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济礁合浦珠母贝吊笼养殖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明强 陈旭 +5 位作者 李有宁 吴洽儿 于刚 马振华 邢孔武 王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9-383,共5页
在南沙美济礁开展了合浦珠母珠贝吊养试验,试验设计了1.5、2.5m和6.5m3个不同的养殖水深。养殖60d后,测量合浦珠母贝的壳长、壳高和壳宽,统计成活数,计算3个性状指标的特定生长率,比较不同水深合浦珠母珠贝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试验... 在南沙美济礁开展了合浦珠母珠贝吊养试验,试验设计了1.5、2.5m和6.5m3个不同的养殖水深。养殖60d后,测量合浦珠母贝的壳长、壳高和壳宽,统计成活数,计算3个性状指标的特定生长率,比较不同水深合浦珠母珠贝的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吊养水深对壳宽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吊养水深对壳长特定生长率和壳高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6.5m水深的壳长特定生长率(1.10±0.11)%/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92±0.16)%/d均显著高于1.5m的壳长特定生长率(0.82±0.13)%/d和壳高特定生长率(0.50±0.08)%/d;吊养水深对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也有显著影响(P<0.05),吊养在6.5 m的深度条件下成活率最高(95.00±1.63)%,2.5m水层次之,而在1.5m水深合浦珠母贝的成活率最低(43.25±5.38)%。综合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数据可知,在深远海吊养合浦珠母贝时6.5m水深较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美济礁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济礁附近海域3种金枪鱼肌肉成分检测与营养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胜杰 杨蕊 +2 位作者 于刚 马振华 孟祥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9,共9页
为分析中国南海美济礁附近海域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蓝鳍金枪鱼(T.thynnus)、黄鳍金枪鱼(T.albacares)的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该研究采用国标法检测了3种金枪鱼的水分、蛋白质、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及其结构,并进行营养评... 为分析中国南海美济礁附近海域大目金枪鱼(Thunnus obesus)、蓝鳍金枪鱼(T.thynnus)、黄鳍金枪鱼(T.albacares)的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该研究采用国标法检测了3种金枪鱼的水分、蛋白质、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及其结构,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显示,3种金枪鱼中黄鳍金枪鱼蛋白质含量最高,蓝鳍金枪鱼脂肪和灰分含量最高;以氨基酸评分(AA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评分标准,3种金枪鱼氨基酸评分均大于等于1;3种金枪鱼各种必需氨基酸构成均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模式;蓝鳍金枪鱼的油酸含量远高于其他2种金枪鱼,且差异显著(P<0.05);蓝鳍金枪鱼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种类最多且含量最高。结果表明,3种金枪鱼均具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较完美的营养比例和较高的营养价值;3种金枪鱼相比,黄鳍金枪鱼可提供更多的蛋白质,蓝鳍金枪鱼提供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美济礁附近海域3种金枪鱼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成分检测对研究设计这3种金枪鱼专用驯化养殖饲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美济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沙地区白蝶贝与点篮子鱼混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胜杰 马振华 +1 位作者 孟祥君 于刚 《科学养鱼》 2021年第1期61-62,共2页
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其栖息环境从具有海草床的浅海一直延伸到具有珊瑚礁的深海区,是4种主要海水珍珠母贝中规格最大的种类,最大个体的壳长超过30厘米,体重达4~5千克。由大珠母贝培育的珍珠称为南洋... 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其栖息环境从具有海草床的浅海一直延伸到具有珊瑚礁的深海区,是4种主要海水珍珠母贝中规格最大的种类,最大个体的壳长超过30厘米,体重达4~5千克。由大珠母贝培育的珍珠称为南洋珠,因珍珠粒径大、珠层厚、品质好,其价值远高于其他珍珠贝所培育的珍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深海区 珍珠母贝 白蝶贝 珍珠贝 北部海域 栖息环境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济礁石斑鱼远洋养殖,一道亮丽的水产风景线
4
作者 程纯明 《当代水产》 2014年第5期62-63,共2页
石斑鱼,一条高档鱼,一直以来都以近海养殖为主,它的养殖区域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份的沿海地带,不过,世事无绝对,在距三亚市1,000多公里的南海美济礁海域,石斑鱼以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在那里“安家落户”。这种深海渔... 石斑鱼,一条高档鱼,一直以来都以近海养殖为主,它的养殖区域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份的沿海地带,不过,世事无绝对,在距三亚市1,000多公里的南海美济礁海域,石斑鱼以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在那里“安家落户”。这种深海渔业养殖模式的出现得益于海南富华渔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它是美济礁泻湖养殖项目的开发公司,也是在该海域唯一一家从事渔业养殖的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养殖 石斑鱼 风景线 远洋 水产 渔业开发 养殖模式 区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鲈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及生长曲线拟合 被引量:26
5
作者 赵旺 胡静 +3 位作者 马振华 于刚 杨蕊 王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0-1707,共8页
