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络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新春 刘佳 +1 位作者 吕丽君 苏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通络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开痹片,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ESR、CRP)... 目的探讨通络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开痹片,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ESR、CRP)、DAS28评分、骨代谢指标(P1NP、N-MID、β-CTX)、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指标(Wnt 3a、β-catenin、GSK-3β、BMP-2 mRNA)、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指标降低(P<0.05),骨代谢指标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开痹片联合甲氨蝶呤片可安全有效地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指标、改善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开痹片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兹蛋白在糖脂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顾杨怡 徐亭亭 +1 位作者 常岑 李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8,共7页
埃兹蛋白(ezrin)是ezrin-radixin-moesin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质膜之间的关键连接者。磷酸化是其主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ezrin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调控信号... 埃兹蛋白(ezrin)是ezrin-radixin-moesin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质膜之间的关键连接者。磷酸化是其主要的翻译后修饰方式。ezrin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调控信号转导、影响细胞力学性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了ezrin参与糖脂代谢,并且与糖脂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回顾了ezrin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其近期的研究进展,为对ezrin蛋白未来的探索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兹蛋白 糖代谢 脂代谢 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潘可盈 鞠文涵 +3 位作者 王月 张骞文 王如意 赵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02-1807,1814,共7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调经止痛的功效,近年来,经临床治疗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其对EMT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少腹逐瘀汤治疗EMT的作用机制较为...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具有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调经止痛的功效,近年来,经临床治疗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其对EMT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少腹逐瘀汤治疗EMT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包括纠正内分泌紊乱,通过Toll样受体4(TLR4)/含有TIR结构域的接头诱导干扰素-β(TRIF)/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NF-κB信号通路改善炎症环境,通过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通过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黏附、侵袭、血管生成。少腹逐瘀汤中10味药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目前共分离并鉴定出有机酸类、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黄酮类等228种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阿魏酸、香草酸、咖啡酸、香蒲新苷、芍药苷、异鼠李素-3-O-橙皮苷、川芎嗪等,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对EMT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腹逐瘀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分泌紊乱 炎症 氧化应激 细胞黏附 血管生成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CT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刘舒 程鹏 +6 位作者 沈逸 丁泓百 顾未未 朱丽雅 史正宏 孙红梅 朱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CT(LD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就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4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脊柱LDCT及颈腰椎的X线检查,并分别进行盲态CT... 目的:研究低剂量CT(LD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就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4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脊柱LDCT及颈腰椎的X线检查,并分别进行盲态CT韧带骨赘评分(CTSS)及改良的斯托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SASSS)测定。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两种评分在不同阅片者间的一致性差异,并分析两种评分所提示的韧带骨赘/骨桥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将颈胸腰段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的结果提示,对于颈腰椎mSASSS及颈胸腰椎CTSS的总体分布情况,在两阅片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评价点或椎体单元逐个进行分析后显示:两阅片者对颈椎、胸椎和腰椎CT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极好,ICC值分别为0.998(95%CI 0.997~0.999)、0.998(95%CI 0.996~0.999)及0.997(95%CI 0.995~0.998);而对颈椎和腰椎mSAS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很好,分别为0.823(95%CI 0.705~0.897)及0.808(95%CI 0.682~0.888)。两阅片者通过全脊柱LDCT观测到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分别为106/144 vs 84/146、492/846 vs 412/856和360/232 vs 313/228,且大部分的韧带骨赘/骨桥均集中在胸椎;而通过X线观测到的颈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较少,分别为61/40 vs 55/36和96/46 vs85/68。通过对LDCT的数据进行分层后发现,AS患者的脊柱韧带骨赘的程度同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的患者无论在CTSS水平还是在骨赘数量方面,均高于病程较短者(病程≤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比X线片更优(P<0.05)。结论:与X线相比较,通过LDCT可以发现AS患者更多的脊柱韧带骨赘/骨桥(尤其是胸椎的韧带骨赘/骨桥),并且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可能更优;其CTSS结果在不同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低剂量CT 韧带骨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CIA大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艳 冯辉 +3 位作者 刘世敏 丁邦友 窦传字 程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艾灸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CIA)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 目的:探讨针刺、艾灸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CIA)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艾灸组、针刺组于初次免疫后第12天,选取双侧阳陵泉、昆仑穴分别施温和灸、针刺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四肢关节炎症评分;应用MTT比色法观察针灸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TNF-α、IL-6、和IFN-γ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症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关节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高(P<0.01),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TNF-α、IL-6、IFN-γm 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1),针刺和艾灸均能显著降低脾脏单个核细胞IL-12、IL-17、TNF-α、IL-6、IFN-γm RNA的表达(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在降低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FN-γm RNA的表达上优于艾灸组(P<0.05)。