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大坝旅游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
1
作者 赵大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9,共3页
旅游经济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将特定区域的旅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探索区域旅游开发的合理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实现区域旅游要素的最优配置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三峡大坝旅游经济圈旅游特色鲜明、文化底韵厚重、景观层... 旅游经济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将特定区域的旅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探索区域旅游开发的合理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实现区域旅游要素的最优配置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三峡大坝旅游经济圈旅游特色鲜明、文化底韵厚重、景观层次丰富、主导景区突出,它的成功开发对实现三峡工程的预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其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现状,应采取大型景区主导、"点—环—圈"开发、区域旅游一体化和文化致胜4种不同层次的组合战略来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圈 区域旅游 发展战略 三峡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曹诗图 胡绍华 查俊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5,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开发前途。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对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即多元性与丰富性,原生性与原创性,群众性和参与性,文化艺术价值高,濒危程度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很大开发前途。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对三峡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即多元性与丰富性,原生性与原创性,群众性和参与性,文化艺术价值高,濒危程度高。针对性地提出了旅游开发对策,即科学指导,持续发展;全面普查,筛选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整合资源,创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开发对策 三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青山绿水工程 促进三峡经济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强 乔长江 《理论月刊》 2002年第6期103-104,共2页
构建青山绿水工程是三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科学规划三峡地区的青山绿水工程蓝图,创造出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峡 生态保护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江三峡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华 刘自兵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9,共5页
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新石器时代,这里有着著名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哨棚嘴文化;夏商周时期,这里是巴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战国以后的历朝历代,这里又是兵家必争的主要地区。因此,对三峡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自古以来一... 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新石器时代,这里有着著名的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哨棚嘴文化;夏商周时期,这里是巴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战国以后的历朝历代,这里又是兵家必争的主要地区。因此,对三峡历史文化的演变与发展,自古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近些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一批批新材料的问世,不仅为我们的研究拓宽了视野,而且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也不得不使我们对过去三峡历史文化的一些传统观念及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重新来进行修正和改写,从而能让一些研究者、广大人民群众对三峡历史文化有一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历史文化 巴人 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三峡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阚如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0,103,共5页
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圈具有文脉渊源关系和旅游协作的基础条件,三峡工程兴建引发的三峡旅游空间聚散效应,促使三峡旅游由线型结构向圈层结构转变。该文运用旅游圈理论、统筹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大三峡旅游圈的空间... 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圈具有文脉渊源关系和旅游协作的基础条件,三峡工程兴建引发的三峡旅游空间聚散效应,促使三峡旅游由线型结构向圈层结构转变。该文运用旅游圈理论、统筹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大三峡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提出渝鄂湘黔川五省市协作共建无障碍大三峡旅游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旅游 旅游圈 统筹发展 圈层结构 构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共建 兴建 空间结构 文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坝·清江旅游联动发展战略初探 被引量:5
6
作者 阚如良 李江风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6期90-93,共4页
长江三峡名胜风景区是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王牌产品,更是湖北建设旅游强省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三峡大坝是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核心产品,更是湖北省旅游精品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的龙头产品;清江是中国西南民族风情... 长江三峡名胜风景区是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王牌产品,更是湖北建设旅游强省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三峡大坝是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核心产品,更是湖北省旅游精品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的龙头产品;清江是中国西南民族风情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实施三峡·大坝·清江“一坝两江”旅游联动发展战略,是湖北省旅游业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继“一江两山”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这对湖北旅游形象的整体提升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一坝两江”旅游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提出了三峡·大坝·清江旅游联动发展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三峡工程 清江 旅游联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及保护传承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闫秦勤 曹诗图 阚如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5-78,共4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的原因,提出其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并针对性地...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的原因,提出其保护与传承的现实意义,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并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传承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变迁 保护传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促进社会和谐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7
