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 被引量:48
1
作者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与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呈不相吻合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占重要一席之地。作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点在于:1)临床运用广泛且具疗效;2)中药多途径的治疗效应与疾病的复...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治疗手段与不断升高的发病率呈不相吻合的趋势。在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占重要一席之地。作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优势点在于:1)临床运用广泛且具疗效;2)中药多途径的治疗效应与疾病的复杂机理相对应;3)抑制炎症、保肝降酶效应显著。并在如何开展临床研究;从调节肠道菌群、抗肝纤维化、以及中药组分复方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提出了设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药 优势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姚东升 胡义扬 +6 位作者 傅琪琳 顾宏图 徐琳 王文静 彭景华 赵瑜 冯琴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74-177,181,共5页
目的:从肠道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角度探讨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Lieber-De Carli酒精液体饲料饲养6周诱导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无酒精液体饲料对照组(对照组,n=10)... 目的:从肠道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角度探讨柔肝固肠方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的作用机制。方法:Lieber-De Carli酒精液体饲料饲养6周诱导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无酒精液体饲料对照组(对照组,n=10)和酒精液体饲料造模组(n=20),造模第4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模型组(n=10),柔肝固肠方组(n=10),并开始灌胃给柔肝固肠方或蒸馏水直至6周末,取材前3.5 h各组以10 mg/kg的内毒素(LPS)灌胃。取材后检测:1)血清AST、ALT活性变化;2)通过门脉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判断小肠通透性变化;3)小肠组织电镜超微结构观察;4)小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变化;5)小肠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1)柔肝固肠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AST水平(P<0.05);2)柔肝固肠方可降低模型大鼠显著升高的小肠通透性,柔肝固肠方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3)电镜结果显示柔肝固肠方可显著改善Lieber-De Carli酒精饲料喂养大鼠小肠黏膜表面微绒毛局灶性减少、变短、稀疏,排列不规则,同微绒毛相连的细胞终末网变性模糊等病理改变;4)柔肝固肠方可显著升高酒精饲料喂养肝损伤大鼠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蛋白与mRNA表达及黏附连接蛋白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论:柔肝固肠方通过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及黏附连接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肠道通透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损伤 柔肝固肠方 肠道通透性 紧密连接 黏附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与间质性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成海 李风华 +3 位作者 陈文慧 吴定中 胡义扬 刘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33-2237,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影响纤维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与间质性胶原酶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肪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而后予以甘草酸二铵口服治疗,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影响纤维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与间质性胶原酶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以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与高脂肪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而后予以甘草酸二铵口服治疗,正常大鼠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与胶原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炎性坏死与胶原沉积病理改变,按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b与总胆红素等)变化,检测肝组织主要过氧化损伤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酶底物反应法分析肝组织间质性胶原酶活性变化,RT-PCR法分析肝组织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肝脏有明显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甘草酸二铵药物组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肝组织损伤坏死与胶原沉积等病理变化。模型大鼠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含量、ALT与AST活性、白蛋白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药物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含量、AST与ALT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而白蛋白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此外,药物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151.3±37.3μg/g)明显少于模型组(170.9±15.3μg/g,P<0.05),Ⅰ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弱于模型组(P<0.05);肝组织MDA含量(1.96±0.23μmol/g)低于模型组(2.44±0.32μmol/L,P<0.05),SOD水平(19.60±0.97NU/g)高于模型组(20.60±0.33NU/g,P<0.05),GSH含量(47.0±9.1g/g)与GSH-Px活性(53.1±4.1U/g)高于模型组(41.2±3.5g/g;46.7±6.1U/g,P<0.05);肝组织间质性胶原酶活性(43.89±7.74U)高于模型组(32.01±2.75U,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有明显抗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与提高肝组织间质性胶原酶活性的作用,该作用是药物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肝硬化 过氧化脂质类 胶原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肝脏脂肪代谢 被引量:7
4
作者 冯琴 孟胜喜 +4 位作者 唐亚军 李晓飞 彭景华 赵瑜 胡义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53-156,161,共5页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AMPK蛋白活性及其相关脂肪代谢靶蛋白活性的影响,以探讨该方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饮食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祛湿化瘀方组,分别灌胃给予饮用水及中药祛湿化瘀方4周。实验8周末取材后观察:1)肝组织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2)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3)肝组织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 inase,AMPK)及磷酸化AMPK、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肝组织总蛋白及核蛋白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rbohydrate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hREBP)含量、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1 Co A Carboxylase,ACCase)及磷酸化ACC蛋白含量,4)肝组织AMPKα1、AMPKα2、SREBP-1、ACCα、SREBP-1c及ChREBP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TG、FFA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大泡样脂肪变性;模型组肝组织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与ChREBP表达增加、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蛋白活性升高。2)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TG、FF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组织炎症及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祛湿化瘀方能显著升高肝组织AMPK、ACC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核蛋白SREBP-1及ChREBP含量。结论:祛湿化瘀方通过调节AMPK活性及其相关靶蛋白活性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脂肪代谢,这可能是该方有效防治实验性脂肪肝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脂肪肝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祛湿化瘀方 肝脂肪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