结论:针刺和艾灸治疗对CIA大鼠四肢关节炎症均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艾灸能有效降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针刺和艾灸均能调节脾单个核细胞异常变化的炎症细胞因子m 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脾脏 白介素17 白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针刺治疗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程玲 黄冬梅 +2 位作者 黄艳 徐博文 冯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33-1237,1241,共6页
目的:探讨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经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从脾论治针刺治疗中心型肥胖症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符... 目的:探讨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经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从脾论治针刺治疗中心型肥胖症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标准的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控制;针刺组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采用秦师"从脾论治"法,取腹四门[脐周四针三穴:天枢(双)、关元、中脘]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下合穴。通过2组组间和组内比较,观察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血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血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以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diponection、Ghrelin、胰岛素抵抗指素(ISI)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BMI、腰臀比、血TC、血TG、血LDL-C、血HDL-C,FBG、INS、TNF-α、Adiponection、Ghrelin、ISI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从脾论治针刺组能明显降低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的BMI(P<0.05),腰臀比(P<0.01);减少TC、TG的含量(均P<0.01)和LDL-C的含量(P<0.05);升高HDL-C的含量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另外,针刺组FBG、INS、ISI(均P<0.05),Adiponection(P<0.01)、Ghrel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50%,而针刺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针刺能改善中心型肥胖伴高血脂症患者的脂质代谢与形体指标,其可能机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亮甫 从脾论治 针刺 中心型肥胖 高脂血症 临床研究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加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对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评估与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阳 沈逸 +5 位作者 程鹏 何东仪 姜婷 丁泓百 孙红梅 朱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究全脊柱加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在评估及预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名活动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予以益赛普治疗,于治疗的基线期(治疗前)和12周进行临床评估及MRI检查。使用S... 目的:探究全脊柱加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在评估及预测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4名活动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予以益赛普治疗,于治疗的基线期(治疗前)和12周进行临床评估及MRI检查。使用SPARCC评分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脊柱及骶髂骨的骨髓水肿进行评分,同时对比临床疗效评估进行研究。结果:治疗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髓水肿的改善与疾病活动度指标ASDAS、BASDAI、CRP、ESR的改善具有相关性(P<0.05),且Kappa检验显示使用SPARCC评分评估益赛普治疗的无效、显效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ASAS40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1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显示全脊柱加骶髂关节的SPARCC评分(OR=1.086,P=0.045;AUC=0.811,P=0.005)是益赛普疗效的预测因素。结论:全脊柱加骶髂关节的SPARCC评分可以用于评估及预测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CC评分 强直性脊柱炎 益赛普 评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蠲痹汤调控淋巴管回流功能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易南星 王晓赟 +7 位作者 梁倩倩 王拥军 韩海慧 王艺儒 马迎辉 施杞 张霆 徐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94-2200,共7页
目的探讨蠲痹汤(JBT)对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淋巴管回流功能及关节病理退变的影响。方法将1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JBT,莫比可(Mobic)与PBS组。小鼠右膝接受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以诱导KOA模型... 目的探讨蠲痹汤(JBT)对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淋巴管回流功能及关节病理退变的影响。方法将1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JBT,莫比可(Mobic)与PBS组。小鼠右膝接受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以诱导KOA模型,左膝作为假手术对照。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评估关节淋巴管回流情况;ABHO染色评估关节软骨的面积及OARSI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膝关节II型胶原含量及软骨细胞退变指标蛋白聚糖降解产物(Nitege)的积累。结果与PBS、Mobic组比较,JBT组小鼠膝关节的ICG清除率在术后4周和8周明显增强,OARSI评分较低;JBT组关节软骨中Nitege的表达低于PBS组,但是II型胶原表达高于PBS组。结论JBT可以促进早期KOA小鼠膝关节淋巴管回流功能,并且延缓KOA的病理进程。蠲痹汤是一种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经典方剂,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关节淋巴回流功能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汤 膝骨关节炎 淋巴管回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膜巨噬细胞影响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建斌 徐浩 +2 位作者 施杞 肖涟波 梁倩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74-2079,共6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炎,主要特点是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赘形成,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运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虽然OA以关节软骨退变...