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士非理性拖延与强制公民行为和心理权利的关系
1
作者 李子锋 王楚 +3 位作者 易文 张晓娟 席祖洋 常彩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非理性拖延与强制公民行为的关系及心理权利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413名,使用非理性拖延量表(IPS)、强制公民行为量表(CCBS)、心理权利量表(PES)进行调查。结果:IPS、CCBS、PES得分两两间均正相... 目的:探索临床护士非理性拖延与强制公民行为的关系及心理权利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413名,使用非理性拖延量表(IPS)、强制公民行为量表(CCBS)、心理权利量表(PES)进行调查。结果:IPS、CCBS、PES得分两两间均正相关(r=0.56、0.39、0.54,均P<0.01);心理权利在强制公民行为与非理性拖延行为的中介效应为0.17,所占比例为13.85%。结论:临床护士的心理权利在非理性拖延与强制公民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非理性拖延 强制公民行为 心理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手术与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天玥 欧阳理权 张胜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8-1274,共7页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手术与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乳房外观评价。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的106例肿块型GM患者。依据就诊期间治疗...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手术与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乳房外观评价。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的106例肿块型GM患者。依据就诊期间治疗手段不同,分为A组(单纯手术治疗,n=67)和B组(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n=39)。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得患者临床疗效、至临床治愈时长(TTCR)、1年内复发率及乳房外观评价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患者在临床治愈率、1年内复发率两方面均优于单纯手术组(P <0.05),此外,手术联合激素治疗后患者乳房外观优良率(92.31%)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88.0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肿块型GM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总体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短期复发率,同时在保证乳房外观完整性方面效果显著,且小剂量口服激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临床治愈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1例
3
作者 张庆勇 龚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4,共3页
日本立克次体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该病是由携带日本立克次体的蜱虫或恙螨叮咬传播所致。1984年,在日本德岛县发现首例病例而得名,近年来我国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区均有散发病例报道,且发病呈... 日本立克次体可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日本斑点热(Japanese spotted fever),该病是由携带日本立克次体的蜱虫或恙螨叮咬传播所致。1984年,在日本德岛县发现首例病例而得名,近年来我国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区均有散发病例报道,且发病呈现上升态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立克次体 日本斑点热 多器官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鲁际 李丽亚 +2 位作者 张安莹 谭光喜 王洁兵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首次诊断未考虑为阑尾炎,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者1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螺旋CT轴扫和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8例表现为阑尾增粗、...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无典型临床表现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首次诊断未考虑为阑尾炎,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者19例,回顾性分析比较螺旋CT轴扫和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8例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并有明显强化,其中4例阑尾内见结石;盲肠和(或)周围炎10例;右下腹局限性脓肿5例,其中2例伴斑点钙化。采用螺旋CT轴扫法误诊为回盲部及升结肠肿瘤2例,盆腔炎1例,误诊率15.8%,诊断符合率84.2%。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法误诊为回盲部及升结肠肿瘤1例,误诊率5.3%,诊断符合率94.7%。结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阑尾炎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螺旋CTMPR方法简单,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及其周围情况,有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剑突下与经肋间切口胸腔镜前纵隔病变切除临床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真 时鸿娟 +1 位作者 夏道奎 张松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129-3134,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经剑突下切口和经肋间切口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纵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前纵隔手术连续病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成两组:经剑突下切口组(SAT)63例中男31例,女32例;经... 目的比较胸腔镜经剑突下切口和经肋间切口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前纵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前纵隔手术连续病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成两组:经剑突下切口组(SAT)63例中男31例,女32例;经肋间切口组(IAT)61例中男25例,女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比例、放置引流管比例、术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和CRP值)、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和CRP值)、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剑突下入路手术时间长于经肋间入路组[(100.9±43.0)min vs.