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醇热法BiOCl微米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雯雯 刘亚威 +3 位作者 张昌远 黄祥平 毛峰 杨学林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采用醇热法以Bi(NO3)3.5H2O、TiCl3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合成了BiOCl微米球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估算出能隙大小约为2.58eV.结果表明,该样品为球状物并且在降解染... 采用醇热法以Bi(NO3)3.5H2O、TiCl3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合成了BiOCl微米球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估算出能隙大小约为2.58eV.结果表明,该样品为球状物并且在降解染料上具有良好的效率,65min以内对罗丹明B(RhB)的脱色率高达94%以上,优于P25在紫外光下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l P25 光催化 RH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温度对(a-C∶Fe)/Al_2O_3/Si结构光电转换效应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谭新玉 刘琴琴 +1 位作者 石玉洁 田兴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2-386,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n-Si(100)衬底上制备氧化铝膜(Al2O3)和不同温度下的铁掺杂非晶碳薄膜(a-C∶Fe)。I-V特性曲线表明:制备的a-C∶Fe/Al2O3/Si异质结结构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和光伏效应,碳膜的制备温度对a-C∶Fe/Al2O3/Si结构电池光伏...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n-Si(100)衬底上制备氧化铝膜(Al2O3)和不同温度下的铁掺杂非晶碳薄膜(a-C∶Fe)。I-V特性曲线表明:制备的a-C∶Fe/Al2O3/Si异质结结构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和光伏效应,碳膜的制备温度对a-C∶Fe/Al2O3/Si结构电池光伏性能有显著影响。合适的沉积温度能显著增大异质结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进而增大异质结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碳膜制备温度为350℃时,异质结获得最佳光电转换效率。当制备温度超过350℃时,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大幅度减小。通过对a-C∶Fe膜的拉曼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非晶碳膜的结构经历了从类金刚石向类石墨化的转变,从而对电池的光电转换特性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温度 光伏效应 非晶碳膜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二氧化硅层对二极管辅助硅基磁电阻效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源 谭新玉 朴红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98-101,共4页
本文制备了二极管辅助的晶体硅磁阻(magnetoresistance,MR)器件,研究了界面二氧化硅层的磁阻放大作用及器件在硅基磁电子器件中的可能应用.通过有与无二氧化硅层的实验对比,发现引入二氧化硅层后器件的磁阻在室温和1.2T磁场下达到了527%... 本文制备了二极管辅助的晶体硅磁阻(magnetoresistance,MR)器件,研究了界面二氧化硅层的磁阻放大作用及器件在硅基磁电子器件中的可能应用.通过有与无二氧化硅层的实验对比,发现引入二氧化硅层后器件的磁阻在室温和1.2T磁场下达到了527%,磁阻性能提升了76%以上.通过对无磁场作用下伏安特性的测量,证明了氧化硅层的引入增加了界面电阻,通过等效电路分析,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这项工作将为硅基磁电子器件的可能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阻 二氧化硅 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磁性坡莫合金纳米环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4
作者 曾帅 郭振刚 潘礼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1-23,42,共4页
铁磁性纳米环是一种纳米尺寸的环状实体,由于具备高密度磁存储的能力,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存储器——磁随机存储器(MRAM)的重要结构单元。利用聚苯乙烯微球模板法制备了单分散的坡莫合金Ni75Fe25(NiFe)纳米环,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铁磁性纳米环是一种纳米尺寸的环状实体,由于具备高密度磁存储的能力,被认为是下一代高性能存储器——磁随机存储器(MRAM)的重要结构单元。利用聚苯乙烯微球模板法制备了单分散的坡莫合金Ni75Fe25(NiFe)纳米环,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纳米环的分布情况;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NiFe纳米环的磁化曲线,显示出两种磁状态,即涡旋态(Vortex state)和双畴态(Onion state),并利用OOMMF软件对NiFe纳米环的磁化翻转过程进行微磁模拟,观察到纳米环不同磁化状态下的自旋组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环 聚苯乙烯微球模板 涡旋态 微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产木聚糖酶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瑞 张超 +3 位作者 李小娟 田辉 赵儒铭 龚大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里氏木霉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乳糖、玉米浆和KH2PO4。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 采用响应面法对里氏木霉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乳糖、玉米浆和KH2PO4。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乳糖45.13g/L,玉米浆15.94g/L,(NH4)2SO43g/L,KH2PO42.73g/L,MgSO4·7H2O0.8g/L,无水CaCl20.6g/L,吐温-801mL/L时,木聚糖酶最大理论酶活为855.01U/mL。经5次平行实验验证,实际平均酶活与预测酶活相近,比优化之前的酶活提高了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木聚糖酶 培养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容纳米Ni(OH)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亚威 赵雯雯 +3 位作者 张昌远 黄祥平 毛峰 杨学林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611,共6页
