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与胃黏膜病理变化、营养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振凌 顾群浩 陈徽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老年胃癌病例临床资料。统计其切口感染情况并分...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其与胃黏膜病理变化和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老年胃癌病例临床资料。统计其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依据感染发生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其危险因素及与胃黏膜病理变化、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14%(25/350);25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20株(52.64%)、革兰阳性菌15株(39.47%)和真菌3株(7.89%)。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在革兰阴性菌中较常见,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常用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青霉素G、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0.00%、80.00%、8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高龄(OR=1.415,95%CI=1.127~1.776,P=0.003)、糖尿病史(OR=1.514,95%CI=1.017~2.254,P=0.042)、开腹手术(OR=1.279,95%CI=1.057~1.547,P=0.012)、术前胃黏膜病理评分高(OR=1.687,95%CI=1.107~2.571,P=0.015)及营养风险(OR=1.346,95%CI=1.081~1.676,P=0.008)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与胃黏膜病理评分、NRS2002评分呈正相关(r=0.489、0.625,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且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形势严峻。切口感染也与高龄、有糖尿病、开腹手术、术前胃黏膜病理变化、术前营养状态差有一定关联,需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癌 切口感染 病原学特点 胃黏膜病理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白细胞介素-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表达与PI3K及AKT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振凌 顾群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PRL-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同期切除术的8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转移组)的癌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4 cm),以及同期65例未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未肝转移组)的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组织中IL-18、PRL-3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检测癌组织中PI3K、p-AKT相对表达水平,分析IL-18、PRL-3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PI3K、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未肝转移组比较,肝转移组TNM分期IV期、低分化程度比例较高(P<0.05)。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和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且未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PI3K、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肝转移患者癌旁正常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示,肝转移患者癌组织中IL-18、PRL-3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未转移癌组织中IL-18表达与PI3K、p-AKT均呈正相关(P<0.05),PRL-3表达与p-AKT均呈正相关(P<0.05),且IL-18与PRL-3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PRL-3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白细胞介素-18 促肝再生磷酸酶蛋白3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环扎术后经阴道超声测量参数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晶晶 任敏 +3 位作者 包怡榕 严炯炯 倪阳 罗振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后1周内经阴道超声参数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宫颈环扎术的157例孕妇,收集孕妇临床资料,随访妊娠结局。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孕妇术后1周内的经阴道超声检...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后1周内经阴道超声参数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宫颈环扎术的157例孕妇,收集孕妇临床资料,随访妊娠结局。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孕妇术后1周内的经阴道超声检查参数:宫颈长度、环扎线距内口距离、环扎线距外口距离、有无漏斗部及漏斗部是否见羊膜囊,分析经阴道超声测量参数与早产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19例孕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早产组32例(26.9%),足月组87例(73.1%)。两组孕妇宫颈长度、环扎线距内口距离和漏斗部见羊膜囊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环扎线距外口距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漏斗部见羊膜囊是早产的最显著影响因素(OR=29.70,95%CI:9.73~90.70,P<0.001),宫颈长度<25 mm和环扎线距内口<15 mm也与早产有明显相关(OR:11.22,95%CI:4.25~29.65,P<0.001;OR:5.70,95%CI:2.29~14.22,P<0.001)。多因素预测模型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当最佳阈值为0.209时,模型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5.0%、93.1%、0.681、80.0%、91.0%、88.2%。结论:在孕妇宫颈环扎术后1周内的经阴道超声检查中,漏斗部见羊膜囊是早产的独立预测指标,宫颈长度<25 mm和环扎线距内口<15 mm对早产也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扎术 宫颈 早产 超声检查 产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