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蝶阀引发管路系统振动机理及抑制措施
1
作者 王汀 彰金宝 +7 位作者 翟鹏程 谢天 李毅刚 王耀文 穆祺伟 于龙文 邵建林 刘观伟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126,共9页
蝶阀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在某些工况,蝶阀内会产生较强的不稳定流动并引发管路系统振动。以某600 MW供热机组中低压连通管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厂实测与定常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蝶阀内产生不稳定流动并导致连通管振动的机理。在此基础... 蝶阀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在某些工况,蝶阀内会产生较强的不稳定流动并引发管路系统振动。以某600 MW供热机组中低压连通管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厂实测与定常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蝶阀内产生不稳定流动并导致连通管振动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流型优化,设计了一种阀板加导流结构的新型蝶阀,并对原蝶阀和优化蝶阀进行振动最大工况的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阀板加装导流结构后使大部分蒸汽主流沿低压缸进汽管中部流动,可有效减弱不稳定流动产生的激励力,抑制连通管振动。提出的新型蝶阀可应用于抑制存在蝶阀小开度工况管路系统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阀 管路系统 振动机理 流型优化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ent技术与博弈论方法在发电市场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唐仲平 何永秀 +1 位作者 黄文杰 张宝林 《现代电力》 200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发电厂商竞价上网能否获胜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合理的报价曲线, 通过建立符合电力市场竞价实际情况的决策方法来获取电厂机组报价曲线又是竞价成功的关键。在运用传统博弈论方法来获取报价曲线面临诸多不太合理的情况下, 文中引入智能 Agen... 发电厂商竞价上网能否获胜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合理的报价曲线, 通过建立符合电力市场竞价实际情况的决策方法来获取电厂机组报价曲线又是竞价成功的关键。在运用传统博弈论方法来获取报价曲线面临诸多不太合理的情况下, 文中引入智能 Agent技术, 建立了完全信息下的决策模型, 并用二元进化算法模拟各竞价主体的学习方法,给出了算法模型与学习步骤。通过对智能 Agent技术与传统博弈方法的比较, 并分析其程序运行结果, 表明在电厂机组报价决策中运用智能 Agent技术来研究发电厂的决策报价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优越性, 为我国电力市场发电侧投标报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博弈论 智能AGENT技术 二元进化 报价决策 边际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低能耗氨基酸盐水溶液固-液相变吸收剂捕集CO_(2)性能探究
3
作者 顾永正 李晓辉 +2 位作者 高歌 李小姗 熊卓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利用传统有机胺水溶液捕集CO_(2)的再生能耗较高,制约了其在CO_(2)捕集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降低吸收剂的再生能耗,提出了一种高效低能耗氨基酸盐水溶液固-液相变吸收剂。制备了不同浓度的L-苏氨酸钾溶液(PL-T)作为固-液相变吸收剂,研究了... 利用传统有机胺水溶液捕集CO_(2)的再生能耗较高,制约了其在CO_(2)捕集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降低吸收剂的再生能耗,提出了一种高效低能耗氨基酸盐水溶液固-液相变吸收剂。制备了不同浓度的L-苏氨酸钾溶液(PL-T)作为固-液相变吸收剂,研究了其CO_(2)吸收、解吸过程,并对吸收、解吸速率,以及反应热、显热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吸收、解吸温度分别为313 K、363 K下,当PL-T浓度为4 mol/L时,吸收、解吸速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0×10^(-5)mol/s、1.43×10^(-4)mol/s。在313 K下,5 mol/L PL-T与CO_(2)的反应热为-80.94 kJ/mol,其绝对值小于5 mol/L单乙醇胺溶液对应值(-88.22 kJ/mol),因此解吸能耗更低;当只解吸5 mol/L PL-T的固相沉淀物时,其显热可较5 mol/L MEA降低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固-液相变吸收剂 氨基酸盐 再生能耗 反应热 显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12Cr1MoV钢集箱管座与连接管焊接接头开裂原因
4
