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剑角蝗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次级代谢产物Secalonic acid A的分离及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小姣 邹坤 +5 位作者 尉小琴 程凡 覃慧林 贺海波 徐帮 涂璇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分离鉴定Penicillium oxalicum,并进行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研究;在前期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基础上,进行其毒性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分离鉴定Penicillium oxalicum,并进行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研究;在前期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基础上,进行其毒性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采用活性追踪法,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ecalonic acid A三个剂量给药组,每组10只,分别按照175、550、1 750mg/kg药物剂量(用橄榄油溶解),1次灌胃,灌胃体积为40mL/kg,逐日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计算LD50,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较高抗肿瘤活性的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Secalonic acid A给药后出现明显的活动异常,并随后相继死亡;肉眼观察可见肝脏表面呈红褐色,有少量出血点,胃肠臌胀,小肠充血扩张,其余器官肉眼观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学检查可见心、肝、肾、脾、胃、大小肠有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结论表明,在动物水平上发现Secalonic acid A具有较强的毒性,其毒性机制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oxalicum Secalonic ACID A 分离 小鼠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昆虫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玲芝 刘呈雄 +3 位作者 徐帮 陈剑锋 邹坤 郭志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6-310,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从昆虫共生真菌Alternaria sp.(Be-1)的发酵液分离得到7个代谢产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确定为4个环肽和3个聚酮类化合物,4-甲氧基格链孢酚(1),5'-methoxy-6-methyl-biphenyl-...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等方法从昆虫共生真菌Alternaria sp.(Be-1)的发酵液分离得到7个代谢产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确定为4个环肽和3个聚酮类化合物,4-甲氧基格链孢酚(1),5'-methoxy-6-methyl-biphenyl-3,4,3'-triol(2),altenusin(3),二氢腾毒素(4),腾毒素(5),环(4-羟基-脯-亮)二肽(6)和cyclo(L-Phenylalanine-trans-4-hydroxy-L-proline)(7)。测定了化合物1-7对抗肿瘤治疗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三种酪氨酸激酶(EGFR,VEGFR-1,c-Met)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3,6对EGFR,VEGFR-1,c-Met均具有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化合物6还有选择性抑制EGFR和c-Met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ernaria SP 昆虫内生真菌 环肽 聚酮 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郑燕丽 邹坤 +1 位作者 徐帮 程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研究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1,10-dihydroxy-8-methyl-dibenz[b,e]oxepin-6,... 研究中华剑角蝗肠道内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1,10-dihydroxy-8-methyl-dibenz[b,e]oxepin-6,11-dione(1),大黄酚(2),柳胺酚(3),邻乙酰氨基苯甲酸(4),3,5-bis-(4-hydroxyphenyl)-pyridine(5),对羟基苯乙酰胺(6),烟酸(7),环(丙氨酸-异亮氨酸)(8),环(丙氨酸-亮氨酸)(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剑角蝗 昆虫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PENICILLIUM oxalic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真菌巴西类壳小圆孢中环二肽类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蕾 胡圣璋 +2 位作者 刘呈雄 邹坤 郭志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8-1482,共5页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方法从昆虫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方法,结构确定为环(L-亮氨酸-L-酪氨酸)(1),环(L-色氨酸-L-... 利用正相和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反相HPLC等方法从昆虫共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环二肽类化合物,经NMR,MS及理化性质等方法,结构确定为环(L-亮氨酸-L-酪氨酸)(1),环(L-色氨酸-L-脯氨酸)(2),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3),环(L-脯氨酸-L-酪氨酸)(4),环(L-脯氨酸-L-亮氨酸)(5),环(L-亮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6),环(L-异亮氨酸-L-脯氨酸)(7),环(L-缬氨酸-L-脯氨酸)(8),环(L-亮氨酸-L-异亮氨酸)(9)。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类壳小圆孢 昆虫共生真菌 环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1-7)蒽醌类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新兰 徐颖 +3 位作者 潘冬瑞 张亮 郭志勇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1-7)采自红树植物秋茄树皮,在实验室150L规模下静置培养.反复进行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通过1D,2D NMR和EI-MS等手段鉴定5个蒽醌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代谢产物的结构.通过MTT法测试5个蒽醌类化... 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1-7)采自红树植物秋茄树皮,在实验室150L规模下静置培养.反复进行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通过1D,2D NMR和EI-MS等手段鉴定5个蒽醌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代谢产物的结构.通过MTT法测试5个蒽醌类化合物有抑制鼻咽癌细胞(KB,KBv)的活性,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1-5对鼻咽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蒽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陆内生真菌Xylariaceae sp.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燕丽 邹坤 程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2-396,共5页
