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道”与中国上古民本王道政治论——以上古“书”类文献为考察中心
1
作者 徐克谦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7,共8页
从现存先秦两汉文献特别是与政事直接相关的“书”类文献可以看出,中国在上古时期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治国理政的基本政治观,并对后来中国传统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传统政治观就是基于“中道”原理的民本王道政治论。其主要内涵包括... 从现存先秦两汉文献特别是与政事直接相关的“书”类文献可以看出,中国在上古时期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治国理政的基本政治观,并对后来中国传统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传统政治观就是基于“中道”原理的民本王道政治论。其主要内涵包括:王者以民为本,在天命和民意基础上“立中建极”;“允执厥中”维持“无偏无党”的王道;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促进多元共存、“咸和万民”的社会和谐,强调君臣上下“维有共枳”,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族共同体;以“维齐非齐”、因时制宜的辩证思维寻求实质性的社会公正。中国传统民本王道政治观对当今中国构建具有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政治话语体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道 民本 王道 上古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网络文学学科建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长青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3-35,共3页
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较为强劲的动能,但是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及对其产业功能的认识不足,网络文学作为专业发展或是学科建设仍旧处在徘徊期、实验期。在网络文学的经济贡献和社会效益日... 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较为强劲的动能,但是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及对其产业功能的认识不足,网络文学作为专业发展或是学科建设仍旧处在徘徊期、实验期。在网络文学的经济贡献和社会效益日益增长的今天,如何突破观念的束缚,充分发挥网络文学在当代网络文艺中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大胆探索,强化网络文学在专业设置中的主体地位,审时度势地把握政策优势,挖掘政策红利,积极构建有价值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学科 主体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思·神思·卧游:道教修习术与文论的会通转化
3
作者 万晴川 周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存思”是汉魏时期产生的道教修炼方法,以冥想或幻觉的主观形式发生。存思将人体器官比拟为自然山水,所使用图画或所见“内景”也是山水图景,这样就与山水画和山水文学创作发生了联通,并内化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和思维活动。首先,“存... “存思”是汉魏时期产生的道教修炼方法,以冥想或幻觉的主观形式发生。存思将人体器官比拟为自然山水,所使用图画或所见“内景”也是山水图景,这样就与山水画和山水文学创作发生了联通,并内化为一种文学艺术创作和思维活动。首先,“存思”转化为“神思”创作活动,作家“视通万里”,能够想象从未涉足的地方并加以描绘;其次,“存思”转化为“卧游”审美方式,观者神与物游,澄怀味象,体悟自然生命之道,实现审美超越;最后,存思俗化为一种旅游活动,刺激相关文学的创作与刊行。“存思”“神思”“卧游”之间会通转化,皆以可见之画与不可见之画为中介,“文—图”互文,迁想妙得,是中国传统文艺创作和审美活动的独特呈现方式和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思 神思 卧游 创作 审美 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赋形”到“完形”:戏曲舞台空间体制性的电影化改造——以“抗战主题”京剧电影为例
4
作者 王一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8-15,共8页
戏曲舞台空间的体制特征可以用“赋形性”概括。以“抗战主题”京剧电影为样本的戏曲电影,涵括古代题材和现代题材,全面体现了戏曲电影的空间建构特征。分析戏曲电影通过镜头机制,在镜头内容的实景“具象化”、分镜表现的空间“多样性... 戏曲舞台空间的体制特征可以用“赋形性”概括。以“抗战主题”京剧电影为样本的戏曲电影,涵括古代题材和现代题材,全面体现了戏曲电影的空间建构特征。分析戏曲电影通过镜头机制,在镜头内容的实景“具象化”、分镜表现的空间“多样性”、以调度深化空间“表达性”三个方面,从“赋形空间”到“完形空间”的电影化改造。戏曲电影“完形空间”涵括“尊重舞台”“重塑舞台”“拓展舞台”三种形态和阶段。戏曲电影“完形空间”纵深关系不足的共同性,在更深层面关联着戏曲表演的横向性内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曲电影的叙事强度,使戏曲电影形成“弱叙事性”的特征。戏曲舞台空间体制性的电影化改造,是舞台体制电影化转移过程在空间场域的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空间 舞台体制 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本体观念再检视
5
作者 丁和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65,182,共5页
新闻是什么的问题,是新闻的本体论问题,弄清这一问题是认识新闻本质的关键。价值论视角是人们最早解释新闻的角度,这一角度很难全面地说清新闻的本质,由价值论向本体论过渡是必然的。本体论的视角有存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分,从这两... 新闻是什么的问题,是新闻的本体论问题,弄清这一问题是认识新闻本质的关键。价值论视角是人们最早解释新闻的角度,这一角度很难全面地说清新闻的本质,由价值论向本体论过渡是必然的。本体论的视角有存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分,从这两种视角得出的结论虽长期存在分歧甚至争议,实则只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从符号学的视野出发,新闻事实即新闻本体乃是一种符号化的产物,这种视角可以为化解新闻本体认知中的主客观二元对立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本体 新闻事实 存在本体论 实践本体论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闻事件在电影题材中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7-33,共7页
