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椰 高鹤萍 +5 位作者 毛燕妍 黄明慧 徐帮 邹坤 刘呈雄 汪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5,共9页
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 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从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Z,4E)-γ-ionylideneacetic acid(1)、phellinulin E(2)、phellinulin F(3)、phellinulin G(4)、phellinulin J(5)、phellinulin L(6)、phellinulin M(7)、phellinulin N(8)、elgonenes D(9)、咖啡酸(10)、hispidin(11)、3-hydroxyhispidin(12)、原儿茶酸(13)、4-(3-ethoxy-4-hydroxyphenyl)but-3-en-2-one(14)、丁子香酚(15)、亚油酸甲酯(16)、硬脂酸(17),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瓦尼桑黄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3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6.45、37.52、82.71、50.46μg/mL,对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43、2.26、34.55、21.60μ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38.43、49.46、86.74、69.16μg/mL。化合物10、11还对黄嘌呤氧化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28.73和44.80μg/mL。化合物17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_(50)值2.31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尼桑黄 化学成分 体外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黄嘌呤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泽兰内生真菌Septoriella phragmitis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梦娇 邝天浩 +2 位作者 赵金诺 朱婷 彭娟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6-992,共7页
为研究华泽兰内生真菌Septoriella phragmit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运用硅胶柱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提纯,结合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Septoriella phragmitis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为研究华泽兰内生真菌Septoriella phragmitis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运用硅胶柱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提纯,结合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Septoriella phragmitis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苷(1)、cyclo-(S-Pro-S-Ile)(2)、5-羟基-2-羟甲基-4H-哌喃-4-酮(3)、3α-hydroxyartemisinic acid(4)、leptosphaerone C(5)、1-氨基四氢化萘(6)、泽兰素(7)、β-吲哚基丙氨酸(8)、环(丙氨酸-酪氨酸)二肽(9)、β-D-fructopyranocy-(2→6)-D-glucopyranose(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泽兰内生真菌Septoriella phragmitis中分离。对所得化合物采用对硝基苯基-β-吡喃半乳糖苷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PTP1B抑制活性,MTT法测定胃癌细胞HGC-27抑制活性,标准精度对接法进行分子对接。化合物6和7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8.1、8.6μg/mL;化合物6、7和9有PTP1B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6.5、8.2、0.5μg/mL;化合物5和6有胃癌细胞HGC-27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12.2、16.8μg/mL。分子对接显示化合物6和7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蛋白有较强关联性,可作抗糖尿病先导化合物进行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泽兰 Septoriella phragmitis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柠檬汁的稳定性研究及感官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丹丹 欧阳侬非 +5 位作者 刘海燕 雷生姣 李文杰 吴俊倩 黄亿伟 朱骏冬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1,共8页
为充分利用不同品种柠檬之间的品质差异和风味特异性,该研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混料设计研究各柠檬汁配比,确定感官评价最优的复配方案。柠檬汁的全果榨汁工艺因果胶、纤维、精油类物质的混入,会导致柠檬汁贮藏稳定性改变,... 为充分利用不同品种柠檬之间的品质差异和风味特异性,该研究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混料设计研究各柠檬汁配比,确定感官评价最优的复配方案。柠檬汁的全果榨汁工艺因果胶、纤维、精油类物质的混入,会导致柠檬汁贮藏稳定性改变,该研究在最优配方的基础上,以柠檬汁的离心沉淀率、粒径分布和稳定系数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稳定剂及乳化剂配比,提高混合柠檬汁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青尤力克柠檬汁40.0%、香水柠檬汁27.8%、塔西提柠檬汁25.0%、小青柠汁7.2%,混合柠檬汁感官评分最高;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0.100%、黄原胶0.075%、大豆卵磷脂0.820%、蔗糖酯0.600%,柠檬汁离心沉淀率为1.195%,稳定性最优。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乳化剂的混合柠檬汁粒径分布在0.3~134.5μm,原混合柠檬汁的粒径分布在3.9~406.9μm,添加稳定剂、乳化剂的混合柠檬汁较原混合柠檬汁粒径变小、状态均一、色泽均匀,感官评分高。该研究为柠檬汁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能有效指导柠檬汁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汁 稳定性 粒径分布 模糊数学模型 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路莉文 包尚松 +6 位作者 谭明慧 李雪霜 吕朦朦 刘呈雄 邓张双 郭志勇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99,共3页
