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业采伐作业生态保护技术体系实施路径及应用实践——以广西上思县为例
1
作者 陆海瑛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9期51-55,共5页
以广西上思县为案例,通过设置实验组(采用低影响采伐技术、生态要素保护技术及智能化监测系统)与对照组(传统采伐),结合“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分析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旨在探究林业采伐作业中生态保护的有效技术体系及实施路径... 以广西上思县为案例,通过设置实验组(采用低影响采伐技术、生态要素保护技术及智能化监测系统)与对照组(传统采伐),结合“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分析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旨在探究林业采伐作业中生态保护的有效技术体系及实施路径。结果显示,实验组土壤侵蚀模数降幅61.3%,植被破坏率降至20%,林麝种群下降率减缓,综合管理效率提升25%,且技术在不同气候区适配。研究表明,该技术体系可有效平衡采伐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采伐作业 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精度提升研究
2
作者 韦管超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8期97-100,共4页
聚焦于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领域,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存在的数据计算误差大、设计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融合的伐区调查设计方案。引入“林木采伐设计助手V1.0”及“数字森林的人工智能(人工智... 聚焦于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领域,针对传统调查方法存在的数据计算误差大、设计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融合的伐区调查设计方案。引入“林木采伐设计助手V1.0”及“数字森林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D-FOREST)”软件,结合移动地面激光扫描(MTLS)技术获取的点云数据,实现伐区调查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以上思县平广林场为实验区域,对比分析人工智能方案与传统调查方法在精度、效率及成本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方案在树木数量检测率、胸径(DBH)、树高(Ht)及材积(Vt)等参数估测上精度显著提升,平均检测率达97%,胸径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为7.5%,同时可节约57.3%的调查时间,为林业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林木采伐 伐区调查 精度提升 地理信息系统 移动地面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管理系统的创新设计、应用实践及效果分析
3
作者 谢登云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5年第7期56-60,共5页
为解决传统森林资源三类调查方法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对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管理系统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构建“移动设备端+桌面端”系统框架,详细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环节。以上思县为试点,采用对比实验法评估了系统作... 为解决传统森林资源三类调查方法效率低、精度低的问题,对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管理系统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构建“移动设备端+桌面端”系统框架,详细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环节。以上思县为试点,采用对比实验法评估了系统作业效率、设计精度、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新系统的外业调查耗时缩短35.2%,内业设计耗时降低52.1%,蓄积量估算误差降至4.1%,关键树种保留率提升15.8%。由此可得,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管理系统显著提高了林业采伐设计的数字化水平,且在精度、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三类调查管理系统 林业采伐设计 三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