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
1
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I0001-I0003,共3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为依托,现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16人,中级职称17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针灸经络 免疫效应 上海市 研究室 研究所 岳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晓梅 刘雅楠 +3 位作者 常小荣 顾沐恩 吴焕淦 许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71-2576,共6页
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通过文献检索,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相关文献,总结了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通过文献检索,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相关文献,总结了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为进一步探讨并发掘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有效的方法和相关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现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RNA研究针灸调节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窦传字 张淑静 +7 位作者 王毅 吴璐一 包春辉 赵继梦 丰晓溟 胡智海 周次利 吴焕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489-492,共4页
综述近年来MicroRNA及相关靶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研究现状。MicroRNA在UC结肠黏膜和外周血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MicroRNA及其靶基因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揭示UC发病机制,并... 综述近年来MicroRNA及相关靶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研究现状。MicroRNA在UC结肠黏膜和外周血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MicroRNA及其靶基因与U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揭示UC发病机制,并提出构建针灸调节UC作用机制的MicroRNA-靶基因调控网络,从基因表达与功能调控层面为针灸治疗UC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MicroRNA-靶基因网络 针灸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存年份的艾条燃烧生成自由基的ESR波谱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窦传字 吴焕淦 +6 位作者 洪宗国 崔云华 周次利 马晓芃 刘慧荣 吕丰 郭金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研究艾条燃烧生成自由基种类及其含量随储存期的变化,从自由基角度探讨新、陈艾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艾绒产地为湖北蕲春的1年、3年、5年储存期的艾条燃烧生成的自由基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储存期分别为... 目的:研究艾条燃烧生成自由基种类及其含量随储存期的变化,从自由基角度探讨新、陈艾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艾绒产地为湖北蕲春的1年、3年、5年储存期的艾条燃烧生成的自由基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储存期分别为1年、3年、5年的艾条燃烧产生的焦油和烟气中均检测到自由基信号,检测到的焦油自由基以醌/半醌自由基为主,气相自由基包括烷基、烷氧自由基和NO自由基。2)储存期为3年、5年的艾条燃烧生成醌/半醌自由基、烷类和烷氧自由基以及NO自由基的信号均低于1年艾条(P<0.05,P<0.01),而储存期为3年和5年的艾条燃烧生成的醌/半醌自由基、烷类和烷氧自由基信号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艾条燃烧生成的NO自由基信号强度低于3年艾条(P<0.01)。结论:艾条燃烧生成的自由基主要为醌/半醌自由基、烷基和烷氧自由基以及NO自由基,储存期为3年和5年艾条燃烧生成的上述自由基均少于1年艾条;艾烟中自由基的检测有可能成为新陈艾鉴别和艾灸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生成物 自由基 电子自旋共振(ESR) 生物活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腹泻型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针灸使用规律 被引量:22
5
作者 郑桂芝 李晗 +8 位作者 周次利 包春辉 张方 王晓梅 马喆 窦传字 马晓芃 李璟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684-688,693,共6页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C-IBS)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报道,提取...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C-IBS)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报道,提取其所使用的针灸方式、经脉和腧穴。运用描述性分析、关联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与规律规律,同时观察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经脉、腧穴各自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D-IBS文献56篇、针灸治疗C-IBS文献6篇,D-IBS的治疗主要用针刺,临床以胃经和任脉的腧穴为主,如天枢、足三里、中脘,关联性分析发现胃经—任脉—脾经的为最常见的经脉组合,腧穴以足三里—天枢—太冲为主要关联群。聚类分析经脉主要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腧穴则可以分成5个聚类群,5个核心群组。而C-IBS的研究则主要以悬灸为主,胃经、膀胱经的腧穴应用最多,如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关联性分析发现经脉组合与D-IBS相同,也是胃经—任脉—脾经组合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而腧穴则是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则发现经脉、腧穴均可以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结论: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认为虽然两者在针灸方法的使用上略微存在差异,D-IBS针灸并用,C-IBS以灸为主。