在寻找神农架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七叶一枝花叶片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64)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PDB)中分离得到三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嘧菌酯(azoxystrobin)1和2及一个线性二... 在寻找神农架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七叶一枝花叶片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64)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PDB)中分离得到三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嘧菌酯(azoxystrobin)1和2及一个线性二肽类衍生物3,3个化合物均为第一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第一次从植物内生真菌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内生真菌 PENICILLIUM sp. 嘧菌酯类衍生物 线性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代谢产物β-咔啉生物碱及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继慧 闫鑫磊 +4 位作者 田梦 李慧 刘朝霞 刘呈雄 邹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研究通过前体介导调控一株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鉴定结果为:川芎哚(1)、1-(1′,2′-二脱氧-α-D-核吡喃... 本研究通过前体介导调控一株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分离鉴定了10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鉴定结果为:川芎哚(1)、1-(1′,2′-二脱氧-α-D-核吡喃糖基)-β-咔啉(2)、flazin(3)、tangutorid E(4)、1-乙酰基-β-咔啉(5)、4-(9H-β-carbolin-1-yl)-4-oxobutyric acid(6)、1-(furan-2-yl)-9H-pyrido[3,4-b]indole(7)、indole-3-ethanol(8)、indole-3-acetic acid(9)和indole-3-carboxaldehyde(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得到,其中7个β-咔啉生物碱;对10个生物碱进行了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7个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值的范围在0.68~9.30 mM之间,且化合物2、3和6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前体介导 结构鉴定 β-咔啉生物碱 黄嘌呤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茶美登木茎枝化学成分研究
6
作者 何婷 刘冰倩 +4 位作者 陈剑锋 尉小琴 刘呈雄 邹坤 程凡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9-1547,共9页
目的 研究刺茶美登木Maytenus variabilis(Hemsl.) C.Y.Cheng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 刺茶美登木茎枝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3... 目的 研究刺茶美登木Maytenus variabilis(Hemsl.) C.Y.Cheng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 刺茶美登木茎枝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脂醇(1)、3β-乙酰氧基-齐墩果-12-烯-11-酮(2)、熊果烷-12-烯-11-羰基-3-醇正二十八酸酯(3)、无羁萜(4)、28-羟基-木栓酮(5)、松脂素(6)、梣皮树脂醇(7)、异落叶松脂醇(8)、二氢去氢双松柏醇(9)、香草酸(10)、7R,8S-5-methoxydihydrodehydroconiferyl alcohol(11)、β-hydroxypropiovanillone(12)、triptregeline B(13)、triptregeline E(14)、(+)-楝叶吴茱萸素B(15)、2,5-二甲氧基苯醌(16)、齐墩果-12-烯-3,11-二酮(17)、β-谷甾醇(18)、(-)-(7R,7′R,7″S,8S,8′S,8″S)-4′,4″-二羟基-3,3′,3″,5-四甲氧基-7,9′,7′,9-二环氧基-4,8″-氧基-8,8′-倍半木脂素-7″,9″-二醇(19)、phyllostadimers B(20)、rayalinol(21)、lyoniresinol(22)、dihydrobuddlenol B(23)。结论 化合物3、9~11、13~14、16、19~21、23为首次从美登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7~8、12、15、17、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茶美登木 茎枝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基漏失控制材料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海波 吕子露 +5 位作者 管延华 闫莉 郭锐 朱显军 李春晓 戴林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4,共12页
本文介绍了木质素的基本结构与化学改性,结合井下漏失控制的机理研究,阐述了木质素井下漏失控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木质素基漏失控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 本文介绍了木质素的基本结构与化学改性,结合井下漏失控制的机理研究,阐述了木质素井下漏失控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木质素基漏失控制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井下漏失控制 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剑角蝗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中抗肿瘤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喻梦岚 徐帮 +2 位作者 程凡 邹坤 陈剑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5-1169,共5页
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Secalonic acid A... 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Secalonic acid A对多种肿瘤细胞如人肝癌细胞(HepG2)、人肺癌细胞(A549)、人宫颈癌细胞(Ca Ski)、鼻咽癌细胞(CNE2)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12、2.23、4.16、20.18和22.65μM,但对正常细胞如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犬肾细胞(MDCK)的细胞毒性较小,IC50值大于100μM,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Secalonic acid A能有效诱导HepG2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最高达到40.6%,并能有效破坏HepG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相对破坏率最高达到97.3%。提示该化合物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oxalicum secalonic ACID A 细胞毒活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萘酮类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施亚群 罗丹 +5 位作者 李佳 涂璇 郭志勇 杜维力 罗晓刚 邓张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镰刀霉属(Fusarium)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微弱的抑制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ATCCBAA-535增殖活性,浓度为10μg/mL下的抑制率分别为27.6%、25.0%、28.4%和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内生真菌 萘酮 海分枝杆菌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清清 郭玲芝 +2 位作者 陈剑锋 邹坤 郭志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方法从昆虫内生真菌Alternariasp.