(79.8±47.9)min,t=2.59,P=0.011],剑突下入路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放置引流管比例明显低于经肋间入路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3.1±0.8)vs.(4.3±0.7),t=-8.839,P<0.001;放置引流管比例:36/63(57.1%)vs.59/61(96.7%),χ^(2)=27.10,P<0.001]。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及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两种方法治疗前纵隔病变都是安全、有效的。经剑突下入路由于不损伤肋间神经,术后疼痛评分更低,术后可不常规放置引流管,是前纵隔手术更值得推广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经剑突下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肺部CT变化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松 谢红 +1 位作者 余成新 聂陈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变化模式。方法:对72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女各36例,年龄16~87岁,平均(53±17)岁。动态观察肺部CT图像上病变类型、分布、累及范围等影像学表现,根据每例患者的肺叶受累平均百分比进行CT半定量评分,总结治疗过程中影像变化的模式和特点。结果:72例中38例(53%)有明确接触史,其中12例(17%)为家庭聚集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1例,占71%)和咳嗽(31例,占43%)。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是嗜酸细胞计数减少(48例,占67%)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47例,占65%)。最常见的基础病为高血压(17例,占24%)和糖尿病(16例,占22%),有2例(3%)为产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功能异常18例(25%)。46例(64%)例康复出院,25例(35%)仍在住院继续治疗,其中2例(3%)危重患者转入ICU病房,1例(1%)因呼吸衰竭死亡。肺部CT扫描显示双肺下叶最易受累。以CT扫描时间点观察病变高峰期在发病后1~37天,平均(9.92±5.01)天。肺部病变范围CT评分的变化模式可分为5型:进展-高峰-吸收型、进展-高峰-缓慢吸收型、逐渐吸收型、平台型和持续进展型。病变在肺内进展方向有三种模式:沿胸膜下平铺蔓延模式、“摊饼”式和弥漫性。病变密度变化模式主要有2种:磨玻璃影-实变-吸收和逐渐吸收变淡模式。结论:COVID-19患者的肺部CT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临床特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IgG4相关性疾病诊治
7
作者 黄灿 仝巧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1-644,共4页
0引言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1]。该病具有多系统受累特性,可累及多个腺体,如唾液腺、泪腺、腮腺、甲状腺、垂体;累及多个器官,如心脏、肺、肾、胰腺、胆道... 0引言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1]。该病具有多系统受累特性,可累及多个腺体,如唾液腺、泪腺、腮腺、甲状腺、垂体;累及多个器官,如心脏、肺、肾、胰腺、胆道、肝以及腹膜后、动脉周围组织、皮肤及淋巴结等。其中,胰腺和胆道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尤其是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并伴有席纹状纤维化和阻塞性静脉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IgG4相关性淋巴结病 IgG4相关性胰腺炎 IgG4相关性胆管炎 多学科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修补鼓膜穿孔的疗效
8
作者 屈永平 吴亚兰 +2 位作者 彭平 雷燕萍 何文霞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运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70例(70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持续灌流模式组(观察组)44例和常规模式组(对照组)26例... 目的探讨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运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70例(70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持续灌流模式组(观察组)44例和常规模式组(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运用耳屏软骨-软骨膜移植物修补鼓膜穿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拭镜次数、术后鼓膜愈合率及听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7.50±4.81 min和50.31±8.21 min,拭镜次数分别为6.77±1.51次和35.54±7.1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均一期修复成功,鼓膜愈合率为100%(44/44);对照组为96.15%(25/26),其中1例出现小穿孔,经二次修补后愈合,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0.5~4 kHz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均较术前改善(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不翻外耳道鼓膜瓣修补鼓膜穿孔的成功率高,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获得很好的听力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手术 鼓膜穿孔 持续灌流模式 鼓膜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地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美玲 易和平 朱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至2018年尿培养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时间分为A组(2012—2014年)与B组(2015—2018年),对比分析两组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各病原菌抗菌... 目的为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至2018年尿培养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时间分为A组(2012—2014年)与B组(2015—2018年),对比分析两组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各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趋势。结果①共培养出6596株病原菌,其中A组1857株,B组4739株。A组与B组排名前5位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②B组中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A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中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高于B组,分别为45.2%和30.6%,B组粪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高于A组,且其中四环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具有统计学意义。④B组中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敏感率略高于A组,分别为42.4%和42.8%,B组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则更低。结论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占病原菌的70%~80%。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病原菌耐药、治疗泌尿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敏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6过表达通过调控AMPK-Srebp1c轴抑制脂质合成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10