但是在经脉和腧穴选择上却存在高度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腹泻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 腧穴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EAT大鼠甲状腺功能及其IL-17、IL-23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崔云华 雷菲 +10 位作者 赵继梦 吴焕淦 徐惠芬 吴人照 何金森 余曙光 黄艳 吴璐一 刘世敏 胡玲 刘慧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58-2565,2570,共9页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的效应,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拟阐释艾灸干预EAT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隔附子饼灸组和温和灸组。采用碘剂...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的效应,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IL-17、IL-23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拟阐释艾灸干预EAT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隔附子饼灸组和温和灸组。采用碘剂和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方法建立EAT动物模型,艾灸和西药各干预30 d。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IL-17、IL-23和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结果: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和优甲乐均能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FT3下降(P<0.01),血清TSH、TGAb、TPOAb浓度升高(P<0.05),血清IL-17、IL-23和IL-23R蛋白的浓度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优甲乐组血清FT3升高(P<0.01),TPOAb、IL-23R浓度降低(P<0.05);隔附子饼灸组大鼠血清FT3升高(P<0.01),血清TSH、TGAb、TPOAb、IL-17、IL-23和IL-23R浓度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IL-23R mRNA表达下降(P<0.05);温和灸组大鼠血清TSH、TGAb、TPOAb、IL-17和IL-23浓度降低(P<0.05);血清IL-17、IL-23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IL-23R 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清中TG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IL-17、IL-23、IL-23R的浓度,甲状腺组织中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TPOAb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均能有效纠正EAT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改善EAT大鼠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IL-2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艾灸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应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璟 李琪 +6 位作者 王硕硕 何婧 朱慧雯 顾沐恩 顾俊薇 黄艳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361-367,共7页
目的:探讨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果,并与安慰灸组进行对比,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将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隔物灸法,取穴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对照组采用安... 目的:探讨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果,并与安慰灸组进行对比,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将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隔物灸法,取穴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对照组采用安慰灸法,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每次每穴灸1壮,一周3次,共治疗12次后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检测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PCR值)及中医症状量表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明显优于对照组(16.1%),两组间中医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G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PGI和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后局部温度差异与疗效间存在一定规律性,隔物灸有效改善了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浓度、PCR值,对GAS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物灸 慢性胃炎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皮肤神经性TRPV1启动机制及对内脏痛的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桂芝 李晗 +6 位作者 吴焕淦 马晓芃 方臻臻 马喆 周次利 施征 刘慧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15-2520,共6页
目的:围绕体表神经性瞬时电位感受器香草酸亚型1(Neuron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n TRPV1)研究温和灸皮肤启动机制和对内脏痛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于8周龄时予130μg/m L硝基... 目的:围绕体表神经性瞬时电位感受器香草酸亚型1(Neuron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n TRPV1)研究温和灸皮肤启动机制和对内脏痛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于8周龄时予130μg/m L硝基苯磺酸灌肠(Three 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慢性内脏痛模型小鼠。12周龄时,温和灸组(Moxibustion,Mox)和假温和灸组(Sham Mox)的小鼠足三里穴区接受温和灸刺激,Mox的穴区皮肤温度控制在(45±1)℃,而Sham Mox控制在(37±1)℃。借用腹部撤回反射评分(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作为疼痛主要观察指标。使用神经纤维素蛋白(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TRPV1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艾灸对于n TRPV1的影响。同时使用TRPV1阻断剂——辣椒平(Capsazepine,CPZ),分别以高、低剂量阻断体表TRPV1,观察Mox的镇痛和体表n TRPV1的表达。另外,又分别使用坐骨神经结扎和树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阻断皮下n TRPV1,研究Mox的镇痛和体表n TRPV1表达。结果:相对于Sham Mox,Mox显著改善了内脏痛模型小鼠的AWR评分(P<0.05)和促进n TRPV1的表达量增加。使用CPZ阻断后,Mox未能引起AWR的改善,但低剂量的CPZ无法抑制Mox引起的n TRPV1的增多。而使用n TRPV1阻断方式后,发现体表的n TRPV1显著减少。Mox不能有效的发挥镇痛效果,而且不能促进n TRPV1的增多。结论:温和灸可能通过影响体表n TRPV1的方式,对内脏痛模型发挥相应的镇痛效果,阻断n TRPV1之后,温和灸镇痛效果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灸 内脏痛 体表神经性TRPV1 镇痛 皮肤启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研究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50