8
作者 阚如良 曹诗图 胡晶晶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94,共3页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旅游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旅游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有天然的耦合关系,旅游是促进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为了发挥旅游促进社会和谐... 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旅游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旅游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有天然的耦合关系,旅游是促进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为了发挥旅游促进社会和谐的动力作用,应大力倡导和谐旅游,树立新的“旅游权利”观,推进“大旅游”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旅游 旅游权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清江国际旅游环线开发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大友 何智斌 赵旭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8,共3页
长江—清江国际旅游环线简称“两江国际环线”,它是以长江三峡和清江画廊为主线,跨越湖北、重庆两省市的超大型旅游景区。具有3大突出特征,包括4大世界级旅游文化,囊括数10个著名景区,其中8个世界第一、2个亚洲第一。“两江国际环线”... 长江—清江国际旅游环线简称“两江国际环线”,它是以长江三峡和清江画廊为主线,跨越湖北、重庆两省市的超大型旅游景区。具有3大突出特征,包括4大世界级旅游文化,囊括数10个著名景区,其中8个世界第一、2个亚洲第一。“两江国际环线”旅游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显著、开发成本低、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可以建成以国际游客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开发“两江国际环线”是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可以实现三峡旅游的全面振兴、实现两江旅游与国际市场的良好对接、根本改进三峡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大幅提高三峡区域旅游产业层次,全面推进两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三峡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三峡品牌、清江风光和巴人文化完美整合,大幅度提高三峡旅游区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江国际环线 世界旅游目的地 三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权生 刘一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0-12,共3页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鄂西发展的机遇,但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鄂西虽然森林覆盖率增长,但森林的总蓄积量非常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存在农村产业制约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农村实现林副生...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鄂西发展的机遇,但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鄂西虽然森林覆盖率增长,但森林的总蓄积量非常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存在农村产业制约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农村实现林副生态农业模式转换是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提,鄂西农村人口转移、农村人口城镇化是鄂西生态保护的关键,农村燃料更替是落实鄂西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产业选择 燃料更替 湖北“西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三峡军事与民俗
11
作者 阮荣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2-34,61,共4页
三峡区域存在一种特殊的民俗形态———军事民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军事战略位置,造成三峡区域自古以来战争风云跌荡连绵。军事文化要素渗透在三峡土家族的丧俗、节俗、饮食习俗、地名民俗等民间风俗之中,这种独特内容的军事民俗不... 三峡区域存在一种特殊的民俗形态———军事民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军事战略位置,造成三峡区域自古以来战争风云跌荡连绵。军事文化要素渗透在三峡土家族的丧俗、节俗、饮食习俗、地名民俗等民间风俗之中,这种独特内容的军事民俗不仅造就了三峡地区人们共同的心理特质和民族精神,而且是三峡区域现代文明的建设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文化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军事 民俗 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宜红茶复兴计划与国营体系的建立
12
作者 李超 许胜男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1,共9页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 晚清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宜红茶贸易兴起,区域茶业逐渐兴盛,并形成了“宜红茶”品牌。抗战时期,在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影响下,“宜红复兴计划”被提出。中国茶叶公司、湖北省平价物品供应处茶叶部先后在宜红茶区投资设厂,推动了宜红茶区国营茶厂的建立与国营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传统商品经济在近代全球化趋势中的生存境遇与抉择,奠定了区域茶业社会经济的历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红茶 国营茶厂 抗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与对策 被引量:7
13
作者 阚如良 黄蓉 鲁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0-122,共3页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地域分布特色鲜明,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试点,注重引导;加强管理,重视培训;加大投入,打造精品;科学营销,城乡互动;拓宽思路,多元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业与农...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地域分布特色鲜明,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试点,注重引导;加强管理,重视培训;加大投入,打造精品;科学营销,城乡互动;拓宽思路,多元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与整合,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新农村建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晗 周玲强 李会玲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95-96,共2页
