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单宁酶黑曲霉菌株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东旭 李忠辉 +3 位作者 张子恒 王昕 龚大春 石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H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的最佳条件为孢子浓度3×10^(6) CFU/mL、诱变功率100 W、气量10 L/min、间距2 mm、诱变时间240 s。经平板显色初步筛选得到49株诱变菌,并通过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稳定的突变株LH2301,其单宁酶的酶活力达到2.292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7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5 g/L葡萄糖,21 g/L酵母浸粉,初始pH 4.0,接种量为3.5%,单宁酸质量浓度为20 g/L,酶活力水平可提升至6.105 U/mL。对诱变株所产单宁酶进行了初步表征,其分子质量为90 kDa,当温度处于40~50℃,pH值为3.0~5.0时,该酶展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0,金属离子Ca^(2+)、K^(+)、Al^(3+)对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丰富了单宁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单宁酶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单宁酶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孔帅 方应浩 +4 位作者 周航 许鹏飞 杨潇 任立伟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6,共7页
L-异亮氨酸作为三大支链氨基酸之一,在食品、牲畜饲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选育优良的生产菌种和优化发酵控制工艺有助于提高L-异亮氨酸的产量。该文对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 L-异亮氨酸作为三大支链氨基酸之一,在食品、牲畜饲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选育优良的生产菌种和优化发酵控制工艺有助于提高L-异亮氨酸的产量。该文对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现状以及发酵控制工艺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后续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生产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 生物合成 菌种选育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魔芋低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金玲 张丹阳 +3 位作者 樊雪莲 吕育财 田毅红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127,共5页
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从种植魔芋土壤中定向筛选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并研究了该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 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从种植魔芋土壤中定向筛选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并研究了该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编号为G1,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确定魔芋低聚糖制备的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50 U/g魔芋葡甘聚糖(KGM),酶解p H值6.5,酶解温度55℃;当KGM质量浓度为10 g/L,酶解时间2 h时,还原糖转化率为51.6%;当KGM质量浓度为30 g/L,酶解时间4 h时,还原糖转化率仍可达到46.9%,表明该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利用薄层层析(TLC)定性分析酶解产物主要为三糖及三糖以上的低聚糖。该研究为实现酶法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魔芋胶 筛选 葡甘露低聚糖 酶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工艺
4
作者 何小艳 郭倩 +4 位作者 胡骏鹏 谢智文 马东旭 龚大春 涂志英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共6页
β-葡萄糖苷酶是秸秆糖化的关键酶之一,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适宜的诱导剂种类及浓度;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从影响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10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关键因素(玉米芯加量、甘... β-葡萄糖苷酶是秸秆糖化的关键酶之一,以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评价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适宜的诱导剂种类及浓度;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从影响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10个因素中筛选出3个关键因素(玉米芯加量、甘蔗渣加量、发酵温度);最后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芯加量30.75%、甘蔗渣加量33.58%、诱导剂槐糖浓度16 mmol·L^(-1)、液固比2.0∶1(mL∶g)、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 d、湿度85%、种龄2 d、接种量25%、初始pH值4.8,在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14.3 U·mL^(-1),较优化前提高了66%,为黑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苷酶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金玲 陈程鹏 +4 位作者 周一郎 陈红吉 吕育财 任立伟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87,共5页
利用硫酸铵盐析、季氨乙基-琼脂糖凝胶FF(Q-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苯基-琼脂糖凝胶6 FF(Phenyl-Sepharose 6 FF)疏水层析和丁基-琼脂糖凝胶HP(But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对黑曲霉来源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 利用硫酸铵盐析、季氨乙基-琼脂糖凝胶FF(Q-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苯基-琼脂糖凝胶6 FF(Phenyl-Sepharose 6 FF)疏水层析和丁基-琼脂糖凝胶HP(But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对黑曲霉来源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其分子质量,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质量约为116 k Da的β-葡萄糖苷酶,纯化倍数达到50.39倍,回收率为4.65%,比酶活为103.80 U/mg,该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温度30~50℃,pH 2.0~8.0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苷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中羰基还原酶双水相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伟 刘云 +3 位作者 余华顺 戴秋红 姚鹃 龚大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粗酶液中羰基还原酶的工艺,考察了无机盐种类、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羰基还原酶纯化倍数的影响。