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大学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及回收机制的建立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志高 尹忠芹 +2 位作者 汪佳其 尹家奇 高金芳 《绿色科技》 2011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指出了垃圾分类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对建立校园分类回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校园垃圾 分类回收 回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来龙去脉、关键节点与创新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定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I0002,F0003,共11页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三十余载的风雨洗礼,其海外传播历程宛如一部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的传奇故事:从初期单部作品的偶然性外译,到网站版权的随机性出售,逐步深化到企业平台有计划地系统化输出,再到如今IP多元化“越界”传播,以及全球性联动式...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三十余载的风雨洗礼,其海外传播历程宛如一部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的传奇故事:从初期单部作品的偶然性外译,到网站版权的随机性出售,逐步深化到企业平台有计划地系统化输出,再到如今IP多元化“越界”传播,以及全球性联动式的产业化合作和全版权出海,中国网络文学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科学融入时代前沿的传播策略,在其不断蜕变与进化过程中实现奇迹般的“新质式”发展,成功地向全世界展现出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中国文化风貌。如今,“中国网文”及其IP系列作品正以包举宇内、席卷八荒的气势,覆盖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与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齐驱的“世界文娱奇观”。有鉴于此,审视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逻辑起点、“走红”历程及其发展态势,深入思考其面临的显性或隐性挑战,对于我们重新评估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得失,推动网络文学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全版权出海 AI翻译 海外原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诗人陌生化写作与异质“文学性”的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21世纪以来,随着个人化写作更趋私密,诗人们在单一叙事性或抒情性观念支配下的诗学实践也变得相对封闭,尤其是对接现实经验后,“文学性”逐渐弱化,而更具陌生化的诗意就成为诗人创作的内驱动力。在观念调整之后,有些诗人开始强调陌生化... 21世纪以来,随着个人化写作更趋私密,诗人们在单一叙事性或抒情性观念支配下的诗学实践也变得相对封闭,尤其是对接现实经验后,“文学性”逐渐弱化,而更具陌生化的诗意就成为诗人创作的内驱动力。在观念调整之后,有些诗人开始强调陌生化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重新构图与戏剧化呈现,以“脱序”书写来构成新的诗歌生产机制,同时还以反讽与戏谑式表达构建异质性的诗意。在语言与技艺层面之外,还有些诗人钟情于对各种经验的变形,以形成更丰富与复杂的“文学性”审美图景。这些观念与写作模式的变革,其意图在于以陌生化写作来建构异质性的诗歌美学,并赋予未来诗歌以更开放的探索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诗歌 陌生化写作 文学性 异质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神游与对话中行稳致远——卢桢文学批评印象
4
作者 刘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和卢桢2007年相识于天津南开园,他先我一年随罗振亚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是我的师兄。实际上,他年龄比我小,大家亲切地喊这位小师兄阿卢。卢桢的家学教养特别好,非常典型,也相当明显,他有着同代人中少见的稳重谦逊。后来,我知道他少年时... 我和卢桢2007年相识于天津南开园,他先我一年随罗振亚老师攻读博士学位,是我的师兄。实际上,他年龄比我小,大家亲切地喊这位小师兄阿卢。卢桢的家学教养特别好,非常典型,也相当明显,他有着同代人中少见的稳重谦逊。后来,我知道他少年时便是尖子生,从本科到博士,一路保送,妥妥的学霸一枚。卢桢待人接物温文尔雅,总让我联想到孔孟之道。但我想强调的是卢桢的另一面,他可爱、时尚,怀有一颗浪漫与狂野的心。我曾看过他一些模样潇洒的照片,或长发飘飘,或纵身跃起,那一瞬间的影像定格其实反映出卢桢对生活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去探索有趣的世界,去塑造有趣的灵魂,我认为这才是更真实的卢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 罗振亚 尖子生 文学批评 同代人 另一面 孔孟之道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进场到分化:场域理论视角下创造社的文学实践
5
作者 刘晓嘉 范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5,共9页
对文学史的观察,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够发现以前所未注意的历史层面,或是对早已引起重视的层面产生新的理解。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场域,包括创造社在内的诸多文学社团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对权力(或资本)的角逐,以此来确认自身的... 对文学史的观察,视角的转换往往能够发现以前所未注意的历史层面,或是对早已引起重视的层面产生新的理解。把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场域,包括创造社在内的诸多文学社团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对权力(或资本)的角逐,以此来确认自身的合法性。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审视,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学场的文学实践活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权力(或资本)的角逐。创造社进入文学场,是由其据有的资本和文学场的性质决定的。创造社在文学场的大动干戈,目的是打破权威的垄断,颠覆原有场域的结构,占据有利的位置。然而由于中国现代文学场自主性的缺乏,创造社无时无刻不受到外部权力场的规训,从而造成了组织的分化和自身的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场 创造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戏剧的生活哲学:艺术构建及思维指向
6
作者 杜雪琴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5,共7页
