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荧光蛋白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潘虹 雷珍珍 +3 位作者 许可静 叶晶龙 廖甜甜 乐超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发光机制、荧光检测方法以及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重点对其在根际微生物定殖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定殖及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 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发光机制、荧光检测方法以及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重点对其在根际微生物定殖及其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内生菌定殖及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微生物与植物共生关系、病原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中蛋白在宿主植物中的定位、转基因安全与标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基因 生防微生物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空心李嫁接苗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3 位作者 陈发菊 梁宏伟 姚伟 汪元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快速繁育技术 空心 秭归 品种审定委员会 嫁接苗 农业综合开发 国家林业局 优质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幼苗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3 位作者 陈发菊 姜焱 王佐庆 汪元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432-8434,8437,共4页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 [目的]为核桃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关键技术,缩短育苗周期。[方法]通过室外芽嫁和幼苗嫁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嫁接对比试验,室外芽嫁采用目前最先进最普遍使用的方块芽接,幼苗嫁接采用独创的对芽贴皮接。[结果]幼苗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8.1%,室外芽接最高成活率达75.3%,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22.8%;幼苗嫁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80.3%,室外芽接综合平均成活率为65.4%,幼苗嫁接高于室外芽接成活率14.9%;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81.8 cm,室外芽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最高为75.1 cm,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高于室外芽嫁接6.7 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60.3 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为54.9cm,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高于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综合平均5.4 cm。[结论]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质量好,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群众容易接受,其技术领先于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幼苗嫁接 对芽贴皮接 室外芽接 方块芽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空心李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5 位作者 陈发菊 梁宏伟 王玉兵 姚伟 陈磊 汪元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16-2719,共4页
[目的]推广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方法]通过芽接、枝接、短枝单芽嫁接技术在苗木嫁接和高接换种嫁接中的对比,研究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结果]苗木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87%,每人每天可嫁接960枝,成... [目的]推广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方法]通过芽接、枝接、短枝单芽嫁接技术在苗木嫁接和高接换种嫁接中的对比,研究秭归空心李的短枝单芽嫁接技术。[结果]苗木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87%,每人每天可嫁接96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17%,比枝嫁高28%。高接换种嫁接采用短枝单芽嫁接技术,芽利用率达95%,每人每天可嫁接480枝,成活率达95%,比芽接高41%,比枝嫁高48%。[结论]短枝单芽嫁接技术成活率高,嫁接质量好,节省繁殖材料,工效高,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嫁接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空心李 短枝单芽嫁接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5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3 位作者 陈发菊 姜焱 王佐庆 汪元明 《辽宁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22-24,共3页
为了缩短核桃嫁接苗育苗周期,提高核桃嫁接苗的成活率,进行了核桃种子大田快速催芽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培育的苗木没有平茬伤口,不易感染病虫,无苗杆空洞;苗木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苗木质... 为了缩短核桃嫁接苗育苗周期,提高核桃嫁接苗的成活率,进行了核桃种子大田快速催芽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培育的苗木没有平茬伤口,不易感染病虫,无苗杆空洞;苗木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育苗周期短,苗木质量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核桃优质嫁接苗大田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对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优质嫁接苗 大田快速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被菊直接体细胞胚发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细旺 陈发菊 +2 位作者 陆苗 蔡明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0,共6页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 该文建立了地被菊品种‘玉人面’直接体细胞胚受体体系。试验以‘玉人面’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因子对其直接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相同浓度下,KT诱导体胚的效果优于6-BA;②体胚诱导培养基为MS+KT 2.0 mg/L+2,4-D 2.0 mg/L+NAA 0.5 mg/L,诱导10 d后,转入去除2,4-D的体胚发育培养基MS+KT 2.0 mg/L+NAA 0.5 mg/L中培养30 d,体胚发生率最高为93.0%,平均每外植体分化的体胚数为13.6个;③MS基本培养基对‘玉人面’体胚发生的效果优于N6、B5培养基;④‘玉人面’直接体胚发生途径的基因转化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10 mg/L,头孢霉素前期(3-4周内)选择压为300 mg/L,后期(4周后)为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直接体细胞胚发生 受体体系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致病机理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健 乐超银 +2 位作者 郭政宏 刘海军 李金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746-14748,共3页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中,明确了软腐欧文氏菌的群体调节系统,即细菌可根据特定信号分子浓度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明确欧文氏菌有一系列分泌系统,系统Ⅰ将蛋白酶从细胞质分泌到胞外空间一步完成,系统Ⅱ可分2步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果胶酶是致病过程中最重要的酶。近年来生物防治魔芋软腐病初见成效,主要是利用生防细菌、生防真菌和植物活性物质以及利用植物基因工程防治魔芋软腐病。[结论]该研究为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型金银花与蔬菜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2 位作者 陈可夫 范淑芳 李宪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207-9208,共2页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型金银花 中银一号 套种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药用植物延龄草的体细胞胚诱导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熊丹 陈发菊 +2 位作者 梁宏伟 王玉兵 蒋细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316-10317,共2页
