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孔帅 方应浩 +4 位作者 周航 许鹏飞 杨潇 任立伟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6,共7页
L-异亮氨酸作为三大支链氨基酸之一,在食品、牲畜饲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选育优良的生产菌种和优化发酵控制工艺有助于提高L-异亮氨酸的产量。该文对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 L-异亮氨酸作为三大支链氨基酸之一,在食品、牲畜饲料和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生产L-异亮氨酸最主要的方法,选育优良的生产菌种和优化发酵控制工艺有助于提高L-异亮氨酸的产量。该文对L-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现状以及发酵控制工艺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后续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异亮氨酸的生产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 生物合成 菌种选育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魔芋低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金玲 张丹阳 +3 位作者 樊雪莲 吕育财 田毅红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127,共5页
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从种植魔芋土壤中定向筛选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并研究了该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 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从种植魔芋土壤中定向筛选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并研究了该β-甘露聚糖酶水解魔芋胶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胞外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编号为G1,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确定魔芋低聚糖制备的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50 U/g魔芋葡甘聚糖(KGM),酶解p H值6.5,酶解温度55℃;当KGM质量浓度为10 g/L,酶解时间2 h时,还原糖转化率为51.6%;当KGM质量浓度为30 g/L,酶解时间4 h时,还原糖转化率仍可达到46.9%,表明该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利用薄层层析(TLC)定性分析酶解产物主要为三糖及三糖以上的低聚糖。该研究为实现酶法制备魔芋低聚糖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魔芋胶 筛选 葡甘露低聚糖 酶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金玲 陈程鹏 +4 位作者 周一郎 陈红吉 吕育财 任立伟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87,共5页
利用硫酸铵盐析、季氨乙基-琼脂糖凝胶FF(Q-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苯基-琼脂糖凝胶6 FF(Phenyl-Sepharose 6 FF)疏水层析和丁基-琼脂糖凝胶HP(But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对黑曲霉来源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 利用硫酸铵盐析、季氨乙基-琼脂糖凝胶FF(Q-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层析、苯基-琼脂糖凝胶6 FF(Phenyl-Sepharose 6 FF)疏水层析和丁基-琼脂糖凝胶HP(Butyl-Sepharose HP)疏水层析对黑曲霉来源β-葡萄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其分子质量,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质量约为116 k Da的β-葡萄糖苷酶,纯化倍数达到50.39倍,回收率为4.65%,比酶活为103.80 U/mg,该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温度30~50℃,pH 2.0~8.0之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苷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油脂皮状丝孢酵母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许鹏飞 郭金玲 +2 位作者 吕育财 涂璇 龚大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研究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时间对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致死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芝麻酚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的抑制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选育高产油脂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ARTP的40 s诱变后,接种... 研究了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时间对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致死率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芝麻酚对皮状丝孢酵母生长的抑制程度,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选育高产油脂菌株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ARTP的40 s诱变后,接种到质量浓度为0. 15 mg/m L的芝麻酚培养基中28℃培养2 d,筛选出生长旺盛的菌株,然后接种到48孔液体培养基培养,并利用96孔板尼罗红荧光染色对培养菌株进行高通量筛选,选育出一株高产油脂菌株Trichosporon cutaneum A1。该菌株较原始菌株的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分别提高了41. 6%、123. 1%、57. 4%,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原始菌株相同,均为十六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说明建立的芝麻酚抗性筛选和荧光标记高通量筛选相结合的ARTP选育方法是可行的,为其他产油脂菌株的筛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芝麻酚抗性标记 荧光标记高通量筛选 微生物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润肠通便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左一帆 肖萌 +6 位作者 苏香萍 邹坤 刘玲彦 谈亚丽 李啸 杨静 郑泽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9-337,共9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西藏来源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鼠便秘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首先将160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株实验菌株(T1-5、T1-7、T1-9、T1-d、5B-1)组和6108对照菌株组做润肠... 本文主要研究了西藏来源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鼠便秘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首先将160只雄性昆明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5株实验菌株(T1-5、T1-7、T1-9、T1-d、5B-1)组和6108对照菌株组做润肠通便实验,每组10只,其中A组80只用于测定小鼠小肠推进率,B组80只用于排便情况测定。然后挑选润肠通便效果好的菌株T1-5、T1-9、5B-1进行肠道菌群调节的检测,实验小鼠为雄性BALB/c小鼠共24只,分为空白组、T1-5组、T1-9组和5B-1组,每组6只。润肠通便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T1-9和5B-1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1-9组和5B-1组首次红便时间显著缩短(P<0.01);T1-9组、5B-1组以及对照菌株6108组6 h的排便颗粒数显著增加(P<0.05);T1-9组和6108组的粪便湿重显著提高(P<0.01、P<0.05)。肠道菌群调节实验的测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三组益生菌组T1-5、T1-9、5B-1有益菌乳杆菌科、理研菌科丰度明显增加,其中5B-1组有益菌普雷沃氏菌科丰度也明显增加。因此菌株T1-5、T1-9、5B-1能够促进肠道蠕动,也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发挥缓解小鼠便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便秘 润肠通便 肠道菌群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单宁酶黑曲霉菌株的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6
作者 马东旭 李忠辉 +3 位作者 张子恒 王昕 龚大春 石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年第12期115-122,共8页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 单宁酶是水解单宁物质的生物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行业。黑曲霉作为生产单宁酶的重要微生物,需要通过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进一步提升产酶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结果表明,初始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H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tmospheric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的最佳条件为孢子浓度3×10^(6) CFU/mL、诱变功率100 W、气量10 L/min、间距2 mm、诱变时间240 s。经平板显色初步筛选得到49株诱变菌,并通过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产酶稳定的突变株LH2301,其单宁酶的酶活力达到2.292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27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5 g/L葡萄糖,21 g/L酵母浸粉,初始pH 4.0,接种量为3.5%,单宁酸质量浓度为20 g/L,酶活力水平可提升至6.105 U/mL。对诱变株所产单宁酶进行了初步表征,其分子质量为90 kDa,当温度处于40~50℃,pH值为3.0~5.0时,该酶展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0,金属离子Ca^(2+)、K^(+)、Al^(3+)对其酶活力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丰富了单宁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单宁酶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单宁酶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 发酵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产L-异亮氨酸谷氨酸棒杆菌 被引量:13
7
作者 孔帅 陈敏 +5 位作者 郑美娟 许鹏飞 吕育财 谢飞 周宜平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79,共4页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23798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以磺胺胍抗性和氨基酸与茚三酮特异显色为筛选标记,以期得到高产L-异亮氨酸的诱变谷氨酸棒杆菌,并对其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菌株23798经过ARTP诱变处理180s后,经0.4mg/mL磺胺胍抗性筛选、多孔板高通量筛选、发酵培养复筛,选育出一株高产L-异亮氨酸诱变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1。该菌株在摇瓶中发酵培养48h,L-异亮氨酸产量达18.5g/L,比原始菌株提高62.03%,且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磺胺胍抗性标记 高通量筛选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皮状丝孢酵母产油脂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2
8
作者 许鹏飞 程志敏 +4 位作者 胡裕升 朱玉博 杨锟 任立伟 龚大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8,共5页
以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为出发菌株,对其产油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以油脂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外源因子对油脂产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以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为出发菌株,对其产油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研究。以油脂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外源因子对油脂产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97.6 g/L、玉米浆干粉4.4 g/L、乙酸钠0.09 g/L。在该优化条件下,皮状丝孢酵母的油脂产量达到了14.4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状丝孢酵母 培养基 响应面法 微生物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