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炎,主要特点是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赘形成,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运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虽然OA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表现,但其病理变化又决不仅限于软骨局部,而是影响关节内所有组织的全关节疾病。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之间通过释放可溶性介质及机械信号完成进行细胞间通信。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滑膜炎症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关节炎滑膜中以巨噬细胞为主体的混合性炎症浸润则是关键。滑膜巨噬细胞被微环境刺激所激活,分化为促炎因子的M1亚型和产生抗炎因子的M2亚型两种功能极化状态,这一过程会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因子间动态变化。由于巨噬细胞的动态平衡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巨噬细胞已经成为OA病理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热点。本综述将回顾和总结涉及滑膜炎与OA的研究,这些研究强烈提示滑膜炎和活化的滑膜巨噬细胞在促进OA病理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将概述滑膜巨噬细胞在促进OA炎症和破坏性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针对巨噬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为该疾病治疗策略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滑膜炎 滑膜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按局部腧穴与坐位调膝法联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辉 解骏 +4 位作者 肖涟波 康冰心 赵翅 徐喜瑞 施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5-2131,共7页
目的观察点按局部腧穴与坐位调膝法联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推拿组采用点按局部腧穴与坐位调膝法联用治疗,药物组采用... 目的观察点按局部腧穴与坐位调膝法联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0例。推拿组采用点按局部腧穴与坐位调膝法联用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周期均设定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s,PPT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股直肌均方根肌电值(root mean square,RMS)、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评估,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最终共有55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推拿组28例,药物组27例。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PPTs和VAS评分结果分析显示,推拿组和药物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推拿组明显优于药物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骨关节炎指数各项评分、股直肌RMS结果分析显示,推拿组和药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推拿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评分结果分析显示,推拿组和药物组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分析显示,推拿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优于药物组。结论点按局部腧穴与坐位调膝法能有降低膝关节局部疼痛敏感性,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膝关节骨关节炎 坐位调膝法 疼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研究古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及相关药理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平 魏凯 +4 位作者 金晔华 张润润 常岑 许林帅 何东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769-1782,共14页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总结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处方用药规律,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检索中医药科学数据库,检索关键字段“痹”“脊痛”...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总结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处方用药规律,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一定参考。通过检索中医药科学数据库,检索关键字段“痹”“脊痛”“大偻”“伛偻”等,然后将检索得到的古方进行筛选、统计处理、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之后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对高频药对独活-防风进行药理分析,阐明其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等。最终结果筛选出古方179首,统计中药205味,使用频率≥1%的中药有杜仲、肉桂、防风等27味,主要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和祛风湿药;关联规则挖掘共得到出现次数≥20的药物组合35个,其中独活-防风出现次数最高。高频药对独活-防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独活-防风共含有21个有效成分,对应作用靶点237个,其中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可能是独活-防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成分;药物作用于疾病的核心靶点包括IL6、TNF、NOS3、PTGS2、CXCL8等17个。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核心靶点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多项进程,并通过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作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本研究初步总结出古代医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采用补虚为主,兼以解表清热、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标本兼治中医特色治法,为进一步应用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临床参考价值;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独活-防风药对中的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有效成分可能通过IL6、TNF、NOS3、PTGS2、CXCL8等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表明中医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也为后续进一步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独活-防风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抗胃癌细胞的成分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笑 黄天生 李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5-258,共4页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是一味在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火泻火、明目、消肿散结的功效。其含有的丰富的化学成分,萜类、酚酸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通过各个通路,发挥着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是一味在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火泻火、明目、消肿散结的功效。其含有的丰富的化学成分,萜类、酚酸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通过各个通路,发挥着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近些年,夏枯草的抗肿瘤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对夏枯草性质的基础研究非常丰富,但用于临床的研究却很少。因此,就夏枯草中起到抗胃癌细胞作用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的通路、机制作以综述,以期对临床及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胃癌细胞 中药 通路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传承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翅 许辉 +4 位作者 冉磊 韩海慧 马迎辉 肖涟波 施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56-3562,共7页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平台(V3.0)软件,分析探讨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传承施杞教授临床诊治颈腰综合征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归纳施杞教授2018-2020年门诊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治验处方,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采...