[目的]探索延龄草的有效繁殖途径。[方法]以延龄草的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光照条件下,MS+2.0 mg/L6-BA+1.0 mg/L NAA启动延龄草未成熟种子的频率最高,达100.0%;... [目的]探索延龄草的有效繁殖途径。[方法]以延龄草的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添加不同的激素配比,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结果]光照条件下,MS+2.0 mg/L6-BA+1.0 mg/L NAA启动延龄草未成熟种子的频率最高,达100.0%;黑暗条件下,MS+2.0 mg/L6-BA+2.0 mg/LIAA启动延龄草的频率最高,达100.0%。光照有利于延龄草未成熟种子启动程度的增加。MS+1.0mg/L6-BA+0.5 mg/LNAA适合诱导延龄草未成熟种子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和胚状体的发生。显微观察发现诱导出来的延龄草胚状体多处于球形胚和球心胚阶段。[结论]适合延龄草未成熟种子启动的培养基是MS+2.0mg/L6-BA+1.0mg/L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草 未成熟种子 胚性愈伤组织 胚状体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晶龙 乐超银 +4 位作者 潘虹 廖甜甜 李金鞠 刘海军 王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08-16910,共3页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测定其发酵抑菌活性,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对活性较强的拮抗菌株SJK18作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及pH值等培养条件的单因素试验...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测定其发酵抑菌活性,并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初步分离。[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对活性较强的拮抗菌株SJK18作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及pH值等培养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并分别测定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分别用乙醇和乙酸乙酯萃取拮抗菌的发酵液,并测定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12株放线菌,其中11株具有抑菌能力。在以玉米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温度为30℃及pH值为6.0的单因素试验条件下,SJK18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强,且活性的pH值适应范围在5.5~10.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为17.0mm。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无抑菌活性,而其萃余液抑菌圈直径为20.0mm。[结论]筛选获得1株对魔芋软腐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软腐病 拮抗放线菌 对峙培养法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促进骨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亚兰 姚伟 +3 位作者 乐超银 何正权 梁宏伟 梁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 骨质疏松症 药物治疗 激素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香果树愈伤组织经长期继代后的6种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景川 景丹龙 +1 位作者 陈发菊 李凤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010-10014,共5页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香果树愈伤组织经长期继代后的6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对长期继代后的香果树愈伤组织的酯酶(EST)、酸性磷酸酯酶(ACP)、ATP酶(ATPase)、淀粉酶(AM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 [目的]研究濒危植物香果树愈伤组织经长期继代后的6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用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技术对长期继代后的香果树愈伤组织的酯酶(EST)、酸性磷酸酯酶(ACP)、ATP酶(ATPase)、淀粉酶(AM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6种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香果树的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在6种同工酶水平上均有差异,均可作为鉴别2者的依据。非胚性愈伤组织中的EST、ACP和PO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胚性愈伤组织。褐化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与正常非胚性愈伤组织相比,在AMY、SOD和POD同工酶水平上无差别,而EST、ACP和ATPase同工酶含量减少;褐化的胚性愈伤组织与正常胚性愈伤组织相比,EST同工酶含量升高,其他5种同工酶含量降低。[结论]为研究香果树的长期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形态差异及褐化现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愈伤组织 长期继代 同工酶 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葡甘露聚糖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健 郭政宏 +2 位作者 刘海军 李金鞠 乐超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4836-14838,共3页
[目的]对影响魔芋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葡甘露聚糖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在魔芋细胞悬浮液体培养葡甘露聚糖的过程中,采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6.0时有利于... [目的]对影响魔芋细胞悬浮培养及其次生代谢物葡甘露聚糖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方法]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测定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在魔芋细胞悬浮液体培养葡甘露聚糖的过程中,采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pH值为6.0时有利于葡甘露聚糖的合成,25g/L乳糖可作为最适碳源;2,4-D在1.0mg/L时葡甘聚糖的积累效果明显;细胞分裂素6-BA使葡甘露聚糖积累明显高于KT,且1.5mg/L时葡甘露聚糖积累量较高,培养15d左右葡甘露聚糖含量达到最大。[结论]MS+2,4-D1.0mg/L+6-BA1.5mg/L+乳糖25g/L,pH6.0,为魔芋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葡甘聚糖的较优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细胞悬浮培养 影响因子 葡甘露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植物分类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玉兵 卢斌 +1 位作者 张德春 梁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3期4154-4155,共2页
