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分型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胡建东 孙靖 +4 位作者 薛鸾 王丹 李国陵 朴雪梅 吴香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348-2351,共4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3种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血清微量元素、病程、饮食、便秘、失眠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心脾积热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3组,检测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3种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血清微量元素、病程、饮食、便秘、失眠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心脾积热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3组,检测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血清铁等指标,同时调查患者的病程、饮食习惯、有无失眠、有无便秘等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在3种中医证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复发性口腔溃疡气血亏虚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心脾积热组及阴虚火旺组(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血清IgA水平明显高于阴虚火旺组及气血亏虚组(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血清C3水平明显低于气血亏虚组(P﹤0.05);气血亏虚组患者血清Fe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心脾积热组(P﹤0.05);心脾积热组及阴虚火旺组患者饮食失调情况较气血亏虚组明显严重(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便秘病例数明显多于阴虚火旺组及气血亏虚组(P﹤0.05);3组患者血清IgG、IgM、C4水平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失眠病例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282)。结论:3种中医证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病程、血清IgA、C3、Fe、饮食习惯、便秘史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清络方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建东 薛鸾 +1 位作者 吴香香 曹艳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0-403,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清络方联合西药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早期RA患者,按照DAS28评分,分为轻、中、重三层,各层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两组患者轻度层...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清络方联合西药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早期RA患者,按照DAS28评分,分为轻、中、重三层,各层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两组患者轻度层采用甲氨蝶7.5 mg,每周1次治疗;中度层采用中度层每周甲氨蝶呤7.5 mg及来氟米特10 mg每日1次;重度层每周甲氨蝶呤10 mg及来氟米特10 mg来氟米特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清络颗粒,对照组加用安慰剂。分别在治疗12周及24周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统计,治疗组达到ACR20为37例,对照组ACR20为27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时统计,治疗组达ACR20为38例,对照组达到ACR20为30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12周及24周ACR5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及24周,两组ESR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12周治疗组ESR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时,两组ESR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两组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SJC及TJC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对关节肿痛、压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及24周两组患者的HAQ均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显示中药益气清络方联合DMARD能够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显著提高ACR20的有效率,更有效的降低ESR等炎性指标、改善关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类风湿关节炎 益气清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YKL-40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朴雪梅 薛鸾 +1 位作者 吴香香 李国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0-522,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45名pSS患者和45名健康个体血清YKL-40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了pSS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唾液流率、C反应蛋白、血沉、类...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45名pSS患者和45名健康个体血清YKL-40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了pSS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唾液流率、C反应蛋白、血沉、类风湿因子、IgG和唇腺淋巴细胞灶数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pSS患者血清YKL-40水平较健康个体明显增高(P<0.01),且与唾液流率呈负相关(P<0.01),与C反应蛋白、血沉、类风湿因子、IgG和唇腺淋巴细胞灶数均呈正相关(P<0.01),但与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无关(P>0.05)。结论:血清YKL-40是评估pSS患者病情活动度的有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人软骨糖蛋白-39 病情评估 YKL-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月 刘一凡 薛鸾(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1,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影响SLE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探索SLE合并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SLE合并AS的动物模型做一简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影响SLE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探索SLE合并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SLE合并AS的动物模型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抑制小鼠EAE及调控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金昀 王金英 +2 位作者 孙宇 李国陵 程晓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1-387,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参与EAE发病机制的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MOG_(35-55)诱导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予APS给药干预,通过5级临床症...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治疗作用以及对参与EAE发病机制的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MOG_(35-55)诱导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予APS给药干预,通过5级临床症状评分观察APS对小鼠EAE的治疗作用。细胞实验:MTT法检测脂多糖(LPS)对于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合适的LPS刺激浓度活化神经小胶质细胞,构建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BV-2神经小胶质细胞形态学的改变;ELISA法检测BV-2神经小胶质细胞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APS对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控作用;APS干预后,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方法分别检测BV-2神经小胶质细胞PD-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PS能够有效治疗小鼠EAE的临床症状,成功建立了体外BV-2神经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一定浓度的APS能够抑制BV-2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提高活化的BV-2细胞的生存活性,降低IFN-γ、TNF-α的分泌水平,促进活化的BV-2神经小胶质细胞PD-L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结论:APS对小鼠EAE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APS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化,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分泌,对神经小胶质细胞有抗炎保护作用,PD-1/PD-L1通路可能是APS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BV-2神经小胶质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