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节香附素A通过抑制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调节前列腺癌小鼠肿瘤免疫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1
作者 余本坚 梁世佳 +2 位作者 宋旭 张圣熙 张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1628,共7页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对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A(0、0.5、1、2和4μmol/L)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和RM-1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A(RA)对前列腺癌移植瘤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RA(0、0.5、1、2和4μmol/L)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和RM-1中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2)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RA组和高剂量RA组,每组10只。低、高剂量RA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和4 mg/kg RA,连续给药24 d。记录小鼠体重,统计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瘤重;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Ki67和PD-L1蛋白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CD4^(+)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以及干扰素γ(IFN-γ)和颗粒酶B(GzmB)水平。结果:(1)RA处理显著降低PC-3、DU145和RM-1细胞中PD-L1表达水平(P<0.05或P<0.01)。(2)在体内实验中,RA处理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显著减小,同时肿瘤组织中Ki67和PD-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此外,RA处理显著增加小鼠肿瘤内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提高IFN-γ和GzmB水平,同时减少活化的Treg数量(P<0.05或P<0.01)。结论:RA对前列腺癌小鼠肿瘤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L1表达、增加肿瘤浸润T细胞及抑制Tre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竹节香附素A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型引流管与普通负压引流管在普外科急腹症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晓峰 杨振熙 +4 位作者 周联明 张吉发 陈建荣 洪月琳 檀占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比较十字型负压引流管与普通负压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入院的普外科急腹症500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单盲分为试验组(放置十字型负压引流管,250例)和常规组(放置普通负压引流管,250... 目的比较十字型负压引流管与普通负压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入院的普外科急腹症500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单盲分为试验组(放置十字型负压引流管,250例)和常规组(放置普通负压引流管,250例),观察记录两组引流量、性质、放置时间,腹部症状、白细胞恢复时间,引流管是否漏气、损坏、堵塞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试验组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引流管放置时间、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以急性腹膜炎分层分析后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常规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十字型引流管较普通负压引流管质量好,不易损坏及堵塞,能够保持良好负压引流状态,加速患者的康复,尤其是合并有急性腹膜炎的较重患者,能缩短住院时间。建议对于病情严重的急腹症患者使用十字型负压引流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急腹症 十字型引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OC2基因突变致Noonan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梅玉霞 常国营 +5 位作者 庄承 丁宇 李娟 李辛 王剑 王秀敏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2-905,共4页
目的探讨SHOC2基因突变导致Noonan综合征(NS)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男,8个月。自出生后即存在喂养、睡眠困难,易哭吵,生长缓慢发育落后。头围偏大,头发稀疏、细黄,前额宽大突... 目的探讨SHOC2基因突变导致Noonan综合征(NS)的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N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男,8个月。自出生后即存在喂养、睡眠困难,易哭吵,生长缓慢发育落后。头围偏大,头发稀疏、细黄,前额宽大突出,鼻梁扁平,眼距略宽,双侧眼裂向外下略倾斜,无眼睑下垂。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卵圆孔未闭,室间隔与左室稍肥厚。在患儿SHOC2基因中找到"新生突变(De novo)",杂合错义变异c.4A>G,p.Ser 2 Gly,其父母此位点为正常基因型。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睡眠困难这一临床表现目前在SHOC 2基因突变类型NS患者中尚无类似报道。结论 SHOC 2基因突变所致NS,其临床表型跟国外报道基本一致。睡眠困难可能是SHOC 2基因突变型NS的一个新的表型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ONAN综合征 SHOC2基因 突变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