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08年重庆大气降水δD和δ18 O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60
1
作者 李廷勇 李红春 +7 位作者 沈川洲 杨朝秀 李俊云 衣成城 袁道先 王建力 谢世友 Ting-yong Hong-chun Chuan-zhou Chao-xiu Jun-yun Cheng-cheng Dao-xian Jian-li Shi-you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764,共8页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到温度、蒸发、水汽源地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具有很大差异。通过分析2006~2008年间重庆雨水样品的δD和δ18O,初步建立了当地的大气降水线方程。当地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季...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到温度、蒸发、水汽源地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具有很大差异。通过分析2006~2008年间重庆雨水样品的δD和δ18O,初步建立了当地的大气降水线方程。当地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在不同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值普遍偏轻,而冬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普遍偏重。水汽来源是控制当地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最重要原因,而蒸发作用等是控制短期次降水事件中雨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大气降水线 特征 分析 Study during 稳定同位素组成 同位素值 蒸发作用 雨水 影响因素 夏季降水 水汽源地 水汽来源 控制 降水事件 季节变化 多种因素 冬季降水 水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桥 丁文川 +4 位作者 雍毅 姜蔚 曾晓岚 高屿涛 侯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4,共8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气态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及作用机理,以核桃壳和椰子壳为原料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oehm滴定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分析生物质炭理化特征,并利用吸附柱实验考察生物质炭对气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相同制备条件下,椰壳生物质炭吸附性能高于核桃壳生物质炭.在实验温度范围内(400~700℃),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吸附性能增大.低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400℃)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高温下制备的生物质炭(700℃)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在吸附温度30℃时,生物质炭对苯和甲苯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Toth模型,计算得到生物质炭最大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8.98 mg/g苯和61.73 mg/g甲苯.生物质炭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孔道结构在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影响吸附质在生物质炭的表面吸附和粒内扩散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质炭 吸附 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三维电极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丁文川 李桥 +3 位作者 梁国强 向星光 曾晓岚 苏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135,共5页
为考察生物炭三维电极对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以生物炭为反应介质构建三维电极反应器,研究其对无氯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探究水中氨氮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三维电极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氨氮高效去除(氨氮初始质量浓度ρ0=100 mg/L,... 为考察生物炭三维电极对水中氨氮的作用机制,以生物炭为反应介质构建三维电极反应器,研究其对无氯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并探究水中氨氮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炭三维电极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氨氮高效去除(氨氮初始质量浓度ρ0=100 mg/L,t=3 h,η=45.72%),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且氨氮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消耗OH-的反应过程.反应器系统中反应产物分析证明,生物炭吸附作用对氨氮去除贡献甚微,氨氮主要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作用得以去除,最终转化为等量的N2和NO3--N而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极 生物炭 氨氮 去除机理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电场活化过硫酸盐原位再生饱和活性炭纤维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纯 丁昊杰 +4 位作者 程诺 刘臻 张键 郑怀礼 邓慧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5,共7页
