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国大学学院地位浅析 |
李素芹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2
|
简析三峡民间文学艺术的内涵与形态 |
胡绍华
|
《理论月刊》
|
2002 |
0 |
|
3
|
“新世纪文学”的命名与理论焦虑 |
吴卫华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4
|
|
4
|
文学的泛化与短信文学的勃兴 |
吴卫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5
|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
张芹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6
|
“诗以道情性之正”--论宋代理学文学的情性观 |
邓莹辉
林继中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7
|
“新世纪文学”:历史节点、异质特征及其他 |
罗义华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2
|
|
8
|
当代三峡小说初论 |
朱华阳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1
|
|
9
|
论三峡军事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
阮荣华
|
《理论月刊》
|
2002 |
2
|
|
10
|
文学批评学科意识的学术史考察—以目录为对象 |
李建国
|
《重庆社会科学》
|
2005 |
1
|
|
11
|
也论古代文学研究与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建设 |
明见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试论三峡文化的中学语文教育价值 |
赵乔翔
|
《理论月刊》
|
2002 |
1
|
|
13
|
试论三峡影视旅游的开发 |
邓念梅
朱华阳
|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4
|
启蒙话语失效与新时期先锋文学的产生 |
吴卫华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15
|
穿越丛林的阳光——《中国文学观念论稿》述评 |
桑大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6
|
三峡水文化的精品库黄陵庙——兼论黄陵庙文物的文化价值 |
周传荣
|
《理论月刊》
|
2002 |
4
|
|
17
|
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意象的艺术世界——论东方美学与艺术的重要特征 |
邱紫华
李文斌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8
|
二十世纪屈原人格研究述论 |
彭红卫
周禾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9
|
论喜剧精神 |
胡德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20
|
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研究新视野 |
赵军
周玉清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