从曾经新闻电影制片厂负责对国家重要事件进行剪辑并创作成电影,到如今的《亲爱的》《湄公河行动》等影片在院线火爆上映,这期间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思考。在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新闻与电影之间始... 从曾经新闻电影制片厂负责对国家重要事件进行剪辑并创作成电影,到如今的《亲爱的》《湄公河行动》等影片在院线火爆上映,这期间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思考。在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新闻与电影之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新闻与电影在新的社会时期相互融合产生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电影类型,即新闻事件改编电影。本文对新闻事件和电影题材等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针对当代新闻事件在电影作品题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事件 新闻事件改编电影 电影创作 新闻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乡贤影像的建构与传播——以山西农村题材影视剧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琳 张丁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0-43,共4页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贤及乡贤文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对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影视艺术中乡贤文化的考察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山西农村题材影视剧为例,从乡贤形象的书写、乡贤故事的讲述与乡贤精神的重塑...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贤及乡贤文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对当代颇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影视艺术中乡贤文化的考察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山西农村题材影视剧为例,从乡贤形象的书写、乡贤故事的讲述与乡贤精神的重塑三个层面探究影视艺术中乡贤文化的建构与传播,并勾勒出乡贤影像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以期为当下的创作提供学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文化 乡贤影像 山西影视剧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化工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培华 白锦军 +1 位作者 刘会娟 王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I0016-I0017,共2页
当今时代,化学化工知识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如医药、农业、能源、环保等。然而,化学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在化学化工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对于推动化学化工行业的可... 当今时代,化学化工知识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如医药、农业、能源、环保等。然而,化学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在化学化工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对于推动化学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挖掘化学化工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探讨其应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可持续发展 生态破坏 化学化工 环境污染 化工行业 挖掘与应用 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史视野下电影与戏剧的双向互动与时代解码探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培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1-97,共7页
从戏剧到电影艺术的发展、演变,不仅是艺术介质的转变,更是创作思想、美学表达的传承、突破与重构。当前,戏剧艺术在原创力、艺术呈现和意义呈现等领域的问题不断凸显,通过借鉴电影艺术的创作技巧、叙事形式,重构新型戏剧观,以新的时代... 从戏剧到电影艺术的发展、演变,不仅是艺术介质的转变,更是创作思想、美学表达的传承、突破与重构。当前,戏剧艺术在原创力、艺术呈现和意义呈现等领域的问题不断凸显,通过借鉴电影艺术的创作技巧、叙事形式,重构新型戏剧观,以新的时代语言对戏剧进行合理的符码化加工,有利于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电影史为研究视野,对电影与戏剧的亲缘关系、双向互动关系进行论述,结合好莱坞歌舞剧、中国戏曲电影和电影叙事的直播戏剧等互动产物,探究相关解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史视野 电影艺术 戏剧艺术 双向互动 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经典诠释举证一则
10
作者 宋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2,共1页
经典之为经典,其基础和生命在于文本的严肃性与稳定性。《论语·里仁篇》第8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集解》引何晏注:“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杨伯峻译为:“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论语译注》,中... 经典之为经典,其基础和生命在于文本的严肃性与稳定性。《论语·里仁篇》第8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集解》引何晏注:“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杨伯峻译为:“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李泽厚译为“早晨体认了真理,当晚死了也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解》 《论语译注》 杨伯峻 经典诠释 《论语》 李泽厚 朝闻道 严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视角下国产电影的话语想象与空间生产