以草酸和乙酸镍为原料,通过低温固相法合成前驱体(NiC2O4.2H2O)粉末。用此前驱体粉末与固态NaOH混合并充分研磨制得纳米Ni(OH)2粉末。经SEM、XRD测试表明,制得的纳米Ni(OH)2粉末是平均粒径约为12nm的β-Ni(OH)2。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 以草酸和乙酸镍为原料,通过低温固相法合成前驱体(NiC2O4.2H2O)粉末。用此前驱体粉末与固态NaOH混合并充分研磨制得纳米Ni(OH)2粉末。经SEM、XRD测试表明,制得的纳米Ni(OH)2粉末是平均粒径约为12nm的β-Ni(OH)2。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谱研究Ni(OH)2电极的电化学电容特性。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其比电容高达2271F.g-1,且经多次循环后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低温固相法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氧化爆破副产物对酿酒酵母的生长和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娟 黄瑞 +3 位作者 张超 李志军 赵儒铭 龚大春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4-67,74,共5页
研究了湿氧化爆破副产物甲酸、乙酸、糠醛对酿酒酵母生长、发酵过程、糖酵解和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对于甲酸、乙酸、糠醛的最大耐受浓度分别为1.8,6.0,2.0 g/L。抑制剂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毒性依次为... 研究了湿氧化爆破副产物甲酸、乙酸、糠醛对酿酒酵母生长、发酵过程、糖酵解和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酿酒酵母对于甲酸、乙酸、糠醛的最大耐受浓度分别为1.8,6.0,2.0 g/L。抑制剂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毒性依次为甲酸>乙酸>糠醛。在1×IC80时,乙酸对酿酒酵母糖酵解和能量代谢影响最小,在2×IC80和3×IC80时,糠醛对酿酒酵母糖酵解和能量代谢影响最小,而甲酸不论在任何浓度对酿酒酵母糖酵解和能量代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乙醇相比,甲酸、乙酸、糠醛对细胞膜完整性无显著的影响,从1×IC80-3×IC80分别造成的镁离子百分比为11%-20%,5%-12%,4.5%-8.4%,对照物乙醇则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氧化爆破 酿酒酵母 甲酸 乙酸 糠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小娟 黄瑞 +2 位作者 张超 罗彬 龚大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3-167,共5页
通过向五种驯化培养基中逐渐增加抑制剂,经过23d的连续驯化后,找到一株适用于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的耐毒酵母。耐毒酵母和原始菌株在含有乙酸3.2g/L,糠醛0.8g/L,甲酸0.4g/L的培养基中生长时,耐毒酵母的乙醇产率为0.428g/g,达到理... 通过向五种驯化培养基中逐渐增加抑制剂,经过23d的连续驯化后,找到一株适用于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的耐毒酵母。耐毒酵母和原始菌株在含有乙酸3.2g/L,糠醛0.8g/L,甲酸0.4g/L的培养基中生长时,耐毒酵母的乙醇产率为0.428g/g,达到理论值的85.6%,而原始菌株产率为0.246g/g,仅达到理论值的52.8%。耐毒酵母经连续传代5次,其产乙醇性能基本保持稳定。与原始菌株相比,耐毒酵母展现了良好的耐毒性状和高效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乙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 耐毒酵母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萃取分离重组毕赤酵母碱性木聚糖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金玲 罗发燕 +1 位作者 黄瑞 龚大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72-175,共4页
利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对来源于重组毕赤酵母的碱性木聚糖酶进行了初步分离。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PEG浓度、盐种类及浓度、Na Cl加入量和p H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 4000浓度为20%,Na2HPO4浓度为18%,Na Cl浓度为0,... 利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对来源于重组毕赤酵母的碱性木聚糖酶进行了初步分离。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PEG浓度、盐种类及浓度、Na Cl加入量和p H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EG 4000浓度为20%,Na2HPO4浓度为18%,Na Cl浓度为0,p H6.0的条件下,获得最佳萃取效果,其结果为:分配系数(K)8.51,酶的活力回收率(Y)87.2%,纯化倍数(PF)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萃取 碱性木聚糖酶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风力机中基于变桨距角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凌云 张涛 孟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45-49,共5页
