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明市早稻优质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冬松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优质化
优质稻生产
三明市
早稻品种
粮食生产
优质早稻
市场需求
水稻生产
粮食作物
早稻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明市化肥使用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明龙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三明市
化肥
使用
施用量
平衡施肥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级稻Ⅱ优航1号万亩示范活动总结会在三明市夏茂镇召开
3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1期73-73,共1页
2006年1月下旬,省农业科学院和沙县人民政府在沙县夏茂镇联合召开2005年超级稻Ⅱ优航1号连晚万亩示范活动总结大会。市政府副市长吴俊慰、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沙县县长纪熙全、沙县人大副主任林九官、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曙晖等有关领导...
2006年1月下旬,省农业科学院和沙县人民政府在沙县夏茂镇联合召开2005年超级稻Ⅱ优航1号连晚万亩示范活动总结大会。市政府副市长吴俊慰、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沙县县长纪熙全、沙县人大副主任林九官、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曙晖等有关领导、专家及夏茂镇13个示范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农技员、高产竞赛得奖户、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挂片干部和省、市、县示范片活动技术实施小组成员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优航1号
示范村
夏茂镇
超级稻
三明市
人民政府
农业科学院
副主任
沙县
副市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明市甘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朱明龙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甘薯生产
三明市
营养价值
种植面积
有机肥
高产栽培
小象虫
薯瘟病
蔓割病
栽插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氮钾水平对杂交稻Ⅱ优航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林玉棋
罗玉水
+2 位作者
饶鸣钿
乐阿水
谢火生
《福建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68-70,共3页
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Ⅱ优航1号示范片,设置不同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分蘖数和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以适中施氮量为最高,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
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Ⅱ优航1号示范片,设置不同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分蘖数和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以适中施氮量为最高,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氮量为1.93 kg;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之提高,产量与施钾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施钾量为156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钾量为1.6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航1号
氮钾肥施用量
产量效应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生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关系探讨
被引量:
3
6
作者
周若寄
郭莹
《福建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14-16,共3页
三明市是我省商品粮基地之一,常年单季中、晚稻面积近百万亩,其中有三分之一面积热量条件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不仅光温资源浪费,而且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比较低,发展再生稻是开发这部份单季中晚稻田、改革耕作制度、粮...
三明市是我省商品粮基地之一,常年单季中、晚稻面积近百万亩,其中有三分之一面积热量条件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不仅光温资源浪费,而且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比较低,发展再生稻是开发这部份单季中晚稻田、改革耕作制度、粮食生产上台阶的新途径。1988年全市试验、示范再生稻2000多亩,平均亩产89.6公斤。总结成功经验和小面积试验,培育再生稻技术与单产关系密切,现并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佳辐占再生特性与应用前景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玉棋
罗玉水
+3 位作者
饶鸣钿
谢火生
高世富
林柳姬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3-4,共2页
佳辐占再生稻的再生特点:再生率高,穗茎比高,穗芽比高,穗粒数较少,倒4芽成穗率较低,花期处于高温下结实率较低,每667m^2日产量比一般水稻高0.4kg,每工日增收19.75—36.87元。可在耕地少、复种指数高的区域进行高产栽培,可...
佳辐占再生稻的再生特点:再生率高,穗茎比高,穗芽比高,穗粒数较少,倒4芽成穗率较低,花期处于高温下结实率较低,每667m^2日产量比一般水稻高0.4kg,每工日增收19.75—36.87元。可在耕地少、复种指数高的区域进行高产栽培,可使闽西北再生稻种植上限从海拔600m提高到800m以上,可为低海拔平原地区其他作物生长腾出时间,促进农田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辐占
再生特性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西陆稻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8
作者
张冬松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巴西陆稻
栽培技术
生育期
育苗移栽
多效唑
病虫害
呋喃丹
节水农业
特征特性
中耕除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西北稻区改制避(减)蚊栽培技术
9
作者
张冬松
詹明德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三明市
稻瘿蚊
再生稻
栽培技术
农业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生稻过三关六对口配套技术经验
10
作者
周若寄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2期36-37,共2页
我市有单季稻面积90多万亩,其中有30万亩左右,属于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过去一年仅种一季晚稻,1988年在省农业厅粮油处主持指导下,开始发展再生稻生产。1989年成功面积5.69万亩,平均亩产126.9公斤,成功率为70.4%。同时,还涌现一批高...