结合植物分类学的教学特点,从自主学习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植物分类学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了植物分类学自主学习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植物分类学 自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校科研平台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伟 段真珍 涂万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5期274-275,共2页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意义重大,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高校在利用科研平台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该研究论述了基于高校科研平台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以及科研平...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意义重大,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高校在利用科研平台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该研究论述了基于高校科研平台加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以及科研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望了该培养模式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科研创新 本科生教育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生产肥料的原理、工艺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希群 郭少华 +1 位作者 林建军 边文范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8期75-80,共6页
壳聚糖作为甲壳素的一级衍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对农作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又对作物起到保护和品质改良作用,具有药、肥的双效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诱导植物抗病、抑制植物病害、氮素营养和酶催化效应... 壳聚糖作为甲壳素的一级衍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既对农作物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又对作物起到保护和品质改良作用,具有药、肥的双效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诱导植物抗病、抑制植物病害、氮素营养和酶催化效应4种机理之说,而本质作用可能是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诱导植物产生广谱抗性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各种方式同时存在、相互关联、协同作用。我国目前甲壳素/壳聚糖在农作物及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已开始小规模商品生产。总体而言,甲壳素/壳聚糖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对甲壳素/壳聚糖的规模化生产以及在各个领域的更深层次以及大规模的应用探索需要解决,主要包括机理研究、工艺自动化和应用研究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生产肥料 原理 工艺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非寄主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廖甜甜 许克静 +5 位作者 雷珍珍 郭正红 望彗星 潘虹 叶晶龙 乐超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8-232,共5页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多数病原菌的抗病形式,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早前多认为非寄主抗性是植物体识别病原菌激发子,释放抗病信号,经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进而产生非寄主抗性,目前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参与病原菌防御的非寄主抗性基因和转录因...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多数病原菌的抗病形式,具有广谱性和持久性。早前多认为非寄主抗性是植物体识别病原菌激发子,释放抗病信号,经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进而产生非寄主抗性,目前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参与病原菌防御的非寄主抗性基因和转录因子。从非寄主抗性的组分和类型对植物非寄主抗性机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寄主抗性 防御机制 防御信号 转录因子 非寄主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空心李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18
作者 邓中美 何正权 +4 位作者 王玉兵 陈发菊 梁宏伟 姚伟 汪元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99-7201,7261,共4页
通过对秭归空心李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构建了分类体系,即系列、类、类别、种类。确定了2个系列、4个类、3个类别、12个种类。在此基础上,对秭归空心李进行种质资源分类,共有288个种质资源类型。
关键词 秭归空心李 种质资源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属植物遗传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19
作者 周文婷 郝明明 +1 位作者 钱文静 何正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6-6370,6387,共6页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如遗传转化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李属植物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组成、生长调节因子和培养条件等对李属植物遗传转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转化的关键问题,最后对将来的工作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如遗传转化在植物育种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李属植物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进展,介绍了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组成、生长调节因子和培养条件等对李属植物遗传转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转化的关键问题,最后对将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属植物 遗传转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林辉 姚伟 +2 位作者 段真珍 何正权 来佑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788-15790,15801,共4页
作为一种新型、方便的报告标记,来自多管水母属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相对于其他报告蛋白(如β-半乳糖苷酶和萤火虫荧光素酶)在原位、实时动态研究中具有很多优越性,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就GFP的特性及其在农作物研究... 作为一种新型、方便的报告标记,来自多管水母属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相对于其他报告蛋白(如β-半乳糖苷酶和萤火虫荧光素酶)在原位、实时动态研究中具有很多优越性,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就GFP的特性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应用作一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 筛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