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杂环卡宾金属配合物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卢倩倩 刘英 +4 位作者 严密 刘彬彬 蔡轶 王君 邹黎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2期31-34,46,共5页
自Arduengo在1991年首次成功分离到稳定的游离N-杂环卡宾化合物(NHC)以来,其作为过渡金属配合物新型配体的研究得到迅猛发展。NHC金属配合物除了在催化、合成和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外,在治疗方面的应用也值得特别关注。近年来研究发... 自Arduengo在1991年首次成功分离到稳定的游离N-杂环卡宾化合物(NHC)以来,其作为过渡金属配合物新型配体的研究得到迅猛发展。NHC金属配合物除了在催化、合成和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外,在治疗方面的应用也值得特别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NHC-金属配合物在抗肿瘤和抗微生物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就NHC-金(Au)、NHC-银(Ag)、NHC-钯(Pd)、NHC-铂的抗恶性肿瘤增殖活性及NHC-Au、NHC-Ag、NHC-Pd的抗微生物活性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杂环卡宾化合物 N-杂环卡宾金属 抗肿瘤 抗菌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chac1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在髓系造血中的功能研究
2
作者 陈紫涵 周静 +1 位作者 王德成 晏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2,共10页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chac1基因的三个外显子上设计了3条sgRNA并通过测序及qRT-PCR检测其敲除效率。苏丹黑染色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野生型和chac1突变型斑马鱼幼鱼的中性粒细胞数量;qRT-PCR检测突变斑马鱼髓系造血相关因子。结果显示:chac1是母源基因,在受精后0~3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时其表达量较高,之后随着母本基因的影响逐渐变小,chac1的mRNA表达量下降;在斑马鱼成鱼中,其在肌肉、卵巢、脑中高表达;此外,突变型斑马鱼较野生型斑马鱼相比,其苏丹黑染色阳性信号更多;chac1突变后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mRNA水平上调。综上,chac1为母源基因,其缺失会促进早期中性粒细胞的发育并伴随着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c1 斑马鱼(Danio rerio) 髓系造血 中性粒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钙网蛋白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蛋白纯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朋 秦松 +1 位作者 覃艳艳 邹黎黎 《巴楚医学》 201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钙网蛋白(CRT)原核表达质粒并优化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条件。方法:采用RT-PCR从总RNAs中克隆小鼠CRT的cDNA并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15b-CRT)。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检测在不同温度,不同诱导时... 目的:构建重组钙网蛋白(CRT)原核表达质粒并优化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条件。方法:采用RT-PCR从总RNAs中克隆小鼠CRT的cDNA并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15b-CRT)。将构建成功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检测在不同温度,不同诱导时间及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条件下重组CRT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重组CRT原核表达载体;诱导重组CRT的最佳条件是不加IPTG在30℃培养20h,此条件下重组蛋白表达水平比加入IPTG诱导高大约6.29倍;经过镍柱纯化后的CRT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被特异性抗体识别。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内表达重组CRT并明确了其最佳的表达条件,这种方法的建立为后续CRT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网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梦庭 韩美文 +1 位作者 万兵 王磊 《巴楚医学》 2018年第3期51-55,共5页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增强及其他常规检查,对比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患者疾病类型及影...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CT平扫增强及其他常规检查,对比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患者疾病类型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有22例为中央型肺癌,11例为周围型肺癌,15例为腺癌,7例是鳞癌,11例为小细胞型肺癌。其中发现13例并发脑或全身转移。纵隔中央型肺癌在肺门处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改变,肿瘤病灶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分叶状改变,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周围型肺癌部分病例伴有纵隔处软组织影、胸膜及叶间裂增厚。结论:不同类型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各异,可为后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型肺癌 影像学表现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