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荧光蛋白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潘虹 雷珍珍 +3 位作者 许可静 叶晶龙 廖甜甜 乐超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发光机制、荧光检测方法以及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重点对其在根际微生物定殖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定殖及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发光机制、荧光检测方法以及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重点对其在根际微生物定殖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定殖及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中蛋白在宿主植物中的定位、转基因安全与标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基因 生防微生物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空心李嫁接苗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3 位作者 陈发菊 梁宏伟 姚伟 汪元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快速繁育技术 空心 秭归 品种审定委员会 嫁接苗 农业综合开发 国家林业局 优质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3 位作者 陈发菊 姜焱 王佐庆 汪元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432-8434,8437,共4页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 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 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 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 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 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幼苗嫁接 对芽贴皮接 室外芽接 方块芽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空心李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5 位作者 陈发菊 梁宏伟 王玉兵 姚伟 陈磊 汪元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16-2719,共4页
[目的]推广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方法]通过芽接、枝接、短枝单芽嫁接技术在苗木嫁接和高接换种嫁接中的对比,研究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结果]苗木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87%,每人每天可嫁接960枝,成... [目的]推广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方法]通过芽接、枝接、短枝单芽嫁接技术在苗木嫁接和高接换种嫁接中的对比,研究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结果]苗木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87%,每人每天可嫁接96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17%,比枝嫁高28%。高接换种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95%,每人每天可嫁接48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41%,比枝嫁高48%。[结论]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成活率高,嫁接质量好,节省繁殖材料,工效高,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嫁接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空心李 短枝单芽嫁接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C-反应蛋白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余云芳 姚伟 +3 位作者 张谨 何正权 乐超银 梁宏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5-528,共4页
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获得C-反应蛋白,为廉价生产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奠定实验基础,同时初步建立一套利用转基因花生生产外源药用蛋白的实验技术体系。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121-CR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导入黑花生,使其在花生中表达,经分... 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获得C-反应蛋白,为廉价生产C-反应蛋白检测试剂盒奠定实验基础,同时初步建立一套利用转基因花生生产外源药用蛋白的实验技术体系。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121-CRP,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导入黑花生,使其在花生中表达,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后,获得可表达CRP的转基因花生植株。其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初步建立了黑花生再生体系,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后,共浸染105个外植体,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后得到56株抗性苗,PCR检测有13株呈阳性,经PCR-Southern杂交后,有2株出现杂交信号。初步建立黑花生再生体系,并首次成功地将CRP基因导入到植物(黑花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花生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6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3 位作者 陈发菊 姜焱 王佐庆 汪元明 《辽宁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为了缩短核桃嫁接苗育苗周期,提高核桃嫁接苗的成活率,进行了核桃种子大田快速催芽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培育的苗木没有平茬伤口,不易感染病虫,无苗杆空洞;苗木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苗木质... 为了缩短核桃嫁接苗育苗周期,提高核桃嫁接苗的成活率,进行了核桃种子大田快速催芽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培育的苗木没有平茬伤口,不易感染病虫,无苗杆空洞;苗木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苗木质量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对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优质嫁接苗 大田快速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彭祥 张德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48,共8页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谷类作物,是食品、饲料和加工业的原料,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作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高粱进行遗传改良却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从基因型、外植体、...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谷类作物,是食品、饲料和加工业的原料,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作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高粱进行遗传改良却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结合近年来的研究,从基因型、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等影响高粱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促进高粱再生的策略,并提出解决高粱组培再生困难的两大研究方向:一是深入研究植物再生的遗传及表观遗传机制;二是根据各基因型的代谢特点,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旨为建立高效的高粱组织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基因型 外植体 培养基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地区濒危植物香果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熊丹 陈发菊 +2 位作者 李雪萍 梁宏伟 何正权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72-1276,共5页
