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淼 莫洁琳 +6 位作者 韦领英 莫航 杨世宇 衣萌萌 范梓健 张紫玥 卢迈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 研究罗非鱼混养对广西三江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为科学推广稻田金边鲤-罗非鱼混养模式提供基础。2021年5-10月设置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研究不同密度混养对种养系统环境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其中试验组内进行罗非鱼和金边鲤的混养,对照组为鲤单养组。结果表明,金边鲤的生长未受到罗非鱼混养的影响;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菌门(Cyanobacteria),主要功能为化能异养和有氧化能异养;底泥中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蓝菌门,主要功能类群为甲烷生成和化能异养。罗非鱼高密度混养组稻田底泥中的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有所下降,水体中Polynucleobacter等水质良好的指示物种相对丰度增加,罗非鱼混养对稻渔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及其菌群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系统 罗非鱼 水体 底泥 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县高山稻鱼种业发展对策建议
2
作者 廖愚 肖珊 韦领英 《江西水产科技》 2024年第4期75-76,共2页
三江稻田养殖鲤鱼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自然选择,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稻田土著鲤鱼,近年由于外边鲤鱼的入侵,导致种质发生变化,土著品质流失。本文调研了三江高山稻鱼种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山稻田鲤鱼种业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高山稻鱼 综合种养 三江县 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三江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莫洁琳 衣萌萌 +6 位作者 莫航 王淼 刘志刚 高风英 曹建萌 可小丽 卢迈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2年第1期39-43,共5页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在广西三江地区占据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地位,掌握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 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在广西三江地区占据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地位,掌握该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对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科学布局及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树村、冲干村和汾水村三个不同自然村的稻渔综合种养情况,在总结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在基础设施、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为三江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提出改进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经营模式以及加快品牌建设等发展建议。为进一步了解广西三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现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广西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稻田养殖金边鲤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甘宝江 张盛 +5 位作者 韦玲静 黄杰 莫洁琳 甘习军 滕忠作 叶香尘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6-646,共11页
为了解广西稻田养殖金边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本研究利用10个高度多态微卫星标记,以野生太湖鲤和黑龙江鲤群体,池塘养殖福瑞鲤、兴国红鲤、建鲤群体,广西稻田养殖晒江鲤群体作对照,共7个鲤鱼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 为了解广西稻田养殖金边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本研究利用10个高度多态微卫星标记,以野生太湖鲤和黑龙江鲤群体,池塘养殖福瑞鲤、兴国红鲤、建鲤群体,广西稻田养殖晒江鲤群体作对照,共7个鲤鱼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10个位点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6~16、0.736~0.900、0.620~0.800和0.689~0.878。9个位点在7个鲤鱼群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7个鲤鱼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太湖鲤、黑龙江鲤、建鲤、晒江鲤、福瑞鲤、金边鲤、兴国红鲤。所有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值为0.015~0.141,表明7个鲤鱼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其中金边鲤群体与野生和池塘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均达中等程度。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占7.15%,而群体内的遗传分化占92.85%,表明鲤鱼群体主要的遗传分化来自于群体内部。7个鲤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286~0.977,根据Nei′s遗传距离所绘制的聚类图显示,7个鲤鱼群体被划分为4大支,贝叶斯分析结果与聚类结果相似,其中两个稻田鲤群体遗传结构相似聚为一类。本研究是对金边鲤遗传背景的初探,试验结果表明,金边鲤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一步选育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稻田养殖鲤品种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遗传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