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况识别与多元非线性回归优化的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7
1
作者 孙蕾 林歆悠 林国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695-2700,共6页
为给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管理策略提供基础,开展了基于学习向量化(LVQ)神经网络的工况模式识别算法研究。选取4种典型微观道路类型工况和3类标准循环工况,提取11个参数为训练特征数据,建立了LVQ神经网络工况模式识别算法;在此基础上,以某... 为给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管理策略提供基础,开展了基于学习向量化(LVQ)神经网络的工况模式识别算法研究。选取4种典型微观道路类型工况和3类标准循环工况,提取11个参数为训练特征数据,建立了LVQ神经网络工况模式识别算法;在此基础上,以某款混联式动力系统为例,结合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制定相应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LVQ神经网络工况模式识别及整车仿真模型,分别采用中国城市典型循环工况以及构建UDDS+NYCC+UDDS的标准行驶工况进行道路工况识别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VQ神经网络工况识别算法可以准确识别工况模式并能有效提高能量管理策略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向量化神经网络 工况识别 循环工况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策略与仿真验证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一西 马建 +2 位作者 唐自强 刘晓东 贺伊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67,176,共10页
【目的】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上层根据参考模型和车辆实际状态参数,基于模糊控制规则决策出维持车辆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并基于Carsi... 【目的】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上层根据参考模型和车辆实际状态参数,基于模糊控制规则决策出维持车辆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并基于Carsim中无控制双移线工况仿真结果,确定了模糊控制变量的基本论域范围;下层以提高操纵稳定性为目标,引入HSRI轮胎模型,并充分考虑电机和路面附着极限等约束条件将所需的横摆力矩进行优化分配,在Matlab/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环境下建立控制策略,通过正弦迟滞和双移线工况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性能.【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等转矩分配,正弦迟滞工况和双移线工况下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跟踪滞后时间缩短,且最大跟踪误差分别减小了约98%、97%.【结论】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横摆力矩优化分配,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驱动 直接横摆力矩 模糊控制 优化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一西 马建 +3 位作者 赵轩 刘晓东 唐自强 贺伊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19,共10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转速快响应和强鲁棒性的速度控制需求,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离散小波变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小波函数为“db4”,分解级数为2的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转速快响应和强鲁棒性的速度控制需求,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和离散小波变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最优小波函数为“db4”,分解级数为2的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系统代码模型,结合基于TMS320F2812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实验平台,通过负载扰动工况仿真、空载阶跃输入工况仿真与实验来验证永磁同步电机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的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ropro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速度控制器,离散小波变换速度控制器达到稳态转速的速度更快,动态性能更优;在负载突变时,转速跌落小,抗负载扰动能力更强,是一种提升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鲁棒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离散小波变换 速度控制 基于模型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包锂离子电池应力特性及其建模 被引量:6
4
作者 尤贺泽 戴海峰 +1 位作者 于臣臣 魏学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电-热-力耦合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位移式应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软包单体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静态应力以及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研究了电流、荷电状态、历史运行工...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电-热-力耦合系统,对其充放电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位移式应力传感器,测量并分析了软包单体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状态下的静态应力以及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研究了电流、荷电状态、历史运行工况等因素对电池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拟合优度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建立了可靠的应力特性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静态应力与电池SOC有单调对应关系;动态应力产生于充放电过程,且充电电流越大,动态应力越大。所建立的电池应力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电池在充电不同阶段、不同电流下的应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锂离子电池 静态应力 动态应力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轿车PEPS系统的双终端差分改进识别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凯 吉小军 +3 位作者 赵忠华 曹一文 杨剑 庞晓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92-1898,共7页
针对基于智能手机的汽车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系统(PEPS)车内外高精度辨识技术需求,设计基于双终端的差分K近邻定位算法.通过改进的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将双终端算法与典型单终端算法的辨识结果进行融合,提升识别算法的鲁棒性与准确性... 针对基于智能手机的汽车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系统(PEPS)车内外高精度辨识技术需求,设计基于双终端的差分K近邻定位算法.通过改进的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将双终端算法与典型单终端算法的辨识结果进行融合,提升识别算法的鲁棒性与准确性.与传统的K近邻和概率分布法相比,融合算法在实验场景中对终端车内外状态的辨识准确率提升10%.在传统定位算法易出现误判的车窗附近范围内,将误差距离从距车窗20 cm缩小到距车窗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钥匙进入与启动系统(PEPS) 接收信号强度 位置指纹 K近邻法 差分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