针对传统电再生活性炭过程中存在的高能耗、再生液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阴极电场活化过硫酸盐原位再生苯酚饱和活性炭纤维(ACF),考察ACF的再生效能以及再生液中污染物的降解效能.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ACF吸附的过... 针对传统电再生活性炭过程中存在的高能耗、再生液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阴极电场活化过硫酸盐原位再生苯酚饱和活性炭纤维(ACF),考察ACF的再生效能以及再生液中污染物的降解效能.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ACF吸附的过程进行拟合;探究电流密度、过硫酸盐浓度、再生时间对电阴极/过硫酸盐再生体系的影响;通过ACF的多次吸附饱和-再生循环实验分析该体系应用潜力并阐述再生机理.结果表明:ACF对苯酚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为非均一吸附;电阴极/过硫酸盐体系的再生效率为62.71%,且再生液中苯酚总量仅为ACF最大吸附容量的3.10%;最优工况为电流密度57.14 mA/cm^(2),过硫酸盐浓度0.1 mol/L,再生时间6 h.在电阴极/过硫酸盐体系多次再生的过程中,过硫酸盐及其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会对ACF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产生一定的破坏.3次再生后,再生效率仍能达到40%左右,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再生 活性炭纤维 过硫酸盐 硫酸根自由基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喷雾蒸发冷却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益民 陶垚 高阳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0,共5页
为研究雾滴粒径、喷头间距、风速和喷雾比等参数的改变对管内喷雾降温蒸发效率的影响,采用DPM模型方法对送风管道内喷雾直接蒸发冷却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模拟,得到各参数最佳工况.模拟结果表明:粒径、风速和... 为研究雾滴粒径、喷头间距、风速和喷雾比等参数的改变对管内喷雾降温蒸发效率的影响,采用DPM模型方法对送风管道内喷雾直接蒸发冷却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模拟,得到各参数最佳工况.模拟结果表明:粒径、风速和喷雾比越小时,蒸发效率越高;喷头间距的最佳值,应根据饱和水气比、空气流速、喷头的喷出速度和喷射角度确定.根据模拟结果,考虑系统经济性,对雾滴粒径小于30μm、风速1 m/s以下的工况,喷雾比下限为0.7,蒸发效率最高可达92%,饱和效率可达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喷雾 直接蒸发冷却 DPM模型 蒸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泡沫镍阴极的电化学工艺除藻效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向平 连慧兰 +2 位作者 王韬 江雨竹 薛英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53,共8页
蓝藻爆发问题长期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此,发展有效的技术控制和减少藻类的繁殖尤为迫切.以钛基铂电极(Pt/Ti)为阳极,活性炭纤维/泡沫镍电极(ACF/Ni)为阴极,通过考察阴极材料(ACF/Ni和不锈钢)、铁投加浓度及价态对电化学除藻的影响,探... 蓝藻爆发问题长期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此,发展有效的技术控制和减少藻类的繁殖尤为迫切.以钛基铂电极(Pt/Ti)为阳极,活性炭纤维/泡沫镍电极(ACF/Ni)为阴极,通过考察阴极材料(ACF/Ni和不锈钢)、铁投加浓度及价态对电化学除藻的影响,探究Pt/Ti-ACF/Ni-Fe^2+电化学体系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当Fe^2+投加浓度为0.05mmol/L、电流密度为50mA/cm^2、极板间距为1.0cm、初始pH为6.0、初始藻细胞密度为1.2×10^9~1.4×10^9个/L时,电化学处理15min,藻细胞的去除率为93%.基于对各实验中铁离子浓度、H2O2浓度及pH的分析,·OH的间接检测,ACF的红外光谱分析,藻细胞和ACF/Ni的电镜扫描以及ACF的比表面积分析,探究Pt/Ti-ACF/Ni-Fe^2+电化学体系的除藻机理.在Pt/Ti-ACF/Ni-Fe^2+电化学除藻体系中,H2O2通过电化学还原在ACF/Ni阴极表面高效产生,反应过程中产生固相铁附着于ACF表面并发生Fe(Ⅲ)还原为Fe(Ⅱ)的反应,同时产生羟基自由基,电化学除藻的主要机理是均相电Fenton和非均相电Fenton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电极 电化学 过氧化氢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强化ACF激活PDS降解水中卡马西平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纯 余聃 +3 位作者 李向宇 刘臻 张现可 郑怀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0,共7页
卡马西平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的有机药物污染物,采用一种新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强化活性炭纤维(ACF)激活过硫酸盐(PDS)的高级氧化方法,实现对水中卡马西平的高效降解.考察该体系对比活性炭纤维激发过硫酸盐体系、阴极保护活性炭纤维电解... 卡马西平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的有机药物污染物,采用一种新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强化活性炭纤维(ACF)激活过硫酸盐(PDS)的高级氧化方法,实现对水中卡马西平的高效降解.考察该体系对比活性炭纤维激发过硫酸盐体系、阴极保护活性炭纤维电解体系、过硫酸盐体系、活性炭纤维吸附体系、电解体系等不同工艺对卡马西平的降解率,探究过硫酸盐初始浓度、电压、初始pH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并通过活性炭纤维性质测定和自由基捕获探究其降解机制.结果显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增强活性炭纤维(ACF)激活过硫酸盐(PDS)体系对水中卡马西平的氧化降解率远高于其他5种处理工艺.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强化活性炭纤维(ACF)激活过硫酸盐(PDS)体系中,过高的过硫酸盐浓度反而不利于卡马西平的降解,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个适宜的过硫酸盐浓度范围;电压的提高和初始pH为酸性(pH=3)更有利于对卡马西平的氧化降解.此外,该体系中活性炭纤维受到阴极电场保护,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硫酸根自由基在体系去除卡马西平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活性炭纤维 电化学激活 高级氧化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空气吹扫条件下降膜流动传热传质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斌 付祥钊 王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法研究了湿空气吹扫和恒定热流密度条件下降膜流动的传热传质特性,考虑了表面张力和气液相间传质对液膜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液膜可以有效的降低固体壁面温度,越接近液相进口,局部努塞尔数越大,... 采用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法研究了湿空气吹扫和恒定热流密度条件下降膜流动的传热传质特性,考虑了表面张力和气液相间传质对液膜流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液膜可以有效的降低固体壁面温度,越接近液相进口,局部努塞尔数越大,对流传热强度越大;远离液相进口,局部努塞尔数逐渐减小;湿空气的吹扫加快了液膜的蒸发过程,沿着气相流动方向,湿空气的含湿量不断增加,带走汽化潜热,强化了对固体壁面的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 传热传质 湿空气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Es同分异构体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建军 向冰彦 +2 位作者 何芹 陈立熙 张会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2,共7页
