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纤灵、丹参、大黄等药物血清对系膜细胞分泌FN和Ⅳ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悦 何立群 +3 位作者 韩志芬 庞惠芳 曹和欣 朱晓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43-1643,共1页
目的:探讨抗纤灵及其主要成分丹参、大黄等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FN和Ⅳ型胶原的影响. 方法:采用ElisA法观察中药抗纤灵方、丹参、大黄等药物血清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FN和Ⅳ型胶原的影响.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 细胞分泌 抗纤灵方 药物血清 Ⅳ型胶原 FN 丹参 大黄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二次打击”顽固性低氧血症大鼠ARDS模型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玉梅 卫洪昌 +2 位作者 俞小宛 李静 韩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35-2239,共5页
目的:研究经内毒素"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建立稳定和可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并探讨其意义和理论依据。方法: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较大剂量(10mg/kg)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 目的:研究经内毒素"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建立稳定和可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并探讨其意义和理论依据。方法: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较大剂量(10mg/kg)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致伤大鼠,复制"一次打击"ARDS模型;LPS小剂量(1mg/kg)腹腔注射致伤大鼠后,再予中等剂量LPS(5mg/kg)气管滴入,建立"二次打击"ARDS模型。连续3d动脉血气分析,结合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评价3种ALI/ARDS模型异同。测定血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IL-10水平,探讨LPS二次打击法可能致病机制。结果:(1)单次LPS打击(无论是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仅引发大鼠ALI和一过性低氧血症,LPS二次打击法可以引发大鼠更为持久的低氧血症和特异性肺损伤,是较为理想的ARDS的动物模型。(2)LPS二次打击法引发的ARDS发病机制与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与肺的特异性损伤有关。结论:LPS二次打击法可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符合诊断指标的大鼠ARDS模型,并能更好地反映肺损伤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类 大鼠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压力超负荷致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顾燕频 章忱 +3 位作者 郭炜 卫洪昌 涂毅萍 吕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6,I0005,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厚模型。造模4周后,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依那普利组(E组)、卡维地洛组(C组)及益...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及神经内分泌因子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厚模型。造模4周后,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依那普利组(E组)、卡维地洛组(C组)及益气活血方组(SQAB组),观察8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HMI、LVMI)、血清ANP、BNP含量、形态学等。结果:与S组相比,M组血压及心室内压显著升高,CO下降明显,心脏指数及血清ANP、BNP含量明显上升(P<0.05),心肌组织肥厚明显。与M组相比,SQAB组具有降低LVSP、升高±dp/dtmax,减慢HR,增加CO,降低HMI及血清ANP、BNP含量的作用(P<0.05),改善心肌肥厚程度。结论:益气活血方具有改善压力超负荷致心肌肥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输出量,减轻心肌肥厚,改善神经内分泌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压力超负荷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损伤积分值和脑组织凝血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戴高中 陈汝兴 +2 位作者 顾明昌 袁灿兴 卫洪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损伤积分和脑组织凝血酶受体(T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雄性Sprauge-Dawley大鼠为实验动物,共分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神经损伤积分和脑组织凝血酶受体(T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雄性Sprauge-Dawley大鼠为实验动物,共分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中药组予大鼠大黄虫丸的混悬液2.5mL灌胃,每天1次,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观察各组8、24、48、72h神经损伤积分情况,3天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快速取出血肿周围组织约100mg,以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凝血酶受体(TR)mRNA表达。结果: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以造模8h最明显,神经行为三试验(姿势反射、前肢位置试验和杆上平衡试验)积分最高;随时间延长,体征减轻、积分减少。术后24、48、72h中药组神经行为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假手术组无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故未进行统计。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组织TRmRNA仅有少量表达,模型组、中药组脑组织的TRmRNA表达明显上调,和正常组、假手术组有明显的的差异(P<0.05)。但中药大黄虫丸能明显的下调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RmRNA的表达和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血肿周围脑组织凝血酶受体(TR)mRNA表达增高,大黄虫丸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TRmRNA的表达增加有下调作用,并可明显的改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神经行为功能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广廿灬虫]虫丸 大鼠 脑出血 脑组织 神经损伤积分值 凝血酶受体(TR)mRN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大鼠脑组织NO ET T-AO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戴高中 顾明昌 +2 位作者 袁灿兴 陈汝兴 卫洪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3,共2页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成分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脑组织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成分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选择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在造模2h后,中药组大鼠给予大黄虫丸的混悬液2.5mL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3天后断头处死取脑,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脑组织中的N0、ET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而中药大黄虫丸组能明显的降低造模后脑组织中N0、ET的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脑组织中的T-AOC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中药大黄虫丸组能提高造模后脑组织中T-AOC的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中药大黄虫丸能降低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诱导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子组织中N0、ET的上升,提高造模后脑组织中T-AOC的含量,从而发挥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黄[庶虫]虫丸 一氧化氮 内皮素 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yR2磷酸化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会花 章忱 吕嵘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62,共4页
心力衰竭在细胞水平主要表现为心肌以兴奋-收缩耦联(excitement-contraction coupling,ECC)为基础的收缩功能障碍,而Ca2+信号转导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 type ... 心力衰竭在细胞水平主要表现为心肌以兴奋-收缩耦联(excitement-contraction coupling,ECC)为基础的收缩功能障碍,而Ca2+信号转导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 type 2,RyR2)是心肌最重要的钙释放通道,RyR2磷酸化是肌浆网钙释放的基础,而RyR2磷酸化主要受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和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的调控。目前对RyR2磷酸化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但对其涉及心力衰竭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有争议,本综述主要针此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尼碱受体 心力衰竭 蛋白激酶A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张性心力衰竭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会花 章忱 吕嵘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6-339,共4页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和老龄化时可显著增加心衰的发病率,目前其潜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建立实验...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和老龄化时可显著增加心衰的发病率,目前其潜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时尽量模拟临床发病诱因和特征,可以更真实地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药物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重点综述构建舒张性心力衰竭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和各自的特点,为将来更多的研究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剥夺诱导自噬机制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调控
8
作者 曹童童 吕嵘 卫洪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1-414,共4页
自噬(autophagy)最初意为"自食",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Christtiande Duve就在电镜下发现自噬体的结构,并在1963年首次提出"自噬"的概念。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通... 自噬(autophagy)最初意为"自食",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比利时科学家Christtiande Duve就在电镜下发现自噬体的结构,并在1963年首次提出"自噬"的概念。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自噬体包绕受损、变性或衰老的大分子物质及细胞器,在核内体的作用下,与溶酶体融合后降解产生氨基酸、核苷酸及ATP,实现营养物质再循环及补充能量。过度/不足的自噬广泛参与各个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如神经退行性变、肿瘤及肌病等。在心血管疾病中,诸如心肌缺血、心肌肥大等,都表现为心肌收缩力的减弱,心肌能量利用障碍及不足,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然而,营养剥夺条件下的自噬对细胞生存调控的具体机制还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剥夺 自噬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