针对并网风力机的运行特性,在其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的动态模型基础上设计控制器.当外界风速较大,提出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风力机叶片桨距角控制器抑制多余的风能进入发电系统,维持风力发电机馈送到电网的功率稳定;当风速较低时,风力机转速... 针对并网风力机的运行特性,在其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的动态模型基础上设计控制器.当外界风速较大,提出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风力机叶片桨距角控制器抑制多余的风能进入发电系统,维持风力发电机馈送到电网的功率稳定;当风速较低时,风力机转速需要跟随风速变化,调整叶片桨距角处于捕捉最大风能位置处,保证风力机的风能转换效率最优,提高其运行效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桨距角控制 功率系数 神经网络 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玉米棒状Co_3O_4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11
作者 刘亚威 张昌远 +4 位作者 赵雯雯 黄祥平 毛峰 杨学林 樊帅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玉米棒状的Co3O4.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Co3O4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由Co3O4纳米颗粒构成,并形成明显的棒状结构.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及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得Co...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玉米棒状的Co3O4.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Co3O4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由Co3O4纳米颗粒构成,并形成明显的棒状结构.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及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得Co3O4电极在4mol.L-1电解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特性,0.5A.g-1电流密度下的单电极比容量可达310.5F.g-1,且经700次循环后,比电容衰减约为10%,库仑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溶剂热法 玉米棒状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流辅助水热法制备锂离子电池SnO_2/C负极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冬冬 杨学林 +3 位作者 郑安华 陶华超 周永涛 温兆银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以氯化亚锡(SnCl2&#183;2H2O)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原料,通过回流辅助水热法制备了SnO2/C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以氯化亚锡(SnCl2&#183;2H2O)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原料,通过回流辅助水热法制备了SnO2/C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用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EIS)和循环伏安(CV)对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纳米SnO2晶粒(5~10 nm)均匀分散在由PVP热解形成的无定形碳中.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1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为591.7mA&#183;h/g,呈现较好的循环性能.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纳米SnO2颗粒在无定形碳基体中均匀分散及无定形碳对锡颗粒体积变化的有效缓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辅助水热法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对自旋梯子化合物Sr_(14)Cu_(24)O_(41)电输运性质的影响
13
作者 陈辰 邱红梅 潘礼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33,52,共9页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Al掺杂的Sr14(Cu1-xAlx)24O41(x=0,0.01,0.02,0.03)系列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相,Al掺杂使样品晶格常数a、b发生涨落,但使晶格常数cladder逐渐减小。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Al掺杂对体系内Sr...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Al掺杂的Sr14(Cu1-xAlx)24O41(x=0,0.01,0.02,0.03)系列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单相,Al掺杂使样品晶格常数a、b发生涨落,但使晶格常数cladder逐渐减小。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Al掺杂对体系内Sr、Cu、O离子价态不存在影响,并且Al离子以+3价的形式替代了Sr14Cu24O41体系内的Cu2+,不存在其他混合价态。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半导体性,Al掺杂使体系电阻率升高。进一步分析表明所有样品存在一渡越温度Tρ,Al掺杂使Tρ发生微弱涨落。在Tρ以上,自旋梯子中单个空穴热激活对体系电导存在贡献。在Tρ以下,自旋梯子中空穴的变程跳跃电导对体系电导存在贡献。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Al掺杂使体系内单个空穴热激活能Δ以及局域态势垒参数T0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关联电子系统 自旋梯子化合物 掺杂 电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