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军 陈佳钰 李博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当前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整体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学科结构发展水平整体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整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细分至各学科层次维度,农学类博士研究生规模... 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当前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整体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学科结构发展水平整体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研究生教育整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细分至各学科层次维度,农学类博士研究生规模有更大扩展空间;工学类硕士研究生规模扩张更为迫切;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相对规模宜保持稳定,其博士层次规模尚需扩大。研究表明,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政策层面短期重在调整人才培养规模、中期重在补齐学科建设短板、长期重在完善招生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学科结构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经费配置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历史趋势和国际比较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海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31,共7页
优化经费结构、完善投入机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基于历史趋势和国际比较的双重视角对我国高职教育经费配置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来源结构上,政府投入占主导且持续上升,社会投入较弱,家庭投入递减;支出结构上,... 优化经费结构、完善投入机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基于历史趋势和国际比较的双重视角对我国高职教育经费配置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来源结构上,政府投入占主导且持续上升,社会投入较弱,家庭投入递减;支出结构上,资本性支出占比偏高,经常性支出尤其是教职工薪酬支出占比偏低;层次结构上,各级政府间投入责任不明确,职普教育经费结构不协调。因此,要保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多元投入机制,以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提升经常性支出尤其是教职工薪酬水平,兼顾设施设备升级等资本性支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经费 来源结构 支出结构 层次结构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内涵、特征、功能及其内容构建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德广 罗筱端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8,共6页
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基地。面对日趋激烈而又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大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力度,精心构建并设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内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基地。面对日趋激烈而又严峻的就业形势,地方高校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大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力度,精心构建并设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内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干得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影响力。文章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与功能进行了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地方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特征与功能 构建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移民的社会适应性调查 被引量:4
4
作者 彭豪祥 谭平 张国兵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99-101,共3页
文章通过采用设计的"社会适应性调查问卷",对湖北省内的468名三峡工程移民的社会适应性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移民 社会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70年变迁的历程、特点与发展思考——董泽芳教授专访 被引量:11
5
作者 董泽芳 张继平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4-22,共9页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高等教育主体根据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及自身需求在对高等教育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支配着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切活动,是判断高等教育各项活动是否合理的准则。70年来,...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高等教育主体根据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及自身需求在对高等教育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性。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支配着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切活动,是判断高等教育各项活动是否合理的准则。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发展是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前30年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改革开放后的20年具有明显的经济本位倾向,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过渡。中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变迁具有国家主导与社会推动共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互补、同步变迁与适度超前融通、正向变迁与负向变迁同在、主轴价值与多元价值共存的特点。促进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正向变迁,需要遵循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主轴价值,构建多元和谐的总体框架,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价值取向 70年变迁 以生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反求诸己”教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首晶 李松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当前德育的实效性存在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方法本身缺少“德性”。弘扬儒家“反求诸己”教育方法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改善。儒家认为,道德教育首先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教育必须首先反思教育者自己,这种真正具有“德性”意义的教育方法... 当前德育的实效性存在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方法本身缺少“德性”。弘扬儒家“反求诸己”教育方法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改善。儒家认为,道德教育首先是对教育者的要求,教育必须首先反思教育者自己,这种真正具有“德性”意义的教育方法,对于改善当前因方法造成的德育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反求诸己” 教育方法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泽芳 张继平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2,共9页