本文从分析当前乡村旅游的问题出发,提出从产业组织模式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的概念。在比较分析不同产业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组织模... 本文从分析当前乡村旅游的问题出发,提出从产业组织模式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的概念。在比较分析不同产业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组织模式,并提出了选择过程中应把握的几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产业组织 模式分类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规划理论体系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阚如良 李肇荣 郑宇飞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90,共2页
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是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谐旅游的构建要求科学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本文结合广西桂林和湖北宜昌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旅游产业规划的三大理论基础,即利用“水桶效应”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问题... 统筹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是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谐旅游的构建要求科学配置旅游产业要素。本文结合广西桂林和湖北宜昌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旅游产业规划的三大理论基础,即利用“水桶效应”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协调发展问题,运用产业集群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布局问题,以及通过核心竞争力理论解决旅游产业要素的市场吸引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要素 旅游规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宜昌旅游互动机制及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阚如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2,共3页
武汉是“九省通衢”的华中大都市,重要的客源输出地;宜昌是“三峡门户”、水电旅游名城,鄂西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发挥武汉旅游交通枢纽和客源输出地优势,以宜昌为旅游集散地,以“一坝两江”(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和清江)为核心吸引物,实行... 武汉是“九省通衢”的华中大都市,重要的客源输出地;宜昌是“三峡门户”、水电旅游名城,鄂西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发挥武汉旅游交通枢纽和客源输出地优势,以宜昌为旅游集散地,以“一坝两江”(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和清江)为核心吸引物,实行武汉与宜昌(三峡)旅游互动,是湖北立足“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带动鄂西旅游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分析武汉、宜昌两地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交通互动、产品互动、市场互动、营销互动、管理互动等发展旅游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互动机制 旅游经济圈 武汉 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行政管理现代化之我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卫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43-145,160,共4页
高等院校作为汇集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行政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管理意识滞后、管理效率低等,管理... 高等院校作为汇集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行政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管理意识滞后、管理效率低等,管理问题己成为当前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高校要想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求生存,就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队伍和管理方法上实现现代化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人能管理 专业化 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桑树传说建木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权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21-26,共6页
马桑树自古是一种灌木,但中国西南地区却流传着马桑树是高大乔木,且能通天的传说。笔者认为此传说的产生是中华民族各地古老神话传说交流融合的结果。该传说可能是从古巴蜀通天神话吸收中原龙文化和东方扶桑神树复合而成,是华夏多元一... 马桑树自古是一种灌木,但中国西南地区却流传着马桑树是高大乔木,且能通天的传说。笔者认为此传说的产生是中华民族各地古老神话传说交流融合的结果。该传说可能是从古巴蜀通天神话吸收中原龙文化和东方扶桑神树复合而成,是华夏多元一体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在传承过程中互相交融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树 通天 神树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酒一钟化干戈——试论巴人清酒是白酒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自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3-17,共5页
战国末期,秦昭王同巴人刻石盟约,《盟约》说:"秦若犯夷,输黄龙一双;夷若犯秦,输清酒一钟"。此巴乡清酒不是寻常的酒。中国生产白酒的历史上限可推到汉代及以前。巴蜀地区生产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汉以降,名酒众多,且为世人所... 战国末期,秦昭王同巴人刻石盟约,《盟约》说:"秦若犯夷,输黄龙一双;夷若犯秦,输清酒一钟"。此巴乡清酒不是寻常的酒。中国生产白酒的历史上限可推到汉代及以前。巴蜀地区生产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汉以降,名酒众多,且为世人所重。这种巴乡清酒似可断定为在当时是千金难求的蒸馏白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酒 白酒 烧酒 巴乡清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家(族)谱对四川清中后期及民国教育的影响
20
作者 罗美洁 黄权生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84-87,92,共5页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清代四川出现了兴修家谱的现象。家谱不仅仅作为一个家族的家法族规的文献凭据,或只是记载家族历程的文献资料。其本身的存在,蕴含的教育思想,及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实践都对当时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有“家齐而后国...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清代四川出现了兴修家谱的现象。家谱不仅仅作为一个家族的家法族规的文献凭据,或只是记载家族历程的文献资料。其本身的存在,蕴含的教育思想,及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实践都对当时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有“家齐而后国治”之效,对今天的教育亦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问题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