确定... 研究了聚乙二醇(PEG)/硫酸铵[(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粗酶液中羰基还原酶的工艺,考察了无机盐种类、PEG分子量及其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羰基还原酶纯化倍数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双水相萃取条件为:(NH4)2SO4质量分数15%、PEG1000质量分数19%、萃取温度16℃、萃取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羰基还原酶的纯化倍数可达6倍。为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中羰基还原酶在手性化合物的绿色合成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 羰基还原酶 PEG/(NH4)2SO4 双水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青霉产核酸酶P1菌种高效选育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美娟 郭金玲 +6 位作者 田毅红 雷生姣 吕育财 余华顺 姚鹃 王栋 龚大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2期33-37,共5页
为了提高产核酸酶P1菌种的筛选效率,研究了甲苯胺蓝-RNA(TB-RNA)平板筛选方法 ,考察了溶剂体系、甲苯胺蓝浓度、底物RNA浓度等对TB-RNA平板上核酸酶P1酶解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苯胺蓝浓度为2.0×10^(-4)mol·L^(-1)、底物RN... 为了提高产核酸酶P1菌种的筛选效率,研究了甲苯胺蓝-RNA(TB-RNA)平板筛选方法 ,考察了溶剂体系、甲苯胺蓝浓度、底物RNA浓度等对TB-RNA平板上核酸酶P1酶解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苯胺蓝浓度为2.0×10^(-4)mol·L^(-1)、底物RNA浓度为0.1%时,于超滤水体系中29℃恒温培养,紫外诱变12h,核酸酶P1的酶活与酶解圈直径呈正相关关系。以酶解圈与菌落直径比1.71为指标,从116株诱变菌株中筛选出10株菌株;经过后期发酵验证,选育出6株优势菌株;通过发酵及遗传稳定性考察,6#菌株的酶活最高,为390U·mL^(-1),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9%。为工业化生产快速选育菌株提供了高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核酸酶P1 甲苯胺蓝 高效筛选 紫外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均质破碎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伟 杨锟 +4 位作者 梅子龙 余华顺 戴秋红 任立伟 龚大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8期33-35,共3页
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的高压均质破碎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考查了均质温度、酵母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酵母细胞破碎得到的酮基还原酶的酶活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均质压力>酵母质量分数>均质温度... 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的高压均质破碎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考查了均质温度、酵母质量分数、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酵母细胞破碎得到的酮基还原酶的酶活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均质压力>酵母质量分数>均质温度>均质次数,其中均质压力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破碎的显著性因素,最佳破碎工艺为均质温度6℃,酵母质量分数20%,均质压力180MPa,均质次数为3次。经过验证试验,采用高压均质破碎酵母细胞的方法可得到粗酶液酶活1.572U/mL,比优化前提高1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 均质 破碎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油脂皮状丝孢酵母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许鹏飞 郭金玲 +2 位作者 吕育财 涂璇 龚大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研究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时间对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致死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芝麻酚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的抑制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选育高产油脂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ARTP的40 s诱变后,接种... 研究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时间对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致死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芝麻酚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的抑制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选育高产油脂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ARTP的40 s诱变后,接种到质量浓度为0. 15 mg/m L的芝麻酚培养基中28℃培养2 d,筛选出生长旺盛的菌株,然后接种到48孔液体培养基培养,并利用96孔板尼罗红荧光染色对培养菌株进行高通量筛选,选育出一株高产油脂菌株Trichosporon cutaneum A1。该菌株较原始菌株的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41. 6%、123. 1%、57. 4%,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原始菌株相同,均为十六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说明建立的芝麻酚抗性筛选和荧光标记高通量筛选相结合的ARTP选育方法是可行的,为其他产油脂菌株的筛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芝麻酚抗性标记 荧光标记高通量筛选 微生物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香溪河沉积物厌氧氨氧化菌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折红 李月秋 +6 位作者 皮海廷 左群 王思雅 侯宇宁 李静 李宁 吕育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4,共5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时空分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香溪河5位点沉积物中AnAOB丰度,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理化因子对AnAOB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溪河沉积物中存在AnAOB,丰度介... 