王亚南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中外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用的产物,是长期大学管理实践的升华。王亚南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丰富多彩,广泛涉及大学办学的政治立场、发展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 王亚南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其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中外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用的产物,是长期大学管理实践的升华。王亚南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丰富多彩,广泛涉及大学办学的政治立场、发展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质量建设、管理模式、用人机制、学术氛围、领导体制、管理风格等内容。从王亚南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让教育回归本分;需要以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为突破口,提升高等教育民主化水平;需要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合理定位,扬长避短,办出特色,在不同的领域争创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学术自由 育人为本 分类办学 提高质量 依法治校 民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亚南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董泽芳 纪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7,共9页
王亚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学执教和从政三十多年,形成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质量观和高校教师观等方面。在发展观上,王亚南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中国国... 王亚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大学执教和从政三十多年,形成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质量观和高校教师观等方面。在发展观上,王亚南强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与不同校情相适应;在质量观上,王亚南强调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必须处理好全面育人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制度建设与形成良好风气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为主与兼顾科学研究的关系,处理好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创造能力的关系;在教师观上,王亚南提倡勤奋治学、循序渐进、团结协作和人人平等。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改革可以从王亚南高等教育思想中汲取发展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高等教育思想 发展观 质量观 教师观 高等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亚南的大学之道及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继平 翟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4-192,共9页
王亚南在探索大学卓越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大学之道。一是强调政治固校,即大学稳步发展必须把政治摆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倡导学... 王亚南在探索大学卓越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大学之道。一是强调政治固校,即大学稳步发展必须把政治摆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倡导学术立校,即大学要找到立足之地,必须强调学术自由与学术争鸣璧联、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结合;三是致力特色兴校,即大学发展必须要认清校情,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队伍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四是实施人才强校,即大学的强大需要校长有高明的识才、育才和用才之道,才能打造人才聚集的强磁场。从王亚南的大学之道中汲取“双一流”建设力量,需要用政治固本塑魂,以学术安身立命,凭特色争奇斗艳,靠人才大展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大学之道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2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豪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年第3期211-214,共4页
对682名在校大学生同时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16PF"测试,并对652份有效答卷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所反映的16种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 对682名在校大学生同时进行"应对方式问卷"和"16PF"测试,并对652份有效答卷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所反映的16种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是与C(稳定性)、H(敢为性)、O(忧虑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这些人格特质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而与B(聪慧性)、I(敏感性)等人格特质仅在个别侧面有显著相关。经过二次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应对方式 人格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知识为中心”批判理论的批判——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层理论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首晶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0,共4页
目前,应试教育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以知识为中心",而在于把书本知识与"知识"等同起来。探索新的教育知识观是当前中国教育研究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 知识 批判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自尊与希望的交叉滞后分析
12
作者 向光璨 诸思羽 +2 位作者 牟素月 李庆庆 杜肖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80-785,共6页
目的:考察青少年自尊与希望的纵向关系并揭示其性别差异。方法:选取1982名青少年(年龄11~24岁),采用自尊量表、儿童希望量表进行为期1年3个时点(基线时间为T1,6个月后为T2,1年后为T3)的纵向评估,并使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目的:考察青少年自尊与希望的纵向关系并揭示其性别差异。方法:选取1982名青少年(年龄11~24岁),采用自尊量表、儿童希望量表进行为期1年3个时点(基线时间为T1,6个月后为T2,1年后为T3)的纵向评估,并使用交叉滞后面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3次测量中,青少年的自尊得分均与希望得分呈正相关(r=0.40~0.67);交叉滞后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尊得分与希望得分在3次测量中存在双向预测作用(β=0.09~0.22);多群组分析结果发现,3次测量中自尊的自回归通径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Waldχ^(2)=3.78~3.84),即女生自尊的自回归通径系数显著高于男生。结论:青少年的自尊与希望具有双向预测关系,在交叉滞后通径上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尊 希望 青少年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学业适应的影响——基于6个县(市)的实证调查
13
作者 汪传艳 阎静蓉 程永洲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84,共9页
合适的回流时机对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湖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6个县(市)的实地调研,运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学业适应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的... 合适的回流时机对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对湖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6个县(市)的实地调研,运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学业适应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年龄对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随着返乡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学业适应状况并未有所好转;返乡年龄的这种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50%及以上分位点处的回流儿童群体;返乡年龄除了对学业适应具有直接影响效应外,还通过影响回流儿童的返乡意愿起到间接影响作用。为缓解这一问题,流入地政府应进一步降低流动儿童的就学门槛以减少回流规模,流动儿童家庭应合理制定返乡决策,各级政府及学校应高度重视回流儿童群体并制定教育融合指导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儿童 返乡年龄 返乡时长 学业适应 教育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生活世界”知识观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14