11
作者 孙培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02,共4页
电影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它既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现实世界的映射,也提供了高于现实生活的各种人类生活场景,这是一种想象,也是一种追求。而元宇宙技术将虚拟世界,以及人在其中的具身性体验等意识带到大众面前,这无疑会对电影创作产生了... 电影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它既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现实世界的映射,也提供了高于现实生活的各种人类生活场景,这是一种想象,也是一种追求。而元宇宙技术将虚拟世界,以及人在其中的具身性体验等意识带到大众面前,这无疑会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国产电影正积极拥抱元宇宙,开拓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从元宇宙与国产电影的话语流变,元宇宙与国产电影的空间生产两方面,以元宇宙视角关注国产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元宇宙 话语想象 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周光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4,共9页
近些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依靠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占领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大肆掠夺其他国家靠着传统产业积累起来的利润,同时,也将其文化精神产品输出到这些地区,对全球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影响... 近些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依靠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占领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他们大肆掠夺其他国家靠着传统产业积累起来的利润,同时,也将其文化精神产品输出到这些地区,对全球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影响。当下美国大片、韩国电视剧和日本动漫充斥着中国的文化市场,使不少年轻人从精神思想到行为规范都出现了偏差,文化创意产业的"舶来品"不仅抢占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也在挑战着我们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线。21世纪初,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各地区都有了不同规模的发展,但是整体的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或者效果不彰:首先是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不明,过多地参与发展扶持或者经济支撑,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失去了本来应有的世界竞争能力;其次是文化创意产业资金运作的狭隘思想,简单的集资行为或者民间小资本,不可能造就大规模的国际化产业,自然也就退出了全球发展的舞台;最后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态度,没有完整的高等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陷入了传统的窠臼。如何使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新常态"的经济调整大背景下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已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 国家战略 文化产业政策 金融资本运作 培养复合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业“媒介融合”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必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55,共3页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风行业界的热门词汇,被众多人士看作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被持有"报业寒冬论"观点的报人视为拯救报业的唯一出路。报纸与新媒体融合、实施"全媒体"战略也成为当前中国报业全力探索... "媒介融合"是近年来风行业界的热门词汇,被众多人士看作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更被持有"报业寒冬论"观点的报人视为拯救报业的唯一出路。报纸与新媒体融合、实施"全媒体"战略也成为当前中国报业全力探索和推进的普遍做法,相关的融合媒介形态层出不穷。然而,却鲜见转型成功的例子。面对困境,报业的未来出路究竟在哪里?"媒介融合"真的是报业转型的唯一途径吗?本文在对当前报业新媒体转型的现状与利弊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反思近年来风靡我国报界的"媒介融合"现象,认为传媒未来发展应该遵循"融中有分,合而不同"的规律,以期对中国报业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报业 新媒体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绝现实:电影形式美学新格式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潇潇 周吉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0,共2页