为了解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时空分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香溪河5位点沉积物中AnAOB丰度,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理化因子对AnAOB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溪河沉积物中存在AnAOB,丰度介于1.45×10^(4)~3.16×10^(9)g^(-1),不同位点不同时间AnAOB的数量有较大变化。时间上(2016年沉积物0~10 cm),5位点的AnAOB丰度皆在秋季最高,a和e位点显示同样的分布规律,即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空间上(0~2 cm),2016年春冬两季AnAOB丰度在e位点最高,夏秋两季在d位点最高。2017年香溪河沉积物AnAOB丰度为b>a>e>c>d,夏季e>c>d>a>b,冬季c>d>e>b>a;d和e位点(0~10 cm)有随着沉积物深度增加,AnAOB丰度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证实,AnAOB丰度与沉积物中总氮(TN)(P<0.01)、硝态氮和有机碳(TOC)(P<0.05)浓度显著相关;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证明不同理化因子和不同季节下AnAOB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OB 实时荧光qPCR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工艺对资丘木瓜酵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梅子龙 陈润杰 +5 位作者 王旺 陈欢 胡娅 许鹏飞 吕育财 龚大春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2期28-32,共5页
以药食两用的资丘木瓜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酵母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酵母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3种工艺制备木瓜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3种清除自由基能力、淀粉酶和有机... 以药食两用的资丘木瓜为主要原料,采用自然发酵、酵母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酵母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先后顺序接种发酵3种工艺制备木瓜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3种清除自由基能力、淀粉酶和有机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工艺制得的木瓜酵素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在80%以上,其中自然发酵制备的酵素清除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工艺相对稳定;人工接种-嗜热链球菌后可以提高木瓜酵素清除DPPH·和O2-·的能力,分别提高30%和10%;自然发酵的淀粉酶活力最高,大约是人工接种的2号和3号发酵工艺的3倍,有机酸含量也最高,但人工接种发酵工艺所制得酵素产品活菌数比自然发酵的高,其中3号发酵工艺所得酵素产品的益生菌数量是自然发酵的2倍多,2号和3号发酵工艺中增加了乙酸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 人工接种发酵 木瓜酵素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解纤维素产甲烷菌群的富集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折红 沈菡 +7 位作者 王思雅 皮海廷 侯宇宁 吕育财 龚大春 任立伟 郭金玲 李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7-23,共7页
以获得1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产甲烷菌群为目的,以蔬菜厌氧消化液、糖蜜厌氧消化液和池塘沉积物底泥为菌株来源,55℃条件下,以滤纸为碳源进行继代培养,检测其甲烷含量,最终获得1组有效分解纤维素的产甲烷菌群。该菌群能够有效分解滤纸,相... 以获得1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产甲烷菌群为目的,以蔬菜厌氧消化液、糖蜜厌氧消化液和池塘沉积物底泥为菌株来源,55℃条件下,以滤纸为碳源进行继代培养,检测其甲烷含量,最终获得1组有效分解纤维素的产甲烷菌群。该菌群能够有效分解滤纸,相对分解率可达67.3%,培养7 d甲烷累积产量可达46.5%(体积分数),培养第3天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活性最高值为26.3 U/mL。有机酸中乙酸产量最高,7 d累积量为2.7 g/L。基于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古菌。细菌菌群主要由Lutispora、好氧芽胞杆菌属(Aeribacillus)、解硫胺素杆菌属(Aneurinibacillus)、共生小杆菌属(Symbio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等组成,其中Lutispora为优势菌群,占细菌总丰度的11.04%。古菌菌群主要包括甲烷嗜热杆菌属(Methanothermobacter)、甲烷丝状菌属(Methanothrix)、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等,其中甲烷嗜热杆菌属为优势古菌菌群,占古菌总丰度的99.82%。这组高效降解纤维素的产甲烷菌群可通过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实现纤维素的降解和甲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厌氧发酵 纤维素降解 产甲烷 16S r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润肠通便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一帆 肖萌 +6 位作者 苏香萍 邹坤 刘玲彦 谈亚丽 李啸 杨静 郑泽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9-337,共9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西藏来源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鼠便秘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首先将160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株实验菌株(T1-5、T1-7、T1-9、T1-d、5B-1)组和6108对照菌株组做润肠... 本文主要研究了西藏来源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鼠便秘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首先将160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株实验菌株(T1-5、T1-7、T1-9、T1-d、5B-1)组和6108对照菌株组做润肠通便实验,每组10只,其中A组80只用于测定小鼠小肠推进率,B组80只用于排便情况测定。然后挑选润肠通便效果好的菌株T1-5、T1-9、5B-1进行肠道菌群调节的检测,实验小鼠为雄性BALB/c小鼠共24只,分为空白组、T1-5组、T1-9组和5B-1组,每组6只。润肠通便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T1-9和5B-1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1-9组和5B-1组首次红便时间显著缩短(P<0.01);T1-9组、5B-1组以及对照菌株6108组6 h的排便颗粒数显著增加(P<0.05);T1-9组和6108组的粪便湿重显著提高(P<0.01、P<0.05)。