作者 宋宏峰 杜晋峰 +4 位作者 张雪凌 李海昭 乔湛 赵源源 杨海松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某超超临界机组在满负荷试运行168 h期间,发现12Cr1MoV钢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管座与连接管焊接接头处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开裂原因。结果表明:12Cr1MoV钢连接管和管座焊... 某超超临界机组在满负荷试运行168 h期间,发现12Cr1MoV钢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管座与连接管焊接接头处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开裂原因。结果表明:12Cr1MoV钢连接管和管座焊接接头服役温度处于再热裂纹敏感温度区间,结构应力、焊接强制对口产生的拘束应力以及未热处理消除的焊接应力的叠加导致再热裂纹在过宽热影响区内快速萌生及扩展,最终导致接头开裂。建议12Cr1MoV钢连接管和管座采用同管径同壁厚连接方式,严禁焊接过程强力对口,采用低焊接热输入,实施焊后热处理,以降低再热裂纹产生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12Cr1MoV钢焊接接头 再热裂纹 应力集中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技术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郭璞维 谢子硕 +4 位作者 郭宬昊 李庆新 夏子晴 许宏鹏 王金星 《广东电力》 2022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需求,燃煤发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受到新能源波动性电源的冲击,为此结合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特点,对现有一次调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特点进行系统评述,并总结和展望未来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需求,燃煤发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受到新能源波动性电源的冲击,为此结合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特点,对现有一次调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特点进行系统评述,并总结和展望未来燃煤发电机组一次调频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调频技术主要包括调节数字电液控制(digital electric-hydraulic control,DEH)侧一次调频技术、协调控制系统(coordination control system,CCS)侧一次调频技术、凝结水节流调频技术等。进一步分析认为,储能调频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耦合将会成为未来提高机组调频能力的关键,如采用蓄电调频、飞轮储能调频以及多机组协同调频有望起到主导作用,同时基于机组辅助调频下的参数优化仍为一次调频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目标 燃煤发电机组 一次调频 储能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在发电厂锅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靖长财 张宝林 《广东电力》 200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三河发电厂锅炉受热面因吹灰器吹灰过频而出现严重磨损的现象,通过受热面的失效分析和各种防磨方法的比较,提出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进行防磨、防腐处理。阐述了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涂层设计中的涂料、封孔剂的选... 三河发电厂锅炉受热面因吹灰器吹灰过频而出现严重磨损的现象,通过受热面的失效分析和各种防磨方法的比较,提出采用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进行防磨、防腐处理。阐述了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介绍了涂层设计中的涂料、封孔剂的选取和涂层技术指标的确定,以及喷涂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等。三河发电厂于2003年2月对1号机组的水冷壁、二级再热器和三级再热器进行了超音速电弧喷涂,2003年9月的检测结果表明涂层对锅炉受热面具有良好的抗磨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厂 锅炉 受热面 吹灰器 超音速电弧喷涂技术 水冷壁 再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磁珠吸附剂脱汞及脱附再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占军 魏书洲 +3 位作者 杨威 赵永椿 常林 张军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为了有效控制燃煤烟气中的汞排放和有效解决燃煤飞灰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氯化铜改性磁珠脱汞吸附剂(Cu-MF)。在固定床吸附系统中,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00℃~180℃)、烟气流量(0.8 L/min~1.5 L/min)、吸附剂用量(0.2 g~1.0... 为了有效控制燃煤烟气中的汞排放和有效解决燃煤飞灰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氯化铜改性磁珠脱汞吸附剂(Cu-MF)。在固定床吸附系统中,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00℃~180℃)、烟气流量(0.8 L/min~1.5 L/min)、吸附剂用量(0.2 g~1.0 g)、SO_(2)体积分数(800×10^(-6)~1200×10^(-6))和NO体积分数(100×10^(-6)~300×10^(-6))对改性磁珠吸附剂汞吸附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吸附机制和控制过程,通过程序升温脱附(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TPD)的方法探讨了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脱附再生过程。