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牧方式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1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4 位作者 刘玉祯 刘文亭 吕卫东 张艳芬 董全民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共14页
为明晰中度放牧条件家畜类型及其组合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并探究中度放牧下高寒草地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本研究基于中度放牧强度,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和牦牛藏羊1... 为明晰中度放牧条件家畜类型及其组合对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的影响,并探究中度放牧下高寒草地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本研究基于中度放牧强度,设置了牦牛单牧、藏羊单牧、牦牛藏羊1∶6混牧、牦牛藏羊1∶4混牧和牦牛藏羊1∶2混牧5个控制性放牧试验处理和1个禁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重要值较大的12个物种在群落中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2)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3)群落总体联结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种间联结性以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主;4)生态位相似性、重叠值与种间联结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5)群落物种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物种较好的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增强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中度放牧干扰的敏感性从物种到功能群到群落逐渐降低,基于优势种高的生态位宽度和弱的种间联结性,各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中度放牧条件下不同放牧方式均维持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从植被层面而言群落中弱的种间关系和强的资源竞争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群落的抗干扰能力,从物种生态位和联结性的角度阐述了高寒草地在放牧干扰下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放牧 牦牛 藏羊 生态位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增温和刈割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木塔力甫·吾布力 马扶林 +5 位作者 刘小伟 王晓丽 张强 杨聪颖 丁颖 郭梁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8-1390,共13页
青藏高原是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该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对冬季变暖和刈割交互作用的响应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冬季增温、刈割及其互作试验,探究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碳... 青藏高原是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该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对冬季变暖和刈割交互作用的响应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冬季增温、刈割及其互作试验,探究高寒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碳氮磷循环关键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冬季增温和刈割均提高了土壤温度而降低了土壤含水量,特别是增温和刈割互作下土壤温度提高3.98℃,但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34.39%(P<0.001)。冬季增温(P=0.023)和刈割(P=0.025)及其互作(P=0.005)均显著影响土壤pH,土壤速效氮含量仅在冬季增温与刈割互作下变化显著(P=0.020),而其他养分含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较于增温及增温与刈割互作处理,刈割具有更显著的生态效应。刈割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和氮降解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但各处理对土壤磷降解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显著影响。3)研究区土壤中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为主,真菌以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然而,冬季增温、刈割及其互作处理均未显著改变细菌及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微生物生物量氮显著负相关。同时,尽管无统计学显著性,土壤含水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较强负相关关系;此外,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与土壤碳和氮降解酶活性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刈割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变化可能通过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碳、氮降解酶活性。上述结果丰富和拓展了冬季气候变化和人为管理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与机制的认识,对准确预测高寒草原有机碳及养分动态变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期增温 刈割 胞外酶活性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混播方式及比例对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铨 童永尚 +6 位作者 张正社 张春平 俞旸 刘玉祯 杨晓霞 刘文亭 董全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2-1180,共9页
为明确高寒地区牧草混播及其比例对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分别与‘饲油2号’油菜(Brassica napus)、‘华油杂62号’油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及‘青海13号’蚕豆(Vicia faba)以0∶10,5∶5,7∶3,10∶... 为明确高寒地区牧草混播及其比例对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分别与‘饲油2号’油菜(Brassica napus)、‘华油杂62号’油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及‘青海13号’蚕豆(Vicia faba)以0∶10,5∶5,7∶3,10∶0比例混播,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量化了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相对产量(Relative yield,RY)、相对产量总值(Total relative yield,RYT)及燕麦竞争比率(Competition ratio,CR)4个指标,并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混播效果。结果表明,与单播相比,燕麦与豆科及十字花科牧草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牧草干物质产量及品质。所有混播处理中的LER和RYT值均大于1。在燕麦与‘华油杂62号’油菜、燕麦与‘青海13号’蚕豆5∶5混播系统中,燕麦的竞争比率小于1,而在其他混播系统中则大于1。综合评价表明,燕麦与‘青海13号’蚕豆5∶5混播为最佳组合,其次是燕麦与‘青海13号’蚕豆7∶3混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混播方式 混播比例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家畜组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冠种子库与萌发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周沁苑 董全民 +6 位作者 杨晓霞 刘玉祯 王芳草 许蔚 俞旸 张春平 刘文亭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20,共10页