作者 黄萃园 孙运平 +3 位作者 李文强 刘丽 王伟 张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0-1917,共8页
目的探讨Nlrp6通过调控脂质合成抑制肝细胞癌(HCC)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和临床信息,评估Nlrp6在不同病理分级的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Nlrp6通过调控脂质合成抑制肝细胞癌(HCC)进展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RNA-seq数据和临床信息,评估Nlrp6在不同病理分级的HC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将腺病毒转染HepG2细胞过表达或敲低Nlrp6,使用棕榈酸(PA)构建肝脂肪变性模型。油红O染色评估Nlrp6对肝癌细胞HepG2脂质沉积的影响,CCK-8、Edu染色及克隆形成实验探讨Nlrp6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AMPK-Srebp1c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肝脏特异性敲除Nlrp6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喂养24周,构建动物肝脂肪变性模型。取小鼠肝脏进行组织学染色,检测纤维化及肝癌标志物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验证AMPK-Srebp1c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在HCC患者肝脏组织中,Nlrp6的表达显著降低,且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进一步降低,同时Nlrp6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Nlrp6过表达抑制了HepG2细胞的脂质沉积和细胞增殖,而Nlrp6敲低则产生相反效果(P<0.05)。q-PCR结果显示,Nlrp6可抑制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过表达Nlrp6可促进AMPK的磷酸化,抑制调控脂质合成的转录因子Srebp1c的表达(P<0.05)。而Nlrp6敲低则抑制AMPK的磷酸化,促进Srebp1c的活化(P<0.05)。动物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表明,肝脏特异性敲除Nlrp6会促进肝脂肪变性及胶原沉积,q-PCR检测纤维化基因与染色结果一致(P<0.05),而肝癌标志物AFP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6)。肝脏组织样本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Nlrp6的缺失会抑制AMPK的磷酸化,上调Srebp1c的表达(P<0.05)。结论Nlrp6通过AMPK-Srebp1c轴抑制脂质合成,其可能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而改善H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6 肝癌细胞 增殖 脂质合成 肝脂肪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7
11
作者 张思胜 赵红卫 +2 位作者 刘扬 肖运祥 刘万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成形,记录植入时间,出血量,并通过X线片、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伤椎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成形,记录植入时间,出血量,并通过X线片、CT扫描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worter指数)的变化。结果:25例患者均获随访,植入时间60~100min,平均75min;手术出血量40~180mL,平均80mL,全部患者植入过程中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位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创伤小,安全可靠,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成形可以有效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减少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经皮 椎弓根螺钉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卵圆孔未闭持续性右向左分流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徐亮 周畅 +2 位作者 李洁 韩仲谋 周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方法探讨中青年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类型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118例(脑卒中组)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12例(... 目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方法探讨中青年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类型与隐源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118例(脑卒中组)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12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TE及TEE检查,观察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同时根据cTTE检查左心腔内出现的微泡数半定量的将右向左分流划分3个等级:1~10个微泡/帧为少量分流;11~30个微泡/帧为中量分流;>30个微泡/帧为大量分流。比较两组中卵圆孔未闭患者持续性右向左分流(在静息状态下即出现的右向左分流)与一过性右向左分流(静息状态下无右向左分流,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右向左分流)发生情况及两组右向左分流量情况。结果:脑卒中组患者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比例(41.53%vs 26.78%,P<0.05)、卵圆孔未闭患者中持续性右向左分流的比例(20.34%vs 8.03%,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下持续性少量和中量右向左分流:在脑卒中组中分别是13例(11.02%)、5例(4.24%),对照组中分别是8例(7.14%)、1例(0.89%),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持续性大量右向左分流:脑卒中组6例(5.08%),对照组0例(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一过性右向左分流的不同程度分流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隐源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持续性右向左分流密切相关。