9
作者 吴焕淦 马晓芃 +9 位作者 刘慧荣 余曙光 吴璐一 孙艳红 田甜 施茵 张建斌 赵百孝 胡玲 常小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疗效 机理 关键因素 思考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灸“天枢”穴干预大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艳 顾沐恩 +8 位作者 翁志军 张建斌 施茵 马喆 窦传字 刘慧荣 吴焕淦 王晓梅 李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53-2557,共5页
目的:探讨逆灸"天枢"穴干预对健康大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本文首次从转录组学的角度探讨逆灸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成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NC)、正常+隔药灸组(NM),采用隔药灸天枢穴(双侧)7 d,在2%戊巴... 目的:探讨逆灸"天枢"穴干预对健康大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本文首次从转录组学的角度探讨逆灸的作用机制。方法:16只成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NC)、正常+隔药灸组(NM),采用隔药灸天枢穴(双侧)7 d,在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获取结肠组织。从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隔药灸天枢穴对健康的正常大鼠的效应。每组各取3只提取总RNA,采用RNA-seq的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肠组织的mRNA表达谱。结果:与NC组比较,隔药灸不导致的健康大鼠体重降低,不影响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与NC组比较,NM组的结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有866个,其中上调604个,下调262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基因本体(GO)主要与细胞周期、免疫分子和蛋白质生物过程相关,基因通路(Pathway)主要与机体免疫和蛋白质代谢相关。结论:艾灸"天枢"穴不损伤健康成年大鼠的结肠组织的形态,或能通过影响结肠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及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艾灸保健与养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结肠组织 基因表达谱 炎症性肠病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隔药饼灸合募配穴治疗UC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璐一 顾沐恩 +8 位作者 朱毅 刘慧荣 秦文政 黄艳 窦传字 袁凌松 陆颖 周次利 李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47-2552,共6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探讨隔药饼灸合募配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合募配穴组,采用DSS水溶液饮...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探讨隔药饼灸合募配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合募配穴组,采用DSS水溶液饮用法制备UC大鼠模型。隔药饼灸合募配穴组每次每穴各灸2壮,1次/d,共灸14次。治疗结束后,搜集各组尿液,UPLC-Q/TOF MS分析检测,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Metlin(http://metlin.scripps.edu/)、KEGG(http://www.kegg.jp)、HMDB(http://www.hmdb.ca)、Metabo Analyst 3.0(http://www.metaboanalyst.ca)数据库和网站,确认潜在生物标志物,分析代谢物通路。结果:正、负离子模式下,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合募配穴组3组大鼠尿液在PLS-DA数据模型下分离趋势良好。隔药饼灸合募配穴可有效回调UC模型大鼠6个差异代谢物L-Cysteine(半胱氨酸)、Atraric acid、Tocopheronic acid、Dibutyl malate(二丁基苹果酸盐)、L-Tyrosine(酪氨酸)、L-Pipecolic acid(哌啶酸)表达,主要参与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Cysteine and methionine metabolism(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Tyrosine metabolism(酪氨酸代谢)等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隔药饼灸合募配穴治疗UC可能主要与氨基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链非编码RNA角度探讨针灸治疗IBD的效应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沐恩 吴焕淦 +6 位作者 刘雅楠 张琳珊 刘慧荣 赵继梦 李晨 李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417-423,共7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针灸在治疗IBD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但其作用机制需深入研究和探讨。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s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尤其是可通... 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针灸在治疗IBD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但其作用机制需深入研究和探讨。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s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尤其是可通过基因调控介导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与包括IBD在内的多种免疫性疾病都有密切关系。