植冠种子库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机制,在抵抗外界干扰和植被更新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高寒草地,研究不同放牧家畜组合(牦牛藏羊1꞉2、1꞉4、1꞉6、牦牛/藏羊单牧)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植冠种子库的影响。结果... 植冠种子库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机制,在抵抗外界干扰和植被更新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高寒草地,研究不同放牧家畜组合(牦牛藏羊1꞉2、1꞉4、1꞉6、牦牛/藏羊单牧)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植冠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试验区具有植冠种子库的物种13种,分属6个科、10个属,其中7种宿存时间超过5个月。2)放牧会降低群落植冠种子库的密度,且主要降低禾本科植物种子与杂类草植物种子密度,藏羊单牧与混合放牧对植冠种子库密度的影响大于牦牛单牧,同时放牧处理会降低群落植冠种子库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3)植冠种子库经5个月宿存后,共有物种矮生嵩草(Carex alatauensis)的植冠种子库种子质量提高、萌发率提高。4)矮生嵩草植冠种子库数量与质量权衡策略受不同放牧家畜组合影响,表现为牦牛与藏羊混牧条件下更倾向于增加种子质量,而单一藏羊放牧则偏重种子数量提升。综上所述,放牧会显著降低植冠种子库密度,种子经宿存后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建议在返青期前严格控制放牧,以促进草地的植被恢复和种群稳定。该研究为高寒草地的生态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植冠种子库 中度放牧 放牧家畜组合 种子萌发 权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添加对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童永尚 张春平 +6 位作者 董全民 俞旸 曹铨 杨晓霞 刘文亭 张正社 张振祥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为明确氮素形态和施氮水平对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4年龄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氮添加试验。试验选用尿素(酰胺态氮,U)、硫酸铵(铵态氮,A)和硝酸钙(硝态氮,N)3种氮肥,设置4个施氮水平(0、22.5、45、67.5... 为明确氮素形态和施氮水平对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饲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4年龄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氮添加试验。试验选用尿素(酰胺态氮,U)、硫酸铵(铵态氮,A)和硝酸钙(硝态氮,N)3种氮肥,设置4个施氮水平(0、22.5、45、67.5 kg·hm^(-2)·a^(-1)),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地上生物量、饲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等参数。结果显示,施氮水平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和饲草粗蛋白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01),对饲草粗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氮素形态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显著,对饲草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极显著;群落地上生物量、饲草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递增趋势;同等氮水平下,对地上生物量和饲草粗脂肪含量的促进作用表现为U>N>A,对饲草粗蛋白含量的促进作用表现为U>A>N。UT3、AT3和NT3处理下的地上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3.22%、26.54%和33.11%。研究结果表明,酰胺态氮肥、施氮量为67.5 kg·hm^(-2)·a^(-1)时,多年生栽培草地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人工草地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氮素形态 施氮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彩彩 安海涛 +2 位作者 董全民 吕卫东 杨晓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6,共9页
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 以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土壤单重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粒径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量逐渐减少,砂粒体积含量逐渐增加,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砂粒体积含量逐渐增大。(2)放牧会提高土壤中全磷含量和pH值,但会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3)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和土层的加深,土壤单重分形维数逐渐减小。(4)土壤单重分形维数随土壤黏粒和粉粒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土壤全磷、土壤全氮和土壤pH值的增加而增大,而随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P<0.01)。综上,土壤单重分形维数能够表征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土壤质地的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黏粒、粉粒体积含量和单重分形维数均逐渐减小。该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环青海湖地区土壤状况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环青海湖 放牧强度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粒径组成 单重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播种对青藏高原高寒混播草地生产力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7
作者 王鑫鑫 曹铨 +7 位作者 张春平 张正社 俞旸 董全民 魏孔涛 周泽 张雪 岳思玉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6-68,共13页
为探究保护播种模式对青藏高原高寒混播草地[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Tongde’)+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Tongde’)]建植当年牧草生长发育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无保护播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10%、... 为探究保护播种模式对青藏高原高寒混播草地[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Tongde’)+同德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Tongde’)]建植当年牧草生长发育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无保护播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10%、30%、50%)条件下不同保护种‘饲油2号’油菜(Brassica napus‘Siyou No.2’)、‘青海13号’蚕豆(Vicia faba‘Qinghai No.13’)和‘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Qingyin No.1’)对草地多年生牧草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营养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保护播种均增加了多年生混播草地的生物量,提升了牧草营养品质、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其中50%‘青海13号’蚕豆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多年生牧草地上生物量(321.83%)、地下生物量(56.29%)、粗蛋白(132.22%)、粗脂肪(52.75%)、相对饲喂价值(126.80%),以及土壤含水量(14.35%)、全氮含量(57.58%)、铵态氮含量(301.49%)与硝态氮含量(185.00%)。此外,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氮、磷含量是影响多年生高寒混播草地牧草生物量、营养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子。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50%‘青海13号’蚕豆处理是建植多年生高寒混播草地理想的保护种及播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播种 混播草地 生物量 营养品质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和藏羊暖季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不同组分碳、氮的影响