作者 黄首晶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4,共4页
中外哲学变革的一个共同基本点是强调生活世界的根本特征是现实性,虽然知识的形成具有多环节性,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生活世界,知识只有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才有现实性,才有具体的知识。“生活世界”知识观对教育改革的重大启示是,仅囿... 中外哲学变革的一个共同基本点是强调生活世界的根本特征是现实性,虽然知识的形成具有多环节性,但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生活世界,知识只有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才有现实性,才有具体的知识。“生活世界”知识观对教育改革的重大启示是,仅囿于课堂、学校的改革不可能有完整意义的教育实践,联系生活世界,让学生获得现实的知识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活世界 现实完整的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教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
15
作者 黄首晶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2-34,共3页
"科教兴国"必先兴"科教"。当今时代实际上首先是一个教师教育的时代。发展教育首先重视教师教育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特征。中国教师教育综合性大学化不仅仅是形式的更应是内容的综合性大学化。
关键词 科教时代 教师教育时代 教师教育内容综合性大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的心理教育的社会价值
16
作者 彭豪祥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9期190-192,共3页
心理教育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重要精神运动与实践活动。心理教育开展的状况及成效,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道德、法律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质量。从社会层面,就科学的... 心理教育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重要精神运动与实践活动。心理教育开展的状况及成效,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道德、法律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质量。从社会层面,就科学的心理教育的经济、道德、法律、医疗及保健等价值,展开深入的分析,旨在唤起人们对这项教育活动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都来重视并努力开展好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教育 社会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宫剑 李晔 +3 位作者 周兵平 海曼 牛冰钰 吴旭瑶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7-253,共7页
为考察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边界条件,对50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强迫倾向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闲逛;(2)错失恐惧在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之间起中介作用;(3)关系型自我构念在强迫倾向与... 为考察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边界条件,对502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强迫倾向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闲逛;(2)错失恐惧在强迫倾向与大学生网络闲逛之间起中介作用;(3)关系型自我构念在强迫倾向与错失恐惧之间起调节作用,当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较高时,强迫倾向更容易引发错失恐惧从而导致网络闲逛。研究结果揭示了心理健康状态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对该领域的后续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闲逛 强迫倾向 错失恐惧 关系型自我构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评价与模糊综合评判模块建构
18
作者 郭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530-533,共4页
在教育信息处理系统和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来处理教育信息中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可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同时也容易软件实现.为此通过对教育评价信息的模糊算法研究,给出了教育评价体系中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模式... 在教育信息处理系统和教育评价理论体系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来处理教育信息中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可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同时也容易软件实现.为此通过对教育评价信息的模糊算法研究,给出了教育评价体系中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模式,并结合示例设计了相应的算法流程和技术实现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质量 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同对抑郁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量:7
19
作者 严磊 原毅仁 +2 位作者 王娟 张艳红 杨林川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社会认同作为个体在群际和内群体层面的社会联结,总体上对抑郁产生了积极影响,表现为认同程度、认同重要性、认同群体数量以及认同变化的影响等4个方面。现有研究从需求、认知和行为层面探讨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并检验了身份... 社会认同作为个体在群际和内群体层面的社会联结,总体上对抑郁产生了积极影响,表现为认同程度、认同重要性、认同群体数量以及认同变化的影响等4个方面。现有研究从需求、认知和行为层面探讨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中介因素,并检验了身份认同动机和消极群体评价两个调节因素。社会认同视角下的4种理论分别从社会医治、心理资源、认同变化以及认同层次等不同角度解释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心理机制。未来应厘清社会认同对抑郁的深层影响机制,重视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调节因素,及建构社会认同影响抑郁的能动−共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 抑郁 社会医治 心理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成绩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蒋京川 刘华山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1,共4页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湖北武汉市348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动机氛围与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相关联,成绩动机氛围与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相关联;(2...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湖北武汉市348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动机氛围与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相关联,成绩动机氛围与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相关联;(2)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取得良好成绩;(3)班级动机氛围和个体目标定向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4)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成绩动机氛围和成绩回避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就目标定向 班级动机氛围 学习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