IBD发生时有多种差异表达的lncRNAs,其表达和功能的异常可在IBD炎症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文章就lncRNA的功能及与IBD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基于针灸对IBD的治疗作用,以期研究针灸能否通过调控相关lncRNA起到对IBD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从而为针灸治疗IBD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 中医针灸 长链非编码RNA 疗效机制 思考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2(MT-2)表达调控和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尹磊淼 王宇 +3 位作者 徐玉东 魏颖 王文倩 杨永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金属硫蛋白-2(metallothionein-2,MT-2)作用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文介绍了MT-2生物学特性、表达调控机制和蛋白相互作用等研究进展,以期对MT-2蛋白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基于某一特定疾病进行系统性研究。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2(MT-2) 表达调控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S100A9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磊淼 张庆华 +2 位作者 王宇 徐玉东 杨永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5-448,共4页
S100A9是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功能作用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本文介绍了S100A9在临床疾病、信号传导通路和药物靶点中相关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蛋白在哮喘、肿瘤等疾病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S100A9 钙结合蛋白 信号传导通路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RoRγt、Foxp3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硕硕 包春辉 +6 位作者 王伟灵 戴明 吴焕淦 王晓梅 翁志军 刘慧荣 胡智海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368-373,共6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 Rγt)和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蛋白P3(Foxp3)的表达调节作用,探讨灸法治疗克罗恩病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 Rγt)和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叉头蛋白P3(Foxp3)的表达调节作用,探讨灸法治疗克罗恩病的可能效应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美沙拉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溶液灌肠制备大鼠克罗恩疾病模型,隔药灸组取穴:天枢(双)、气海穴,西药组:美沙拉嗪灌胃治疗。治疗干预结束后,采用HE病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降部组织病理学变化、Foxp3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大鼠结肠组织出现克罗恩病的典型病理表现:裂隙状溃疡、黏膜层炎症伴肉芽肿,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Ro Rγt蛋白在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表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隔药灸和美沙拉嗪对Ro Rγt蛋白具有下调作用(P<0.01),且美沙拉嗪的调节作用强于隔药灸(P<0.01);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及其m RNA在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表达均低于正常组大鼠(P<0.01),隔药灸和美沙拉嗪对Foxp3及其m RNA都具有上调作用(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隔药灸可能通过调节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结肠黏膜Th17/Treg细胞平衡中特异性转录因子Ro Rγt、Foxp3的表达来发挥改善结肠组织溃疡,缓解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隔药灸 RORΓT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针刺治疗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程玲 黄冬梅 +2 位作者 黄艳 徐博文 冯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33-1237,1241,共6页
目的:探讨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经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从脾论治针刺治疗中心型肥胖症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符... 目的:探讨秦亮甫教授"从脾论治"的学术经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从脾论治针刺治疗中心型肥胖症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标准的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控制;针刺组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采用秦师"从脾论治"法,取腹四门[脐周四针三穴:天枢(双)、关元、中脘]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下合穴。通过2组组间和组内比较,观察体质指数(BMI)、腰臀比、血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血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以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diponection、Ghrelin、胰岛素抵抗指素(ISI)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BMI、腰臀比、血TC、血TG、血LDL-C、血HDL-C,FBG、INS、TNF-α、Adiponection、Ghrelin、ISI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从脾论治针刺组能明显降低中心型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的BMI(P<0.05),腰臀比(P<0.01);减少TC、TG的含量(均P<0.01)和LDL-C的含量(P<0.05);升高HDL-C的含量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体质指数(BMI)、腰臀比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另外,针刺组FBG、INS、ISI(均P<0.05),Adiponection(P<0.01)、Ghrelin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50%,而针刺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针刺能改善中心型肥胖伴高血脂症患者的脂质代谢与形体指标,其可能机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亮甫 从脾论治 针刺 中心型肥胖 高脂血症 临床研究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细胞特异性microRNAs对收缩舒张生物学效应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婷婷 韩晓杰 +4 位作者 庞雨 徐玉东 王宇 杨永清 尹磊淼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391,共7页