静息状态下存在持续性大量右向左分流可能是隐源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性脑卒中 卵圆孔未闭 右向左分流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疾病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毅 杨振华 +2 位作者 许俊 邱红根 周法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疾病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内...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及疾病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0例。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10d。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总费用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其可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疾病恢复,减少住院费用,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围术期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朋 陈祥怡 代文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骨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0年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疑似骨结核,且经过随访获得明确诊断结果的患者共56例,其中37例为骨结核(A组);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骨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20年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影像学表现疑似骨结核,且经过随访获得明确诊断结果的患者共56例,其中37例为骨结核(A组);19例为非骨结核(B组),其中包括肺癌5例、浆细胞瘤4例、骨髓感染3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鼻咽癌骨转移1例、胆管癌骨转移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骨淋巴瘤1例、骨纤维母细胞瘤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其差异。结果(1)A组共143处骨骼病灶,溶骨性破坏占25.2%(36/143)、混合性破坏占57.3%(82/143),成骨性破坏占2.1%(3/143),无骨质破坏占15.4%(22/143);B组共67处骨骼病灶,溶骨性破坏占73.1%(49/67),混合性破坏占22.4%(15/67),无骨质破坏占4.5%(3/67)。A组混合性破坏发生率高于B组(χ^(2)=22.43,P<0.05),溶骨性破坏发生率低于B组(χ^(2)=43.56,P<0.05)。(2)A组骨骼病灶单发者占21.6%(8/37),多发占78.4%(29/37);B组骨骼病灶单发者占68.4%(13/19),多发占31.6%(6/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P<0.05)。(3)两组患者骨骼病灶均以脊柱发生率最高,A组为81.1%(30/37),B组为68.4%(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4)脊柱病灶有相邻椎体连续性分布者,A组占80.0%(24/30),B组占38.5%(5/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5)。A组脊柱受累患者43.3%(13/30)可出现椎间盘受累,B组脊柱受累患者约7.7%(1/13)出现椎间盘受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5)两组患者均可发生骨外脏器累及,A组发生率62.2%(23/37),B组发生率36.8%(7/1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肺部为最易受累的脏器。(6)A、B两组患者骨骼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1.6±6.5)、(9.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7)PET/CT对骨结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33/37)、63.2%(12/19)、80.4%(45/56)、82.5%(33/40)、75.0%(12/16)。结论^(18)F-FDG-PET/CT能够准确显示骨结核病灶部位、数量、分布特点及葡萄糖代谢活性,对骨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结核 PET/CT ^(18)F-F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蜇伤急性重度溶血性贫血的抢救及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永萍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蜂蜇伤 血浆置换 病人血压 置换液 静脉滴注 局部伤口 股静脉置管 血液净化 肢体活动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同步试验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6
16
作者 赵秋霞 刘蓉 +5 位作者 董芝芝 陈悦 周军 周畅 陈晓娣 鲍荣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同步试验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PFO患者769例,其中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下行cTTE 298例、cTTE与cTCD同步试验471例。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同步试验对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PFO患者769例,其中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下行cTTE 298例、cTTE与cTCD同步试验471例。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为PFO的诊断标准,分析cTTE与cTCD同步试验对PFO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769例患者,其中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263例(34.2%)。298例患者行cTTE检查,静息时PFO阳性30例(10.1%),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104例(34.9%),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率较静息时显著提高(P<0.05)。471例患者行cTTE与cTCD同步试验,静息时PFO阳性50例(10.6%),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159例(33.7%),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率较静息时显著提高(P<0.05)。以TEE为PFO确诊标准,Valsalva动作下cTTE诊断PFO的准确性为87.5%(40/44),cTTE与cTCD同步实验诊断PFO的准确性为95.2%(40/42)。