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gals3在分枝杆菌感染与肉芽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宋璟瑞 王磊 +9 位作者 张丁 张啸尘 丁才荣 闻馨 周静 陈紫涵 杜德兵 李丹 金柱 王德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519,共8页
目的:研究宿主Lgals3分子在分枝杆菌感染与肉芽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Lgals3在H37Rv气溶胶感染的小鼠、家兔肺组织及临床结核病(TB)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分布;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gals3基因全身敲除(lgals3^(−/−))小鼠... 目的:研究宿主Lgals3分子在分枝杆菌感染与肉芽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Lgals3在H37Rv气溶胶感染的小鼠、家兔肺组织及临床结核病(TB)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分布;运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gals3基因全身敲除(lgals3^(−/−))小鼠,并建立lgals3^(−/−)小鼠海分枝杆菌(Mm)尾静脉感染模型,观察小鼠尾组织损伤与脓肿形成,比较尾部大体病变;HE染色观察小鼠尾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肉芽肿形成差异;抗酸染色观察细菌分布;小鼠尾组织匀浆铺板接种于7H10-OADC培养基后比较菌载量;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比较小鼠尾组织中Lgals3和TGF-β、MMP-9的表达与分布。结果:H37Rv气溶胶感染的小鼠、兔子肺组织及临床结核患者肉芽肿区域中Lgals3呈强阳性表达。应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获得lgals3^(−/−)小鼠;Mm感染后,lgals3^(+/+)小鼠尾组织出现明显的渐进性脓肿及溃疡,而lgals3^(−/−)小鼠仅出现散在的小面积脓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观察发现lgals3^(+/+)小鼠感染Mm后伴随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且形成典型肉芽肿样病变,而lgals3^(−/−)小鼠仅有少量炎症细胞分布。组织匀浆铺板计数发现,相较于lgals3^(+/+)小鼠,lgals3^(−/−)小鼠菌载量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lgals3^(+/+)小鼠感染Mm后Lgals3在肉芽肿区域内呈弥散分布,TGF-β和MMP-9表达上调并呈强阳性表达;lgals3^(−/−)小鼠仅检测到少量TGF-β和MMP-9。结论:Mm感染可诱导宿主Lgals3的表达,并在TGF-β和MMP-9协同作用下促进肉芽肿形成,帮助细菌逃避早期宿主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海分枝杆菌 炎症因子 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1对海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宿主炎症反应及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2
作者 丁才荣 韩珊珊 +5 位作者 张丁 闻馨 宋璟瑞 杜德兵 李丹(指导) 王德成(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讨Tet1分子在海分枝杆菌(Mm)感染小鼠过程中对宿主炎症反应及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SPF级Tet1野生型(Tet1^(+/+))和Tet1基因敲除小鼠(Tet1^(-/-))尾静脉接种相同数量的Mm,建立小鼠尾静脉感染模型。观察记录小鼠尾部大体病变... 目的:探讨Tet1分子在海分枝杆菌(Mm)感染小鼠过程中对宿主炎症反应及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SPF级Tet1野生型(Tet1^(+/+))和Tet1基因敲除小鼠(Tet1^(-/-))尾静脉接种相同数量的Mm,建立小鼠尾静脉感染模型。观察记录小鼠尾部大体病变,取鼠尾组织匀浆铺板培养比较菌载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抗酸染色检测细菌分布;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尾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差异;免疫组化检测肥大细胞活化标志物类胰蛋白酶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及分布差异。结果:尾静脉接种Mm后,Tet1^(+/+)小鼠尾组织出现渐进性脓肿和明显溃烂,而Tet1^(-/-)组小鼠尾巴仅发生散在性小面积肿胀;菌落计数发现Tet1^(+/+)小鼠细菌负荷逐渐增加,而Tet1^(-/-)小鼠菌载量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Tet1^(+/+)小鼠尾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及真皮层胶原纤维断裂,且形成肉芽肿样病变,而Tet1^(-/-)小鼠镜下观察仅有炎症细胞散在分布;抗酸染色可见红色杆菌分布;甲苯胺蓝染色观察Tet1^(-/-)小鼠大多数肥大细胞结构完整,而Tet1^(+/+)小鼠尾组织中大量肥大细胞不完整且有颗粒物质释放;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类胰蛋白酶和5-HT的表达在Tet1^(+/+)小鼠中明显增加,而在Tet1^(-/-)小鼠尾组织中阳性信号很弱。结论:Tet1缺失可降低肥大细胞的活化与脱颗粒,并缓解Mm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及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Tet1 肥大细胞 活化 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ST23流行株皮肤脓肿感染及肥大细胞动态变化观察
3
作者 雷志强 刘冰靥 +3 位作者 张丁 鲁波勇 韩莉 王德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 ST23型流行株经小鼠皮肤脓肿感染后的脓肿形成过程及肥大细胞动态变化。本研究将6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PBS对照组、KP常规感染组与免疫抑制KP感染组,同时取20只My D88KO小鼠接种KP作为免疫功能缺失... 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 ST23型流行株经小鼠皮肤脓肿感染后的脓肿形成过程及肥大细胞动态变化。本研究将6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PBS对照组、KP常规感染组与免疫抑制KP感染组,同时取20只My D88KO小鼠接种KP作为免疫功能缺失感染组。除对照组外所有感染组小鼠均分别皮下接种50μL ST23型KP菌株悬液(5×10~8cfu/只),对各组小鼠皮肤变化进行时相性观察;同时取各组小鼠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比较肥大细胞在小鼠体内释放的主要介质的分布与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接种KP的小鼠皮肤均有典型脓肿形成,并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皮肤脓肿体积逐渐增大;接种KP的正常C57BL/6小鼠皮肤脓肿较快自愈,而My D88KO小鼠皮肤脓肿自愈延后;组织病理学显示感染KP后常规组与免疫抑制剂处理的小鼠真皮层胶原纤维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脓肿区域有明显的肥大细胞及主要炎性介质的分布;同时显示My D88KO组小鼠皮肤有明显的组织病理损伤;而PBS对照组各方面均正常。