结果表明:改性磁珠吸附剂在120℃~150℃区间内具有较高的汞脱除能力,吸附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汞的脱除,而烟气流量和烟气组分(SO_(2),NO)对改性磁珠吸附剂汞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在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烟气流量下,改性磁珠吸附剂的脱汞过程可以通过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当吸附剂用量大于0.5 g时,改性磁珠吸附剂的吸附行为受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行为双重因素控制,可以分别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改性磁珠吸附剂在SO_(2)和NO存在时的汞吸附过程。改性磁珠吸附剂的汞脱附行为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单质汞 磁珠 吸附动力学 脱附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OAS原理NO_(x)快速测量在脱硝优化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军峰 丁艳军 +5 位作者 王天堃 顾永正 魏书洲 王东旭 张金生 韩涛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49-753,共5页
被控NO_(x)参量在烟气SCR脱硝系统中普遍存在时变性、大滞后等特点,致使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波动大,氨逃逸增大,进而引起空预器效率降低、引风机电耗增加、以及空预器检修成本上升等问题。针对SCR脱硝系统过程参数NO_(x)在线快速监测... 被控NO_(x)参量在烟气SCR脱硝系统中普遍存在时变性、大滞后等特点,致使SCR脱硝系统出口NO_(x)波动大,氨逃逸增大,进而引起空预器效率降低、引风机电耗增加、以及空预器检修成本上升等问题。针对SCR脱硝系统过程参数NO_(x)在线快速监测的需求,研究采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对烟气中NO_(x)浓度进行在线监测,采用一体式原位取样分析探头实现烟气的高保真快速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响应时间T90<10 s,超前原电厂应用的传统抽取式仪表115 s,测量精度能够满足现场需求。将该装置所测得的数据应用于喷氨自动控制,脱硝出口NO_(x)波动极差,由19.4 mg/m^(3)可降至5.9 mg/m^(3),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喷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差分吸收 原位取样 快速气体测量 脱硝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燃烧气氛下酸性气体对磁性生物焦脱汞性能影响
9
作者 张军峰 魏书洲 +5 位作者 孙道荣 周煜明 肖日宏 熊卓 张军营 赵永椿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8-206,共9页
磁性生物焦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效脱除单质汞(Hg^(0))的吸附剂。然而,SO_(2)、NO和HCl是富氧燃烧烟气中的酸性成分,其在磁性生物焦脱除Hg^(0)中的作用尚未确定。研究通过模拟富氧燃烧气氛实验装置,深入探讨了不同反应温度下酸性气体浓度对H... 磁性生物焦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效脱除单质汞(Hg^(0))的吸附剂。然而,SO_(2)、NO和HCl是富氧燃烧烟气中的酸性成分,其在磁性生物焦脱除Hg^(0)中的作用尚未确定。研究通过模拟富氧燃烧气氛实验装置,深入探讨了不同反应温度下酸性气体浓度对Hg^(0)吸附、氧化效率的影响,以及磁性生物焦的热再生循环性能。结果表明:120℃下,体积分数为0.4%的SO_(2)可促进磁性生物焦对Hg^(0)的吸附,脱汞率达93.5%,但较高体积分数SO_(2)(>0.4%)则产生抑制作用,且少量Hg^(0)被氧化,部分缓解SO_(2)对Hg^(0)的吸附抑制;同时,NO在富氧燃烧气氛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气态HCl是一种重要的促进剂,在体积分数为0.02%的HCl存在下脱汞率接近100%,可抵消烟气组分带来的不利影响。然而较高温度下,SO_(2)对磁性生物焦脱汞的作用规律与120℃时相似。350℃,体积分数为1.6%的SO_(2)对Hg^(0)吸附抑制作用更强,吸附效率只有19.5%,低于Hg^(0)氧化效率,主要生成更多的C=O等含氧官能团;NO在较高温度下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NO浓度增加脱汞率逐渐降低,最终降至50%左右。可见,高温、高浓度SO_(2)及NO不利于磁性生物焦脱汞。此外,脱汞后失活的磁性生物焦具有优异的热再生稳定性,在450℃下热再生并循环4次后仍有80%左右的脱汞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汞 磁性生物焦 富氧燃烧 酸性气体 吸附效率 氧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Ga_(2)电催化CO_(2)还原制合成气
10