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平台(V3.0)软件,分析探讨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的用药经验及组方规律,传承施杞教授临床诊治颈腰综合征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归纳施杞教授2018-2020年门诊治疗颈腰综合征的治验处方,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性味、归经、使用频次、药对组合及方剂配伍规律并发现新方。结果共整理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验方150则,中药183味,多为甘、苦、辛药物,归经以肝、脾为主,兼有心、肾、肺、胃、胆、膀胱、三焦、大肠、小肠、心包经。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为柴胡,高频药对组合为柴胡-黄芪147次(占98.00%),柴胡-川芎142次(占94.67%);常用角药组合为柴胡-黄芪-川芎140次(占93.33%),柴胡-甘草-黄芪130次(占86.67%),柴胡-秦艽-黄芪130次(占86.67%)。常用药对为柴胡-川芎、黄芪-川芎等。核心处方为柴胡、黄芪、川芎、当归、秦艽、甘草。结论施杞教授治疗颈腰综合征以圣愈汤为主方,药物以柴胡、黄芪、川芎、甘草、秦艽、当归、川牛膝、大枣等为主,临床诊治时随病、证、症以用药加减,体现了“气血为先,少阳为枢,八纲统领,本于五脏”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腰综合征 用药规律 组方分析 名老中医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B细胞亚群分析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B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芳倩 阎羽欣 +8 位作者 毛梦寒 彭昊 金书欣 蔡强 杨阳 岳涛 朱琦 席晔斌 陈广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3-880,共8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B细胞亚群特点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对RA患者B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RA患者和健康对照各29例,运用配对t检...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B细胞亚群特点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对RA患者B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RA患者和健康对照各29例,运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的差异;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的值将RA患者分为活动组(2.6≤DAS28<5.1)和高度活动组(DAS28≥5.1),运用t检验分析2组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的差异。在0、10、100μmol/L EGCG和2.5μg/L葡萄球菌A蛋白共刺激条件下,体外培养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4 h后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cell-activating factor receptor,BAFF-R)的表达水平,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亚群。结果·RA患者的总B细胞、未分化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均高于健康对照(P<0.05),而CD19^+IL-10^+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Breg)占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活动组与19例高度活动组RA患者的总B细胞及各B细胞亚群(除CD19^+IL-10^+Breg外)占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活动组与12例高度活动组RA患者CD19^+IL-10^+Breg占淋巴细胞比例和数量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外周血总B细胞所占比例与IgG型类风湿因子呈弱正相关(r=0.308)。EGCG能显著提高CD19^+IL-10^+Breg占淋巴细胞比例(P<0.05),且100μmol/L EGCG能显著降低总B细胞中BAFF-R mRNA的表达水平(P=0.000);但其对未分化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B细胞可能在RA发病中发挥辅助作用,RA患者CD19+IL-10+Breg数量反馈性增加,EGCG可促进Breg增殖,降低BAFF-R 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B细胞亚群 调节性B细胞 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海 姚捷 +3 位作者 徐建斌 吕丽君 陈跃来 肖涟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目的比较巨刺法加中药熏蒸疗法与单纯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纳入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巨刺法加中药熏蒸)和对照组(单纯中药熏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健侧内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足... 目的比较巨刺法加中药熏蒸疗法与单纯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纳入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巨刺法加中药熏蒸)和对照组(单纯中药熏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健侧内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采用平补平泻法为主。两组治疗3次/周,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次,治疗1及2个疗程时NR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的积分变化及进行综合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和WOMAC疼痛、僵硬和日常生活难度三个单项和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疼痛和关节炎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9%(22/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9%(12/28);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27/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0/28);两个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阻型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熏蒸组,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关节炎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巨刺法 中药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及高频药物组合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平 何东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947-1958,共12页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总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运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用药规律。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进一步阐释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A...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总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运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用药规律。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进一步阐释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AS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为主要研究中心,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就诊于光华医院风湿免疫门诊及住院部的AS患者进行信息采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药治疗处方等数据资料,并依托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得到的高频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收集到中药处方200个,统计中药236味,使用频率≥1%的中药有狗脊、白术、独活等28味,主要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祛风湿药;关联规则后得到频数≥40的药物组合33个,其中狗脊-续断排名最高。