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瘀生肌方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和组织中PGT、PGE_2和VEG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迮侃 陈曦 +9 位作者 杨滢瑶 柴媛媛 李苏 蒯仂 茹意 卢怡 赵淮波 李欣 李福伦 李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60-862,I0008,共4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方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和组织中前列腺素转运蛋白(PGT)及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生肌祛瘀方(生肌方、祛瘀方和祛瘀...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方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和组织中前列腺素转运蛋白(PGT)及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生肌祛瘀方(生肌方、祛瘀方和祛瘀生肌方)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GT、PGE2和VEGF。结果:创面面积处理前后差值方面,祛瘀方、祛瘀生肌方创面组均明显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祛瘀方组PGT含量低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祛瘀方、祛瘀生肌方组PGE2和VEGF含量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结论:在创面修复中,采用祛瘀方、祛瘀生肌方有利于创面愈合;减低了PGT含量,从而增加了PGE2和VEGF,可能是祛瘀有利于生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肌方 创面修复 糖尿病 皮肤溃疡 前列腺素转运蛋白 前列腺素E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蒺藜对光感受器细胞的抗炎、抗氧化保护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静 吴晗晗 +2 位作者 杜霄烨 陈瑜 张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采用10×10~3 Lux白炽光光照30 min建立BALB/C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光照前30 min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 目的探讨白蒺藜对光损伤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退行性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只,采用10×10~3 Lux白炽光光照30 min建立BALB/C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光照前30 min白蒺藜给药组腹腔注射白蒺藜水煎液100μL,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光照后22 h,腹腔注射二氢乙锭,2 h后摘取眼球制备冰冻切片,观察视网膜原位氧化应激状态。分别于光照后6h、24 h摘取视网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cDNA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小鼠视网膜炎症相关因子。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趋化因子CcL2(chemokine,Ccl2)、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光照24 h后,与正常对照组、白蒺藜给药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光感受器细胞氧化应激标志物呈显著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光损伤模型组视网膜IL-1β、Ccl2、COX-2、TNF-α、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光损伤模型组相比,白蒺藜给药组视网膜IL-1β、Ccl2、COX-2、TNF-α、ICAM-1、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中,白蒺藜表现出良好的光感受器细胞保护作用。抗氧化、抗炎可能是白蒺藜防治光感受器细胞损伤效应的相关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蒺藜 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光感受器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