作者 张军峰 魏书洲 +4 位作者 王畅 曲同鑫 熊卓 张军营 赵永椿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3,共7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合成气作为现代化工生产的重要基础原料,其传统的制备方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催化CO_(2)还原制合成气技术作为一种环保且可... 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合成气作为现代化工生产的重要基础原料,其传统的制备方法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催化CO_(2)还原制合成气技术作为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近年来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虽然已有研究探讨了不同催化剂对电催化CO_(2)还原制合成气的V(H_(2))/V(CO)的影响,但对于在单一催化剂上实现对合成气产物中H_(2)和CO选择性的有效调控仍具有挑战性。为了实现在单一催化剂上对合成气产物中V(H_(2))/V(CO)的选择性调控,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合成工艺合成了CuGa_(2)金属间化合物,用以作为电催化剂来实现高选择性、可调性电催化CO_(2)还原制合成气,并通过SEM、EDS、XRD和XPS等一系列表征分析手段,研究了CuGa_(2)金属间化合物的理化特性与电化学性能,并探究了CuGa_(2)金属间化合物在电催化CO_(2)还原过程中的相关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作为CuGa_(2)和少量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能够通过改变电解液浓度、调控pH值的手段,显著调控其对于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eCO_(2)RR)和析氢反应(HER)的选择性,从而调控合成气产物中的V(H_(2))/V(CO)。此外,不同电位对V(H_(2))/V(CO)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控制施加电位,可以调节CuGa_(2)催化剂活性位点的利用率,进而改变eCO_(2)RR和HER的选择性,实现合成气产物中V(H_(2))/V(CO)在0.3~4内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二氧化碳 合成气 铜镓合金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栈电解池的纳米SnO_(2)电催化CO_(2)还原试验
11
作者 魏书洲 谭舒婷 +3 位作者 熊卓 徐祖伟 赵永椿 张军营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106,共8页
利用新能源电能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技术能在减排降碳过程将CO_(2)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有广阔应用前景,在多种还原产物中,甲酸(HCOOH)易储存和运输,储氢密度高,应用前景好。氧化锡(SnO_(2))电催化材料成本低、毒性小,且SnO_(2)用... 利用新能源电能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技术能在减排降碳过程将CO_(2)转化为增值化学品,有广阔应用前景,在多种还原产物中,甲酸(HCOOH)易储存和运输,储氢密度高,应用前景好。氧化锡(SnO_(2))电催化材料成本低、毒性小,且SnO_(2)用于电催化还原CO_(2)制HCOOH选择性高。而在电催化还原的工业化中,合理的电解池结构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更合理的电解池结构,提出一种自制的多层堆栈式电解池,将通过火焰喷雾热解方法制备的SnO_(2)纳米颗粒作为电催化剂,进行电催化还原CO_(2)研究。探究电解池的阴极-阳极间距、电解液流速、电解液浓度及电极堆栈数目等参数对电催化性能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阴极-阳极距离越小,电能损耗越少,电催化还原CO_(2)性能更佳;电解液的流速对催化剂还原性能无明显影响,但过大的流速使反应的电流密度产生大的波动;在电解液浓度小于1 mol/L时,催化剂对HCOOH的选择性随着电解液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电解液浓度大于1 mol/L时,各产物的选择性趋于稳定;电极堆栈排放时,电流密度略下降,但整体法拉第效率和HCOOH的法拉第效率均所提高,并对析氢反应有较明显抑制作用。使用堆栈电解池可减小电荷转移电阻及扩散电阻。对于该堆栈电解池,在阴极-阳极间距10 mm、施加电位-1.2 V vs.RHE、KHCO_(3)浓度1 mol/L下,SnO_(2)在堆栈条件对HCOOH的法拉第效率达37.53%,且总的法拉第效率达75.83%。结果表明:使用堆栈电解池可提升催化剂催化性能,提升目标产物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堆栈电解池 新能源 CO_(2)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煤电碳足迹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含笑 单思珂 +4 位作者 魏书洲 于立元 王帅 刘美玲 崔盈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7-237,共11页