研究了马陆肠道内生真菌Xylariaceae sp.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吩嗪-1-羧酸(1),肉桂酸(2),2-n-庚基-4-羟基喹啉(3),N-... 研究了马陆肠道内生真菌Xylariaceae sp.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单体化合物,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吩嗪-1-羧酸(1),肉桂酸(2),2-n-庚基-4-羟基喹啉(3),N-苯甲基氨基甲酸(4),酪醇(5),2,3-二羟基-1-(3-吲哚基)丙酮(6),3,4-二羟基苯甲酸(7),胸腺嘧啶(8),环(甘氨酸-苯丙氨酸)(9),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10),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11),环(甘氨酸-脯氨酸)(12),环(甘氨酸-亮氨酸)(13).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陆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XYLARIACEAE 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IV)分光光度法的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波 冯欣艳 +2 位作者 赵儒铭 赵良容 杨昌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于在H2SO4,Na2SO4介质中稳定存在的Ce(IV)的还原,在320 nm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e(IV)吸光度,建立还原率与样品浓度的剂量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针对5种结构相近的黄酮化合物... 基于在H2SO4,Na2SO4介质中稳定存在的Ce(IV)的还原,在320 nm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e(IV)吸光度,建立还原率与样品浓度的剂量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针对5种结构相近的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针对中药植物湖北旋覆花,抱石莲和吉祥草的提取物,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主体部位,但在旋覆花和抱石莲中,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更强,而在吉祥草中,乙酸乙酯部位明显强于正丁醇部位;此外,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不同,低温回流和超声提取均可提高效率,但超声提取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 min以内。本评价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检测限低,适合于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植物及活性部位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IV) 天然产物 吸光度 还原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让木内生真菌JR0203代谢产物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良立 苏香萍 +2 位作者 邓张双 刘士平 邹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对交让木内生真菌JR0203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对其代谢产物各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研究。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用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依次提取菌丝体,然后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DPPH·)法和Fe3+的还原力法测定各... 目的:对交让木内生真菌JR0203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并对其代谢产物各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的研究。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用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依次提取菌丝体,然后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DPPH·)法和Fe3+的还原力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交让木内生真菌JR0203滤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论:本文为寻找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让木 内生真菌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海棠水提物减轻乌头对心脏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兰庆 汪鋆植 +5 位作者 邓改改 李平媛 边宇 聂淞莹 柳杰 程凡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研究湖北海棠水提物对乌头中毒的影响,为湖北海棠的利用提供依据.小鼠灌服乌头水提物引起中毒,观察湖北海棠水提物对乌头中毒小鼠行为、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HPLC法测定乌头碱血药质量浓度,微板法测定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含量,探究减... 研究湖北海棠水提物对乌头中毒的影响,为湖北海棠的利用提供依据.小鼠灌服乌头水提物引起中毒,观察湖北海棠水提物对乌头中毒小鼠行为、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HPLC法测定乌头碱血药质量浓度,微板法测定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含量,探究减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预先给予湖北海棠水提物,小鼠心率失常明显改善,乌头碱血药质量浓度可降低至乌头组的30.2%;湖北海棠水提物与乌头水提物共培养心肌细胞,4h后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显著低于乌头组.故湖北海棠水提物能有效降低乌头对心脏的毒性,其作用与加强乌头中乌头碱等有毒物质代谢及直接保护心肌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海棠 乌头 水提物 毒性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蛩虫(Spirobolus bungii Brandt)共生菌SQ12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发贵 邓艾平 +3 位作者 杨进 郭志勇 程凡 邓张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2,共4页