本研究建立了KP小鼠皮肤脓肿感染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KP皮肤感染的病原特性和发病机制等提供小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ST23 皮肤脓肿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布硒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靖轩 王朋 +2 位作者 袁春玲 王君 邹黎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依布硒啉(ebselen,EbS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脂溶性含硒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EbSe作为含硒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研究者们对其展开了最为深入的研究。早期研究证明,EbSe能通过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过程维... 依布硒啉(ebselen,EbS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脂溶性含硒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EbSe作为含硒化合物的典型代表,研究者们对其展开了最为深入的研究。早期研究证明,EbSe能通过清除细胞内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等过程维持多种组织的生理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bSe的含硒基团可影响底物的蛋白质半胱氨酸残基活性,使其潜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人体多个系统的疾病治疗中表现出优良的潜在应用前景。此外,最新研究证实,EbSe还在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中显示出强大的活性。基于此,本文将EbSe多样的药理活性及其相关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给科研与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布硒啉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抗骨肉瘤细胞增殖及增强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童晨曦 姜晓玲 +3 位作者 刘美 陈昌蓉 曾艳 宋银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337-2342,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骨肉瘤K7M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增强其免疫原性的潜力。方法:RES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RT-qPCR检测细胞Mcl-1、Xiap、Kras、Bcl-2、CyclinE1、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骨肉瘤K7M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增强其免疫原性的潜力。方法:RES处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RT-qPCR检测细胞Mcl-1、Xiap、Kras、Bcl-2、CyclinE1、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Mcl-1、Xiap、Kras、Bcl-2、CyclinE1、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流式检测体内外K7M2细胞MHC分子表达情况。结果:RES能抑制K7M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降低K7M2细胞中Mcl-1、Xiap、Kras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强CyclinE1、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另外,RES在体内外均能增强K7M2细胞系MHC分子的表达水平。结论:RES对骨肉瘤K7M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在体内外均显著增强K7M2细胞的免疫原性,RES具有治疗骨肉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骨肉瘤 免疫应答 K7M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荷骨肉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童晨曦 杨雪婷 +3 位作者 周恩俊 曾艳 陈昌蓉 宋银宏(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7-563,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抗荷骨肉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RES注射给药,每日观察体重及瘤体变化,RT-qPCR检测肿瘤细胞Xiap、Kras、Mcl-1、Bcl-2、CyclinE1、BAX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应蛋白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抗荷骨肉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RES注射给药,每日观察体重及瘤体变化,RT-qPCR检测肿瘤细胞Xiap、Kras、Mcl-1、Bcl-2、CyclinE1、BAX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应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外肿瘤细胞PD-L1表达,以及移植瘤组织中CD8+T细胞、NK细胞、NKT细胞、MDSCs和Treg细胞数量。结果:RES能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在体外增强而在体内降低了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下调肿瘤细胞Xiap、Kras、Mcl-1、Bcl-2、CyclinE1 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提高BAX mRNA及相应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降低MDSCs和Treg细胞百分比。结论:RES能显著抑制荷骨肉瘤小鼠移植瘤生长,其机制与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同时,RES能调节移植瘤中多种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骨肉瘤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NK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童晨曦 宋银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78-1580,1584,共4页