碳足迹是量化碳排放的重要工具,能够为燃煤发电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为研究燃煤机组的电力碳足迹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法进行了实际案例计算及敏感性分析。碳足迹计算结果显示,30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单位上网电量碳足迹为0.932 kgCO_(... 碳足迹是量化碳排放的重要工具,能够为燃煤发电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为研究燃煤机组的电力碳足迹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命周期法进行了实际案例计算及敏感性分析。碳足迹计算结果显示,300 MW燃煤发电机组的单位上网电量碳足迹为0.932 kgCO_(2)e/(kW·h),主要排放源为煤炭燃烧,占比约为79%,其次是煤炭的上游生产和加工,占比约为20%。碳足迹和碳核查的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减碳不仅应从燃煤电厂的常规减碳方式入手,降低上游的煤炭供给阶段排放仍是一种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碳足迹 生命周期法 温室气体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注意力图卷积网络的锅炉NO_(x)预测方法
13
作者 周永清 郝大伟 +5 位作者 樊昱晨 温昕彤 韦昌 刘欣 张文振 王赫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27-4137,共11页
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背景下,火电机组的调峰运行大幅增加了锅炉NO_(x)排放控制的难度。锅炉NO_(x)排放的实时预测,对于指导火电机组调峰工况下的高效、清洁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FD计算方法涉及多个物理场的耦合迭代计算,计算量巨大,... 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背景下,火电机组的调峰运行大幅增加了锅炉NO_(x)排放控制的难度。锅炉NO_(x)排放的实时预测,对于指导火电机组调峰工况下的高效、清洁运行具有重要意义。CFD计算方法涉及多个物理场的耦合迭代计算,计算量巨大,难以实时地建立锅炉运行参数与NO_(x)排放质量浓度之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随着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建模为锅炉NO_(x)的实时预测与控制提供了新方法。锅炉调峰运行状态下的运行数据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同时亦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联特征。然而,目前所普遍采用的深度神经网络等方法无法有效地识别运行数据的时-空关联特征,因此限制了其准确预测NO_(x)排放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注意力图卷积网络(AST-GCN)的锅炉NO_(x)预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在空间维度挖掘运行参数间的关联特征,还能捕捉历史运行数据与NO_(x)排放质量浓度的动态映射关系。此外,模型中所嵌入的注意力机制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运行数据中时空相关特征的动态提取能力,并增加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从而可用于指导锅炉在调峰运行下对关键运行参数的优化调整。基于某600 MW锅炉实际运行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AST-GCN模型由于可有效提取锅炉运行参数间的空间关联与时序动态特性,显著提升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排放 注意力机制 时序图神经网络 燃煤锅炉 优化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测燃煤供热系统动态煤耗的新方法
14
作者 谢占军 邢刚 +5 位作者 徐宪龙 王东旭 李小龙 沙文慧 刘子瑞 王金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54-761,共8页
为满足供热低能耗和高灵活的双重要求,构建了由热泵、背压汽轮机和2台350 MW燃煤机组的综合供热系统。根据该系统的换热特性,通过商用软件(Ebsilon)建立了耦合热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动态煤耗分析方法,主要用于供热系统的设计和优... 为满足供热低能耗和高灵活的双重要求,构建了由热泵、背压汽轮机和2台350 MW燃煤机组的综合供热系统。根据该系统的换热特性,通过商用软件(Ebsilon)建立了耦合热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动态煤耗分析方法,主要用于供热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确定了负荷变化率和折算负荷对供热系统的影响。该方法首先将系统煤耗分为了稳态运行时的基础煤耗和动态运行时的动态煤耗,其中基础煤耗与系统的热电负荷有关。在此基础上,动态煤耗是根据折算负荷、负荷变化率和动态煤耗补偿系数的耦合相关表达式,计算得到了三维曲面关系。实例分析表明,优化后的热力系统模型能有效反映动态参数偏差,进一步验证了动态煤耗分析方法能准确预测折算负荷和负荷变化率对系统能耗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供热系统 灵活调峰 热力平衡偏移 动态煤耗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汞污染排放特征 被引量:33
15
作者 宋畅 张翼 +4 位作者 郝剑 刘更生 王家伟 安连锁 张永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2-677,共6页