易卜生在众多戏剧中提倡“积极的生活哲学”,始终将人的存在作为戏剧创作的中心,时刻思考“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并成为其戏剧表达的核心思想之一。剧中人物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对有意义生命的渴望、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向往等思想的表达... 易卜生在众多戏剧中提倡“积极的生活哲学”,始终将人的存在作为戏剧创作的中心,时刻思考“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并成为其戏剧表达的核心思想之一。剧中人物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对有意义生命的渴望、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向往等思想的表达,是在戏剧所建构的多重复合立体空间的艺术传达中得以完成的,此种艺术表现手法是剧作家复合审美思维的集中呈现。生活哲学作为面向生活现实的哲学,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其根本追求。易卜生戏剧对于生活的反思与阐释,对身处现代性危机的我们可提供新的思想参照,同时也有助于开辟人类文明新境界,建立新时代的价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生活哲学 戏剧空间 复合审美思维 现代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一种动态化和成长性的行动诗学--第三代诗人经典化问题重释与反思
7
作者 刘波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9,共8页
作为1980年代重要的先锋文学思潮,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诗的反叛、激进的出场方式和特殊的文本传播途径,已经在当年及后来的经典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现象。第三代诗人以行动的力量打破了过去单一化的诗歌写作格局,在更多元的层面强化... 作为1980年代重要的先锋文学思潮,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诗的反叛、激进的出场方式和特殊的文本传播途径,已经在当年及后来的经典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别的现象。第三代诗人以行动的力量打破了过去单一化的诗歌写作格局,在更多元的层面强化了诗歌的现代意识与先锋精神,从而在青春写作的现场构成了一种行动和成长的诗学。随着第三代诗人的诗歌传播,其诗学的经典化也在刊物发表、选本运作、诗集出版和批评史乃至文学史的评价与定位中获得了逐步确立的可能性。然而,第三代诗人在从行动到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中,也因其行动大于文本的局限性,引起了很多争议,导致缺乏深度经典化的势能。第三代诗人经典化的落实,最终还是个体诗人通过持续性写作才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诗人 经典化 行动诗学 成长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史书写的史料意识与求真意志——论陆耀东的新诗史写作
8
作者 刘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9,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第二代”奠基性学人之一,陆耀东以新诗研究见长。从最早研究郭沫若、闻一多等诗人开始,他就与新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间,他致力于诗集、诗选和相关报刊等第一手资料的寻获,试图以严谨的史料意识和“水磨功夫...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第二代”奠基性学人之一,陆耀东以新诗研究见长。从最早研究郭沫若、闻一多等诗人开始,他就与新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间,他致力于诗集、诗选和相关报刊等第一手资料的寻获,试图以严谨的史料意识和“水磨功夫”写出一部堪称“信史”的新诗史。直到古稀之年,他才以毕生积累来撰写三卷本《中国新诗史(1916—1949)》。陆耀东反对以论代史,在保持求真意志中以真实细节和个体诗人作为撰史依据,致力于建构出基于史料真实的新诗情境史,这一选择打破了过去以流派和思潮来写文学史的历史格局,突出了诗人应位于新诗史的主体地位的诉求。其新诗史的撰写不仅立足于史,且同样注重诗艺本身的演进,作者对于诗人的阐释与评价客观、公允,且不乏综合性的审美判断,为新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耀东 新诗史 史料意识 求真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传清 黄婉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3,共3页
传播媒介是语言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为语言传播提供服务的同时,传播媒介又推动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传媒语言作为当代汉语最重要的社会变体,对汉语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就汉语新的语法结构的生成和新词语类缀化现... 传播媒介是语言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为语言传播提供服务的同时,传播媒介又推动或制约着语言的发展。传媒语言作为当代汉语最重要的社会变体,对汉语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就汉语新的语法结构的生成和新词语类缀化现象的形成,来分析传媒语言在汉语语法演变中所产生的作用,以揭示大众传媒语境下,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改变是汉语演变与发展的根本动因,以此引起语言研究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对传媒语言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语言 语法结构 类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的媒介“污名”现象剖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华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151,共4页
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中形成一种"污名化"现象。媒体对三峡工程的污名化表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动态性特征,其产生原因和背景复杂,既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偏执和对中国发展的心理不适,也表现了转型期的民众情... 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中形成一种"污名化"现象。媒体对三峡工程的污名化表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动态性特征,其产生原因和背景复杂,既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偏执和对中国发展的心理不适,也表现了转型期的民众情绪和社会焦虑。三峡工程污名化对我们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积极有效地予以应对和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污名化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阐释与对话精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月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97,共5页
