐症...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化疗相关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SOX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当天联用隔药灸,连用14 d,休息7 d,21 d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观察患者化疗后第1、7、14 d呕吐症状分级,化疗后伴随症状评分及疗效,化疗完成率及KPS评分、生活质量(QOL量表)。结果:化疗后第1、7、14天治疗组呕吐患者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后第14天呕吐患者例数显著少于第1天呕吐患者例数(P<0.05)。化疗后14 d治疗组胃痛、乏力及饮食减少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组KPS评分、QOL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可有效抑制CINV,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伴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相关呕吐 中药治疗 隔药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痛阈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建珠 杨晓存 +5 位作者 卜江慧 程英武 孔令军 张旻 李云龙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23-2826,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痛阈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外科手术将E...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痛阈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外科手术将ELFS的棘突附着部件(SAU)与大鼠L4、L5和L6棘突相连接,再使用ELFS的外部连接部件将SAU连接起来;模型对照组仅植入SAU,不安装外部连接部件;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干预,不植入任何部件;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对每组中8只大鼠进行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检测。结果:实验组的机械痛阈在4周及8周时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间机械痛阈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实验组的热痛阈在2周时间点时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8周;实验组各时间点间热痛阈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4周时热痛阈和1、2周时间点相比出现显著差异(P<0.05),并持续到8周。结论:"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现伴随着生物力学的改变,其行为学也发生着相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错缝 痛阈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方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高峰 朱生樑 程艳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2168-2171,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加减治疗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1例,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1纳入;治疗组予疏肝和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加减治疗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1例,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1纳入;治疗组予疏肝和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SF-36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53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既定疗程;对照组23例患者完成了既定疗程;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F-36量表积分改善明显(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加减可以明显改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难治性食管反流病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疏肝和胃方 SF-36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P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珠 杨晓存 +5 位作者 卜江慧 程英武 孔令军 张旻 李云龙 詹红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77-1579,I0011,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血清及L5棘突右侧肌肉中P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模型大鼠血清及L5棘突右侧肌肉中P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椎体外部连接固定系统(ELFS)诱导"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外科手术将ELFS的棘突附着部件(SAU)与大鼠L4、L5和L6棘突相连接,再使用ELFS的外部连接部件将SAU连接起来;模型对照组仅植入SAU,不安装外部连接部件;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干预,不植入任何部件;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对8只大鼠进行血清及肌肉样本采集,并对P物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椎骨错缝"模型大鼠实验组椎旁肌肉SP及血清SP含量呈增长趋势(P〈0.05);4、8周时间点和前两周相比有显著的增长。结论:"椎骨错缝"模型大鼠现伴随着生物力学的改变神经生物学也发生着相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错缝 P物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腰椎“椎骨错缝”模型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卜江慧 孔令军 +1 位作者 杨小存 程英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02-2004,I0006,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大鼠模型造模节段生物力学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大鼠模型造模节段生物力学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在其L4、L5和L6棘突上均植入外固定连接装置的棘突附着部件,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植入外部连接部件,假手术组仅行手术干预,空白对照组不行任何干预。在各连接期结束时,脊柱刚度测试系统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固定节段刚度;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刚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脊柱造模节段刚度随连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从8周开始实验组刚度出现明显变化。神经电生理示造模节段相应脊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减慢。结论: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可引起相应造模节段脊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及神经电生理的改变,且此种变化与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骨错缝 刚度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