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往往种类繁多、骨架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已成为发现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山蛩虫(Spirobolus bungii Brandt)共生菌SQ12为研究对象,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获得次生代谢产物,利用高效薄层色谱和高效液... 动植物内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往往种类繁多、骨架新颖、生物活性多样,已成为发现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山蛩虫(Spirobolus bungii Brandt)共生菌SQ12为研究对象,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获得次生代谢产物,利用高效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出5个化合物,借助ESIMS和NMR等技术鉴定为:S-dehydrocurvularin(1)、11-α-methoxycurvularin(2)、11-β-methoxycurvularin(3)、11-α-hydroxycurvularin(4)、11-β-hydroxycurvulari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蛩虫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聪 杨迪 +3 位作者 王雨 邹坤 胡为民 王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对红树植物木果楝来源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分析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学和化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 对红树植物木果楝来源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分析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学和化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bis-(2-ethylhexyl)-phthalate(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1-phenyl-1,2-ethanediol(3),tyrosol(4),单乙酸甘油酯(5),R-mevalonolactone(6),甘露醇(7),D-吡喃葡萄糖(8),亚油酸(9),3-methylbut-2-enyl-4-hydroxybenzoate(10).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球黑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风藤内生真菌PFT-2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12
作者 杨扬 苏香萍 +2 位作者 李则君 汪鋆植 邹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8-1031,970,共5页
采用DPPH·法及Fe3+还原力法对排风藤内生真菌PFT-2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首先测定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甲醇总提物的活性,然后测定菌丝体总提物各极性部位,即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和水层剩余... 采用DPPH·法及Fe3+还原力法对排风藤内生真菌PFT-2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首先测定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菌丝体甲醇总提物的活性,然后测定菌丝体总提物各极性部位,即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和水层剩余物部位的活性,同时以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内生真菌PFT-2菌丝体甲醇总提取物各样品抗氧化活性较强,尤其是甲醇提取物部位、丙酮提取物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它们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Vc相当,其中甲醇提取物部位IC50值为0.023 mg/m L,活性略高于VC,同时以上提取物对Fe3+也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风藤 内生真菌 发酵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杜英叶片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3
作者 吕朦朦 谭明慧 +4 位作者 路莉文 包尚松 郭志勇 邓张双 邹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2,共5页
采用共培养方法在室温下以固体方式培养杜英内生菌,培养40d,以乙酸乙酯萃取3次,其浸提物经过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方法纯化获得7个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运用NMR,MS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分别为daldinone A(1),alternar... 采用共培养方法在室温下以固体方式培养杜英内生菌,培养40d,以乙酸乙酯萃取3次,其浸提物经过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方法纯化获得7个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运用NMR,MS等光谱学方法鉴定,分别为daldinone A(1),alternariol(2),4-methylalternariol(3),alternuene(4),(E)-3-benzylidene-2-meth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5),(Z)-3-benzylidene-2-methylhexahydro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6),甘油三醋酸酯(7).化合物1-7是首次从杜英的内生菌中获得,化合物1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6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杜英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储对资丘木瓜质量影响研究
14
作者 胡浩宁 汪鋆植 +4 位作者 杨梦瑶 王苇秋 向兴立 史常雄 邓改改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优化资丘木瓜的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探究产地鲜储对资丘木瓜质量的影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木瓜项下方法测定鲜资丘木瓜和鲜储资丘木瓜加工后的药材质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分析鲜资丘木... 为优化资丘木瓜的产地初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探究产地鲜储对资丘木瓜质量的影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木瓜项下方法测定鲜资丘木瓜和鲜储资丘木瓜加工后的药材质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分析鲜资丘木瓜和鲜储资丘木瓜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鲜资丘木瓜和鲜储资丘木瓜加工后的药材质量无显著差异,符合药典标准。储藏后的资丘木瓜挥发油总量下降56.65%,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变化明显。储藏后挥发油中柠檬烯与左旋乙酸冰片酯含量显著提升,分别从27.13%提升至38.32%,从4.43%提升至28.43%,二者对青霉具有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柠檬烯与左旋乙酸冰片酯半数抑菌浓度均为0.16μL·mL^(-1)。资丘木瓜产地鲜储后药材主要质量指标稳定,为产地鲜储待加工提供了依据。