后现代主义风潮下电影的创作,将"形式"拆分成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形式已经开始决定内容的走向和受欢迎程度,因此对形式美学的探索显然成为电影理论需要探讨的新话题。20世纪90年代后的丹麦电影提供了"隔绝现实"的形式美学新思路,它... 后现代主义风潮下电影的创作,将"形式"拆分成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形式已经开始决定内容的走向和受欢迎程度,因此对形式美学的探索显然成为电影理论需要探讨的新话题。20世纪90年代后的丹麦电影提供了"隔绝现实"的形式美学新思路,它通过与戏剧、文学、游戏等其他媒介形式的穿越,用表面的假定性破除幻觉、实现间离。在激发观众参与的热情中,一次次将影像寓言引向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美学 丹麦电影 陌生化 非现实 虚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献疑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小方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4-331,共8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尚存在一些可商之处,具体包括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1)注音有误或择音不当;2)词类标注与释义、书证不相应;3)术语使用不当;4)释义不确;5)立条当分而未分。文章逐条举证析疑,并提出了修订建议。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注音 词性 术语 释义 立条 献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芳华》与原著人物心理塑造差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素萍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70-72,共3页
在细致解读文本、影片的基础上,文章从主要人物心理塑造这一角度来分析电影《芳华》和小说《芳华》的差异,并阐述差异形成原因。文章指出,电影用恢宏的画面语言再现了文工团及越南战场中的士兵集体生活,对人物个体的心理做了弱化处理;... 在细致解读文本、影片的基础上,文章从主要人物心理塑造这一角度来分析电影《芳华》和小说《芳华》的差异,并阐述差异形成原因。文章指出,电影用恢宏的画面语言再现了文工团及越南战场中的士兵集体生活,对人物个体的心理做了弱化处理;而小说运用细腻的文学语言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原理对个体虚荣、自卑心理进行了解剖,借此反映了那个变动时代里人人自危的焦虑心态。文章为解读这两部作品提供了心理学视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 虚荣 自卑 《芳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科学的中国当代舆论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和根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129,共7页
中国的舆论研究已跨越百年以上历程,但舆论学作为一门独立分支学科的建设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其努力的方向可用"科学的""中国的"和"当代的"三个关键词来阐释。"科学的"是指要建构起严谨的学科框... 中国的舆论研究已跨越百年以上历程,但舆论学作为一门独立分支学科的建设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其努力的方向可用"科学的""中国的"和"当代的"三个关键词来阐释。"科学的"是指要建构起严谨的学科框架,不断提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中国的"是相对于西方舆论研究而言,要能形成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研究特色;"当代的"是相对于近现代舆论研究而言,要能以新的理念和思想方法分析和回应现实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热点、新问题,并能充分利用当代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来提升舆论研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学 科学的 中国的 当代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伍迪·艾伦电影中的“纽约情结” 被引量:2
18
作者 覃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6-47,共2页
纽约是伍迪·艾伦创作生命的原乡。他的影片以一种诗意、唯美的笔触呈现了纽约优雅、浪漫的一面,这是伍迪·艾伦心中的纽约——尽管经历创伤,但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在展现了纽约宁静深情、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风貌时,对其日... 纽约是伍迪·艾伦创作生命的原乡。他的影片以一种诗意、唯美的笔触呈现了纽约优雅、浪漫的一面,这是伍迪·艾伦心中的纽约——尽管经历创伤,但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在展现了纽约宁静深情、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风貌时,对其日益浮躁而粗鄙的喧嚣现实也进行了深切的反思,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对理想、诗意和浪漫主义的固守背后,那种可贵的可以抵达深度的力量。伍迪·艾伦的纽约是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理想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迪·艾伦 电影文本 “纽约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柔的叛逆——《花间集》艳风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8-72,95,共6页
《花间集》体现了对中国古代正统文学审美情趣的悖离和叛逆。正统的诗文审美情趣主要来自两方面 :儒家的现实情志和释道的超然理趣。而从《花间集》的爱情表现、《花间集叙》的词学观和后人的词学批评来看 ,《花间集》集中表现爱情相思... 《花间集》体现了对中国古代正统文学审美情趣的悖离和叛逆。正统的诗文审美情趣主要来自两方面 :儒家的现实情志和释道的超然理趣。而从《花间集》的爱情表现、《花间集叙》的词学观和后人的词学批评来看 ,《花间集》集中表现爱情相思正是对正统文学审美情趣的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观 《花间集》 爱情心理 正统审美情趣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记者阅读文史哲
20
作者 高小方 高翔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7,共7页
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新闻专业素养之外,文史哲的素养也必不可少。所以,当今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记者,除了读新闻学的专业书籍之外,还应当读一些文史哲的书籍。这对记者于"新闻眼"之外,... 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新闻专业素养之外,文史哲的素养也必不可少。所以,当今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记者,除了读新闻学的专业书籍之外,还应当读一些文史哲的书籍。这对记者于"新闻眼"之外,于"文心""史识""哲思"的培养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 阅读 文史哲 新闻眼 文心 史识 哲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