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
被引量:
9
1
作者
薛峰
陈霞
丁永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56个椎间隙)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脱出症伴后纵韧带破裂患者,对其术前的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合后纵韧带低信号线的完整性、脱出髓核的大小及移位...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56个椎间隙)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脱出症伴后纵韧带破裂患者,对其术前的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合后纵韧带低信号线的完整性、脱出髓核的大小及移位的方向等MRI表现,观察MRI诊断后纵韧带破裂的正确性。结果:腰椎后纵韧带在MRI所有序列上都表现为一细低信号线,判断后纵韧带破裂的最可靠的征象是椎间盘外围低信号线的缺损、中断或消失。脱出髓核的前后径为6.0~13.5mm,上下径为4.1~44mm,轴位像显示27个脱出髓核面积大于椎管横断面的50%,29个小于50%。脱出髓核向后上方移位12个,移位距离为6.3~16.5mm;向后下方移位36个,移位距离为7.2~39mm;水平后移8个。本组55例(56个)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中,MRI矢状位T1加权图像上,有51个(91.1%)可诊断为后纵韧带破裂者;矢状位T2加权图像上,有49个(87.5%)可见后纵韧带破裂;轴位T2加权图像上,有50个(89.3%)可见后纵韧带破裂。结论:综合观察分析后纵韧带低信号线的完整性、脱出髓核的大小及其移位的方向等MRI的征象,能明显提高MRI对后纵韧带破裂诊断的正确率,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脱出
后纵韧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步行能力及跨半球可塑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佳佳
陆晔辰
+3 位作者
华续赟
马书杰
单春雷
徐建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和Granger因果分析(GCA)方法,探讨电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步行能力的作用及跨半球可塑性机制。方法:16只右侧坐骨神经横断外膜缝合模型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电针治疗,...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和Granger因果分析(GCA)方法,探讨电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步行能力的作用及跨半球可塑性机制。方法:16只右侧坐骨神经横断外膜缝合模型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电针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干预。于术后1月、4月行步态分析和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术后1月、4月步态分析最大接触平均强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1月两组VMHC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月治疗组运动皮质、杏仁核、嗅皮质VMH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DR校正,P<0.01)。GCA结果显示术后4月治疗组大鼠左侧运动皮质到右侧运动皮质的效应连接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行能力,可能与电针调节了大鼠半球间功能连接和定向效应连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坐骨神经损伤
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GRANGER因果分析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
被引量:
9
1
作者
薛峰
陈霞
丁永生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
岳阳
中西医结合医院
放射
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44-748,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56个椎间隙)经手术证实为腰椎间盘脱出症伴后纵韧带破裂患者,对其术前的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合后纵韧带低信号线的完整性、脱出髓核的大小及移位的方向等MRI表现,观察MRI诊断后纵韧带破裂的正确性。结果:腰椎后纵韧带在MRI所有序列上都表现为一细低信号线,判断后纵韧带破裂的最可靠的征象是椎间盘外围低信号线的缺损、中断或消失。脱出髓核的前后径为6.0~13.5mm,上下径为4.1~44mm,轴位像显示27个脱出髓核面积大于椎管横断面的50%,29个小于50%。脱出髓核向后上方移位12个,移位距离为6.3~16.5mm;向后下方移位36个,移位距离为7.2~39mm;水平后移8个。本组55例(56个)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中,MRI矢状位T1加权图像上,有51个(91.1%)可诊断为后纵韧带破裂者;矢状位T2加权图像上,有49个(87.5%)可见后纵韧带破裂;轴位T2加权图像上,有50个(89.3%)可见后纵韧带破裂。结论:综合观察分析后纵韧带低信号线的完整性、脱出髓核的大小及其移位的方向等MRI的征象,能明显提高MRI对后纵韧带破裂诊断的正确率,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脱出
后纵韧带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Lumbar disk extrusion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s
MRI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步行能力及跨半球可塑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佳佳
陆晔辰
华续赟
马书杰
单春雷
徐建光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
岳阳
中西医结合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
康复医学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
复旦
大学
附属
华山
医院
手外
科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54,共6页
文摘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和Granger因果分析(GCA)方法,探讨电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步行能力的作用及跨半球可塑性机制。方法:16只右侧坐骨神经横断外膜缝合模型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电针治疗,对照组无特殊干预。于术后1月、4月行步态分析和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治疗组术后1月、4月步态分析最大接触平均强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1月两组VMHC差异无显著性,术后4月治疗组运动皮质、杏仁核、嗅皮质VMH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DR校正,P<0.01)。GCA结果显示术后4月治疗组大鼠左侧运动皮质到右侧运动皮质的效应连接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步行能力,可能与电针调节了大鼠半球间功能连接和定向效应连接有关。
关键词
电针
坐骨神经损伤
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GRANGER因果分析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sciatic nerve injury
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
Granger causal analysis
rest-stat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45.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后纵韧带破裂的MRI诊断
薛峰
陈霞
丁永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针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步行能力及跨半球可塑性机制研究
吴佳佳
陆晔辰
华续赟
马书杰
单春雷
徐建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