随着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的成功应用,CAR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用CAR修饰NK细胞(CAR-NK)同样有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力,特别是在实体瘤方面。CAR-NK细... 随着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的成功应用,CAR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用CAR修饰NK细胞(CAR-NK)同样有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力,特别是在实体瘤方面。CAR-NK细胞疗法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卵巢癌和乳腺癌等实体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且展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NK 实体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IN-1小分子抑制剂抗非小细胞肺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顺超 欧洁 +1 位作者 孙丽丹 吴红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561,共6页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AZIN-1)小分子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分析A549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A549细胞内鸟氨酸脱羧酶(ODC...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AZIN-1)小分子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分析A549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A549细胞内鸟氨酸脱羧酶(ODC)、鸟氨酸脱羧酶抗酶-1(AZ-1)和AZIN-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PI单染)分析A549细胞周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A549细胞内总多胺含量。结果AZIN-1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发生G0/G1周期阻滞,并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显著抑制AZIN-1和ODC的表达,干扰细胞内多胺代谢,降低细胞内总多胺含量。结论AZIN-1小分子抑制剂对A549细胞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干扰多胺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因子-1 小分子抑制剂 多胺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蛋白抑制剂dynasore的功能及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田振振 陈喆 +1 位作者 朱平 宋银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73-2279,共7页
发动蛋白(dynamin)超家族存在于所有细胞生命活动中,在胞膜构成、肌动蛋白束和先天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动蛋白作为该家族的主要成员,是一种多结构域的机械化学鸟苷三磷酸酶(guanosine triphosphatase,GTPase)蛋白,对鸟嘌呤核苷... 发动蛋白(dynamin)超家族存在于所有细胞生命活动中,在胞膜构成、肌动蛋白束和先天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发动蛋白作为该家族的主要成员,是一种多结构域的机械化学鸟苷三磷酸酶(guanosine triphosphatase,GTPase)蛋白,对鸟嘌呤核苷酸具有低亲和力、高基础水解率,能自组装成高阶螺旋结构^([1]),在包膜重塑、膜裂变和跨高尔基体出芽等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sore 发动蛋白 内吞作用 铁死亡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chac1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在髓系造血中的功能研究
10
作者 陈紫涵 周静 +1 位作者 王德成 晏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2,共10页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chac1基因的三个外显子上设计了3条sgRNA并通过测序及qRT-PCR检测其敲除效率。苏丹黑染色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野生型和chac1突变型斑马鱼幼鱼的中性粒细胞数量;qRT-PCR检测突变斑马鱼髓系造血相关因子。结果显示:chac1是母源基因,在受精后0~3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时其表达量较高,之后随着母本基因的影响逐渐变小,chac1的mRNA表达量下降;在斑马鱼成鱼中,其在肌肉、卵巢、脑中高表达;此外,突变型斑马鱼较野生型斑马鱼相比,其苏丹黑染色阳性信号更多;chac1突变后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mRNA水平上调。综上,chac1为母源基因,其缺失会促进早期中性粒细胞的发育并伴随着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c1 斑马鱼(Danio rerio) 髓系造血 中性粒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
11
作者 杨承忠 杨雨婷 +6 位作者 李海涛 陈围 陆子茜 彭建军 崔小娟 马雪梅 赵元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0-2108,共9页
为探究微卫星在黏孢子虫全基因组中的作用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在对“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微卫星分布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基因组完整型微卫星的筛选,共得到2195... 为探究微卫星在黏孢子虫全基因组中的作用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研究在对“鲻麻风病”病原鳞上碘泡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微卫星分布特征和规律。通过对基因组完整型微卫星的筛选,共得到21957个完整型微卫星,总长311751 bp,在全基因组中占0.3%。在6种微卫星重复类型中,单碱基重复类型的微卫星数量最多,占42.5%,其次是二碱基(26.0%)、三碱基(17.9%)、四碱基(12.5%)、五碱基(0.8%)和六碱基(0.4%)。得到位于外显子区的微卫星93个,分别定位于39个基因。GO注释结果显示,基因中涉及到生物过程的基因数量最多,其中最显著的条目是胞内细胞器组分。KEGG富集结果显示,基因共涉及到80条通路,其中集合管酸分泌物通路最为显著。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鳞上碘泡虫含有微卫星的外显子可能与体内生物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研究获得了黏孢子虫微卫星分布特征及规律方面的基础数据,将为黏孢子虫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分析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微卫星 分布特征 鳞上碘泡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依赖性胸腺萎缩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艳 宋银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932-2935,共4页
