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中试发酵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肖泽涛 李啸 +3 位作者 张小龙 叶晗 谈亚丽 裴宇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68,共5页
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的细胞积累展开中试发酵,并且在其培养过程中研究菌体的生长情况以及呼吸参数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摇瓶和3 L发酵罐的分批培养,从6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确定了马克斯克鲁维... 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的细胞积累展开中试发酵,并且在其培养过程中研究菌体的生长情况以及呼吸参数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摇瓶和3 L发酵罐的分批培养,从6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确定了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株F#在生长方面更具优势。利用带有尾气分析仪的50 L发酵罐对菌株F^#进行分批培养和流加培养,确定了菌株F^#存在Crabtree效应。并且通过线上监测呼吸商(RQ)、发酵液pH和溶氧的变化情况,以合适的补料工艺减弱了菌株F#的Crabtree效应,培养12 h后细胞干质量达(54.37±3.3)g/L,实现了细胞的大量积累,对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工业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中试发酵 Crabtree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优化50 L发酵罐空气分布器实现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2
2
作者 谈亚丽 李啸 +2 位作者 张小龙 杜维力 熊蓉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7期117-120,共4页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50 L反应器内空气分布器进行模拟计算,获取流场特性后,提出两种优化的空气分布器设计,以配置原有空气分布器的50 L发酵罐作为对照组,进行3组平行发酵验证,培养马克斯克鲁维酵母NAQ...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50 L反应器内空气分布器进行模拟计算,获取流场特性后,提出两种优化的空气分布器设计,以配置原有空气分布器的50 L发酵罐作为对照组,进行3组平行发酵验证,培养马克斯克鲁维酵母NAQU Plateau KM-Ⅵ10 h,采用优化后空气分布器的实验组菌体生物量最大值可达63.9 g/L,相比于对照组,菌体量提高9.89%。因此,将50 L反应器内原有的单管式空气分布器优化成双层圆环形构造,能明显改善反应器供氧性能和发酵液中的氧传质效率,从而解决了典型好氧型微生物在实现高密度发酵过程的中的溶氧限制问题,同时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高密度培养及产业化放大提供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高密度发酵 CFD模拟 混合传质 空气分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馒头中腐败霉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庆宇 李啸 +5 位作者 宋宜兵 胡新平 刘玲彦 谈亚丽 王帅静 程奔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发霉馒头中分离主要腐败霉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以分离得到的腐败霉菌为指示菌,从实验室保藏乳酸菌中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对其发酵上清液中抑菌物质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并将其应...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发霉馒头中分离主要腐败霉菌,并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以分离得到的腐败霉菌为指示菌,从实验室保藏乳酸菌中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对其发酵上清液中抑菌物质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馒头的防腐。结果表明,分离到两株主要腐败霉菌,经鉴定分别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抑制霉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其发酵上清液对温度、过氧化氢酶、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均不敏感,在p H为3~4时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初步推测L. plantarum LP-1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为主要抑菌物质。利用L. plantarum LP-1发酵制备酸面团,酸面团添加量为40%时,防霉效果与0.5 g/kg脱氢乙酸钠相当,37℃防霉效期可达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霉菌 馒头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冯雪娜 李啸 +3 位作者 李建华 谈亚丽 王庆宇 王帅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以红茶浸提液为发酵基质,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制备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蔗糖、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并比较红... 以红茶浸提液为发酵基质,接种植物乳杆菌种子液进行发酵制备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对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蔗糖、茶多酚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及风味物质,并比较红茶浸提液发酵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pH值由4.97降至3.16,总酸由0.15 g/L升至2.38 g/L,蔗糖含量由0.90 g/L降至0.34 g/L;茶多酚含量由15.1 g/L减少至10.6 g/L,游离氨基酸含量由0.921 g/100 g提升至1.175 g/100 g,发酵前后分别检出88和9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乳酸菌发酵红茶饮料较红茶浸提液营养成分更加丰富,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发酵茶饮料 香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