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腕部DCE-MRI评价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建立 陆蓬 +3 位作者 陈江津 杨成 胡燕 余成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探讨手腕部动态增强MRI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26例早期RA患者于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4周时均行手腕部DCE-MRI检查。在增厚的滑膜或血管翳处选取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增强率(REE)和... 目的:探讨手腕部动态增强MRI评估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26例早期RA患者于治疗前1周内及治疗后4周时均行手腕部DCE-MRI检查。在增厚的滑膜或血管翳处选取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早期增强率(REE)和最大灌注斜率(SSmax)。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DAS-28),分析治疗前后REE和SSmax与DAS-28的相关性。根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将治疗后患者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两组,比较两组间SSmax、REE及DAS-28的差异。结果:治疗前26例患者(100%)均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血管翳生成,18例(69.2%)出现骨髓水肿征象,3例(11.5%)可见腱鞘炎。治疗后滑膜的REE、SSmax值及DAS-2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4.66±1.30vs 3.21±0.83;6.26±1.61vs4.18±1.16;4.58±1.34vs 3.80±0.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E-MRI显示,15例患者的灌注曲线呈速升-平台型,但信号强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例患者为缓升型。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的REE、SSmax和DAS-28(3.53±0.89vs 2.79±0.54,4.82±1.10vs 3.30±0.45,3.34±0.93vs 2.99±0.44)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手腕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确定临床分期和评估疗效,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计划的制订提供有效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腕部 类风湿性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痛脑静息态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亚卡 潘君龙 +1 位作者 李博 余成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9-554,共6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改变。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Achieva 3.0TTX多射频源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改变。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Achieva 3.0TTX多射频源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2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共振、高分辨率3DT1结构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扫描结束对每位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对比分析ReHo的改变,并对ReHo均值与VA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组ReHo值减低的脑区位于左侧岛叶(IC)、海马(Hip)、辅助运动区(SMA)、额上回(SFG),右侧中央后回(PoCG)、顶上小叶(SPL);ReHo值增高的脑区位于双侧额中回(MFG)(P<0.01,AlphaSim矫正,Cluster Size≥18)。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组左侧IC的ReHo均值与VAS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性(r=-0.552,P=0.004)。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导致以额、顶叶为主的部分脑区出现ReHo的异常改变。左侧IC能够感知疼痛强度。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颈肩痛脑自发性活动异常主要与认知执行和情感、疼痛感知及记忆等脑功能受到影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场强MR诊断乳腺癌的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超 鲁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86,共4页
MRI的临床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乳腺MRI正在逐步向3.0T甚至7.0T的高场强方向发展。目前,高场强MR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成像方面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可为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更好的检测、评估、分期和监测手段。本... MRI的临床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乳腺MRI正在逐步向3.0T甚至7.0T的高场强方向发展。目前,高场强MR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成像方面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可为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更好的检测、评估、分期和监测手段。本文对高场强MR诊断乳腺癌的技术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高场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鉴别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Ⅲ级颅内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影像表现 被引量:7
4
作者 向超 张灿 +3 位作者 邹文辉 柴长柱 宋继华 鲁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09-612,628,共5页
目的:探讨Ⅱ、Ⅲ级颅内脑室外室管膜瘤(Intracranial extraventricular ependymoma,IEE)MR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肿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EE的临床资料、MR影像表现、病理特点。结果:8例IEE均为单发病... 目的:探讨Ⅱ、Ⅲ级颅内脑室外室管膜瘤(Intracranial extraventricular ependymoma,IEE)MR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肿瘤诊断及分级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IEE的临床资料、MR影像表现、病理特点。结果:8例IEE均为单发病灶,额叶2例,颞叶1例,枕叶3例,枕顶叶1例,颞枕叶1例;其中Ⅱ级IEE 4例,Ⅲ级IEE 4例。病灶囊性为主型5例,实性为主型病灶3例。Ⅱ级IEE中仅1例为囊性为主型,4例Ⅲ级IEE全为囊性为主型。钙化仅见于Ⅱ级IEE(3例),而瘤旁或瘤内出血仅见于Ⅲ级IEE(2例)。Ⅱ级和Ⅲ级IEE均可见瘤内流空血管及瘤内强化血管影。实质为主型及囊性为主型病灶中的实质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为主型病灶囊壁呈环状或花环状强化,囊性成分内部分可见斑片状轻度强化。结论:IEE在常规磁共振扫描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能提高术前诊断及分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