张江先生在《强制阐释论》一文中认为当代西方文论除形式主义与新批评以外,其他理论流派与学说,基本都是以场外理论与方法来建构文学阐释的模式,侵害了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本体意义。这一概括与实际不符。除了形式主义与新批评之外,当代西... 张江先生在《强制阐释论》一文中认为当代西方文论除形式主义与新批评以外,其他理论流派与学说,基本都是以场外理论与方法来建构文学阐释的模式,侵害了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本体意义。这一概括与实际不符。除了形式主义与新批评之外,当代西方文论还存在另外一条抑制强制阐释的理论线索,这就是以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尧斯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为代表的对话与交流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对话 文本 审美对象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节展与跨文化沟通路径的建立——以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为例
12
作者 刘梁超 郭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64,共6页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对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节目策划与影片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在跨文化沟通方面的独特策略与成效,目的在于为例探讨电影节展在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认同及推动国际电影合作等...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对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节目策划与影片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在跨文化沟通方面的独特策略与成效,目的在于为例探讨电影节展在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认同及推动国际电影合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能在何种程度上发挥这些作用。本研究认为,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通过跨国界、跨文化合作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作品,以及设立独立竞赛单元、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有效提升了跨文化沟通的效果;但跨文化沟通也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领域,每部电影与每次节展都是一次带有强烈信念的交谈,其基础在于创作者对未来世界的一种愿景,这也是一个持续演进和开放未竟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节展 跨文化沟通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平遥国际电影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学的尊严与创造的可能性之间——作为新生代作家的韩东及其文学观建构
13
作者 刘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79,共6页
从20世纪80年代写诗和创办民刊《他们》,到90年代大量创作中短篇小说,再到新世纪致力于长篇小说,直至近年回归诗歌和重拾中短篇小说,中间穿插着散文、随笔写作,韩东的文学人生如同他的语言一样明晰,呈现为阶段性历程。韩东自称是个隐士... 从20世纪80年代写诗和创办民刊《他们》,到90年代大量创作中短篇小说,再到新世纪致力于长篇小说,直至近年回归诗歌和重拾中短篇小说,中间穿插着散文、随笔写作,韩东的文学人生如同他的语言一样明晰,呈现为阶段性历程。韩东自称是个隐士型作家,他虽一直坚守在文学现场,但始终与主流文坛保持距离,就像行走在一个独立的程序中,按自己的节奏填充着他的词语、想象和独特的人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作家 韩东 人生体验 《他们》 文学现场 文学观 民刊 文学人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的世界与世界的易卜生——论恩格斯关于挪威文学的评价
14
作者 杜雪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6-101,共6页
亨利克·易卜生在挪威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恩格斯对易卜生及挪威文学作出过高度评价,认为:易卜生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不仅具有首创之性格,而且趋向独立之精神,更是体现了剧作家深厚的艺术理... 亨利克·易卜生在挪威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恩格斯对易卜生及挪威文学作出过高度评价,认为:易卜生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不仅具有首创之性格,而且趋向独立之精神,更是体现了剧作家深厚的艺术理想和文化反省精神;易卜生对世界文学特别是对德国文学产生重大影响,也给其他各国文学打上深刻烙印;19世纪的挪威文学以其前所未有的繁荣姿态,与俄国文学一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具潜力的两大民族文学。恩格斯不仅准确定位易卜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肯定他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且教导我们有必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了解易卜生,并汲取其戏剧艺术内在之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易卜生 唯物辩证法 世界文学 现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兰兑斯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实践管窥——以《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为中心
15
作者 吴卫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勃兰兑斯是西方较早关注文学空间之维的批评家,他的多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尤其是第四分册《英国的自然主义》,基于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文学的生产及其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联,地理条件、地理因素对文学地方色彩呈现的影... 勃兰兑斯是西方较早关注文学空间之维的批评家,他的多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尤其是第四分册《英国的自然主义》,基于文学与地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文学的生产及其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联,地理条件、地理因素对文学地方色彩呈现的影响,以及英国作家作品和地理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勃兰兑斯首创性的批评探索,为文学地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留下了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英国的自然主义》 地理批评 恋地情结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导引
