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 被引量:14
1
作者 吕靖 董思思 +2 位作者 顾宏图 赵长青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10-221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的并发PVT的肝硬化患者62例,同时随机抽取66例无PVT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的并发PVT的肝硬化患者62例,同时随机抽取66例无PVT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VT组与无PVT组患者在肝硬化病因(χ2=12.902,P=0.036)、ALT(Z=-2.571,P=0.010)、AST(Z=-2.801,P=0.005)、胆碱酯酶(t=-2.579,P=0.01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Z=-4.410,P<0.001)、D-二聚体(Z=-4.888,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Z=-3.124,P=0.002)、门静脉主干内径(t=2.572,P=0.012)、门静脉血流速度(t=-2.441,P=0.016)、脾静脉内径(t=3.175,P=0.002)、脾脏厚径(t=4.575,P<0.001)、脾脏长径(Z=-4.028,P<0.001)和腹腔积液量(t=2.273,P=0.025)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比值比为2.078,95%置信区间(95%CI):1.293~3.339,P=0.003)、脾脏长径(比值比为1.964,95%CI1.228~3.142,P=0.005)是肝硬化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乏力(100%)、脾大(74.19%)、腹胀(46.77%)、食管胃静脉曲张重度(48.29%)、静脉曲张出血史(40.32%)、舌淡红(43.55%)、脉弦/细(96.77%)是肝硬化并发PVT患者的主要特征。结论D-二聚体水平升高、脾脏长径长是肝硬化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证候特点符合气虚血瘀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通路在肝纤维化进展和中药抗肝纤维化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慧 平键 徐列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8-861,共4页
核因子-κB(NF-κB)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存活、生长、增殖、活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肝纤维化进展中,NF-κB信号通路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对NF-κB的结构与功能,目前有关NF-κB在参与肝纤维化进展中... 核因子-κB(NF-κB)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存活、生长、增殖、活化、凋亡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肝纤维化进展中,NF-κB信号通路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对NF-κB的结构与功能,目前有关NF-κB在参与肝纤维化进展中,对肝细胞、Kupffer细胞、肝星状细胞的调节,以及中药通过调控NF-κB通路活性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揭示了相关疾病条件下,NF-κB与多个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突出中药抑制NF-κB的活性从而减轻肝纤维化这一潜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肝硬化 中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自噬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雨露 许笑阳 +2 位作者 俞晓菡 平键 赵长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6-429,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的原发恶性肿瘤,其发生过程十分复杂,氧化应激学说是其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众多重要学说之一。自噬是细胞清除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受损细胞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噬在肝纤维化和HCC... 肝细胞癌(HCC)是肝脏的原发恶性肿瘤,其发生过程十分复杂,氧化应激学说是其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众多重要学说之一。自噬是细胞清除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受损细胞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噬在肝纤维化和HCC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从自噬与HCC的关系、氧化应激与HCC的关系来分析二者在HCC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指出自噬在HCC发病进程中调控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若能够激活或阻断自噬调控氧化应激的某个关键通路,或可为H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自噬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宋敬茹 孙明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61-2564,共4页
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后期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重、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很大的负担。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西医治疗措施的疗效有限,联合中医治疗是一条理论可行、效果可期的道路。阐述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肝肾综... 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后期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重、预后差,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很大的负担。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西医治疗措施的疗效有限,联合中医治疗是一条理论可行、效果可期的道路。阐述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肝肾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衷中参西,以求早日克服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术酮含量测定方法、燥性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陈天阳 张萍 成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02-1905,共4页
苍术酮是从中药苍术、白术中分离出的主要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降血压、呼吸系统作用、抗炎镇痛、抗氧化、保肝、抗流感病毒、除螨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几十年来苍术酮含量测定方法、燥性、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 苍术酮是从中药苍术、白术中分离出的主要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降血压、呼吸系统作用、抗炎镇痛、抗氧化、保肝、抗流感病毒、除螨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几十年来苍术酮含量测定方法、燥性、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扩展对该成分现代作用的新认识,对合理开发中药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酮 含量测定方法 燥性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