8
作者 吕卫东 董全民 +5 位作者 孙彩彩 刘文亭 冯斌 刘玉祯 张振祥 杨晓霞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土壤碳、氮是植物生长主要的养分来源,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青海省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https://ghcd.agiot.cn)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不同组分碳、氮的影... 土壤碳、氮是植物生长主要的养分来源,对于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青海省高寒草地-家畜系统适应性管理技术平台(https://ghcd.agiot.cn)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不同组分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藏羊单独放牧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混合放牧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对微生物生物量氮而言,单独放牧和混合放牧均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放牧对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无显著影响。放牧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大于对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的影响。从微生物生物量的角度分析,高寒草地以混合放牧为优,单独放牧会加剧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碳限制。本试验确定了不同放牧方式下高寒草地土壤不同组分碳、氮含量,可以为该区域草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建植“黑土山”人工草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和 王晓丽 +2 位作者 王彦龙 马源 宋志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27-2536,共10页
本研究以三江源区阴阳坡天然(NG)、退化“黑土山”(BG)、人工(AG)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性质的测定,探讨三江源区退化草地与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阳坡BG样地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NG样地全钾(... 本研究以三江源区阴阳坡天然(NG)、退化“黑土山”(BG)、人工(AG)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性质的测定,探讨三江源区退化草地与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阳坡BG样地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NG样地全钾(Total potassium,TK)含量显著高于阴坡;AG样地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阴坡显著高于阳坡;阴坡和阳坡土壤碳氮比(C∶N)、氮磷比(N∶P)和碳磷比(C∶P)均呈现NG>BG>AG的趋势。全氮含量整体呈NG<AG<BG;AG的速效氮(Available nitrogen,AN)、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BG和NG。三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除速效氮外,坡向显著影响了土壤其余各指标;草地群落显著影响了除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和pH值以外的土壤性质;土层显著影响了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因此,人工草地建植前期和管护后期需要适当补充速效肥料且需增加氮钾肥比例,才能有效改善退化草地土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山”退化草地 土层 坡向 草地群落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优势物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源 王晓丽 +1 位作者 马玉寿 张德罡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7,共13页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物种改变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T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预测和分子生态网... 为明确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优势物种改变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4个不同退化程度(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IT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结合FUNGuild预测和分子生态网络模型方法,分析了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功能群和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退化程度对根际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改变根际土壤真菌的Beta多样性;退化程度仅对根际真菌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度产生影响,对真菌优势种群没有影响,4个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根际土壤中真菌优势种群均为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子囊菌门;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了29个生物标志物,其中大部分属于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草地退化过程中根际真菌群落主要由共生营养型向腐生营养型转变;网络分析发现,退化高寒草甸根际真菌群落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主要以负相关关系为主,并且退化程度越高负相关程度越强烈。同时结合网络拓扑参数,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将会导致根际真菌结构呈更为松散和不稳定的态势。综上所述,高寒草甸退化程度对优势物种根际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类型产生了显著影响,并降低了真菌群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高寒草甸根际微生态的适应性机制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优势物种 根际土壤真菌群落 分子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
11
作者 王瑞 苏世锋 +3 位作者 尹亚丽 赵文 王彦龙 李世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02-2511,共10页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 为探究放牧利用对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以祁连山高寒草甸春季草场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未放牧:Control,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极重度放牧:Extremely heavy grazing,EG)对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磷素含量和土壤磷素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总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禾本科植物重要值占比降低,而土壤温度随之增加,极重度放牧时最大,为18.54℃;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中度放牧处理下草地速效磷含量最低,为3.24 mg·kg^(-1);重度放牧时土壤微生物量磷转化率最大,为6.7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无机磷转化率与植被总盖度、速效磷转化率与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综合评价表明:高寒草甸春季草场土壤磷素转化率在极重度放牧时最高(极重度放牧>重度放牧>未放牧>中度放牧>轻度放牧),不利于草地磷素的积累,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春季草场 放牧强度 磷素 磷素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小芳 张春平 +6 位作者 董全民 霍丽安 童永尚 张雪 杨增增 俞旸 曹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03-2815,共13页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 为探究环青海湖地区多年生栽培草地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多年生单播和混播栽培草地为对象,采用ITS测序方法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FUNGuild进行真菌的功能预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揭示土壤真菌群落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多年生栽培草地的真菌优势菌门。