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病诊断和证候分类:整合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爱平 张弛 +1 位作者 吕诚 姜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626-1630,共5页
中医证候分类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不同个体生理病理整体功能状态进行分类的一种特有的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证候诊断的高度针对性的治法和方剂,构成了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体系。相比于现代疾病... 中医证候分类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不同个体生理病理整体功能状态进行分类的一种特有的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证候诊断的高度针对性的治法和方剂,构成了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体系。相比于现代疾病诊断模式基于病理金标准的局限性,证候分类以另一种分类思维模式对个体状态进行区分,既可将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归属不同的证候类别,也将不同疾病的人群归于相同证候,更具有个体化特点。疾病诊断与证候分类进行整合,充分互补,可能改变现今生物医学的诊断模式,具有上佳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因此,证候分类原理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持续关注。本文以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典型证候的证候分类系统研究为例,对疾病证候分类整合研究和其未来发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研究、证候分类与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异病同证研究以及证候分类指导下的组合药物研究。以上的研究工作中,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结合临床研究理念,探索疾病证候分类科学基础,在相应基础上实施中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和基于复方理念组合药物开发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疾病证候分类研究在思路和方法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分类 疾病诊断 系统生物学 循证医学 方法学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对慢性内脏痛敏模型大鼠结肠CRF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戚莉 易韬 +5 位作者 张建斌 常小荣 杨玲 刘慧荣 丰晓溟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29-2532,共4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慢性内脏痛敏(Chronic Visceral Hyperalgesia,CVH)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结肠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2,CRFR2)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鼠结直肠扩张(...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慢性内脏痛敏(Chronic Visceral Hyperalgesia,CVH)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结肠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2,CRFR2)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鼠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刺激建立CVH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选取双侧天枢、上巨虚穴分别进行温和灸及假灸干预,1次/d,连续7 d。全部干预结束后,以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l Reflex,AWR)评分作为检测大鼠内脏痛敏的行为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结肠组织CRFR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在不同强度的CRD刺激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AWR评分升高(P<0.01)。温和灸组干预后,大鼠AWR评分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CRFR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温和灸干预后,CRFR2蛋白及其mRNA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假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和灸有效缓解CVH模型大鼠内脏痛敏状态,与其升高结肠组织CRFR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慢性内脏痛敏 结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芪汤益气效应解析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虚损”病机理论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华 刘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1期1833-1838,共6页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医准确认识疾病、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引领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肝硬化"虚损生积"病机认识以及从方剂效应探析中医病机理论病理特点的研究思路,以黄芪汤为载...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医准确认识疾病、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引领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基于课题组前期对肝硬化"虚损生积"病机认识以及从方剂效应探析中医病机理论病理特点的研究思路,以黄芪汤为载体开展的系统基础与临床研究发现,"益气补虚"黄芪汤可显著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肝组织学病理变化,减轻肝细胞坏死,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早期肝硬化组织学的逆转。黄芪与甘草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促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生成及信号转导,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本文为乙肝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虚损病机理论提供了临床及实验依据,深化和丰富了中医对肝硬化虚损病机中气虚为先的认识;提示气虚与细胞形质转化及其功能的病变有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治法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因病机 虚损 黄芪汤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