16
作者 章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7,共5页
文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功能。西方古代文论基于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再现论和表现论。从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理论看,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主题为:语言学革命与文本概念的呈出、解释学与读者地位的提升、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的死亡和意识形态概... 文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功能。西方古代文论基于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再现论和表现论。从文学活动的四要素理论看,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主题为:语言学革命与文本概念的呈出、解释学与读者地位的提升、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的死亡和意识形态概念与意义的颠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本 解释学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史视域下的左翼文学出版
17
作者 范军 刘晓嘉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与出版有密切的关联;而出版诸环节的主体,其行为又深受日常生活的影响。首先,作者、出版者、读者的日常消费生活为左翼文学出版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其次,他们通过日常交往产生情感共鸣,找到家园归宿,得以进入左翼文学... 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与出版有密切的关联;而出版诸环节的主体,其行为又深受日常生活的影响。首先,作者、出版者、读者的日常消费生活为左翼文学出版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其次,他们通过日常交往产生情感共鸣,找到家园归宿,得以进入左翼文学出版场域;最后,他们的日常生活观念深刻影响了日常消费和日常交往,进而影响到他们非日常生活层面的社会生活——左翼文学出版。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左翼文学出版虽然带有革命的印记,但亦为商业出版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学 出版 生活史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童庆炳对文学审美特征问题的探索
18
作者 边利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94-99,共6页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认为审美(情感的评价)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它质疑并纠正了以形象为文学本质特征的理论偏颇。审美特征论目的在于寻找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并从学理上解决文艺与政治的"不从属"关系问题,使文学... 童庆炳的文学审美特征论认为审美(情感的评价)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它质疑并纠正了以形象为文学本质特征的理论偏颇。审美特征论目的在于寻找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根源,并从学理上解决文艺与政治的"不从属"关系问题,使文学回归审美的、情感的诗意的空间。文学审美特征论在学术上体现出对话与整合之路,它一方面吸收了前苏联审美学派和"美在关系说"的思想精髓,而且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重情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庆炳 新时期 文学理论 审美特征 情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的道器之思与大学出版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嘉 范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1,共7页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文科建设要取得成功应道器并重,一是要为文科教育注入时代内涵;二是要保持中国特色;三是要胸怀世界。在新文科视阈下,大学出版应当把知识生产与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作为最高准则,依托大学母体,... 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文科建设要取得成功应道器并重,一是要为文科教育注入时代内涵;二是要保持中国特色;三是要胸怀世界。在新文科视阈下,大学出版应当把知识生产与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作为最高准则,依托大学母体,守望大学精神,在内容创新、载体创新和协作创新上下功夫,为新文科建设做好服务的同时,抓住契机实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学出版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英国学术与文化的若干问题--访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主任汤姆·史都汉教授
20
作者 汤姆·史都汉 章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94,共4页
题记:在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留学期间,本人参与了哲学系的学术活动和教学工作,发现英国学术场的运作机制与中国学界有诸多差异,而且,这些差异的背后,正是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所在。就英国学术场以及英国哲学的诸多问题,笔者访问了... 题记:在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留学期间,本人参与了哲学系的学术活动和教学工作,发现英国学术场的运作机制与中国学界有诸多差异,而且,这些差异的背后,正是西方文化不同于中国文化的所在。就英国学术场以及英国哲学的诸多问题,笔者访问了哲学系主任汤姆·史都汉教授。把英国学术界的若干规则对比于中国学界,不由得慨叹,中英学术界确实存在诸多差异和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系 约克大学 教学工作 学术活动 学术委员会 学术研究机构 欧陆哲学 学术造假 研究成果 大众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