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式治疗眼睑黄斑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彤 霍鸣 吴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6-326,共1页
眼睑黄斑瘤也称睑黄疣,最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上睑内侧,双侧对称。女性多见,男性亦可发病,部分患者有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或心血管病等。病变区皮肤呈软的扁平黄色斑,与周同正常皮肤境界清楚。病变发展缓慢,
关键词 睑黄斑瘤 临床观察 治疗 正常皮肤 中老年人 高胆固醇 心血管病 睑黄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蛋白多糖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江 霍鸣 +1 位作者 董洁玉 宋庆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PF,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将0.1 m... 目的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PF,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将0.1 mg·L-1、1.0 mg·L-1、10.0 mg·L-1的Decorin分别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培养24 h、48 h、72 h。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Decorin作用于HPF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PCNA检测细胞生长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组Decorin作用HPF 24 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1±1.26)%、(19.52±2.14)%、(42.69±1.62)%,作用48 h分别为(10.19±2.74)%、(22.28±0.97)%、(45.73±0.82)%,作用72 h分别为(20.49±1.39)%、(29.50±2.47)%、(59.41±1.7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Decorin组HPF中G0/G1期细胞比率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当Decorin浓度在0.1~10.0 mg·L-1范围内作用HPF 72 h,均能够明显抑制细胞表达PCNA(均为P〈0.05)。结论 Decorin可以抑制HPF的增生,诱导其凋亡,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有望成为防治翼状胬肉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蛋白多糖 翼状胬肉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黄斑缺损伴缺损区巨大囊肿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先凤 郑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4-654,共1页
患者男,16岁。无意间发现右眼视力差1年,于2009年11月5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cm,左眼0.15~1.25DS=5.0。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双眼均为12mmHg(1mmHg=0.133kPa),右眼眼位正,无眼球震颤,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 患者男,16岁。无意间发现右眼视力差1年,于2009年11月5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cm,左眼0.15~1.25DS=5.0。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双眼均为12mmHg(1mmHg=0.133kPa),右眼眼位正,无眼球震颤,眼前节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盘边界清,颜色及大小正常,黄斑部呈边界清楚的圆形缺损,面积约8PD,缺损区表面光滑完整,视网膜血管走行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黄斑缺损 巨大囊肿 非接触式眼压计 右眼视力 2009年 眼科检查 眼球震颤 屈光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引流器的负压测量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房民琴 房民洁 +1 位作者 龙民春 李玉兰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9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负压引流器 测量 头颈部手术 引流治疗 整容术 舒适度 血压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邹媛 张明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1-345,共5页
背景翼状胬肉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增生、炎症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用抗增生药物控制翼状胬肉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证实罗格列酮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抑制新生血管作用,但其对翼... 背景翼状胬肉复发是翼状胬肉手术切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增生、炎症过程和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用抗增生药物控制翼状胬肉复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方向。研究证实罗格列酮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抑制新生血管作用,但其对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求预防和辅助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新药物。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用酶消化法对培养的HPFs进行人工纯化。HPFs培养板中加入终浓度为5、10、25、50、75、100、150、200、400txmol/L的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同时设未加药物干预的对照组和只加培养液的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罗格列酮作用12~72h后对HPFs生长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和凋亡的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HPFs呈长梭形,体积较大,呈铺路石样排列,对波形蛋白呈阳性反应,角蛋白反应阴性。罗格列酮作用后,培养的HPFs形态变圆,色变淡,核固缩或碎裂,局部细胞膜不完整。25~125p,mol/L罗格列酮作用12~72h可抑制HPFs的增生,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剂量:F=158.312,P=0.006;时间:F=1.924,P=0.13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25、75、125μmol/L罗格列酮作用于HPFs24h,随着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比逐渐上升,S期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P〈0.05),表明细胞阻滞于G0/G1期。罗格列酮组HPFs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罗格列酮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HPFs凋亡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随着罗格列酮浓度的增加,PCNAmRNA在HPFs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4.329,P〈0.05)。结论PPAR3,激动剂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HPFs的增生,并诱导其凋亡。大剂量的PPARγ激动剂可抑制细胞PCNA的合成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 翼状胬肉 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 增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册在滴用眼药护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昭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8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护理人员 眼药 护理安全隐患 操作技术 药液浪费 患者人数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