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来自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伟军 李宜展 安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9,共10页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 工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污染,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10-2020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出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在研究期间内,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2)工业集聚对县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工业集聚度增加1%,本地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6.4%,周边县域提升17.7%;(3)该区域重庆县域工业集聚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变量对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针对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建设提出建议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工业集聚 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水足迹耦合协调与时空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亮 柴林 +2 位作者 何伟军 孔阳 吴霞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3-1628,共16页
节水、降碳是长江经济带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水关系进行耦合研究,有助于明确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厘清农业碳排放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从碳水关联视角出发,基于碳... 节水、降碳是长江经济带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水关系进行耦合研究,有助于明确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厘清农业碳排放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从碳水关联视角出发,基于碳水足迹理论,引入足迹广度与足迹深度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水足迹进行评价,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水足迹耦合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处于碳赤字、水盈余阶段,四川省碳赤字水平最高,湖南省水盈余指数最高。(2)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广度整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四川省最高,上海市最低,且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长江经济带上游;除贵州省外,其余省份碳足迹深度均等于1,无需动用存量资本。水足迹广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江苏省最高,上海市最低;除江苏省外,其余10省份水足迹深度均等于1,无需动用水资源存量资本。(3)长江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与水足迹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从时间维度来看,整体耦合协调度还不够高;从空间维度来看,碳水足迹耦合协调度均值呈“上游>中游>下游”的分布特征。(4)长江经济带碳水足迹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性存在不稳定性,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区数量增多,高-低集聚区减少,低-低、低-高集聚区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水足迹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学沙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姚云鹏 刘德富 +1 位作者 陈明曦 周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小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在国外已经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有了一些计算方法.结合三峡大学沙河河道环境需水,介绍了国外的生态...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小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在国外已经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有了一些计算方法.结合三峡大学沙河河道环境需水,介绍了国外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 生态环境需水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学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及回收机制的建立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志高 尹忠芹 +2 位作者 汪佳其 尹家奇 高金芳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指出了垃圾分类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对建立校园分类回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校园垃圾 分类回收 回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强度时空演变及反弹效应研究
5
作者 覃朝晖 潘铮 +1 位作者 丁志国 田红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为了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并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构建节水型社会,有必要科学分析农业用水强度的变化及其反弹效应。基于2004—2022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各省(市)农业用水强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农业用水反弹效... 为了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并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构建节水型社会,有必要科学分析农业用水强度的变化及其反弹效应。基于2004—2022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各省(市)农业用水强度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标准,测算了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强度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按地区划分,农业用水强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在空间上,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强度从最初的不均匀多波峰分布逐步转变为三波峰分布,各省(市)间的农业用水强度差异逐渐缩小;考虑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出现了较高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现象,表明农业用水总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为此,应加快农业节水技术创新,开发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程度,从而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强度 反弹效应 农业用水总量 农业节水技术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经济优化调度
6
作者 黄正伟 李熠俊 +3 位作者 魏业文 陈庆 吕荣胜 翁世洲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6-205,共10页
针对现有能源结构调节能力不足而产生风光消纳率低的问题,提出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考虑虚拟电厂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构建多个风光出力场景,采用改进的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 针对现有能源结构调节能力不足而产生风光消纳率低的问题,提出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考虑虚拟电厂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构建多个风光出力场景,采用改进的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缩减得出典型场景;根据日前预测所得风光出力值制定虚拟电厂日内的动态分时电价以解决电价不确定性,并通过动态分时电价下的价格型需求响应充分调动需求侧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交易日内总运行成本最小化的经济优化调度模型,采用雪消融算法对该模型优化求解;通过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提高多能互补虚拟电厂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需求响应 不确定性 场景生成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的动态机理与障碍因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菲菲 易萍 +1 位作者 赵旭 胡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二者互动协同是实现区域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各县市区为研究样本,基于“两化”协同机理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障碍度等模型,测算并剖析“两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格... 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二者互动协同是实现区域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各县市区为研究样本,基于“两化”协同机理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障碍度等模型,测算并剖析“两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识别其主要阻碍因素,为推动“两化”协同发展提供现实路径。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2)区域“两化”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耦合协调类型从初级协调逐渐演变为中度协调;且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各县域之间逐渐趋于平衡;(3)生态产业化是制约“两化”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 动态协同 障碍因子 长江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富氧燃烧技术与绿证碳配额等价交互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守文 叶金根 +3 位作者 杨天萌 李国祥 袁莹超 陈佳俊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1-641,I0071-I0077,共18页