我市有单季稻面积90多万亩,其中有30万亩左右,属于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过去一年仅种一季晚稻,1988年在省农业厅粮油处主持指导下,开始发展再生稻生产。1989年成功面积5.69万亩,平均亩产126.9公斤,成功率为70.4%。同时,还涌现一批高产田。据统计亩产275公斤以上有195.2亩,泰宁县上青乡东山村1.5亩汕优63再生稻亩产达376.8公斤,创我市单产最高纪录,积累了丰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配套技术
栽培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区吨粮村水稻栽培技术小结
11
作者
林银旺
《福建农业科技》
1989年第5期31-32,共2页
三明市沙县夏茂镇松林村,海拔240米,233户.1204人,耕地1260亩。1988年双杂面积1030亩,平均亩产1007公斤;烟叶地后作杂优230亩,平均亩产550 公斤。全村按稻谷占地面积1145亩计算,平均亩产1016.4公斤,成为我市山区第一个吨粮村。该村成为...
三明市沙县夏茂镇松林村,海拔240米,233户.1204人,耕地1260亩。1988年双杂面积1030亩,平均亩产1007公斤;烟叶地后作杂优230亩,平均亩产550 公斤。全村按稻谷占地面积1145亩计算,平均亩产1016.4公斤,成为我市山区第一个吨粮村。该村成为吨粮村,很重要的一条是应用现有作栽、植保、土肥等技术成果,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并推广一套以双杂亩产吨粮栽培为中心的“四化四推”综合配套技术。一、水稻品种杂优化松林村推广早杂优,扩大双杂面积,杂优播种面积达2260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98.7%,充分利用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全面提高稻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丰产经验
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明市早稻优质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冬松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优质化
优质稻生产
三明市
早稻品种
粮食生产
优质早稻
市场需求
水稻生产
粮食作物
早稻生产
分类号
F3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明市化肥使用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明龙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三明市
化肥
使用
施用量
平衡施肥
立法
分类号
S147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级稻Ⅱ优航1号万亩示范活动总结会在三明市夏茂镇召开
3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1期73-73,共1页
文摘
2006年1月下旬,省农业科学院和沙县人民政府在沙县夏茂镇联合召开2005年超级稻Ⅱ优航1号连晚万亩示范活动总结大会。市政府副市长吴俊慰、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沙县县长纪熙全、沙县人大副主任林九官、市农业局副局长林曙晖等有关领导、专家及夏茂镇13个示范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农技员、高产竞赛得奖户、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挂片干部和省、市、县示范片活动技术实施小组成员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Ⅱ优航1号
示范村
夏茂镇
超级稻
三明市
人民政府
农业科学院
副主任
沙县
副市长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明市甘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朱明龙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甘薯生产
三明市
营养价值
种植面积
有机肥
高产栽培
小象虫
薯瘟病
蔓割病
栽插密度
分类号
F3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氮钾水平对杂交稻Ⅱ优航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林玉棋
罗玉水
饶鸣钿
乐阿水
谢火生
机构
福建省
三明市农技站
福建省
三明市
沙县
农技站
福建省
三明市
沙县夏茂镇
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68-70,共3页
文摘
2005年在沙县夏茂镇Ⅱ优航1号示范片,设置不同氮钾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分蘖数和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以适中施氮量为最高,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180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氮量为1.93 kg;随着施钾量的提高,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之提高,产量与施钾量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产量施钾量为156 kg/hm2,每生产100 kg稻谷的施钾量为1.65 kg。
关键词
杂交水稻
Ⅱ优航1号
氮钾肥施用量
产量效应
干物质积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生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关系探讨
被引量:
3
6
作者
周若寄
郭莹
机构
福建省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89年第3期14-16,共3页
文摘
