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磷/水热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波 钱军 +2 位作者 高帅骁 储洪强 张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9-273,共5页
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将红磷和水热碳复合,得到新型红磷/水热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吸光特性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 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将红磷和水热碳复合,得到新型红磷/水热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吸光特性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以盐酸四环素(TCH)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探究其光催化机理并验证其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红磷和水热碳相比,红磷/水热碳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性能;可见光照射4h后,红磷/水热碳复合材料对水中TCH的降解率可达90.5%,明显高于红磷和水热碳。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降解TCH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此外,红磷/水热碳复合材料在重复利用中表现出较好的循环使用性,循环5次后降解率下降3.8%,对TCH的降解率仍可达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磷 水热碳 复合材料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重复利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功能自清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2
作者 王波 钱军 +4 位作者 高帅骁 袁琛沣 祁泽峰 储洪强 张弛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6-230,共5页
自清洁材料在环境、能源、人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呈现出可持续的应用潜力。双功能自清洁材料可通过超疏水功能和光催化功能的协同作用来克服各自固有的局限性。从超疏水自清洁机制、光催化自清洁机制及两者协同作用角度综述了双功能... 自清洁材料在环境、能源、人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呈现出可持续的应用潜力。双功能自清洁材料可通过超疏水功能和光催化功能的协同作用来克服各自固有的局限性。从超疏水自清洁机制、光催化自清洁机制及两者协同作用角度综述了双功能材料的自清洁机理,将双功能自清洁材料的制备策略归纳为表面粗糙度生成、低表面能材料改性和光催化剂引入;提出了自清洁、防污、抗菌、油水分离等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为自然环境驱动下可长期使用的自清洁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提供系统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清洁 超疏水 光催化 协同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和MOPSO的齿盘切削参数优化实现最小化切削力和比能耗
3
作者 陈自然 涂勇 池成虎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5-164,共10页
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对于提高刀具寿命、零件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新兴的目标,能源消耗由于可持续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混合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用于优化多齿... 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对于提高刀具寿命、零件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新兴的目标,能源消耗由于可持续制造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提出了一种混合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用于优化多齿齿盘加工中的切削力和比能耗。通过中心复合设计进行了系列切削试验,使用方差分析(ANOVA)研究了切削参数(刃口半径、切削速度、进给率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和比能耗的影响;比较了二次模型和SVM模型的响应拟合性能,发现SVM模型在回归性能上更具优势;使用不同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和多目标蚱蜢优化算法(MOGOA)),以最小化切削力和比能耗为目标,寻找最优切削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切削参数可以显著降低切削力和比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方差分析 支持向量机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度调控的泄水建筑物进口漩涡水力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聂艳华 王波 +1 位作者 侯冬梅 胡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124,共7页
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进口经常存在吸气漩涡现象,影响工程泄水安全。现有关于进水口漩涡的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和模拟方法,以调度调控为切入点研究漩涡在调度扰动下水力响应特性的较少。通过原型观测、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等方式开展对... 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进口经常存在吸气漩涡现象,影响工程泄水安全。现有关于进水口漩涡的研究侧重于理论研究和模拟方法,以调度调控为切入点研究漩涡在调度扰动下水力响应特性的较少。通过原型观测、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试验等方式开展对比试验研究,揭示研究区域漩涡产生的机理和关键影响因子,阐明调控运行下泄水建筑物水力响应特性,建立了水流流态与泄洪调度方式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影响漩涡形成和强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流速度环量、流场边界条件、闸口相对淹没水深等,其形成由河道河势走向、泄洪建筑物布置和体型、泄洪调度方式等共同作用决定。通过调度调控可有效降低有害漩涡强度,降低泄水建筑物运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水建筑物 进口漩涡 水力特性 调控技术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 原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工混凝土的超疏水仿生构建及微观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波 钱军 +3 位作者 罗杰 徐怡 储洪强 蒋林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1-2038,共8页
将有机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TS)与无机纳米二氧化硅复合,通过“二元协同”仿生方法,制备了整体超疏水水工混凝土,探究了TS掺量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 将有机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TS)与无机纳米二氧化硅复合,通过“二元协同”仿生方法,制备了整体超疏水水工混凝土,探究了TS掺量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疏水改性机理。结果表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疏水性影响较大,在自然养护条件下,当TS掺量达到3%(质量分数)后,混凝土均呈现出超疏水状态,最大接触角为155.6°。纳米粒子的掺入促进了水泥水化,提升了试件的抗压强度。改性后的水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疏水性,288 h浸水吸水率下降了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接触角 力学性能 吸水率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