针对300 MW燃煤机组,基于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30 B汞监测方法,通过多点监测对比了实施低氮燃烧器改造、SCR脱硝改造、新增低温省煤器、静电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湿法脱硫塔脱硫提效并增加管式除雾、新增湿式静电除尘器技术路... 针对300 MW燃煤机组,基于US 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30 B汞监测方法,通过多点监测对比了实施低氮燃烧器改造、SCR脱硝改造、新增低温省煤器、静电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湿法脱硫塔脱硫提效并增加管式除雾、新增湿式静电除尘器技术路线开展的超低排放改造前后汞排放及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超低排放改造前,神华煤w(Hg)为49μg/kg,烟囱入口ρ(Hg)测量值为1.87μg/m^3;煤燃烧及经过污染物控制单元后,有35.0%的汞存在于灰中,有29.5%的汞存在于石膏中,有35.4%的汞从烟囱排出.超低排放改造后,神华煤中w(Hg)为30μg/kg,烟囱入口ρ(Hg)测量值为0.46μg/m^3;脱硫进水及湿式除尘器进水对汞平衡几乎没有影响,煤燃烧及经过污染物控制单元后,有36.1%的汞存在于灰中,有55.2%的汞存在于石膏中,有8.7%的汞从烟囱排出.超低排放改造后,污染物控制设备的烟气综合脱汞效率提高了1.5倍左右,表明超低排放脱硝增强了对汞的催化氧化,而脱硫增强了对二价汞的吸收结果.湿式电除尘器对脱汞没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超低排放 汞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循环磁珠脱除燃煤烟气中单质汞的性能与工艺路线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翼 杨建平 +2 位作者 赵永椿 张军营 郑楚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5,22,共7页
针对目前常规汞吸附剂在应用中的瓶颈,本文提出了采用在飞灰中喷入磁珠脱除烟气中单质汞的新思路并结合我国燃煤中氯含量较低的问题,基于大量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增强磁珠脱汞能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磁珠控制燃煤烟气汞排放的工... 针对目前常规汞吸附剂在应用中的瓶颈,本文提出了采用在飞灰中喷入磁珠脱除烟气中单质汞的新思路并结合我国燃煤中氯含量较低的问题,基于大量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增强磁珠脱汞能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磁珠控制燃煤烟气汞排放的工艺路线,即磁珠的磁选分离→磁珠催化剂的制备→将磁珠在电除尘器最后一级电场前喷入烟气中捕获零价汞→除尘器将磁珠和细粒子飞灰从烟气中捕获→磁珠再次从飞灰中磁选分离→磁珠活化/再生并回收资源化利用释放的汞→磁珠的循环使用。以磁珠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Co_3O_4或CuCl_2),能够显著增强磁珠的脱汞能力,并适用于低氯或无氯烟气环境中汞的捕获,同时合成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循环性能。该工艺可在高效、低成本脱除烟气中Hg0的同时,有效避免吸附态汞的二次释放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烟气 飞灰 磁珠 催化剂 氯含量 捕获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控制技术集成应用及“近零排放”特性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树民 张翼 刘吉臻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56-1263,共8页
细颗粒物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三河电厂通过技术集成进行"近零排放"技术攻关,包括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以提高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利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脱硫系统的协同除尘性能、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器实现细颗粒... 细颗粒物是燃煤电厂污染物控制的难点.三河电厂通过技术集成进行"近零排放"技术攻关,包括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器以提高细颗粒物的除尘效率、利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提高脱硫系统的协同除尘性能、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器实现细颗粒物的深度控制.结果表明:三河电厂通过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后,4台燃煤机组先后实现ρ(烟尘)、ρ(SO_2)和ρ(NO_x)分别低于GB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天然气燃气轮机组各自排放限值(5、35和50 mg/m^3).其中,1~3号机组排放ρ(烟尘)分别为5、3、2 mg/m^3,截至2016年3月15日,4号机组ρ(烟尘)连续265 d在1 mg/m3以下.采用低低温静电除尘技术后,4号机组除尘效率由99.86%升至99.89%,同时可凝结颗粒物前驱物SO_3的脱除效率从25.88%升至46.12%;3号机组采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后,100%负荷下协同除尘效率从34.29%升至87.66%以上,全负荷运行下吸收塔出口ρ(烟尘)稳定在3 mg/m^3左右;1号、2号、4号机组在100%负荷下湿式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分别为77.87%、88.82%、83.60%,2号湿式静电除尘器对PM_(2.5)、PM_(10)和SO_3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8.37%、97.31%和4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近零排放” 细颗粒物控制 PM2.5 PM 10及SO3脱除 湿式静电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点位及温度对超低排放电厂活性炭吸附脱汞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家伟 张永生 +6 位作者 张翼 顾永正 刘钊 汪涛 隋子峰 徐鸿 潘伟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03-3312,共10页
