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电平台地震监测实验站记录的南黄海M3.8地震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孙业君 何奕成 +9 位作者 王俊 郑江蓉 黄耘 卢永 张敏 王恒知 金凤学 季洋阳 宫杰 何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1353,共3页
江苏南黄海海域地质环境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由北至南分布有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勿南沙隆起区,发育有北西向的苏北-滨海大断裂,全长达270公里,占江苏海岸线的近1/3,是一条至今还在活动的大断裂[1]。南黄海地震活动频度较高... 江苏南黄海海域地质环境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由北至南分布有北部坳陷、中部隆起、南部坳陷、勿南沙隆起区,发育有北西向的苏北-滨海大断裂,全长达270公里,占江苏海岸线的近1/3,是一条至今还在活动的大断裂[1]。南黄海地震活动频度较高、强度较大[2],有记载以来,共发生6.0级以上地震16次,最大地震为1846年南部坳陷7.0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地震 地震监测 南部坳陷 深大断裂 黄海海域 中部隆起 海上风电 北部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区域判别研究
2
作者 陈仕龙 宋国雄 +3 位作者 邓健 毕贵红 杨毅 李国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141,共10页
针对现有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线路故障定位难度大、准确率低以及阀值整定繁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故障区域判别方法。首先,分析LCC侧、T区、MMC2侧的故障区域特征,指出不同区域的故障特征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然后... 针对现有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线路故障定位难度大、准确率低以及阀值整定繁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故障区域判别方法。首先,分析LCC侧、T区、MMC2侧的故障区域特征,指出不同区域的故障特征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然后,采集T区左右4个保护装置故障时刻的暂态电流、电压数据得到功率突变量数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局部特征,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学习更为丰富的故障特征,使模型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所提取的故障特征,并利用注意力机制(AM)对所提取的故障特征信息进行加权,筛选有助于故障区域判别的故障特征从而提高模型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能够迅速且精确地识别故障区域,既保证了较高的准确度,又具备良好的过渡电阻适应性和抗噪声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混合柔性直流 暂态功率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故障区域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时域高通滤波红外图像的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祥声 乐治济 +3 位作者 吴敏辉 倪秀楠 钟茗秋 陈川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7-1533,共7页
为提高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预测精度与效率,提出基于改进时域高通滤波红外图像的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预测方法。由基于改进时域高通滤波算法的塔架红外图像质量优化方法,在校正图像不同频域信息的偏移系数之上,引入减底图法、锐化滤波... 为提高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预测精度与效率,提出基于改进时域高通滤波红外图像的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预测方法。由基于改进时域高通滤波算法的塔架红外图像质量优化方法,在校正图像不同频域信息的偏移系数之上,引入减底图法、锐化滤波器,有效去除图像噪声信息,并增强塔架目标细节特征,从而优化图像质量;针对处理后塔架红外图像,经基于改进Niblack算法与最大熵算法的塔架红外图像分割方法,以背景、目标分离方式,提取塔架目标图像,作为基于天牛须搜索算法的极限学习机腐蚀速率预测方法的预测样本,预测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迭代10次后便可高精度预测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具备海上风机塔架腐蚀速率准确、快速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高通滤波 红外图像 海上 风机塔架 腐蚀速率预测 最大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sk-RCNN海上升压站数字式仪表读数的自动识别算法 被引量:16
4
作者 汤鹏 刘毅 +7 位作者 魏宏光 董秀芬 严国斌 张迎宾 袁亚君 王增光 范亚南 马鹏阁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63-170,共8页
海上升压站采用挂轨机器人开展巡检作业,利用机器视觉手段自动识别数字式仪表读数,替代人工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RCNN深度学习方法的数字仪表读数自动识别算法。将不同类型的数字仪表原始图像制作成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 海上升压站采用挂轨机器人开展巡检作业,利用机器视觉手段自动识别数字式仪表读数,替代人工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RCNN深度学习方法的数字仪表读数自动识别算法。将不同类型的数字仪表原始图像制作成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训练,根据损失函数变化曲线对算法进行参数优化得到训练后的模型,再进行数字仪表图像的识别分析。采用灰度世界算法和霍夫变换等算法进行图像预处理,可有效改善数字识别的准确度。最后,实验对比了YOLOv3和Mask-RCNN深度学习算法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前者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后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后者的识别率为99.52%,满足海上升压站远程监控对数字仪表读数正确率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数字式仪表识别 Mask-RCNN YOLOv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变电站电力档案规范化管理探讨