肌细胞特异性microRNAs(muscle-specific microRNAs,myomiRs)是一类特异性表达在肌组织中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到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中,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肌细胞相关疾病(如慢性阻塞... 肌细胞特异性microRNAs(muscle-specific microRNAs,myomiRs)是一类特异性表达在肌组织中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负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到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中,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肌细胞相关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炎、肥厚型心肌病等)的发生、发展可引起myomiRs及其下游靶基因表达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疾病的发展、预后及转归。本文将综述miR-1、miR-133、miR-206、miR-208和miR-499等常见myomiRs在横纹肌和非横纹肌收缩舒张机制中的作用,重点关注myomiRs对肌细胞收缩舒张生物学效应的影响,以期为肌细胞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特异性microRNAs 平滑肌 骨骼肌 心肌 肌肉收缩舒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足三里脊髓响应通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明 蔡辉 +5 位作者 吴焕淦 余芝 王欣君 陈智宇 金传阳 张建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43-2546,共4页
目的:研究艾灸"以温促通"的传入通路与脊髓背角神经元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_4节段脊髓背角神经元活动(放电频率),分别给予足三里肌注150μL的0.01M辣椒素(Capsaicin,CAP)和49℃艾灸... 目的:研究艾灸"以温促通"的传入通路与脊髓背角神经元响应的关系。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_4节段脊髓背角神经元活动(放电频率),分别给予足三里肌注150μL的0.01M辣椒素(Capsaicin,CAP)和49℃艾灸30 s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后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1)脊髓背角神经元对足三里注射辣椒素有响应,其效应特征以兴奋性作用为主;2)49℃艾灸足三里穴与辣椒素穴位注射足三里可以在脊髓背角的同一个神经元中汇聚;3)脊髓背角神经元对49℃艾灸的响应,也存在与足三里辣椒素注射不一致效应。结论:高温热灸的传入通路和脊髓响应,部分是由辣椒素敏感的C纤维和TRPV1通道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足三里 传导通路 辣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对高血脂大鼠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人照 吴焕淦 +1 位作者 寿张根 吴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33-2538,共6页
目的:研究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对高脂血症SD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通过治疗高脂血症SD模型大鼠,观察对大鼠血脂、肝功能、血黏度、血管内皮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观察治疗组的降脂作用。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 目的:研究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对高脂血症SD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通过治疗高脂血症SD模型大鼠,观察对大鼠血脂、肝功能、血黏度、血管内皮的影响,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观察治疗组的降脂作用。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G有显著降低(P<0.05);LDL-C有显著降低(P<0.05);ALP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该治疗方法具有改善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雀啄灸 高脂血症 实验研究 血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的思考及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喆 张慧 +1 位作者 王茎 李垠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2期2188-2193,共6页
目的:通过对古、现代文献的梳理,探讨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病机,总结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选穴规律和实验机制,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选穴、灸法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古代文献检索"中国中医药数据库... 目的:通过对古、现代文献的梳理,探讨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病机,总结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选穴规律和实验机制,为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选穴、灸法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古代文献检索"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现代文献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2005年1月-2016年1月的文献。筛选符合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外邪、饮食、情志或久病体虚有关,针灸治疗IBD当标本兼顾,既要疏调肠腑气机,也要温养脾胃,选取胃经经穴既可健脾益胃、升清降浊,又可调理肠腑、强身止泻。在此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现代研究提示,艾灸对穴区局部可刺激温度感受器,提高穴区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对靶器官肠道具有通过调控转录因子影响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促受损的肠黏膜屏障修复而发挥抗炎作用;艾灸还具有防治肠纤维化的作用。结论:艾灸温养脾胃、疏调肠腑气机的治疗方法对防治IBD有效,基于该理论的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炎症性肠病 中医 基础研究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