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剥内扎和原位皮桥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甘新彪 俞立民 邱红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纯外剥内扎方法和外剥内扎、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组(观察组,65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63例)。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单纯外剥内扎方法和外剥内扎、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组(观察组,65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术后疼痛7例,创缘水肿2例,尿潴留3例,肛门狭窄1例;对照组术后疼痛17例,创缘水肿13例,尿潴留10例,肛门狭窄13例,术后漏液、漏气13例,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皮桥留置并整形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减轻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及防止术后肛门狭窄、漏液、漏气、肛门外观美观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肛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方法 被引量:20
2
作者 邢辉 朱耀明 +7 位作者 王怀英 房明洁 何祖明 陈清凤 周静 石曼 李杰 王洁兵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改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方法。方法63例需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改良灌肠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B组用传统的回流灌肠方法。设置肠道清洁等级。计算灌肠效率指标。结果两组肠管痉挛段平均长度和结肠扩... 目的改进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方法。方法63例需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改良灌肠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B组用传统的回流灌肠方法。设置肠道清洁等级。计算灌肠效率指标。结果两组肠管痉挛段平均长度和结肠扩张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A组肠道内操作时间明显减少(P<0.05),生理盐水用量明显减少(P<0.01),灌肠效率明显提高(P<0.01)。灌肠期间A组无感冒发生,B组发生5例(P<0.05)。肠道清洁效果:优、良率两组无明显差异;优秀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高效、简捷、安全,能达到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清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先天性巨结肠 生理盐水 回流灌肠 灌肠方法 术前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小兵 李冰心 +2 位作者 陈爱军 周欣 郭兆坤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总结3D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26例行3D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病例资料,均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局部分离脓腔并清除脓液,分离粘... 目的总结3D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26例行3D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病例资料,均采用三孔法腹腔镜手术,局部分离脓腔并清除脓液,分离粘连后找到阑尾,超声刀离断阑尾系膜,双重结扎或夹闭阑尾根部,切除阑尾,经操作孔取出,右侧盆腔留置引流管。结果26例均完成3D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15.5±3.1)m L,手术时间(45.6±7.8)min,术后住院时间(7.8±1.6)d。操作孔感染1例,腹腔脓肿2例,炎性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后随访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无一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营养不良等远期并发症。结论3D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术中操作过程的立体感更强,操作更精细,整体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外科学 脓肿 腹腔镜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广胜 简文亭 刘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81-3783,共3页
1996年日本学者首创使用电刀对早期胃癌进行黏膜下剥离切除。称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随后将ESD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尽管国内起步较晚,但普及较快,目前ESD已经成为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有力手段,并得到广泛认可... 1996年日本学者首创使用电刀对早期胃癌进行黏膜下剥离切除。称之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随后将ESD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尽管国内起步较晚,但普及较快,目前ESD已经成为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有力手段,并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ES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黏膜下层以及更深层次的内镜下胃肿瘤治疗。这些技术的进步对胃肠黏膜肿瘤或胃癌的治疗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胃肿瘤 应用 早期胃癌 早期食管癌 胃肠道肿瘤 ESD 剥离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激酶抑制药研究进展
5
作者 姚汝铖 郑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923,共5页
Aurora激酶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抗肿瘤靶点,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Aurora激酶作为抗肿瘤靶点的意义,Aurora-A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Aurora-B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Pan-Aurora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 Aurora激酶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抗肿瘤靶点,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Aurora激酶作为抗肿瘤靶点的意义,Aurora-A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Aurora-B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Pan-Aurora激酶特异性抑制药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对Aurora激酶抑制药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ora激酶抑制药 AURORA激酶 抗肿瘤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