胸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这使老年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最新研究表明,FOXN1、脂肪、抗氧化酶、多种细胞因子以及激素等因素都与年龄依赖性胸腺萎缩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全面了解这些因素在胸腺萎缩中发挥... 胸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萎缩,这使老年人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最新研究表明,FOXN1、脂肪、抗氧化酶、多种细胞因子以及激素等因素都与年龄依赖性胸腺萎缩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全面了解这些因素在胸腺萎缩中发挥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将为逆转及预防胸腺萎缩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年龄依赖性胸腺萎缩的相关因素及其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胸腺萎缩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小鼠胸腺T细胞不同亚群的变化及ROCK抑制剂对衰老小鼠胸腺再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艳 陈昌蓉 +5 位作者 姜晓玲 刘美 童晨曦 朱小康 宋银宏 杜德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研究各发育阶段小鼠胸腺细胞、胸腺上皮细胞(TEC)和脾脏中T细胞的变化,探索Rho相关卷曲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对衰老小鼠胸腺再生的作用。方法取幼年、青年、中年及老年期C57BL/6雌鼠的胸腺和脾脏,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胸腺细胞、TEC... 目的研究各发育阶段小鼠胸腺细胞、胸腺上皮细胞(TEC)和脾脏中T细胞的变化,探索Rho相关卷曲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对衰老小鼠胸腺再生的作用。方法取幼年、青年、中年及老年期C57BL/6雌鼠的胸腺和脾脏,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胸腺细胞、TEC及脾脏中T细胞亚群;ROCK抑制剂体外处理衰老进程中小鼠TEC,荧光酶联斑点分析仪观察细胞增殖情况;ROCK抑制剂处理20月龄衰老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细胞、TEC及脾脏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随月龄增加,胸腺细胞、TEC总数及各细胞亚群数量均显著降低;脾脏中总CD4^(+)T细胞及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性改变,但CD4+初始T细胞、CD8+初始T细胞和CD4+近期胸腺迁出细胞(RTE)在脾脏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ROCK抑制剂在体外促进衰老进程中小鼠TEC增殖,ROCK抑制剂在体内使衰老小鼠胸腺细胞、TEC以及外周脾脏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小鼠月龄增加,胸腺呈进行性退化。ROCK抑制剂可以显著缓解衰老小鼠胸腺的萎缩,促进衰老小鼠胸腺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胸腺上皮细胞 Rho相关卷曲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 衰老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鉴定及VNTR分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丹 胡晓红 +6 位作者 徐新娟 杜德兵 吴文艳 王德成 庄倩 陈志杰 金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238,共7页
目的研究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多态性和流行特征,揭示该地区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具有完整病例信息的结核分枝杆菌298株,进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用... 目的研究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多态性和流行特征,揭示该地区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具有完整病例信息的结核分枝杆菌298株,进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用扩增RD105缺失片段的多重PCR(DTM-PCR)鉴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应用优化的9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技术(VNTR)分析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多态性。结果29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260株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DTM-PCR鉴定发现北京基因型菌株140株(53.85%),非北京基因型菌株120株(46.15%)。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32.14%)高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NTR-9位点对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率为0.9985,成簇率为12.15%。结论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宜昌地区呈较高流行趋势,且北京基因型菌株耐药率更高。VNTR-9位点基因分型方法用于该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鉴别,能准确反映宜昌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北京基因型 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技术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姜晓玲 童晨曦 宋银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6-499,504,共5页
