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颈强度指数及骨髓脂质在评价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雪峰 李冠武 +3 位作者 常时新 周蕾 王晶晶 史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65,175,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强度指数(FSI)及骨髓脂质分数(LF)在预测股骨颈脆性骨折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组68例行DXA扫描获取股骨颈骨密度(FN_BMD)及FSI,MRS扫描获取LF。Bayes法建立股骨颈骨折判别方程,比较FSI及LF... 目的探讨股骨颈强度指数(FSI)及骨髓脂质分数(LF)在预测股骨颈脆性骨折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组68例行DXA扫描获取股骨颈骨密度(FN_BMD)及FSI,MRS扫描获取LF。Bayes法建立股骨颈骨折判别方程,比较FSI及LF骨折风险判别效果。结果 LF与FN_BMD(r=-0.581)、FSI(r=-0.408)呈中度负相关(P均<0.05)。校正年龄、身高、体重、BMI,LF与FN_BMD、FSI相关性依然存在。校正上述混杂因素,骨折组FSI(1.10±0.16)较正常对照组(1.37±0.25)低,LF(79.2±16.4%)较对照组(57.9±16.8%)高(P均<0.05)。校正FN_BMD,FSI、LF在组间仍存在统计学差异。包含LF判别方程对骨折判别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4.7%、68.4%,准确率为68.2%(自身回代法)、65.9%(交互校验法);包含FSI判别方程对骨折判别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7%、76.9%,准确率为76.5%、72.9%。结论LF及FSI独立于BMD决定髋部骨强度的有用因子,MRS测定LF对预测髋部脆性骨折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强度指数 骨髓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体成分与骨强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冠武 常时新 +4 位作者 范敬争 田亚楠 周自明 张擎皎 史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瘦组织(LM)、体脂量(FM)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101例健康女性受试者(年龄61.3±7.1岁)行腰椎、髋部及全身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扫描获取腰椎(LS_BMD)、股骨颈(FN_BMD)、全髋(TH_BMD)、全身骨密度(TB_BMD)及全身骨矿...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瘦组织(LM)、体脂量(FM)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101例健康女性受试者(年龄61.3±7.1岁)行腰椎、髋部及全身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扫描获取腰椎(LS_BMD)、股骨颈(FN_BMD)、全髋(TH_BMD)、全身骨密度(TB_BMD)及全身骨矿物质含量(TB_BMC)。结果年龄、绝经年龄、身高、体重与TB_BMD、TB_BMC、LS_BMD、FN_BMD、TH_BMD存在线性相关性,P均<0.05。LM及FM与TB_BMD、TB_BMC、LS_BMD、FN_BMD、TH_BMD存在轻~中度正相关性(r=0.219~0.580,P均<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FM则LM对上述骨强度指标的影响消失,只有FM进入回归模型,FM解释TB_BMD、TB_BMC、LS_BMD、FN_BMD及TH_BMD变量变化分别为26.1%、60.9%、13.1%、19.9%、16.1%。结论是FM而非LM决定绝经后女性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骨密度 体成分 瘦组织 体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脂量是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强度的决定因素(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周蕾 李冠武 +6 位作者 常时新 薛峰 陈瑶 鲍虹 何庆 方巍 史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1,共7页
Lower body weight or body mass index(BMI)has been known to be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osteoporosis and low-energy fractures via mechanical loading and other factors in both men and women[1].Recently,there have been ... Lower body weight or body mass index(BMI)has been known to be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osteoporosis and low-energy fractures via mechanical loading and other factors in both men and women[1].Recently,there have been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and bone health.However,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regarding the relative effect of body composition on bone mass yiel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脂量 绝经后 女性 股骨近端骨强度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CT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田芳 朴雪梅 +2 位作者 周自明 常时新 丁永生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总结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提高对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可有腹... 目的:总结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提高对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可有腹痛、背痛、疲乏、食欲下降等,影像表现为腹膜后肿块,该病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关系密切,血清IgG尤其是IgG4显著升高;受累脏器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IgG4相关腹膜后纤维化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或漏诊,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硬化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抑制骨质疏松骨髓脂肪增多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铮 顾昊 +2 位作者 李冠武 常时新 周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OP)模型鼠后骨髓脂肪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27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及OVX+唑来膦酸干预组(ZOL)。分别在术后0、6、12周行MRI水-脂分离成像及BMD扫描,获取骨髓脂...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OP)模型鼠后骨髓脂肪含量变化规律。方法 27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及OVX+唑来膦酸干预组(ZOL)。分别在术后0、6、12周行MRI水-脂分离成像及BMD扫描,获取骨髓脂肪分数(MFF)及BMD。实验结束行骨髓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OVX组MFF呈时序性增高而BMD呈时序性降低。第6、12周时,OVX组MFF较基线时分别增高40.0%、69.4%(P<0.001)。第6周始组间MFF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BMD至第12周时才有统计学差异(P<0.001)。OVX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直径及面积百分比较SHAM组分别增高57.3%、29.5%、163%,较ZOL分别增高65%、22.2%、144%(P<0.001)。