5
作者 李云松 赵宇龙 姬亚宁 《农村电工》 2023年第11期47-47,共1页
变电站各类档案的管理保存,是保障变电站每日正常运行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电力档案保管范围包括项目准备、设计与项目管理阶段资料文件及各类电力设备台账等。通过整理收集来归档电力档案,是查询变电站生产经营业绩和各项管理的活动资料... 变电站各类档案的管理保存,是保障变电站每日正常运行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电力档案保管范围包括项目准备、设计与项目管理阶段资料文件及各类电力设备台账等。通过整理收集来归档电力档案,是查询变电站生产经营业绩和各项管理的活动资料,也是进行检修、运行、扩建与改建的重要根据。做好变电站电力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可促进变电站守好安全生产底线、防范各类经营风险,还有助于强化内部控制,同时资料也便于各方面的利用,确保有证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档案 档案规范化 项目管理 设备台账 资料文件 整理收集 生产经营业绩 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加权核范数最小化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凯特 孙浩东 +4 位作者 董秀芬 马鹏阁 漆召兵 张亚平 秦晓科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针对彩色图像的高斯噪声,在加权核范数最小化(WNNM)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对于彩色图像去噪的多信道(MC)优化模式。首先,选择多种类型噪声计算量,利用信道的冗余特性将RGB补丁连接起来,再引入权重矩阵以协调3种信道的图像保真性。把所提的MC... 针对彩色图像的高斯噪声,在加权核范数最小化(WNNM)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对于彩色图像去噪的多信道(MC)优化模式。首先,选择多种类型噪声计算量,利用信道的冗余特性将RGB补丁连接起来,再引入权重矩阵以协调3种信道的图像保真性。把所提的MC-WNNM模型转换成线性等式约束现象,并采用交替位置乘子法(ADMM)解决。每个变量更新步骤都具有其封闭解,并能保证收敛性。基于真实用于无人机目标识别的彩色图像添加噪声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说明,该算法相较现有的BM3D方法及WNNM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高斯噪声 加权核范数最小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自修复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冰 单晓晖 +4 位作者 杨秀 金少强 季洋阳 禹杨华 朱元张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9,共7页
与常规的自修复防腐涂层相比,石墨烯基自修复防腐涂层具备较优异的自修复效率及防腐性能,这归因于石墨烯基材料突出的能量转换能力、阻隔效应及物理特性等。文中详细讨论了石墨烯在自修复涂层中的作用以及石墨烯基自修复涂层的研究、应... 与常规的自修复防腐涂层相比,石墨烯基自修复防腐涂层具备较优异的自修复效率及防腐性能,这归因于石墨烯基材料突出的能量转换能力、阻隔效应及物理特性等。文中详细讨论了石墨烯在自修复涂层中的作用以及石墨烯基自修复涂层的研究、应用现状。介绍了本征型和外援型2种自修复机制;介绍了石墨烯衍生物在本征型自修复材料中主要发挥促进能量转换的作用,在外援型自修复材料中主要作为携带各种修复剂的介质;结合石墨烯衍生物自身特性探究了其对涂料力学性能及阻隔作用的影响;并探究了石墨烯基自修复防腐涂层的实际应用问题以及未来进展方向,指出单一修复机制的涂层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具有多重修复机制及多功能化的石墨烯基自修复涂层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实际应用前应结合应用环境开展实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石墨烯衍生物 自修复涂层 能量转换 阻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循环荷载下嵌岩单桩基础受力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袁煜晖 贺瑞 朱元张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6,共10页
为保障嵌岩单桩基础海上风机的长期安全运行,试验研究了嵌岩单桩基础与土质地基单桩基础的受力特性差异,通过室内1g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层性质、荷载条件对桩基承载力与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长径比较小的单桩基础,底部嵌岩时... 为保障嵌岩单桩基础海上风机的长期安全运行,试验研究了嵌岩单桩基础与土质地基单桩基础的受力特性差异,通过室内1g模型试验分析了地层性质、荷载条件对桩基承载力与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长径比较小的单桩基础,底部嵌岩时桩基水平刚度和承载力较无嵌岩情况提升显著;水平单调循环加载作用下,桩顶累积位移在开始的数十个循环中快速发展,后期逐渐趋于稳定;底部嵌岩时,桩顶的累积位移存在平衡状态;循环加载初期,桩基刚度均随循环荷载作用次数增加而增大,主要表现为砂土的振密效应,砂土密实后,结构刚度基本稳定;在循环荷载幅值较大时,强风化地基中的桩-岩界面在加载后期损伤脱离,桩基刚度有所下降;水平加载试验中,底部嵌岩单桩桩身弯矩最大位置始终高于无嵌岩情况;无论嵌岩与否,桩身最大弯矩位置均随荷载循环加载次数增加而有所下降;对于嵌入不同风化程度岩石的单桩,循环加载后再静力加载至桩基破坏,其最终破坏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嵌岩单桩 循环荷载 模型试验 P-Y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