(Be-1)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个混源萜类化合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方法,结构确定为Tricycloalternarene 2a(1),Tricycloalternarene 2b(2),...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方法从昆虫内生真菌Alternariasp.(Be-1)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个混源萜类化合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方法,结构确定为Tricycloalternarene 2a(1),Tricycloalternarene 2b(2),Tricycloalternarene 3a(3),Tricycloalternarene F(4).测定了化合物1-4对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对三种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riasp. 昆虫内生真菌 混源萜 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腹腔注射染毒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功玉 乔千里 +7 位作者 叶荣军 付志华 康凡 王学文 雷乾坤 贺海波 邹坤 张继红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95-101,105,共8页
研究碳酸二甲酯腹腔注射染毒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给予3 707.40、4 521.22、5 513.68、6 724.00、8 200.00 mg/kg碳酸二甲酯,给药后记录小鼠进食量、体重、心电图,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液学、血液cTn... 研究碳酸二甲酯腹腔注射染毒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小鼠腹腔注射给予3 707.40、4 521.22、5 513.68、6 724.00、8 200.00 mg/kg碳酸二甲酯,给药后记录小鼠进食量、体重、心电图,计算半数致死量(LD_(50)).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液学、血液cTnI和生化指标,计算脑、心、肝、脾、肺、肾、卵巢、睾丸、附睾脏器系数,观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研究发现小鼠LD_(50)为3 968.50 mg/kg,其进食量和体质量较同时间点的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R间期和QRS波延长,J点上移,心率加快;脑、心、肝、脾、肺、肾、睾丸、卵巢脏器系数明显升高,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出现异常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心、肝、胃、小肠、肾和卵巢、睾丸、附睾组织出现了严重受损.实验结果表明碳酸二甲酯腹腔注射染毒具有较强的毒性,可引起小鼠ECG异常、血液中cTnI水平、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异常改变,可导致心、肝、胃、小肠、肾和卵巢、睾丸、附睾出现病变.本实验为乙二醇合成过程中产生碳酸二甲酯副产物的职业危害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腹腔注射 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伏小薄孔菌Antrodiella Semisupina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2
作者 邓张双 施亚群 +5 位作者 刘秀继 杜维力 郭志勇 李啸 余贤军 陈晖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多孔菌半伏小薄孔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1-5,分别鉴定为erythro-1-(3′-氯-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3-氯-4-甲氧基苯甲酸(2)、3,5-二氯-4-甲氧基苯甲酸(3)、3,4-二甲氧基苯甲酸(4)和... 多孔菌半伏小薄孔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1-5,分别鉴定为erythro-1-(3′-氯-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3-氯-4-甲氧基苯甲酸(2)、3,5-二氯-4-甲氧基苯甲酸(3)、3,4-二甲氧基苯甲酸(4)和对羟基苯甲酸(5).本文是首次报道半伏小薄孔菌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1-3为含氯代谢物,1,2和4为首次从陆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伏小薄孔 次级代谢产物 氯代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棠内生真菌Phomopsis prunorum次级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桂汝 宋文敏 +3 位作者 张植焱 杨天荷 郭志勇 张雪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707-1712,共6页
本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黄海棠内生真菌Phomopsis prunorum(F4-3)大米发酵产物中获得6个次级代谢产物,经核磁、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α-吡喃酮类化合物phomopyrones B、C(1、2)、二苯并α-吡喃酮类化合... 本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黄海棠内生真菌Phomopsis prunorum(F4-3)大米发酵产物中获得6个次级代谢产物,经核磁、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α-吡喃酮类化合物phomopyrones B、C(1、2)、二苯并α-吡喃酮类化合物alternariol和alternariol 9-methyl ether(3、4)、异香豆素类化合物(+)-orthosporin(5)和生物碱类化合物3-(2-(4-hydroxyphenyl)-2-oxoethyl)-5,6-dihydropyridin-2(1H)-one(6)。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获得。药理活性评价显示,化合物3显示中等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 50值为43.4μM;而化合物1、2和4~6均未见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棠 内生真菌 Phomopsis prunorum 次级代谢产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旋覆花化学成分及抗结核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西南 徐健龙 +4 位作者 张诗浩 刘朝霞 刘呈雄 程凡 邹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1-62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湖北旋覆花花序中的化学成分及抗结核活性。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相液相等方法进行了成分系统研究,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从其花序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应用波... 为进一步研究湖北旋覆花花序中的化学成分及抗结核活性。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相液相等方法进行了成分系统研究,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从其花序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7,8-epoxy-9-(isobutyryloxy)thymolisobutyrate(1)、10-(2-methylbutyloxy)-8,9-epoxythymolisobutyrate(2)、stigmasterol(3)、ayapin(4)、ergolide(5)、5,10-epi-2,3-dihydroaromatin(6)、xanthalongin(7)、bigelovin(8)、carpesiolin(9)、aromaticin(10)。