用RAPD标记方法对神农架地区香果树4个自然居群的2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引物共得到71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9个。POPGENE分析显示:在物种水平上,神农架地区香果树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4.93%,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 用RAPD标记方法对神农架地区香果树4个自然居群的2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引物共得到71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9个。POPGENE分析显示:在物种水平上,神农架地区香果树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54.93%,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90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2856;而在居群水平上,上述3个指标平均值依次为16.2%、0.0578和0.0865。4个自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0.2329。结果表明神农架地区香果树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居群间基因流较低可能是香果树的致濒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RAPD 遗传多样性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甘聃 陈发菊 +3 位作者 梁宏伟 熊丹 何正权 徐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29,34,共4页
本文对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进行了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光照与黑暗)、不同温度(15、20、25、30℃)以及不同浓度赤霉素(0、0.5、1.0、2.0、4.0 mg/L)处理对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藏和湿藏种子在光照不... 本文对珍稀濒危植物香果树进行了种子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光照与黑暗)、不同温度(15、20、25、30℃)以及不同浓度赤霉素(0、0.5、1.0、2.0、4.0 mg/L)处理对香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藏和湿藏种子在光照不同温度培养,两种处理的种子在20℃条件下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最高,而简化活力指数和I值在25℃培养条件下值最大;干藏种子暗培养条件下各项指标较低;湿藏种子暗培养20℃的条件下,发芽率与发芽势均达到最高,简化活力指数与I值在25℃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香果树 种子萌发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细旺 陈发菊 +2 位作者 陆苗 蔡明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0,共6页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②体胚诱导培养基为MS+KT 2.0 mg/L+2,4-D 2.0 mg/L+NAA 0.5 mg/L,诱导10 d后,转入去除2,4-D的体胚发育培养基MS+KT 2.0 mg/L+NAA 0.5 mg/L中培养30 d,体胚发生率最高为93.0%,平均每外植体分化的体胚数为13.6个;③MS基本培养基对‘玉人面’体胚发生的效果优于N6、B5培养基;④‘玉人面’直接体胚发生途径的基因转化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10 mg/L,头孢霉素前期(3-4周内)选择压为300 mg/L,后期(4周后)为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直接体细胞胚发生 受体体系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致病机理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健 乐超银 +2 位作者 郭政宏 刘海军 李金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746-14748,共3页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中,明确了软腐欧文氏菌的群体调节系统,即细菌可根据特定信号分子浓度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明确欧文氏菌有一系列分泌系统,系统Ⅰ将蛋白酶从细胞质分泌到胞外空间一步完成,系统Ⅱ可分2步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果胶酶是致病过程中最重要的酶。近年来生物防治魔芋软腐病初见成效,主要是利用生防细菌、生防真菌和植物活性物质以及利用植物基因工程防治魔芋软腐病。[结论]该研究为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果树花及胚胎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利平 李争艳 +2 位作者 王玉兵 梁宏伟 陈发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50,共5页
香果树为茜草科香果树属单种属植物,是我国特种古老珍稀濒危树种。对香果树大小孢子发生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香果树子房两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倒生,单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排列成线性,靠近合点端的大... 香果树为茜草科香果树属单种属植物,是我国特种古老珍稀濒危树种。对香果树大小孢子发生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香果树子房两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倒生,单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排列成线性,靠近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成功能大孢子,珠孔端的3个退化,胚囊发育为蓼型,典型的七胞八核胚囊。雄蕊浅黄色,蝶形花粉囊,小孢子四分体成四面体型,成熟的花粉为二胞花粉。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了合子、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5个阶段,种子成熟时,胚发育未完全成熟。本文在香果树大小孢子发生发育切片的观察中未发现异常现象,胚胎发育停留在鱼雷胚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大孢子 小孢子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不育与可育楸树花发育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博 李利平 +2 位作者 毛伟兵 王长兰 陈发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8,共7页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er.)属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本文用石蜡切片法对可育株和雄性不育株楸树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结果表明...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er.)属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本文用石蜡切片法对可育株和雄性不育株楸树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可育株和不育株楸树雌蕊的发育基本相同,胚珠倒生,薄珠心,单珠被,胚囊发育为蓼型。可育株雄蕊花药四室,药隔薄壁组织发达;异型绒粘层,由药壁绒粘层和药隔绒粘层组成;花药壁表皮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后开始径向伸长加厚,直到花药开裂并不降解,这可能与花药开裂有关;成熟花粉为四合花粉。雄性不育株花药的早期发育到次生造胞细胞时期与可育雄蕊的相同,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绒毡层发育不充分;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稀薄,已提前降解,小孢子四分体因绒毡层结构和功能异常而不能正常发育,因此楸树雄性不育为结构型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生 雌、雄配子体发育 细胞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胚胎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发菊 李凤兰 +2 位作者 梁宏伟 姚露 何正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662,共6页