为加快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绿证-碳交易等价交互、富氧燃烧碳捕集及燃气机组掺氢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建立燃煤机组富氧燃烧碳捕集模型,联合电转气实现碳氧耦合;其次,建立燃气机组动态掺... 为加快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该文提出一种考虑绿证-碳交易等价交互、富氧燃烧碳捕集及燃气机组掺氢的综合能源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建立燃煤机组富氧燃烧碳捕集模型,联合电转气实现碳氧耦合;其次,建立燃气机组动态掺氢模型,构建含富氧燃烧碳捕集和燃气机组动态掺氢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框架。同时,考虑绿证市场供需,提出绿证-碳配额等价交互的交易策略。最后,算例结果表明,富氧燃烧技术能够实现火电低碳供能;GCT-CET等价交互能消化过剩绿证,最大化可再生能源减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燃气掺氢 绿证市场供需 GCT-CET等价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构建中的鄂西与渝东区域整合 被引量:39
9
作者 曹诗图 崔进 郑宇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4-97,共4页
该文论述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关键是实现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整合。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关系密切,但隶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一体化开发。同时阐述区域整合和旅游一体化开发的意义,提出构建... 该文论述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关键是实现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整合。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关系密切,但隶属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在新的形势下很有必要进行一体化开发。同时阐述区域整合和旅游一体化开发的意义,提出构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省级行政区 “大三峡旅游经济圈” 重庆 湖北 区域整合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物流与三峡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效应研究——以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霞忠 陈述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9-72,共4页
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三峡区域作为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纽带,其物流发展水平关系到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现代物流业是以现代运输业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制造业和商业为基础,集系统化、信息化、仓储现代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三峡区域作为连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纽带,其物流发展水平关系到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而宜昌作为三峡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把宜昌建成现代物流枢纽,畅通宜昌疏运之门,对于充分发挥长江水道的作用,辐射并带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有效解决三峡区域产业空心化问题;实现翻坝转运扩能,推动长江物流提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长江经济带腾飞提供重要支撑。为实现城市物流供需平衡,使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进入良性互动状态,宜昌市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编制物流发展规划;建立长效翻坝转运机制,推进三峡物流中心建设;抓住机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运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政策保障,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物流 三峡区域 经济增长 经济物流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晓燕 马维艳 +1 位作者 何伟军 盛三化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155,共11页
论文基于200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空间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森林是研究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 论文基于2000—2020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采用空间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森林是研究区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土地是两种变化较快的土地利用类型;(2)从时空演化上看,该区域在2000—2020年时间段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态调节服务始终是核心功能,气候调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和东部边缘低的布局;(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中部区域巫溪县、云阳县等九个区县为高—高聚集区,东部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及垫江县为低—低聚集区,东部夷陵区为高—低聚集区,南部黔江区、秀山县为低—高聚集区;(4)影响因素中,蔓延度指数、斑块密度、斑块聚合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GDP影响在42个区县中呈现差异化表现,其中人均GDP负向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峡水库水环境管理系统 被引量:7
12
作者 成筠 张俊耀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29,50,共3页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建立基于GIS的水环境管理系统是对各污染源进行统一、实时管理,改变库区水体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系统以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诸多手段相结合,以水资源数据库...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质量有下降趋势。建立基于GIS的水环境管理系统是对各污染源进行统一、实时管理,改变库区水体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系统以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诸多手段相结合,以水资源数据库为核心,通过简洁、友好的界面,实现了水质监测、水质评价、水环境预警和决策支持等功能,为决策者提供了实时生态环境信息与可靠的决策支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监测 评价 预警 决策支持 水环境管理系统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蔡厚清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学分 系统思维 情绪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际技能 系统思考能力 素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与三峡区域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伟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3,共3页
阐述了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三峡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优势,提出了三峡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战略,为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三峡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比较优势理论看对口支援及三峡库区经济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银珍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期81-82,共2页