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狗脊-续断共含有12个有效成分,对应作用蛋白430个;药物作用于疾病的主要基因包括TNF、EGFR、VEGFA、STAT3、HSP90AA1、PTGS2、MMP2、MMP9、IL2等。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显示主要参与炎症调控反应和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等多项进程,并通过癌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作用于AS。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在治疗AS上采用补虚强脊为主,兼以清热、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标本兼治方法,为进一步应用中医药治疗AS提供参考;网络药理分析表明狗脊-续断中β-谷甾醇、山奈酚等成分可能通过TNF、VEGFA、STAT3、PTGS2、MMP9、IL2等靶点作用于癌症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治疗AS的作用。表明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网络药理学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琇莹 朱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26,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中已有长足进展。网络药理学作为系统性结合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析设计的新学科,目前已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基于中药复方的...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中已有长足进展。网络药理学作为系统性结合特定信号节点进行多靶点药物分析设计的新学科,目前已在中医药中广泛应用。基于中药复方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以及中药复方的可靠疗效,中药复方的现代化已为大势所趋。整理了网络药理学常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同时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旨在为后续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复方 类风湿关节炎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鲍嘉敏 宋永嘉 +2 位作者 张立创 梁倩倩 王拥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59-2765,共7页
三七总皂苷作为中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临床和基础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三七总皂苷调节血管生成角度出发,来探究其治疗相关疾病的机制,但现有文献报道表明其对血管生成的调节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为... 三七总皂苷作为中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临床和基础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三七总皂苷调节血管生成角度出发,来探究其治疗相关疾病的机制,但现有文献报道表明其对血管生成的调节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为了阐明这看似相反的作用,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三七总皂苷对血管生成的双向调节角度出发,论述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以期为三七总皂苷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促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 双向调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运动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莉杰 章劲夫 +8 位作者 王虹霞 李艳英 李雪微 毋亚男 诸慧怡 张馨月 赵峰 顾谈冰 黄天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3-459,共7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和对IBS-D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IBS-D患者84例,纳入的志愿者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八段锦组各42例,分...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和对IBS-D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选取IBS-D患者84例,纳入的志愿者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Ⅳ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八段锦组各42例,分别给予口服培菲康和口服培菲康加八段锦运动治疗12周。疗效评价指标: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率;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表、IBS专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BS-QOL)、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总积分和各维度积分差值以及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总积分差值等指标。结果:(1)对照组和八段锦组分别有37例和38例完成治疗和观察;(2)八段锦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1.6%和59.5%,八段锦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八段锦组和对照组IBS-SSS总积分、腹痛、生活质量积分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00,-60)、(-40,-40)、(-20,0),P值分别为0.024、0.047、0.029;(3)IBS-QOL:八段锦组和对照组总积分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14.0、-3.0,P<0.001,其中焦虑不安、行为障碍、健康担忧、食物逃避及社会功能等维度积分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2.5,0.0)、(-4.0,0.0)、(-2.0,0.0)、(-3.0,-2.0)、(-1.0,0.0),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26、<0.001。SF-36:八段锦组和对照组SF-36总积分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52.9、25.0,P=0.148;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维度积分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5.0,0.0)、(11.1,0.0)、(5.0,0.0)、(10.0,0.0)、(8.0,4.0),P值分别为0.019、0.033、0.001、0.041、0.029。(4)八段锦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总积分差值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7.29±6.053、-0.92±3.832(P<0.001);抑郁总积分差值的中位数分别为-7.5、0.0(P<0.01)。结论:口服培菲康与口服培菲康+八段锦运动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均有一定的疗效;八段锦运动联合培菲康的疗效优于单用培菲康,二者结合具有身心同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八段锦运动 心身疾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吉庆 顾敬东 +2 位作者 金浪 张建坡 黄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疗效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和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炎症...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疗效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和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血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96.67%)(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和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更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助于患者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环境和血流变学指标有关,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补阳还五汤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作用机制 血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