结论:cTTE与cTCD同步试验能提高PFO的诊断价值,尤其是Valsalva动作下PFO阳性率明显提高;cTTE与cTCD同步试验较cTTE诊断准确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 经食道超声 卵圆孔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用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子锋 席祖洋 +4 位作者 易文 常彩云 范玉玲 覃鹏飞 曾晓倩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的临床疗效,为混合痔患者术后个性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58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揿针治疗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祛毒汤坐... 目的观察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及水肿的临床疗效,为混合痔患者术后个性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58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揿针治疗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祛毒汤坐浴,观察组给予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比较两组VAS评分(术后1 d、3 d、7 d)与水肿评分(术后3 d及7 d)。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及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可有效降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水肿,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揿针 祛毒汤 坐浴 疼痛 水肿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参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思佳 李文新(综述) 宋新宇(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8-1222,共5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一类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3年。近年来,程序性坏死作为可调控的坏死类型,被认为是介导炎症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最近研究发现了程序性坏死不仅参与了...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一类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2~3年。近年来,程序性坏死作为可调控的坏死类型,被认为是介导炎症和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最近研究发现了程序性坏死不仅参与了吸烟加速IPF的进展,还被证明了其与家族性IPF的发生有关,从而成为了研究IPF发生和发展的热点。文章主要就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机制及其参与IPF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程序性坏死 炎症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强制公民行为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子锋 席祖洋 +2 位作者 王楚 常彩云 杨冬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索护士强制公民行为与离职意愿现状,并分析强制公民行为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强制公民行为量表与离职意愿量表对341名执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强制公民行为总分为(20.65±2.87)分,离职意愿总分为(17.76±3.28... 目的 探索护士强制公民行为与离职意愿现状,并分析强制公民行为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强制公民行为量表与离职意愿量表对341名执业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强制公民行为总分为(20.65±2.87)分,离职意愿总分为(17.76±3.28)分;强制公民行为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P<0.05),强制公民行为可独立解释离职意愿变异的30.9%。结论 临床护士的强制公民行为与离职意愿均处于较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降低强制公民行为来减少护士的离职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强制公民行为 离职意愿 夜班 人力资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CASC2通过ABCG2提高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彦廷 罗然 +3 位作者 朱岳峰 王壮壮 龚伟 田春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8-945,共8页
目的探索lncRNA CASC2(cancer susceptibility 2)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temazolamide,TMZ)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病例,比较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 1/2)突变... 目的探索lncRNA CASC2(cancer susceptibility 2)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temazolamide,TMZ)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病例,比较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 1/2)突变型胶质瘤组织(17例)与IDH 1/2野生型(9例)组织中lncRNA CASC2表达量,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培养胶质瘤细胞U251,在转染lncRNA-CASC2过表达质粒、多药耐药蛋白(ABCG2)干扰RNA后,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MZ30μg/mL作用下,U251细胞活力及凋亡比例变化。构建小鼠颅内胶质瘤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肿瘤细胞内TMZ活性产物浓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及RNA免疫共沉淀检测lncRNA CASC2与ABCG2相关性。结果lncRNA CASC2在IDH 1/2野生型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量降低,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存在负相关性。U251细胞过表达lncRNA-CASC2后,TMZ的IC50值为(36.7±4.2)μg/mL,低于pc-Null组(t=4.41,P<0.05)。TMZ 30μg/mL刺激下,过表达lncRNA-CASC2后细胞活力降低,凋亡比例升高。小鼠胶质瘤模型中,过表达lncRNA-CASC2后细胞内TMZ活性产物浓度升高。LncRNA CASC2与ABCG2均分布于细胞质,RNA免疫共沉淀显示:ABCG2抗体组lncRNA CASC2含量高于IgG对照组。此外,通过siRNA下调细胞内ABCG2后,可减弱lncRNA CASC2对U251细胞TMZ敏感性的增强作用。结论lncRNA CASC2可提高胶质瘤细胞U251对TMZ的敏感性;siRNA抑制细胞内ABCG2后,lncRNA CASC2的上述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替莫唑胺 长链非编码RNA 多药耐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