【目的】探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尖吻鲈优良形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4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25个(X_1~X_(25))形态性状,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 【目的】探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尖吻鲈优良形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量4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25个(X_1~X_(25))形态性状,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建立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筛选出最优拟合曲线模型。【结果】4月龄尖吻鲈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_(1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589),其次为全长(X_4),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_(11))主要通过X_4、体高(X_5)、体宽(X_6)和X_(12)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82,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48.455+0.506X_4+1.382X_5+2.268X_6-0.064X_(11)+0.342X_(12)。将回归方程中的X_4、X_5、X_6、X_(11)和X_(12)等5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最优拟合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分别为Y=1.18E-05X_4^(3.011)、Y=0.001X_5^(2.851)、Y=0.033X_6^(2.501)、Y=0.001X_(11)^(2.636)和Y=0.001X_(12)^(2.799)。【结论】对4月龄尖吻鲈进行以体质量为主目标亲本选育时,应以吻至第2背鳍终点的距离(X_(12))为主要选择性状,全长(X_4)、体高(X_5)、体宽(X_6)和吻至第1背鳍起点的距离(X_(11))为辅助选择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曲线模型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旺 杨蕊 +3 位作者 胡静 马振华 于刚 王理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1-595,共5页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 对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和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多元分析,以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的各形态性状间相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长(x_4)、体高(x_5)、眼间距(x_7)、眼径(x_8)和尾柄高(x_(10))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全长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5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20,说明全长、体高、眼间距、眼径和尾柄高是影响4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回归分析建立了4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本研究可为斜带石斑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岸养殖与陆基养殖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旺 江淼 +5 位作者 陈明强 林凤昊 杨蕊 于刚 孟祥君 马振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3-62,共10页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_1、躯干长X_2、体长X_3、全长X_4、体高X_5、眼径X_6、吻长...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_1、躯干长X_2、体长X_3、全长X_4、体高X_5、眼径X_6、吻长X_7、尾柄高X_8、尾柄长X_9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养殖条件下尖吻鲈在眼径和吻长等2个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高与全长的比值等方面呈极显著差异(P<0.01)。陆基养殖尖吻鲈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除眼径X_6与吻长X_7无显著相关性外,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的其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尖吻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而X_3、X_5和X_9对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显示,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71,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的X_3、X_5和X_9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64,说明2个尖吻鲈养殖群体的体质量分别主要由这些形态性状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2个养殖群体尖吻鲈多元回归方程:Y陆基养殖=-1 128.61+3.143X_4+6.418X_5,Y美济礁离岸养殖=-2 054.81+7.377X_3+9.196X_5-10.041X_9。研究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尖吻鲈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在体型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陆基养殖 离岸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形态特征及其与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3 位作者 于宏 孙曙光 孟祥君 孔祥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4,共7页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_1)、体长(x_2)、尾柄高(x_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_1+18.328 x_2+199.490 x_3-500.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形态性状 体重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旺 严俊贤 +3 位作者 马振华 于刚 杨蕊 王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155,160,共5页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性状 体质量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鲈仔鱼骨骼发育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胜杰 马婷 +6 位作者 胡静 马振华 杨其彬 陈旭 杨蕊 刘亚娟 孟祥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2-598,共7页
