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门峡市绿色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冠霞
仝丽丽
卫星
梁海军
-
机构
三门峡市植保站
三门峡市农产品质检中心
-
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温度适宜、光热资源充足,环境条件优越,绝大部分地方适宜发展绿色农业。近年来,三门峡市紧紧围绕果、牧、菜、烟、菌、药等特色产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定标准,搞宣传,抓监管,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开发和产品认证工作,创建高质量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该市的绿色农业发展虽有长足发展,但就全局来看,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全市仅有渑池和陕县2个县拥有通过认证的绿色产品;绿色产品通过认证率不足10%,且种植面积较低,出现了绿色农业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资金投入匮乏、政府对绿色农业科学研究支持力度不够、工业布局不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等问题,针对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做好绿色农业区划工作;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力度,健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生产的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制订保护、扶持绿色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佳冬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绿色市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发展策略。
-
关键词
农业发展
三门峡市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产品认证工作
农业生产技术
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开发
质量标准化
-
分类号
S-01
[农业科学]
-
-
题名三门峡市农业标准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冠霞
仝丽丽
阮玉琴
梁海军
刘小强
-
机构
三门峡市植保站
三门峡市农产品质检中心
陕县原店镇农业服务中心
-
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102-102,共1页
-
文摘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农业标准化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作者根据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农药知识、化肥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共计31道小题,并由农业技术人员手持调查问卷走访了三门峡市6个县(市)、区的38个乡镇共计467户农户,接受走访的农户中,男性比例为96.57%、女性比例为3.43%,<20岁被访者的比例为0.86%、20~40岁被访者的比例为34.90%、40~60岁被访者的比例为58.03%、>60岁被访者的比例为6.2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被访者的比例为33.62%、初中文化程度被访者比例为53.96%、小学文化程度被访者比例为9.64%、未接受教育的被访者比例为2.78%。调查结果显示,38.33%的农户表示知道农业标准化,38.54%的农户表示知道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农民群众的农业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63.38%的农户表示接受过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89.72%的农户表示知道农药安全间隔期,67.88%的农户选择知道"三品"农产品生产中禁用的农药、肥料,98.50%的农户认为应该发展农业标准化,当地农民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94.22%的农户认为应该开展农产品中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95.07%的农户认为应该对批发市场、超市和饭店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农民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持积极态度。建议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当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制定目标,明确责任,采取多种措施,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尽快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在农村形成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队伍,使他们成为从事农业标准化的技术带头人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队伍、有基地、有制度、有记录、有检测"的"七有"要求,搞好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区位优势,分门别类,以点带面,将新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尽快应用到生产中,并且通过示范效应得以迅速推广;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以"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为抓手,将农业标准化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促进我市农业的资源优势、生产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农业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激励机制,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三门峡市农业标准化进程。
-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三门峡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安全间隔期
标准化生产技术
农业技术人员
质量安全管理
农民收入
-
分类号
S-01
[农业科学]
-
-
题名发展绿色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泽义
张冠霞
仝丽丽
马伟峰
-
机构
三门峡市农产品质检中心
三门峡市植保站
-
出处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绿色农业的概念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2003年l0月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理事会主办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绿色消费观念将成为21世纪消费的主流,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安全性,而且是高品质、优品种的绿色农产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但质量和食用安全性比较脆弱:一是工业"三废"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农膜等所形成的生产污染,饲料中有些添加剂、催肥剂的残留物,对人类健康也有影响。为此,许多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把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作为最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严禁污染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既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我国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应对之策。2003年国家提出绿色农业之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06年成立了三门峡市绿色农业协会。该协会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三门峡市绿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农业成为该市农业发展的1个必然趋势。三门峡市紧紧围绕果、牧、菜、烟、菌、药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开发和产品认证工作,把"立足优势产业,改进生产方式"作为绿色农业协会创建绿色品牌的重要手段,"以果业生产为突破口,以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为主线,以应用生物技术改良土壤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活动,做到讲课有师资、教学有场地、学习有教材、检测有手段。组织42名专家服务队伍,避开农民白天农活繁忙时间,利用晚上在三门峡地区组织百人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达24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6 000余份。按照"技物结合,微利经营"的原则,引导三门峡地区的149绿色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周边0.67万hm2苹果走上绿色产业化道路。在服务中协会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筛选农用物资,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实名质量标准,统一定价品牌销售"。按照"农用物资、应用技术直接到农户,绿色农产品直接到超市"的微利经营模式,筛选质优价廉的绿色农业生产资料应用到社员绿色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创建高质量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推进了三门峡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农民增收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
农产品生产基地
绿色农产品
国际市场竞争
生物工程技术
农业技术服务
-
分类号
S-01
[农业科学]
-
-
题名浅谈苹果“膜+纸”袋技术
- 4
-
-
作者
仇宏昌
杨雪萍
郭建峡
杨运华
-
机构
河南省三门峡市园艺站
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产品质检中心
河南省南阳油田
-
出处
《北方果树》
2009年第5期28-29,共2页
-
文摘
2008年。三门峡市陕县菜园乡桃王村80hm^2苹果全部实施了“膜+纸”袋技术,由于节省成本,减少裂果,每666.7m^2增收932元,共增收111.8万元,不仅起到了套纸袋的效果,而且促进了果农增收,效益非常可观,前景广阔。
-
关键词
技术
苹果
膜
三门峡市
套纸袋
菜园
裂果
果农
-
分类号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TQ028.8
[化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