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对口支援政策,认为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从教育、文化、科技、人才、管理、信息、资金、物资等方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最后提出了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中应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理论 对口支援 三峡库区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能-碳”系统适应性评价及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亮 程娟 +1 位作者 何伟军 徐沙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199,共13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研究水资源、能源和碳排放(水-能-碳)系统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和适应性水平,对促进“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界定“水-能-碳”系统适应...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研究水资源、能源和碳排放(水-能-碳)系统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和适应性水平,对促进“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界定“水-能-碳”系统适应性内涵,建立“水-能-碳”系统交互适应性框架,从敏感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4个子系统构建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协同进化模型评价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水-能-碳”系统适应性水平,探究长江经济带“水-能-碳”系统适应性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从系统适应性影响权重来看,子系统权重排序为:可持续性>稳定性>兼容性>敏感性。(2)从指标适应性来看,各指标绝对适应性大于相对适应性。从子系统适应性来看,敏感性水平呈稳定发展趋势,兼容性和稳定性水平呈上升趋势,可持续性水平呈下降趋势;从省际适应性来看,各省系统适应性差距较大且呈“下游>中游>上游”的不均衡态势;从整体适应性来看,长江经济带系统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且呈“U”型发展趋势。(3)从子系统适应性协调水平来看,敏感性协调程度保持稳定,兼容性和可持续性协调程度不断上升,稳定性协调程度有所减小。(4)从空间关联特征来看,长江经济带系统适应性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聚集由弱变强再变弱,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并且系统适应性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格局,省域差异显著且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该研究据此从敏感性、兼容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能-碳”系统适应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碳”系统 适应性评价 空间特征 系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基于地级市层面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覃朝晖 范振楠 余思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9,共12页
数字经济不断向“三农”领域渗透,深刻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要素配置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 数字经济不断向“三农”领域渗透,深刻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24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要素配置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农业农村现代化三个维度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但对农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农村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地区,数字经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更明显。为此,需加快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优化农业农村地区要素配置,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技术创新 农村资本投入 劳动力流动 要素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异质性视角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估及调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伟军 李佳琪 袁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9,50,共12页
水资源系统韧性的评估与调控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规避水资源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属性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系统韧性的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特征,构建了包含水资源、水经济、水福利、水管理、... 水资源系统韧性的评估与调控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规避水资源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属性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系统韧性的抵抗性、恢复性、适应性特征,构建了包含水资源、水经济、水福利、水管理、水生态和水环境6个维度的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运用自然断点法识别区域空间分异特征,采用因子探测识别影响水资源系统韧性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控因子。通过对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分析发现,在空间上,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表现为西部最优、东部次之、中部最末,且南部优于北部;在时间上,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虽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从6个维度来看,水生态韧性维度的韧性值区间跨度较大,在0.08~0.52之间波动,水福利韧性最高,水环境韧性次之。水资源和水福利的相关因子对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水经济中的工业废水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个指标以及水福利中的供水管道密度和人均供水量2个指标的影响力逐渐上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和调控因子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系统韧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 韧性 麻雀搜索算法 投影寻踪模型 地理探测器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红宇 刘行 苏治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多重压力下,厘清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对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数据,对粮食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面源污染和生态价值进行测算,构建非期望产...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多重压力下,厘清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对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数据,对粮食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面源污染和生态价值进行测算,构建非期望产出框架下的投入产出体系,运用超效率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考察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动态特征。研究发现:1)2012—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0.98%,且其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提升所致。2)从时空特征看,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的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改善趋势明显,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变化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3)在研究期内上游地区的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最高,然后依次是中游地区、下游地区。3个区域的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都处于递增状态。因此,在建设农业强国的征程中,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以此来稳定提升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要根据区域禀赋差异设计针对性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可持续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进 王伟 +1 位作者 田野 郭晓燚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规制通过水资源利用对区域发展质效的影响,基于2005—202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1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效应,该促进效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异质性,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在用水量小的地区更加显著,而在用水量大的地区,丰富的水资源限制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环境规制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显著的中介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中介效应占环境规制总促进效应的比例为13.5%;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具有门槛效应,当水资源利用效率超过4.3后,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高质量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介效应 门槛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