资丘木瓜挥发性成分具有防霉变作用,有利于为资丘木瓜鲜储期质量稳定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丘木瓜 产地加工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油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种皮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及抗HIV-1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在留 李凤兰 +3 位作者 郑永唐 邹坤 张兴杰 汪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83,共11页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 利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Ⅰ(臭矢菜素B)、Ⅱ(秦皮素)、Ⅲ(秦皮苷),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无患子科中分离得到,Ⅱ、Ⅲ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通过对HIV-1ⅢB诱导感染C8166细胞致细胞病变的抑制试验及对HIV-1ⅢB感染MT4细胞的保护试验进行抗HIV-1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CC50〉200μg/mL,EC50为8.61~12.76μg/mL,选择指数(SI)〉15.67~23.23;对HIV-1ⅢB感染的MT4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种皮 香豆素 臭矢菜素B 秦皮苷 抗HIV—1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润楠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凡 徐帮 +2 位作者 郭玲芝 郭志勇 邹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5-699,724,共6页
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对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 Rehd.et Wils.)的干燥茎枝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 H NMR、13 C NMR、DEPT、CD)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从宜昌润楠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酚类化合物... 通过溶剂提取法和多种色谱方法对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 Rehd.et Wils.)的干燥茎枝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 H NMR、13 C NMR、DEPT、CD)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从宜昌润楠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R)-4′-羟基-5,7,3′-三甲氧基黄烷-3-醇(1),(2R,3R)-3-羟基-5,7-二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黄烷(2),(+)-儿茶素(3),(-)-表儿茶素(4),柚皮素(5),达维荚蒾苷元(6),反式对香豆酸(7),咖啡酸(8),阿魏酸(9),异阿魏酸(10),东莨菪素(11),异东莨菪素(12),胡椒基酸(13),香草酸(14),原儿茶酸(15),丁香酸(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润楠 酚类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2 位作者 陈可夫 范淑芳 李宪良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108,112,共3页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花生、大豆及甘蓝套种,采取金银花+花生+甘蓝、金银花+大豆+甘蓝2种模式,以不同幅宽种植套种作物。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种植中银一号,行间套种花生,金银花与花生的间距为90 cm,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公顷效益达100 ... 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花生、大豆及甘蓝套种,采取金银花+花生+甘蓝、金银花+大豆+甘蓝2种模式,以不同幅宽种植套种作物。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种植中银一号,行间套种花生,金银花与花生的间距为90 cm,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每公顷效益达100 416.70元;在金银花行间套种大豆不能显著提高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型金银花 中银一号 套种模式 花生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但飞君 鄢文芳 +2 位作者 褚立军 鲁文艳 蔡正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0,74,共4页
主要从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亚硝酸盐(NO2-)四个方面,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对DPPH.、O2-.、.OH、NO2-均具... 主要从清除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亚硝酸盐(NO2-)四个方面,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和不同极性部位对DPPH.、O2-.、.OH、NO2-均具有清除能力,其中乙醇提取物、正丁醇与乙酸乙酯中等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较强,而极性较小的石油醚部位和极性较大的水部位抗氧化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七 乙醇提取物 极性部位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型金银花与蔬菜套种栽培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晓玲 杨进 +2 位作者 陈可夫 范淑芳 李宪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9207-9208,共2页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型金银花 中银一号 套种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剑角蝗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中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帮 邹坤 +2 位作者 郭玲芝 刘呈雄 程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7-520,共4页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1)、asperpyrones A(2)、asperpyrones B(3)、asperpyrones C(4)、asperpyrones D(5)... 从中华剑角蝗肠道共生真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苯并吡喃酮二聚体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secalonic acid A(1)、asperpyrones A(2)、asperpyrones B(3)、asperpyrones C(4)、asperpyrones D(5)和aurasperone A(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菌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1.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剑角蝗 昆虫肠道真菌 PENICILLIUM oxalicum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