对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 Hu)的花发育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巴东木莲花顶生,花器官头年年底开始分化到第二年3月分化出花被、雌雄蕊群直至6月发育成熟。雌蕊成熟时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 对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 Hu)的花发育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巴东木莲花顶生,花器官头年年底开始分化到第二年3月分化出花被、雌雄蕊群直至6月发育成熟。雌蕊成熟时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线形排列,合点端发育成功能大孢子,珠孔端的3个退化,大孢子为单孢子发生型,胚囊发育方式属蓼型;雄蕊花药外侧壁玫瑰红色,内侧有4个白色花粉囊,绒毡层有1层多核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形,四面体形,偶为T字形和线形,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在巴东木莲花发育和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中未见异常现象,因此笔者认为该物种的花器官发育以及雌、雄配子体发育并不构成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木莲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雌雄配子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2 位作者 陈可夫 范淑芳 李宪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108,112,共3页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花生、大豆及甘蓝套种,采取金银花+花生+甘蓝、金银花+大豆+甘蓝2种模式,以不同幅宽种植套种作物。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种植中银一号,行间套种花生,金银花与花生的间距为90 cm,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公顷效益达100 ...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花生、大豆及甘蓝套种,采取金银花+花生+甘蓝、金银花+大豆+甘蓝2种模式,以不同幅宽种植套种作物。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种植中银一号,行间套种花生,金银花与花生的间距为90 cm,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公顷效益达100 416.70元;在金银花行间套种大豆不能显著提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型金银花 中银一号 套种模式 花生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马蹄莲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柳燕 王玉兵 +1 位作者 张永春 孙翊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4-508,共5页
选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彩色马蹄莲品种‘Majestic Red’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的胚珠为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和珠被绒毡层。大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为直线型或T型排列,合点端的... 选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彩色马蹄莲品种‘Majestic Red’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的胚珠为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和珠被绒毡层。大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体为直线型或T型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大孢子则退化,表明胚囊发育方式为单孢子发生的蓼型胚囊。观察到每个雄花花药多数,花粉囊呈蝶形,每侧有2个小孢子囊。花药壁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其中绒毡层为变形绒毡层类型。在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属于连续型,小孢子排列成十字形的四分体,成熟花粉则为二胞花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蹄莲 大孢子发生 小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雄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烟草表达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宏伟 陈发菊 +2 位作者 王玉兵 李凤兰 陆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3,共5页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hGLP1)是一种短肽激素,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糖尿病最有前景的候选药物。在设计合成hGLP1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将hGLP1基因导入烟草基因组中,获得转化再生植株,经过PCR扩增和Southern blo...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hGLP1)是一种短肽激素,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糖尿病最有前景的候选药物。在设计合成hGLP1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农杆菌介导将hGLP1基因导入烟草基因组中,获得转化再生植株,经过PCR扩增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hGLP1基因已整合进入6个株系的烟草基因组中。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与目的基因融合的报告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获得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其中2个株系转基因烟草叶片中能够检测到hGLP1融合蛋白的表达。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转基因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果树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帆 梁宏伟 熊丹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23,共3页
研究测定了濒危珍稀植物香果树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一些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趋势是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的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的活性在种子... 研究测定了濒危珍稀植物香果树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一些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趋势是先升后降,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的活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的活性在种子萌发前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在发芽发生后,α-淀粉酶的活性迅速大幅度上升,β-淀粉酶的活性反而缓慢下降。这些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最终导致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可溶性糖 过氧化物酶 淀粉酶 Α-淀粉酶 Β-淀粉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型金银花与蔬菜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2 位作者 陈可夫 范淑芳 李宪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207-9208,共2页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型金银花 中银一号 套种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药用植物延龄草的体细胞胚诱导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熊丹 陈发菊 +2 位作者 梁宏伟 王玉兵 蒋细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316-10317,共2页
[目的]探索延龄草的有效繁殖途径。[方法]以延龄草的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光照条件下,MS+2.0 mg/L6-BA+1.0 mg/L NAA启动延龄草未成熟种子的频率最高,达100.0%;... [目的]探索延龄草的有效繁殖途径。[方法]以延龄草的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光照条件下,MS+2.0 mg/L6-BA+1.0 mg/L NAA启动延龄草未成熟种子的频率最高,达100.0%;黑暗条件下,MS+2.0 mg/L6-BA+2.0 mg/LIAA启动延龄草的频率最高,达100.0%。光照有利于延龄草未成熟种子启动程度的增加。MS+1.0mg/L6-BA+0.5 mg/LNAA适合诱导延龄草未成熟种子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胚状体的发生。显微观察发现诱导出来的延龄草胚状体多处于球形胚和球心胚阶段。[结论]适合延龄草未成熟种子启动的培养基是MS+2.0mg/L6-BA+1.0mg/L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 未成熟种子 胚性愈伤组织 胚状体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