针对活性炭对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污染控制的影响,在实验室和超低排放电厂开展了烟气脱汞研究,考察了活性炭吸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床中获得了适用于燃煤电厂喷射吸附的优化吸附温度,120℃反应条件下,活... 针对活性炭对燃煤电厂烟气中汞污染控制的影响,在实验室和超低排放电厂开展了烟气脱汞研究,考察了活性炭吸附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定床中获得了适用于燃煤电厂喷射吸附的优化吸附温度,120℃反应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最强。在300MW超低排放燃煤机组开展了活性炭喷射吸附脱汞实验,未实施活性炭喷射前湿式静电除尘器(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WESP)后排放浓度在0.50~0.58mg/m^3之间;在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device,SCR)后空预器(airpreheater,APH)前(350℃)和APH后低温省煤器(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LTE)前(121℃) 2个点位进行了活性炭喷射实验,其中在APH后LTE前喷射活性炭后,WESP后浓度最低可达到0.11mg/m^3。实验同时表明,温度对活性炭吸附脱汞的影响要强于停留时间的影响,相比SCR后喷射脱汞,在LTE前进行活性炭的喷射对烟气中汞的脱除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与控制 活性炭吸附 超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电厂脱硫及湿式电除尘废水中汞排放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畅 张翼 +4 位作者 郝剑 彰金宝 王家伟 安连锁 张永生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为达到烟气超低排放目的,神华国华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 MW亚临界自然循环燃煤机组实施了一系列改造项目,如低氮燃烧器改造,SCR脱硝改造,新增低低温省煤器,静电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湿法脱硫塔脱硫提效并增加管式除雾器,新增湿式静电... 为达到烟气超低排放目的,神华国华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 MW亚临界自然循环燃煤机组实施了一系列改造项目,如低氮燃烧器改造,SCR脱硝改造,新增低低温省煤器,静电除尘器高频电源改造,湿法脱硫塔脱硫提效并增加管式除雾器,新增湿式静电除尘器等。为研究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硫废水及湿式静电除尘器废水中汞浓度变化,以该机组为研究对象,取样分析了脱硫塔、湿式电除尘器补充水及排放废水中汞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燃煤、石灰石及补充水中汞含量较低,实验期间该超低排放改造电厂脱硫废水及湿式电除尘器废水中汞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140~0.468μg/L和0.094~0.102μg/L;脱硫塔所排52 m3/h废水中汞增加量为1.75~5.50 mg;湿式电除尘器所排废水中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超低排放 湿式电除尘废水 脱硫废水 汞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液中镁离子含量对脱硫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高军 蔡向东 +2 位作者 李晓辉 郭玥 李庆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8-1013,共6页
通过搭建实验室台架来模拟不同镁离子质量浓度下的脱硫反应,比较其对脱硫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镁离子会对石膏结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低质量浓度的镁离子(<2.40 mg/L)主要对前期石膏晶核的诱导生成阶段产生明显抑制作用,高质量... 通过搭建实验室台架来模拟不同镁离子质量浓度下的脱硫反应,比较其对脱硫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镁离子会对石膏结晶过程产生抑制作用,低质量浓度的镁离子(<2.40 mg/L)主要对前期石膏晶核的诱导生成阶段产生明显抑制作用,高质量浓度的镁离子(>3000 mg/L)则会延缓后期石膏晶体的生长速度;当镁离子质量浓度<0.48 mg/L时,浆液中值粒径颗粒质量浓度增加,同时粒径分布范围变小,有利于石膏浆液脱水,而当镁离子质量浓度>3000~12000 mg/L时变化规律相反;在微量添加镁离子时,试样中石膏的针状结晶数量较少,对浆液石膏脱水影响很小,而当大量添加镁离子后,石膏结晶的针状晶体明显增加,使浆液的持水性提高,对浆液脱水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镁离子 石膏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