与单播草地相比,混播没有显著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但显著增加了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真菌的潜在功能和营养方式具有多样性,且混播草地真菌的病理-腐生-共生型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单播草地。影响研究区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全磷、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全碳:全磷。相比于单播,混播有助于增加土壤全氮和全碳含量,促进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更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海湖地区 多年生单播栽培草地 多年生混播栽培草地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地牧草生长季放牧强度对藏系绵羊体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斌 杨晓霞 +6 位作者 刘文亭 张艳芬 刘玉祯 杨增增 孙彩彩 吕卫东 董全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2-1240,共9页
为探讨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和放牧强度对藏羊体增重的影响,以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牧强度在高寒草地开展了重度(每公顷5.13个羊单位)、中度(每公顷3.92个羊单位)和轻度(每公顷3.03个羊单位)的藏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不... 为探讨牧草生长季不同生长时期和放牧强度对藏羊体增重的影响,以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放牧强度在高寒草地开展了重度(每公顷5.13个羊单位)、中度(每公顷3.92个羊单位)和轻度(每公顷3.03个羊单位)的藏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年际间受环境影响,藏羊日增重存在差异,不同年际当中藏羊日增重为牧草返青期和生长期高于牧草枯黄期,且在牧草枯黄期藏羊日增重存在负增长的现象,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藏羊日增重和牧草生长时期存在斜率为显著负相关(y=0.3088-0.1107x)的直线关系;(2)牧草生长季不同放牧强度下藏羊个体日增重、暖季增重、单位草地面积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年际当中藏羊暖季增重均为中度高于轻度和重度,单位草地面积增重均为轻度低于中度和重度。综上所述,不同放牧强度利用高寒草地暖季放牧场,藏羊体增重从牧草返青期到生长期再到枯黄期逐渐降低,以家畜生产为主兼顾草地的合理利用,高寒草地以中度放牧利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生长季 放牧强度 藏羊 日增重 单位草地面积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
14
作者 童永尚 张春平 +7 位作者 董全民 曹铨 俞旸 张正社 杨增增 张小芳 张雪 霍丽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2,共8页
研究氮添加方式下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对维持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的暂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以2019年建植的青海草地早... 研究氮添加方式下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对维持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的暂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以2019年建植的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Qinghai)+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不施氮)、U1(酰胺态氮22.5 kg·hm^(-2))、U2(酰胺态氮45 kg·hm^(-2))、U3(酰胺态氮67.5 kg·hm^(-2))、A(铵态氮67.5 kg·hm^(-2))和N(硝态氮67.5 kg·hm^(-2))6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及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氮素形态和施氮水平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容重、pH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逐渐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土壤全量养分、MBC、MBN、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MBC/MBP)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磷比(MBN/MBP)逐渐增加。相同氮素水平下不同氮素形态相比较,铵态氮肥对MBC/MBN的降低效果最为明显,相比CK降低了15.61%;硝态氮肥对全氮、MBC、MBC/MBP和MBN/MNP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pH和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的敏感指标。尽管氮沉降促进了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的土壤养分周转和循环,但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栽培草地 暂稳态 微生物生物量 化学计量 氮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通过增强草地植被种间关联性维持系统稳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火久艳 尹亚丽 +4 位作者 赵文 宋江琴 随奇奇 郑文贤 李世雄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4-906,共13页
补播是退化高寒草地重要修复措施,研究放牧对补播草地的影响,对于科学管理和利用补播草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补播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和禁牧对植被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禁牧相比,放牧显著增加植物多样性指... 补播是退化高寒草地重要修复措施,研究放牧对补播草地的影响,对于科学管理和利用补播草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补播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放牧和禁牧对植被群落组成及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禁牧相比,放牧显著增加植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0.05),显著减少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枯落物积累量;2)放牧提高了杂类草功能群的重要值,且其植物共生网络的平均连通度和平均聚类系数均显著大于禁牧;3)放牧管理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高于禁牧,主要由禾本科植物和杂类草占有利资源。综上,补播草地冷季放牧,增加了高寒补播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物种生态位分化明显,群落更稳定。该结果为祁连山区域补播高寒草地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 放牧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能群重要值 种间关联性 生态位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利用的影响
16
作者 随奇奇 尹亚丽 +5 位作者 赵文 董怡玲 宋江琴 火久艳 郑文贤 李世雄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198,共10页
