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尿道下裂手术变迁谈小儿泌尿外科临床研究的必要性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方 张潍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64-566,共3页
尿道下裂的发病率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中位居第二。尽管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时代,推动了与尿道下裂有一定关联的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DSD)的诊断进步,但导致尿道下裂的原因至今未明,各种学说、推测和判断... 尿道下裂的发病率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中位居第二。尽管生物学研究已经进入基因时代,推动了与尿道下裂有一定关联的性发育异常(disorder of sex development,DSD)的诊断进步,但导致尿道下裂的原因至今未明,各种学说、推测和判断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小儿泌尿外科 临床研究 变迁 手术 先天性畸形 性发育异常 泌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技术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中的若干问题
2
作者 於明明 陈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85-291,共7页
组织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的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临床前研究在向临床转化时效果都不太理想。临床转化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是健康动物模型,从而不能准确模拟病态... 组织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的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临床前研究在向临床转化时效果都不太理想。临床转化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是健康动物模型,从而不能准确模拟病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针对当前组织工程向临床转化的困境,很多新的研究方案也应运而生,包括使用多种来源的干细胞,改善移植物血供,应用可控释放生长因子的新型支架,探究深层次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但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很难在临床应用中获得成功。本文阐述组织工程技术在儿童下尿路重建修复中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膀胱 尿道 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尿道狭窄及并发症诊治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运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月敏 傅强 +5 位作者 撒应龙 张炯 金三宝 谢弘 谷保军 冯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3-1208,共6页
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处理一直是泌尿外科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初次或再次治疗失败后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14 cm)患者的治疗,作者在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及其并发症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与国内外的同类研究比... 复杂性尿道狭窄或闭锁的处理一直是泌尿外科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对初次或再次治疗失败后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或闭锁(>14 cm)患者的治疗,作者在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及其并发症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与国内外的同类研究比较,主要有以下发现和创新点。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结肠黏膜可作为尿道替代物;临床治疗55例超长段尿道狭窄(平均15.2 cm)的结果提示结肠黏膜具有材源丰富、易于剥离、抗感染力强、皱缩率低等优点,适于14 cm以上尿道的重建,尤其是多次治疗失败的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②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新型分期手术治疗复杂性超长段狭窄或闭锁,临床应用11例,疗效显著,为难治性前后尿道间长段狭窄或闭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③在国际上首次阐述舌黏膜尿道重建的病理学特征及转归,建立大面积舌黏膜取材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舌黏膜尿道成形术,样本量为国内外最大。④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尿道压客观量化指标(90 cmH2O或较基础压提高40~50 cmH2O),用于评估球部尿道悬吊术中尿道压力。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显著治疗效果。该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尿失禁 结肠黏膜 口腔黏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玲 吕逸清 +9 位作者 黄轶晨 李晓溪 孙莉 陈艳 包杰文 孙会振 徐展远 杨刚刚 陈方 谢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 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8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手术年龄为6岁(2岁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尿瘘的直径2. 2... 目的总结采用单环缝扎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术后3 mm以下尿道皮肤瘘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8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手术年龄为6岁(2岁5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尿瘘的直径2. 25 mm(1~3 mm)。所有患儿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皮肤瘘。结果尿瘘均位于阴茎体部,其中阴茎体远端5例,阴茎体中部10例,阴茎体近端3例。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9~36个月)。18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均无尿瘘复发,无排尿困难。结论采用单环缝扎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较小UCF(≤3 mm)患儿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皮肤瘘 尿瘘修复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继发囊性膀胱炎(8例报告) 被引量:6
5
作者 钱余 周恩谱 +1 位作者 黄进宝 傅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继发囊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术后6~24个月(平均13个月)再次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间隙性血尿发作,口服α或M受体阻滞剂临床...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继发囊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术后6~24个月(平均13个月)再次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间隙性血尿发作,口服α或M受体阻滞剂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膀胱镜检查诊断为部分前列腺残留合并继发囊性膀胱炎,再次行残留前列腺腺体汽化电切和囊泡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8~31 min,平均16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3~5 d,平均3.3 d。术后病理:前列腺增生合并囊性膀胱炎。8例术后随访3~12个月,8例排尿畅,血尿消失,2例术后6个月仍有轻微尿频、尿急、夜尿增多,采用α受体阻滞剂口服治疗,无尿漏和尿失禁并发症。膀胱镜复查: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尿道光整,无囊泡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腺体残留可继发囊性膀胱炎,再次手术汽化电切残留腺体及囊泡,保持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尿道光整,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膀胱炎 囊泡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