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低剂量CT(LD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就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4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脊柱LDCT及颈腰椎的X线检查,并分别进行盲态CT...目的:研究低剂量CT(LD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就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4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脊柱LDCT及颈腰椎的X线检查,并分别进行盲态CT韧带骨赘评分(CTSS)及改良的斯托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SASSS)测定。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两种评分在不同阅片者间的一致性差异,并分析两种评分所提示的韧带骨赘/骨桥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将颈胸腰段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的结果提示,对于颈腰椎mSASSS及颈胸腰椎CTSS的总体分布情况,在两阅片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评价点或椎体单元逐个进行分析后显示:两阅片者对颈椎、胸椎和腰椎CT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极好,ICC值分别为0.998(95%CI 0.997~0.999)、0.998(95%CI 0.996~0.999)及0.997(95%CI 0.995~0.998);而对颈椎和腰椎mSAS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很好,分别为0.823(95%CI 0.705~0.897)及0.808(95%CI 0.682~0.888)。两阅片者通过全脊柱LDCT观测到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分别为106/144 vs 84/146、492/846 vs 412/856和360/232 vs 313/228,且大部分的韧带骨赘/骨桥均集中在胸椎;而通过X线观测到的颈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较少,分别为61/40 vs 55/36和96/46 vs85/68。通过对LDCT的数据进行分层后发现,AS患者的脊柱韧带骨赘的程度同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的患者无论在CTSS水平还是在骨赘数量方面,均高于病程较短者(病程≤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比X线片更优(P<0.05)。结论:与X线相比较,通过LDCT可以发现AS患者更多的脊柱韧带骨赘/骨桥(尤其是胸椎的韧带骨赘/骨桥),并且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可能更优;其CTSS结果在不同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更好,值得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蠲痹汤(JBT)对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淋巴管回流功能及关节病理退变的影响。方法将1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JBT,莫比可(Mobic)与PBS组。小鼠右膝接受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以诱导KOA模型...目的探讨蠲痹汤(JBT)对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淋巴管回流功能及关节病理退变的影响。方法将1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JBT,莫比可(Mobic)与PBS组。小鼠右膝接受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以诱导KOA模型,左膝作为假手术对照。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评估关节淋巴管回流情况;ABHO染色评估关节软骨的面积及OARSI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膝关节II型胶原含量及软骨细胞退变指标蛋白聚糖降解产物(Nitege)的积累。结果与PBS、Mobic组比较,JBT组小鼠膝关节的ICG清除率在术后4周和8周明显增强,OARSI评分较低;JBT组关节软骨中Nitege的表达低于PBS组,但是II型胶原表达高于PBS组。结论JBT可以促进早期KOA小鼠膝关节淋巴管回流功能,并且延缓KOA的病理进程。蠲痹汤是一种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经典方剂,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关节淋巴回流功能实现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低剂量CT(LD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韧带骨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就诊且符合入排标准的48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脊柱LDCT及颈腰椎的X线检查,并分别进行盲态CT韧带骨赘评分(CTSS)及改良的斯托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SASSS)测定。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两种评分在不同阅片者间的一致性差异,并分析两种评分所提示的韧带骨赘/骨桥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将颈胸腰段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的结果提示,对于颈腰椎mSASSS及颈胸腰椎CTSS的总体分布情况,在两阅片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评价点或椎体单元逐个进行分析后显示:两阅片者对颈椎、胸椎和腰椎CT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极好,ICC值分别为0.998(95%CI 0.997~0.999)、0.998(95%CI 0.996~0.999)及0.997(95%CI 0.995~0.998);而对颈椎和腰椎mSASSS测定的一致性均为很好,分别为0.823(95%CI 0.705~0.897)及0.808(95%CI 0.682~0.888)。两阅片者通过全脊柱LDCT观测到的颈椎、胸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分别为106/144 vs 84/146、492/846 vs 412/856和360/232 vs 313/228,且大部分的韧带骨赘/骨桥均集中在胸椎;而通过X线观测到的颈椎和腰椎的韧带骨赘/骨桥总数较少,分别为61/40 vs 55/36和96/46 vs85/68。通过对LDCT的数据进行分层后发现,AS患者的脊柱韧带骨赘的程度同病程密切相关,病程>5年的患者无论在CTSS水平还是在骨赘数量方面,均高于病程较短者(病程≤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比X线片更优(P<0.05)。结论:与X线相比较,通过LDCT可以发现AS患者更多的脊柱韧带骨赘/骨桥(尤其是胸椎的韧带骨赘/骨桥),并且对于病程>5年的患者,LDCT对腰椎骨赘的辨识度可能更优;其CTSS结果在不同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更好,值得推广。
文摘目的探讨蠲痹汤(JBT)对膝骨关节炎(KOA)小鼠模型淋巴管回流功能及关节病理退变的影响。方法将120只C57BL小鼠随机分成JBT,莫比可(Mobic)与PBS组。小鼠右膝接受内侧半月板失稳(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手术以诱导KOA模型,左膝作为假手术对照。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评估关节淋巴管回流情况;ABHO染色评估关节软骨的面积及OARSI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膝关节II型胶原含量及软骨细胞退变指标蛋白聚糖降解产物(Nitege)的积累。结果与PBS、Mobic组比较,JBT组小鼠膝关节的ICG清除率在术后4周和8周明显增强,OARSI评分较低;JBT组关节软骨中Nitege的表达低于PBS组,但是II型胶原表达高于PBS组。结论JBT可以促进早期KOA小鼠膝关节淋巴管回流功能,并且延缓KOA的病理进程。蠲痹汤是一种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经典方剂,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关节淋巴回流功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