肠道菌群调节实验的测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三组益生菌组T1-5、T1-9、5B-1有益菌乳杆菌科、理研菌科丰度明显增加,其中5B-1组有益菌普雷沃氏菌科丰度也明显增加。因此菌株T1-5、T1-9、5B-1能够促进肠道蠕动,也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发挥缓解小鼠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便秘 润肠通便 肠道菌群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的生长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华军 刘云 +5 位作者 王亚宁 邱勇 余华顺 戴秋红 姚鹃 龚大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营养元素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MgSO_40.8g·L^(-1)、(NH_4)_2HPO_4 16g·L^(-1)、蔗糖25.98g·L^(-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营养元素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生长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MgSO_40.8g·L^(-1)、(NH_4)_2HPO_4 16g·L^(-1)、蔗糖25.98g·L^(-1)、酵母浸粉12g·L^(-1),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5.0,最适通风量为3.0L·min^(-1),在此条件下,菌体量比优化前提高110%。该研究为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7330 生长特性 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对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效果
15
作者 刘云 王伟 +6 位作者 郭金玲 任立伟 罗华军 余华顺 戴秋红 姚鹃 龚大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2期17-21,共5页
通过对接模拟和催化转化实验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对10种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催化对芳环取代乙酮类底物的光学选择性优于脂环取代乙酮类底物,对氨基苯乙酮的光学选择性最... 通过对接模拟和催化转化实验研究了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对10种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催化对芳环取代乙酮类底物的光学选择性优于脂环取代乙酮类底物,对氨基苯乙酮的光学选择性最高,与模拟对接预测的结合能大小一致;从催化剂周转数来看,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对10种不同取代基乙酮类底物的催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对氯苯乙酮=邻氯苯乙酮>1-萘乙酮>对氨基苯乙酮>环戊基乙酮>环己基乙酮>邻氨基苯乙酮>1-(1H-茚-4-基)乙酮>苯乙酮>环丙基乙酮,与对接模拟预测有一定差距。说明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整细胞的催化能力除了与结合能有关外,还与细胞的渗透性、反应溶剂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 乙酮类底物 底物适应性 催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L-异亮氨酸谷氨酸棒杆菌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孔帅 陈敏 +5 位作者 郑美娟 许鹏飞 吕育财 谢飞 周宜平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79,共4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菌株23798经过ARTP诱变处理180s后,经0.4mg/mL磺胺胍抗性筛选、多孔板高通量筛选、发酵培养复筛,选育出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1。该菌株在摇瓶中发酵培养48h,L-异亮氨酸产量达18.5g/L,比原始菌株提高62.03%,且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磺胺胍抗性标记 高通量筛选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皮状丝孢酵母产油脂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鹏飞 程志敏 +4 位作者 胡裕升 朱玉博 杨锟 任立伟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8,共5页
以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为出发菌株,对其产油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以油脂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外源因子对油脂产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以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为出发菌株,对其产油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以油脂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外源因子对油脂产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97.6 g/L、玉米浆干粉4.4 g/L、乙酸钠0.09 g/L。在该优化条件下,皮状丝孢酵母的油脂产量达到了14.4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培养基 响应面法 微生物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Cr(Ⅵ)还原菌群YEM001的培养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月秋 吕育财 +2 位作者 龚大春 任立伟 李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60-68,共9页
铬(C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钢铁、鞣革、印染等领域的重要工业原料,由此而带来的Cr(Ⅵ)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重金属污染之一。YEM001是一组能有效还原污泥和垃圾渗滤液中的Cr(Ⅵ),实现Cr(Ⅵ)污染生物修复的微生物菌群。然而菌群的扩大培养成... 铬(C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钢铁、鞣革、印染等领域的重要工业原料,由此而带来的Cr(Ⅵ)污染已成为我国主要重金属污染之一。YEM001是一组能有效还原污泥和垃圾渗滤液中的Cr(Ⅵ),实现Cr(Ⅵ)污染生物修复的微生物菌群。然而菌群的扩大培养成为YEM001进一步应用的障碍。以优化菌群YEM001培养工艺条件为目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对YEM001菌群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以淀粉为碳源,YEM001能实现快速稳定的生长。优化后的YEM001菌群培养基为淀粉10 g/L,氯化铵3 g/L,硫酸镁2 g/L,酵母浸粉1 g/L。通过对搅拌转速、pH、通气等的调控,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28℃、pH值7.5、不通入空气、搅拌转速50 r/min。在该条件下,YEM001的培养液OD_(600)值可达1.91,且在60 h内能够完全还原100 mg/L Cr(Ⅵ)。通过成本分析,优化后每100 L培养基价格降低了38.11元,较优化前成本降低5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菌群 六价铬/Cr(Ⅵ) 还原 微生物修复 正交实验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