ZOL组MFF及脂肪细胞定量参数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ZOL保护骨受损同时,可能通过抑制骨髓脂肪含量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髓脂肪 水-脂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XA髋结构分析参数预测髋部脆性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徐铮 孙君雷 +5 位作者 许忠 顾昊 夏芳 李冠武 常时新 周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0-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髋几何力学参数在预测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部骨折女性患者41例(年龄52.3-89.d岁)及正常对照组259例(年龄28.2~88.3岁)行DXA扫描获取股骨颈骨密度(femurneckBMD,FN-BMD)... 目的探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髋几何力学参数在预测髋部脆性骨折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部骨折女性患者41例(年龄52.3-89.d岁)及正常对照组259例(年龄28.2~88.3岁)行DXA扫描获取股骨颈骨密度(femurneckBMD,FN-BMD)及髋几何力学分析参数,包括股骨颈横截面惯性矩(CSMI)、股骨颈横截面面积(CSA)、截面模数(sM)、曲率比率(BR)、颈宽度(FNW)、髋轴长(HAL)、股骨颈干角(NSA),并计算股骨近端强度指数(FSI)。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变量判定髋部骨折的效能。结果校正年龄、身高、体重、BMI混杂因素,髋部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间FN-BM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髋部骨折组FSI、SM、CSMI、CSA较非骨折组低(P均〈0.05),而BR、FNW、NSA、HAL较非骨折组高(P均〈0.05);当校正FN-BMD时,只有FSI、NSA及HAL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控制混杂因素,FNBMD与FSI(r=0.339)、BR(r=-0.291)、SM(r=0.644)、CSMI(r=0.425)、NSA(r=-0.291)呈轻-中度相关性,FN-BMD与CSA相关密切性最好(r=0.908,P〈0.001)。FN—BMD、FSI、HAL、NSA判定髋部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031、0.790±0.032、0.652±0.049、0.684±0.049。FN-BMD及FSI判定髋部骨折的效能相仿(P=0.9128)。FN-BMD联合FSI判定髋部骨折的AUC为0.844±0.039,较FN-BMD大(P〈0.05)。结论FSI独立于FN-BMD起作用,可作为判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有用因子。FN-BMD联合FSI可以提高预测髋部骨折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髋结构分析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兔骨髓脂肪分数及脂肪细胞时序性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龚健 李冠武 +3 位作者 汤光宇 邵泓达 邱裕友 刘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4,48,共8页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模型兔骨髓脂肪分数及脂肪细胞时序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20只20周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GIOP组,每组兔10只。分别于基线时(0周)、4、8、12周行腰3-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扫描及磁共振波谱检...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模型兔骨髓脂肪分数及脂肪细胞时序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20只20周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GIOP组,每组兔10只。分别于基线时(0周)、4、8、12周行腰3-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扫描及磁共振波谱检查,以获得骨密度(BMD)及骨髓脂肪分数(FF)。在第8周及12周各处死实验兔一半行骨髓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第4周时,两组兔FF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BMD至第8周时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于第4及12周时,GIOP组FF值较基线时分别增高35.9%、75.2%(P均<0.001)。于第8周及12周时GIOP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分别增高57.1%、35.4%,而骨髓脂肪细胞直径分别降低13.3%、增高22.7%,骨髓脂肪细胞面积分别增高30.8%、53.8%。FF值与腰椎BMD、股骨近端BMD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为-0.598、-0.675,P均<0.05),而FF值与骨髓脂肪细胞面积呈高度正相关(r=0.874,P<0.001)。结论 GIOP初期骨髓脂肪形成以小尺寸脂肪细胞堆积为主,而后期则以大尺寸脂肪细胞堆积为主。磁共振波谱是动态评估骨髓脂肪含量变化规律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髓脂肪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回波CSE-MRI评价淫羊藿苷对去势大鼠骨髓脂肪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蒋蕾 黄冕 +4 位作者 赵亦卿 李鑫东 李冠武 于吉利 常时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回波化学位移编码(CSE)-MRI评价淫羊藿苷(ICA)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髓脂肪形成的作用。方法: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势组(OVX)、OVX+雌二醇组(E2)和OVX+ICA组。分别于基线、术后第6和12周对各组... 目的:探讨多回波化学位移编码(CSE)-MRI评价淫羊藿苷(ICA)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髓脂肪形成的作用。方法:48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势组(OVX)、OVX+雌二醇组(E2)和OVX+ICA组。分别于基线、术后第6和12周对各组大鼠行CSE-MRI扫描,测量股骨骨髓脂肪分数(FF),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量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BMD)。检测血清E2、骨形成标记物PINP、骨吸收标记物CTX。左侧股骨骨髓HE染色行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术后第6和12周,OVX组腰椎骨丢失率为7.5%和14.1%,股骨则分别为5.4%和10.7%。ICA干预组各时间点FF值(14.7%、15.2%、15.9%)与OVX组(13.9%、19.2%、23.2%)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SHAM组(13.2%、14.1%、14.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VX组FF值随时间呈进行性增高,FF值在每两个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和第12周时FF值分别较基线时增高40.0%和69.4%,而SHAM组在第6周、第12周时FF值分别较基线时增高7.8%和11.1%,OVX组较SHAM组亦明显增高。OVX组中脂肪细胞的面积百分比、平均直径、密度和周长较SHAM组分别增高了163.0%、29.5%、57.3%和40.0%;而ICA组的4个指标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抑制骨髓脂肪形成也是其抗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多回波CSE-MRI对药物抗骨质疏松骨髓脂肪的机制研究能提供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化学位移编码 淫羊藿苷 骨髓脂肪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