化合物1、2、5、6、8~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10均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6、8~10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株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10.00、30.00、5.00、3.15、3.15μM,9和10的活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旋覆花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盛奇 刘呈雄 +3 位作者 邓张双 程凡 郭志勇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对湖北产蜘蛛抱蛋药材(阴干根茎)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性状、形态、生境、显微结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为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常规检查项目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湖北产蜘蛛抱蛋药材(阴干根茎)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薄层色谱、性状、形态、生境、显微结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为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常规检查项目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ⅨH水分测定法中的烘干法、附录ⅨK灰分测定法、附录ⅩA浸出物测定法以及附录ⅥB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查,植物形态、显微结构和药材性状通过常规的显微镜技术和直接观察进行鉴别,其生境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化学显色反应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0批蜘蛛抱蛋样品测定的平均值为:水分12.64%、总灰分6.4%、酸不溶性灰分0.7%、醇溶性浸出物4.8%、薄层色谱显色良好,斑点清晰;性状特点鲜明,容易区分,显微结构给出了在各个生长周期普遍存在的特征性结构,给出了本属植物主要的形态特点;通过鉴别,本品主要化学成分为甾体皂苷,同时对个别检查的限度项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为湖北产蜘蛛抱蛋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抱蛋 质量标准 甾体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英内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倍半萜类次级代谢产物及(8S)-hydroxysydonic acid的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紫荆 谭明慧 +4 位作者 包尚松 刘呈雄 邓张双 郭志勇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从植物杜英的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Aspergillus versicolor,在实验室中以大米麸皮培养基固体培养,40d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浸膏,经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8个次级代谢... 从植物杜英的叶片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Aspergillus versicolor,在实验室中以大米麸皮培养基固体培养,40d后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浸膏,经正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8个次级代谢产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hydroxysydonic acid(1),12-acetoxysydonic acid(2),10-hydroxysydowicacid(3),sydowic acid(4),sydonic acid(5),(S)-(+)-11-dehydrosydonic acid(6),sydonol 1b(7),(R)-hydroxyboivinianic acid(8).化合物1-8中,化合物1的量最大,通过HPLC测定了(-)-hydroxysydonic acid(1)的含量,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其含量达11.4%.为进一步的开发没药烷类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英 内生真菌 ASPERGILLUS VERSICOLOR 没药烷类倍半萜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菜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17
作者 魏雪娇 石松云 +7 位作者 毛楚涵 何婷 刘呈雄 陈剑锋 贺海波 黄文峰 邹坤 程凡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睡菜水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预实验:灌胃给予小鼠水提液剂量分别为2455、1841.25、1380.94、1035.70 g/L,观察给药当天及7 d内小鼠的状态,计算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_(50));最大耐受量实验:灌胃给予睡菜最大剂量2... 目的:观察睡菜水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预实验:灌胃给予小鼠水提液剂量分别为2455、1841.25、1380.94、1035.70 g/L,观察给药当天及7 d内小鼠的状态,计算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_(50));最大耐受量实验:灌胃给予睡菜最大剂量2455 g/L,观察给药后14 d内小鼠状态和死亡情况,给药14 d后检测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计算主要脏器指数以及观察主要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未能测出睡菜水提液的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实验显示:给药后14 d内小鼠状态良好,无中毒反应或死亡情况.给药组小鼠第3、7、11、14 d体质量增长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小鼠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指数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形态学、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睡菜水提液对小鼠主要脏器产生病理改变.结论:睡菜水提液的最大无毒剂量大于2455 g/L,是成人临床用药(15 g)的100.6倍,是安全的用药剂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菜 小鼠 急性毒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泽兰内生真菌Aspergillus puniceus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三阴性乳腺癌活性和作用机制
18
作者 魏敏 陈莲 +6 位作者 陈剑锋 金桂兰 徐帮 王倩 邹坤 程凡 刘呈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3,共8页