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 为探究春季(3—6月)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土壤氮转化速率和氮利用的影响,以祁连山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牦牛和藏系羊交替放牧方法,调查分析了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极重度放牧(SG)5个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氮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地下生物量、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在LG处理下最高,硝态氮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在LG处理下最高;土壤氮利用与植被特征和土壤性状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因子是氮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熵权-TOPSIS排序结果:土壤氮利用从高到低依次是LG>MG>HG>CK>SG。综上所述,在高寒草甸春季草场轻度放牧处理下土壤氮利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放牧 放牧强度 转化速率 土壤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禾豆混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饲草生长的影响
17
作者 吕亮雨 施建军 +5 位作者 蔡宗程 刘青青 苗金花 赵筱妍 王玥 保善存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7-825,共9页
旨在探究‘白燕7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高海拔地区(4000m)饲草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饲草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的影响。将禾本科饲草‘白燕7号’与3种豆科饲草混播,并设置两种不同混播比例,以4种饲草单播为对照,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旨在探究‘白燕7号’与豆科饲草混播对高海拔地区(4000m)饲草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饲草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的影响。将禾本科饲草‘白燕7号’与3种豆科饲草混播,并设置两种不同混播比例,以4种饲草单播为对照,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该地区最适混播组合。结果显示:B6处理和B4处理的植株长势更好,其株高、冠幅、单片叶质量、叶面积和SPAD值较其他处理有明显增加。A1处理产量高达4650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单播处理;B4处理产量高达42700kg·hm^(-2),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同时,B4处理粗蛋白含量高达16.50%,粗脂肪含量高达6.26%,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同时,混播处理土壤pH趋于中性,电导率低于单播A1处理,6种土壤养分含量和4种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单播A1处理。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B4处理其隶属函数值高达0.71,属优,为Ⅰ级。综上所述,‘白燕7号’与饲用豌豆在4.5∶1比例下混播时,其饲草产量品质及饲草田土壤性状较其他处理更好,说明该混播处理更适宜在高海拔地区(4000m)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混播 产量品质 三江源地区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湿生植物对水淹胁迫形态及生理适应性响应
18
作者 苏晓燕 湛宇 李长慧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3期20-25,35,共7页
为探究高寒湿生植物对水淹胁迫的形态及生理适应性,对5种高寒湿生植物进行60 d水淹胁迫处理,测定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淹胁迫60 d后,与对照组相比,杉叶藻叶片颜色未... 为探究高寒湿生植物对水淹胁迫的形态及生理适应性,对5种高寒湿生植物进行60 d水淹胁迫处理,测定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采用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水淹胁迫60 d后,与对照组相比,杉叶藻叶片颜色未出现明显变化,但叶片长度变长,针叶形明显;三裂碱毛茛、中国马先蒿、光稃早熟禾叶片明显黄化。生物量、根冠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而株高无明显变化。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降低;除杉叶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外其余湿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上升。5种湿生植物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上升;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增加。这些变化共同体现了植物在水淹环境中应对缺氧和氧化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生植物 水淹胁迫 生理 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玉祯 赵新全 +5 位作者 董全民 刘文亭 杨晓霞 俞旸 张春平 曹铨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53-2262,共10页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放牧强度、放牧家畜种类、草地利用方式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均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深入揭示放牧活动及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之一,不同的草地类型、放牧强度、放牧家畜种类、草地利用方式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均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深入揭示放牧活动及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机制,并对该领域几个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未来相关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1)提升放牧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空间耦合分析;(2)注重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3)完善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放牧地多因素嵌套试验;(4)开展不同种类放牧家畜混牧试验;(5)规范草地生态试验方法。以期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功能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雪 张春平 +7 位作者 杨晓霞 刘文亭 俞旸 曹铨 刘玉祯 李彩弟 高婕 董全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2-640,共9页
为探讨在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li crusts,BSCs)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国内外30篇中英文文献当中11个指标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对草地与荒漠两种生态系统下不同类型BSCs对土壤养分及酶活... 为探讨在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li crusts,BSCs)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国内外30篇中英文文献当中11个指标进行Meta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对草地与荒漠两种生态系统下不同类型BSCs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土壤养分恢复指数(NRI)和随机森林分析对其影响程度做出统一评价。结果表明:在荒漠生态系统中BSCs对NRI的作用大于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地衣结皮>混合结皮>苔藓结皮>藻结皮。并且通过随机森林分析和对年平均降雨量(MAP)与年平均温度(MAT)的拟合回归分析发现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对NRI贡献显著高于其余所选指标,其中磷酸酶与MAP、蔗糖酶与MAT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脲酶与MAP,磷酸酶与MAT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将不同生态系统与BSCs类型匹配,从而更有效的利用BSCs进行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养分 酶活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