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鳟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兴旺 朱文锦 +1 位作者 杜建刚 肖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25,共3页
虹鳟鱼属于硬骨鱼纲(ChasTeleostei),鲱形目(Clupeiformes),鲑亚目(Salmonoidei),鲑科(Salmoninae),大马哈属(Oncorhynchus)。它是世界上目前普遍养殖的鱼类... 虹鳟鱼属于硬骨鱼纲(ChasTeleostei),鲱形目(Clupeiformes),鲑亚目(Salmonoidei),鲑科(Salmoninae),大马哈属(Oncorhynchus)。它是世界上目前普遍养殖的鱼类之一。1996—1998年,河南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养殖技术 淡水鱼 鳟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鲶鱼养殖技术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建刚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1,共1页
三门峡市处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紧邻黄河,因三门峡大坝而誉名中外。每年6月中下旬是黄河鲶鱼最佳繁育期,库区盛产大量黄河鲶鱼苗种及野杂鱼,为沿黄近5000亩池塘开展黄河鲶鱼养殖提供了丰富的苗种及饲料来源。我市经过20多年的... 三门峡市处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紧邻黄河,因三门峡大坝而誉名中外。每年6月中下旬是黄河鲶鱼最佳繁育期,库区盛产大量黄河鲶鱼苗种及野杂鱼,为沿黄近5000亩池塘开展黄河鲶鱼养殖提供了丰富的苗种及饲料来源。我市经过20多年的黄河鲶鱼养殖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技术 黄河 鲶鱼 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市 饲料来源 鱼苗种 鱼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发眼卵人工孵化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3
作者 杜建刚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0,共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冷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虹鳟养殖。目前,全市养殖虹鳟面积1.5万米2,年养殖产量40万千克,年效益300万元以上。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市水产站从2008年起开展了虹鳟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等试验示范... 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冷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虹鳟养殖。目前,全市养殖虹鳟面积1.5万米2,年养殖产量40万千克,年效益300万元以上。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市水产站从2008年起开展了虹鳟发眼卵孵化、苗种培育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2013年灵宝裕达特种鱼养殖有限公司虹鳟卵孵化及苗种培育情况,介绍虹鳟卵孵化及苗种培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眼卵 苗种培育技术 水产站 上浮稚鱼 孵化期间 鱼种培育 示范推广工作 养殖成本 投喂量 水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丘陵地区水库网箱养殖鲟鱼技术探讨
4
作者 杜建刚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5,共2页
沟水坡水库位于灵宝市大王镇闫家坪村旁,黄河支流好阳河下游,足以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结合养鱼综合利川的一座小燃水库。总库容量1328儿米^3,兴利库窬800万米^3,养鱼而积1000宙,最大水深10米,平均水深7米,最高温度29℃,最低... 沟水坡水库位于灵宝市大王镇闫家坪村旁,黄河支流好阳河下游,足以防洪、灌溉、城市供水、结合养鱼综合利川的一座小燃水库。总库容量1328儿米^3,兴利库窬800万米^3,养鱼而积1000宙,最大水深10米,平均水深7米,最高温度29℃,最低温度6℃。水库水域宽阔,水质清澈、无污染,溶氧充足,透明度在1~2米,适宜l叫箱养殖鲟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网箱养殖 丘陵地区 鲟鱼 技术 豫西 平均水深 黄河支流 城市供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水面鲟鱼网箱养殖技术
5
作者 李保民 《河北渔业》 2016年第4期32-32,72,共2页
鲟鱼有活化石之称,其个体较大、寿命较长,有着丰富的营养。鲟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生长相当快速,有着较为良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市场上对鲟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内容,在文中主要就如何利用... 鲟鱼有活化石之称,其个体较大、寿命较长,有着丰富的营养。鲟鱼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生长相当快速,有着较为良好的市场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市场上对鲟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利用网箱养殖鲟鱼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内容,在文中主要就如何利用网箱来养殖鲟鱼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网箱 大水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鳅与水培蔬菜共生养殖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崔艳玲 游永武 李保民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27,共1页
泥鳅养殖水位要求不是很深,通常有40-60厘米水深即可,可与其他农作物共生,如水稻、莲藕等。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采取炎热夏季设置遮阳设施、采用深井水调控水温、移植水草等措施优化泥鳅生活环境。本文讨论的是泥鳅与水培蔬菜共生... 泥鳅养殖水位要求不是很深,通常有40-60厘米水深即可,可与其他农作物共生,如水稻、莲藕等。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采取炎热夏季设置遮阳设施、采用深井水调控水温、移植水草等措施优化泥鳅生活环境。本文讨论的是泥鳅与水培蔬菜共生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一、水培蔬菜对泥鳅养殖的影响1.水培蔬菜通常选用根系发达的空心菜,水上生长的空心菜不像泥土上生长的那样老,是很嫩的,颜色鲜艳,不发黑,无异味,可充分吸收水里的营养,有效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天然的无公害、不用药物的绿色产品,同时又增加对水体的利用,多方位增加单位水面积的利用率,深刻挖掘水体的潜力,增加单位养殖的经济效益。对于水质净化这方面,相比别的水草的好处在于它能带来经济利益,且容易清理,是理想的净化水质的水中佳品。水葫芦也可净化水质,但长起来不易控制,且不会带来经济效益。2.养殖泥鳅的水位一般较浅,到了炎热季节,气温升高,水温也上升较快,水体中溶氧减少,有害细菌滋生,有害藻类疯长。水培蔬菜种植在水面上,根系可以有效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控制有害细菌、有害藻类扩增,减少水分蒸发,净化水质和遮阳都有很好的效果。二、泥鳅与水培蔬菜共生的养殖模式1.泥鳅与水培蔬菜养殖方法泥鳅养殖按照常规养殖方法,放养密度、水体鱼体消毒、投饵施肥等不会因与水培蔬菜共生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模式 水培蔬菜 泥鳅养殖 共生 净化水质 遮阳设施 富营养化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