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puniceus.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结构类似的口山酮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3′,4′-hydro... 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puniceus.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8个结构类似的口山酮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3′,4′-hydrogenated austocystins A(1)、austocystin M(2)、austocystin F(3)、austocystin D(4)、austocystin B(5)、austocystin K(6)、austocystin A(7)、austocystin H(8).MTT结果显示化合物5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IC_(50)为1.28μmol·L^(-1)).另外,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5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凋亡率的变化,相比于对照组,最高总凋亡率为69.7%.同时,AO/EB双荧光染色也证明化合物5能够诱导MDA-MB-231的细胞凋亡.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进一步显示化合物5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泽兰 Aspergillus puniceus 次级代谢产物 口山酮 三阴性乳腺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泽兰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活性研究
19
作者 赵金诺 覃怡发 +3 位作者 张轩 张梦娇 晏晶晶 梁皓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8-1706,共9页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 为研究华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根部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糖尿病活性,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从华泽兰根部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 S-9-hydroxythymol(1)、8,10-dehydro-9-hydroxythymol(2)、1-[4-hydroxy-3-methoxy-5-(3-methylbut-3-en-1-ynyl)phenyl]wethanone(3)、speciosin L(4)、(R)-8-hydroxy-9-isobutyryloxythymol(5)、1,4-[13C]-1,2,3,4-tetrahydro-5-naphthyl-amin(6)、eupatriol(7)、3β,6-hydroxytremetone(8)、泽兰酮(9)、(2 R,3 S)-5-acetyl-6-hydroxyl-2-isopropenyl-3-ethoxy-dihydrofuran(10)、(2 R,3 S)-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基-3-乙氧基-苯并二氢呋喃(11)、6-羟基-2 H-苯并呋喃-3-酮(12)、3,5-dimethyl-2,3-dihydrobenzofuran(13)、2,4-bis-(5-acetyl-6-hydroxy-benzofuran-2-yl)-4-methyl-pent-1-ene(14)、1,1′-[[(2 E)-4-methylpent-2-ene-2,4-diyl]bis(6-hydroxy-1-benzofuran-2,5-diyl)]diethanone(15)。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泽兰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为首次从华泽兰中分离获得。采用对硝基苯基-β-吡喃半乳糖苷法与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分别测定所有化合物对诱导糖尿病发生的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3、4、5和12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3.7、10.1、21.3、22.5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阿卡波糖(4.6μg/mL);化合物1、3、4和12具有良好的PTP1B抑制活性,其IC 50值分别为15.2、8.6、2.2和21.2μg/mL,其中化合物3的抑制活性优于良性药齐墩果酸(12.5μg/mL),化合物4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药正钒酸钠(7.5μg/mL)和齐墩果酸(12.5μg/mL)。研究表明,炔类化合物3和4均具有较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抑制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计算化合物3和4分别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与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本论文首次采用双靶点对华泽兰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抗糖尿病活性及构效研究,发现化合物3和4可作为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泽兰 化学成分 抗糖尿病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叶木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娜 郭志勇 +2 位作者 李在留 涂璇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96-99,共4页
掌叶木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对掌叶木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大孔树脂、反相常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技术对掌叶木叶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从掌叶木叶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和3个黄酮... 掌叶木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对掌叶木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大孔树脂、反相常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等技术对掌叶木叶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从掌叶木叶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和3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7 S,8 R)-二氢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1)、松脂-4-O-β-D-葡萄糖苷(2)、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e(1→2)-β-D-gluco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3)、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e(1→2)-α-L-Rhamno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4)、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e(1→2)-α-L-Rhamnpyranoside-7-O-α-L-Rhamnopyranoside(5).这些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化学成分 木脂素 黄酮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