三明市是我省商品粮基地之一,常年单季中、晚稻面积近百万亩,其中有三分之一面积热量条件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不仅光温资源浪费,而且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比较低,发展再生稻是开发这部份单季中晚稻田、改革耕作制度、粮食生产上台阶的新途径。1988年全市试验、示范再生稻2000多亩,平均亩产89.6公斤。总结成功经验和小面积试验,培育再生稻技术与单产关系密切,现并探讨如下:
关键词
再生稻
栽培
产量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佳辐占再生特性与应用前景探讨
被引量:
1
7
作者
林玉棋
罗玉水
饶鸣钿
谢火生
高世富
林柳姬
机构
福建省
三明市农技站
福建省沙县
农技站
福建省沙县夏茂镇
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3-4,共2页
文摘
佳辐占再生稻的再生特点:再生率高,穗茎比高,穗芽比高,穗粒数较少,倒4芽成穗率较低,花期处于高温下结实率较低,每667m^2日产量比一般水稻高0.4kg,每工日增收19.75—36.87元。可在耕地少、复种指数高的区域进行高产栽培,可使闽西北再生稻种植上限从海拔600m提高到800m以上,可为低海拔平原地区其他作物生长腾出时间,促进农田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关键词
佳辐占
再生特性
应用前景
分类号
S511.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西陆稻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8
作者
张冬松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巴西陆稻
栽培技术
生育期
育苗移栽
多效唑
病虫害
呋喃丹
节水农业
特征特性
中耕除草
分类号
S511.6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西北稻区改制避(减)蚊栽培技术
9
作者
张冬松
詹明德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三明市
稻瘿蚊
再生稻
栽培技术
农业防治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生稻过三关六对口配套技术经验
10
作者
周若寄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2期36-37,共2页
文摘
我市有单季稻面积90多万亩,其中有30万亩左右,属于种两季不足,种一季有余,过去一年仅种一季晚稻,1988年在省农业厅粮油处主持指导下,开始发展再生稻生产。1989年成功面积5.69万亩,平均亩产126.9公斤,成功率为70.4%。同时,还涌现一批高产田。据统计亩产275公斤以上有195.2亩,泰宁县上青乡东山村1.5亩汕优63再生稻亩产达376.8公斤,创我市单产最高纪录,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键词
再生稻
配套技术
栽培
水稻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区吨粮村水稻栽培技术小结
11
作者
林银旺
机构
三明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1989年第5期31-32,共2页
文摘
三明市沙县夏茂镇松林村,海拔240米,233户.1204人,耕地1260亩。1988年双杂面积1030亩,平均亩产1007公斤;烟叶地后作杂优230亩,平均亩产550 公斤。全村按稻谷占地面积1145亩计算,平均亩产1016.4公斤,成为我市山区第一个吨粮村。该村成为吨粮村,很重要的一条是应用现有作栽、植保、土肥等技术成果,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并推广一套以双杂亩产吨粮栽培为中心的“四化四推”综合配套技术。一、水稻品种杂优化松林村推广早杂优,扩大双杂面积,杂优播种面积达2260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98.7%,充分利用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全面提高稻谷产量。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丰产经验
山区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明市早稻优质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张冬松
《福建农业科技》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明市化肥使用现状与对策
朱明龙
《福建农业科技》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超级稻Ⅱ优航1号万亩示范活动总结会在三明市夏茂镇召开
《福建农业科技》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明市甘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朱明龙
《福建农业科技》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氮钾水平对杂交稻Ⅱ优航1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林玉棋
罗玉水
饶鸣钿
乐阿水
谢火生
《福建农业科技》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再生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关系探讨
周若寄
郭莹
《福建农业科技》
198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佳辐占再生特性与应用前景探讨
林玉棋
罗玉水
饶鸣钿
谢火生
高世富
林柳姬
《福建农业科技》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巴西陆稻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张冬松
《福建农业科技》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闽西北稻区改制避(减)蚊栽培技术
张冬松
詹明德
《福建农业科技》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再生稻过三关六对口配套技术经验
周若寄
《福建农业科技》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山区吨粮村水稻栽培技术小结
林银旺
《福建农业科技》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