【目的】掌握尖吻鲈仔鱼期的骨骼生长发育规律,为开展尖吻鲈骨骼发育相关基因研究及鱼类化石探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软骨—硬骨双染染色技术,连续观测0~23日龄尖吻鲈仔鱼发育过程中脊柱及附肢骨骼中的胸鳍、背鳍、腹鳍、尾鳍、... 【目的】掌握尖吻鲈仔鱼期的骨骼生长发育规律,为开展尖吻鲈骨骼发育相关基因研究及鱼类化石探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软骨—硬骨双染染色技术,连续观测0~23日龄尖吻鲈仔鱼发育过程中脊柱及附肢骨骼中的胸鳍、背鳍、腹鳍、尾鳍、臀鳍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1日龄的尖吻鲈全长1.70±0.10 mm,其身体细长笔直,骨骼尚未开始骨化,附肢骨骼未出现;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发生自然弯曲并开始发育,胸鳍、尾鳍原基逐渐形成;5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末端开始向上弯曲,背鳍开始发育;9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索出现弯曲,髓弓和脉弓开始形成,尾杆骨上翘,随之形成尾鳍,胸鳍原基、背鳍鳍皱开始出现,臀鳍开始发育;1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胸鳍和尾鳍发育基本完成,髓棘、脉棘开始出现;15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腹鳍开始发育,背肋和腹肋以软骨的形式生长,尾杆骨收缩,背鳍和胸鳍进入发育后期;19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柱骨化,胸鳍出现鳍棘,附肢骨骼发育接近完全;21日龄时,尖吻鲈仔鱼的背肋和腹肋开始骨化,尾鳍骨化基本完成,髓弓、脉弓、髓棘和脉棘也开始骨化;23日龄时,尖吻鲈仔鱼脊柱骨化完全,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基础框架完成发育,鳍条开始骨化并出现分节,仔鱼完成变态。脊柱畸形首次出现在10日龄的尖吻鲈仔鱼中,至22日龄时畸形率占样本采集总量的8%,其中前期畸形的仔鱼在14~15日龄时基本被淘汰。【结论】尖吻鲈仔鱼脊柱及附肢骨的发育顺序与其他鱼类基本一致,但发育时间节点有所不同。尖吻鲈仔鱼的骨骼发育畸形首次出现在10日龄左右,但主要集中在20~22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仔鱼 骨骼发育 骨化 时间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鲈尾部骨骼胚后发育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胜杰 胡静 +5 位作者 马振华 陈旭 杨其彬 杨蕊 刘亚娟 孟祥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47,共6页
运用阿尔新蓝—茜素红分染染色法对尖吻鲈仔、稚鱼(1~20日龄)尾部骨骼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尖吻鲈仔鱼体长为(1.86±0.05)mm时眼睛发育完全、口张开、消化道形成,骨骼开始发育,脊柱出现弯曲,头部与躯干形成139°~149°... 运用阿尔新蓝—茜素红分染染色法对尖吻鲈仔、稚鱼(1~20日龄)尾部骨骼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尖吻鲈仔鱼体长为(1.86±0.05)mm时眼睛发育完全、口张开、消化道形成,骨骼开始发育,脊柱出现弯曲,头部与躯干形成139°~149°的夹角;在体长(2.48±0.1)mm时,第一片尾下骨出现;体长(2.58±0.1)mm时,第二片尾下骨和第三片尾下骨同时出现;体长(2.85±0.1)mm时第四片尾下骨、第五片尾下骨和尾下骨旁骨同时出现;体长(3.28±0.1)mm时尾杆骨的上翘逐渐明显,尾下骨变宽,尾杆骨尚未缩短;体长(5.11±0.2)mm时,尾杆骨缩短,尾部骨骼变形完成;体长(10.11±0.5)mm时,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发育趋于成熟,变态发育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仔稚鱼 尾部骨骼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曹鱼仔鱼异速生长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民天 周胜杰 +4 位作者 胡静 杨蕊 马振华 孟祥君 苏胜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20-2326,共7页
【目的】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速率,完善其发育过程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军曹鱼的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指标测量军曹鱼个体的全长、头... 【目的】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速率,完善其发育过程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军曹鱼的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指标测量军曹鱼个体的全长、头长、吻长、口宽、眼径、头高、体高、躯干长、尾长、胸鳍长及尾鳍长等指标,然后结合回归方程拟合的方法对军曹鱼仔鱼早期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头部器官、游泳器官和躯干部的异速生长模式。【结果】军曹鱼仔鱼全长(y)与日龄(x)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3.8912e0.0388x(R2=0.9623),即在军曹鱼正常摄食的情况下,其全长增加速率随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军曹鱼仔鱼全长的增长,其口径增加速率越高,其中最小和最大口径对应的全长分别为4.087和6.351 mm。在军曹鱼的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和头高在仔鱼发育阶段表现为正异速生长,眼径则表现为等速生长;在躯干部中,头长和尾长在仔鱼发育阶段为正异速生长,体高为等速生长,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军曹鱼胸鳍在仔鱼发育阶段保持正异速生长,尾鳍则为负异速生长。【结论】军曹鱼仔鱼发育阶段优先发育游泳器官和摄食器官,以增强其追逐及捕食能力,为生长发育提供饵料保障,保证营养充足,适应外界环境,进而提高仔鱼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仔鱼 异速生长 早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大蒜素水平对尖吻鲈消化酶、肝脏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一福 韩明洋 +5 位作者 周胜杰 陈旭 付正祎 杨蕊 孟祥君 马振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71-76,共6页
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大蒜素对尖吻鲈幼鱼消化酶、肝脏免疫酶的影响,为大蒜素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用有效含量为25%的大蒜素粉剂进行饲料添加,粉剂添加量分别为0%、1%、5%、9%,然后对80日龄的尖吻鲈幼鱼进行投喂饲养试... 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大蒜素对尖吻鲈幼鱼消化酶、肝脏免疫酶的影响,为大蒜素在尖吻鲈饲料中的添加应用提供参考。用有效含量为25%的大蒜素粉剂进行饲料添加,粉剂添加量分别为0%、1%、5%、9%,然后对80日龄的尖吻鲈幼鱼进行投喂饲养试验,0%为对照组,1%、5%、9%为试验组,试验周期为60 d。结果显示,胃淀粉酶活力在5%、9%组显著性上升(P<0.05);肝脂肪酶活力在1%、9%组显著性上升(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9%组显著性上升(P<0.05);肝过氧化氢酶活力在1%组显著性上升(P<0.05);肝还原型谷胱甘肽活力在1%、9%组显著性上升(P<0.05);肝丙二醛含量在9%组显著下降(P<0.05)。本试验表明了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尖吻鲈的消化酶活力,帮助机体清除自由基,提高鱼体免疫力,但对不同的消化酶、免疫酶的作用浓度有所差异。本试验可为尖吻鲈饲料添加大蒜素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但具体的添加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尖吻鲈 消化酶 免疫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