急性胰腺炎一直是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传统观点认为由于腺泡细胞内基因或环境异常,导致腺泡细胞损伤,进而引发胰腺内炎症反应。最近研究表明,尽管胰蛋白酶原激活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重要的启动因素,但持续的炎症反应... 急性胰腺炎一直是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传统观点认为由于腺泡细胞内基因或环境异常,导致腺泡细胞损伤,进而引发胰腺内炎症反应。最近研究表明,尽管胰蛋白酶原激活可能是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重要的启动因素,但持续的炎症反应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相关的细胞因子的激活、核因子-κB活化、细胞坏死及凋亡、肠道微生物易位等密切相关。核苷结合的寡聚作用域1的激活在核因子-κB和Ⅰ型干扰素的激活与产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急性胰腺炎最新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胆固醇的免疫调控作用及其对结核肉芽肿形成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爽 李丹 +3 位作者 宋璟瑞 闻馨 杜德兵 王德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91-1395,共5页
胆固醇25-羟化酶(CH25H)是一种内质网相关酶,可氧化胆固醇生成25-羟基胆固醇(25HC)。25HC是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唯一氧固醇,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免疫作用,包括抗病毒效应、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等。研究发现体内25HC高表达或体外... 胆固醇25-羟化酶(CH25H)是一种内质网相关酶,可氧化胆固醇生成25-羟基胆固醇(25HC)。25HC是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唯一氧固醇,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免疫作用,包括抗病毒效应、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等。研究发现体内25HC高表达或体外经25HC处理均能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肉芽肿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形成的特征性标志物,大量研究证实泡沫细胞参与肉芽肿形成的全过程,但CH25H/25HC通路及其介导巨噬细胞泡沫化在结核肉芽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文将对25HC的免疫调控进展进行讨论,并重点探究25HC在结核肉芽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研究结核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肉芽肿 泡沫细胞 25-羟基胆固醇 胆固醇25-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上皮细胞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的鉴定及免疫学特征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喜 曾艳 +6 位作者 陈昌蓉 李论 余祥 周永芹 王德成 邓亚光 宋银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86,共8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学特征。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打靶基因敲除技术,得到F0代的GSK-3β^(flox/flox)(GSK-3β^(f/f))... 目的构建并鉴定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评价其免疫学特征。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打靶基因敲除技术,得到F0代的GSK-3β^(flox/flox)(GSK-3β^(f/f))小鼠;再采用Cre-LoxP系统进行小鼠的繁殖;PCR鉴定,筛选出基因型为GSK-3β^(f/f)FoxN1-Cre^(+/-)(GSK-3β^(-/-))小鼠,即为在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的小鼠。观察基因敲除鼠的一般生物学特征、繁殖能力和子代存活率。应用HE染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技术,比较基因敲除鼠和野生型小鼠免疫器官结构、胸腺、脾及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比例及增殖能力差异。结果成功构建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与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相比,GSK-3β^(-/-)小鼠一般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异,子代存活率>90%;衰老进程中GSK-3β^(-/-)小鼠胸腺比WT小鼠体积大,胸腺指数高,胸腺细胞数量多;脾中的初始T细胞及近期迁移细胞数量也显著多于WT小鼠。结论成功构建了TECs特异性敲除GSK-3β基因小鼠模型。为研究GSK-3β基因在TECs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细胞 特异性敲除 GSK-3Β 免疫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Fbxw7敲低的Raw264.7稳定细胞株及其生理功能检测
18
作者 宋璟瑞 周爽 +5 位作者 闻馨 陈云飞 万梅 罗梁杰 杜德兵(指导) 王德成(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858-1863,共6页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Fbxw7表达抑制的Raw264.7稳定巨噬细胞株,并检测其生理功能。方法:转染Fbxw7_Cas9KO质粒到Raw264.7细胞,用含嘌呤霉素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克隆并筛选带荧光标记的细胞进一步培养;然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 目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Fbxw7表达抑制的Raw264.7稳定巨噬细胞株,并检测其生理功能。方法:转染Fbxw7_Cas9KO质粒到Raw264.7细胞,用含嘌呤霉素的培养基培养,挑取单克隆并筛选带荧光标记的细胞进一步培养;然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bxw7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Confocal进一步检测Fbxw7蛋白表达分布;测序分析基因突变情况;CCK-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Fbxw7基因敲低后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与凋亡率。结果:Fbxw7敲低组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Raw264.7细胞显著降低,Confocal观察发现敲低组Raw264.7细胞中Fbxw7蛋白表达微弱;测序结果显示Fbxw7敲低组存在多位点突变;Fbxw7敲低后Raw264.7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凋亡率增加。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实现Fbxw7基因在Raw264.7细胞稳定低表达,所筛选出的稳定细胞株可用于后续细胞水平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RAW264.7 转染 嘌呤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