为高效去除液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辅助模板分子,二氧化硅改性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 3 O 4@SiO 2)为载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为高效去除液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模板分子,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辅助模板分子,二氧化硅改性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 3 O 4@SiO 2)为载体,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热引发聚合法制备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单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且能对两种目标物质同时进行吸附的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s),并对其具体吸附性、选择性及再生性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模板分子DNOP的引入对DEHP的吸附性能起到优化促进作用;D-MIPs对于10种不同浓度DEHP的单位吸附量为0.49~6.16 mg/g,其单位吸附量与吸附速率均优于其单模板印迹聚合物(DEHP-MIPs);两种模板分子均与所选单体之间存在多位点的协同作用;D-MIPs在30 min前可达到最佳吸附平衡状态;第5次的吸附容量为第1次的84.02%,且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静态吸附过程拟合表明,聚合物体系更加符合单层特异性吸附的Langmuir吸附模型,D-MIPs与DEHP-MIPs对目标分子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过程;FT-IR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官能团表征证实聚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板 分子印迹 邻苯二甲酸酯 同分异构体 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紊流脉动对生物膜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天渝 郭莉莎 +1 位作者 贾黎明 罗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0,共7页
在实际紊流中同时存在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为仅研究紊流脉动流速对生物膜理化性质的影响,设计时均流速为零、仅存在脉动流速的振动格栅生物膜反应器;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定反应器在5个格栅振动频率下的二维紊流流速场,并计算载... 在实际紊流中同时存在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为仅研究紊流脉动流速对生物膜理化性质的影响,设计时均流速为零、仅存在脉动流速的振动格栅生物膜反应器;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测定反应器在5个格栅振动频率下的二维紊流流速场,并计算载片处的有效紊流强度;针对不同的紊流脉动速度,对振动格栅反应器中生物膜的生物量、厚度、密度和其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改变紊流脉动流速会使生物膜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随着紊流脉动流速的增大,生物膜生物量和厚度先增加后减小,且均在有效紊流强度为1.92 cm/s时达到最大值;生物膜密度和EPS中蛋白质、多糖的质量分数却随紊流脉动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蛋白质和多糖在紧密结合型EPS(TB-EPS)中的质量分数多于在松散结合型EPS(LB-EPS)中,而无论在LB-EPS、TB-EPS还是总-EPS中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均多于多糖。研究成果可为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与运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流脉动 有效紊流强度 振动格栅 生物膜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预氧化法与氯胺消毒联用对polyamine形成NDMA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绍阶 赵翔 +3 位作者 黄雪 谈思颖 赖阳洲 杨朝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3,共5页
预氧化处理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会使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基二甲胺(NDMA)质量浓度上升,典型水处理工艺条件下NDMA的质量浓度为60~100 ng/L,为了解不同因素的影响及其反应机理,研究次氯酸钠氯化预氧化及高锰酸钾预氧化与聚环氧氯丙烷... 预氧化处理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联用会使含氮消毒副产物亚硝基二甲胺(NDMA)质量浓度上升,典型水处理工艺条件下NDMA的质量浓度为60~100 ng/L,为了解不同因素的影响及其反应机理,研究次氯酸钠氯化预氧化及高锰酸钾预氧化与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olyamine)在不同条件下联用并用氯胺消毒后NDMA的生成量.结果表明:随着预氧化剂投加量、pH、polyamine投加量及Br-质量浓度的增加,NDMA的生成量也相应增加;低质量浓度NH_4^+会导致NDMA生成量增加17. 5%左右,但随质量浓度增加,NDMA生成量逐渐减少至初始水平;随着NO_2^-质量浓度增加,NDMA生成量显著减少,当NO_2^-的质量浓度达到10 mg/L时,NDMA的生成量为最初的15%左右;氯化预氧化过程符合UDMH机理,而高锰酸钾预氧化过程包含UDMH机理及羟基自由基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基二甲胺 预氧化 高锰酸钾 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