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大学体育馆室内声学环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运江 徐波 +1 位作者 李桂媛 周小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使房间具有合适的混响时间,是音质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三峡大学室内体育馆空场混响时间的测试及对满场混响时间的推算,给出了定量的音质评价.
关键词 三峡大学体育馆 声学环境 混响时间 音质设计 空场 满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学沙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姚云鹏 刘德富 +1 位作者 陈明曦 周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小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在国外已经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有了一些计算方法.结合三峡大学沙河河道环境需水,介绍了国外的生态...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最小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在国外已经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有了一些计算方法.结合三峡大学沙河河道环境需水,介绍了国外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 生态环境需水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自然观在校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净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61-3463,3465,共4页
结合三峡大学的校园规划,以生态自然观的视野探究校园规划的生态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练实践生态校园的具体方法,从而推动我国大学校园实现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综合发展,特别强调了精神生态对生态校园的重要意义,... 结合三峡大学的校园规划,以生态自然观的视野探究校园规划的生态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练实践生态校园的具体方法,从而推动我国大学校园实现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综合发展,特别强调了精神生态对生态校园的重要意义,为其他生态校园的设计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作用,从而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全球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观 校园规划 精神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年内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肖海 朱鸿宇 +5 位作者 张伦 刘德玉 向瑞 洪焕 杨悦舒 夏振尧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SEM结构方程模型以及PLS-PM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Dc随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高程的增大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高程为165~170m时达到最小;Dc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CR分析表明对Dc负向贡献度依次为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作为外生变量,通过调节次级因子(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关键因子MWD施加间接影响,进一步作用于Dc,MWD在路径中起到核心的中介作用,是Dc的核心影响因子.本文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三峡水库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三峡水库消落带 时空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学图书馆人工照明光环境研究
5
作者 徐波 柴锐 +3 位作者 李运江 石博 吴昊 林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432-434,448,共4页
采用JD-3型照度计,对三峡大学图书馆阅览区工作面上的人工照明光环境进行测量,从数量上比较科学地得出了该馆的照度数值.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与现行的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后,得出照明度严重不足的结论.通过对照明不足的现象进... 采用JD-3型照度计,对三峡大学图书馆阅览区工作面上的人工照明光环境进行测量,从数量上比较科学地得出了该馆的照度数值.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与现行的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后,得出照明度严重不足的结论.通过对照明不足的现象进行研究后,提出改进方法和解决途径.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改进后,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明光环境 照度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纤维强化EICP加固三峡库区黏性紫色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海 王光辉 +3 位作者 张伦 张文琪 丁瑜 夏振尧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为探究棕榈纤维对脲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加固黏性土体抗剪性能的影响,本工作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对象,设置五个纤维掺量(0%、0.1%、0.2%、0.4%和0.8%,质量分数)和五个胶结液浓度(0 mol/L、0.5... 为探究棕榈纤维对脲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nzyme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加固黏性土体抗剪性能的影响,本工作以三峡库区紫色土为对象,设置五个纤维掺量(0%、0.1%、0.2%、0.4%和0.8%,质量分数)和五个胶结液浓度(0 mol/L、0.5 mol/L、1.0 mol/L、1.5 mol/L和2.0 mol/L),开展直剪实验,以纯紫色土试样为空白对照(CK),分析各试验条件下紫色土应力-应变曲线、黏聚力、内摩擦角和碳酸钙含量变化特征,阐明棕榈纤维对EICP加固黏性土体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并从微观角度揭示其强化机理。结果表明:相较于CK,纤维添加、EICP和纤维-EICP处理紫色土试样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分别提升1.63~7.54倍、3.39~8.75倍和0.61~18.61倍与0.13~0.27倍、0.12~0.20倍和0.17~0.35倍,总体上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纤维掺量和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0.1%~0.2%纤维掺量和1.5 mol/L胶结液浓度下抗剪强度最大。相较于CK处理,EICP和纤维-EICP处理紫色土试样的碳酸钙含量分别提升11.92~21.36倍和6.77~27.39倍,适量的纤维掺入促进碳酸钙生成。纤维掺入在EICP处理试样中形成“纤维-土颗粒-CaCO3”晶体网状结构,不仅提高试样强度,还使试样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研究结果表明棕榈纤维掺入能够强化EICP处理紫色土抗剪性能,可为三峡库区紫色土绿色加固及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 棕榈纤维 紫色土 黏聚力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斜坡单元和信息量-逻辑回归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三峡库区香溪河与咤溪河流域为例
7
作者 蔡环宇 易庆林 +2 位作者 邓茂林 宋雨航 费霈妍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0-1101,共12页
三峡库区香溪河、咤溪河流域滑坡灾害频发,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及水陆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为探究该区域滑坡发育情况及成因,选取高程、高差、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涉水度、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降雨量、土地利... 三峡库区香溪河、咤溪河流域滑坡灾害频发,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及水陆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为探究该区域滑坡发育情况及成因,选取高程、高差、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涉水度、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降雨量、土地利用等11个影响因子,以斜坡单元为评价单元,基于ArcGIS,以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1)降雨量和岩组与滑坡发育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2)因地质构造和岩组的差异,两河流域的滑坡易发性显著不同,香溪河右岸较高,左岸南段较高、北段较低,而咤溪河两岸均为高易发及以上;(3)易发性等级与距河流距离呈现出显著负相关;(4)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易发性等级大多较高;(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评价结果精度为0.840,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滑坡的发生,以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与实际情况更加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单元 信息量 逻辑回归 滑坡 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地下水动态迁移规律及变形机理——以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为例
8
作者 邓茂林 梁之康 +6 位作者 王国法 汪标 周露露 万航 彭旭 苏鹏民 朱晓涵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222,共8页
库水升降及降雨引起库岸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动态升降是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变形破坏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近7 a监测数据、勘察资料等,研究了降雨、库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坡体变形对地下水的响应机... 库水升降及降雨引起库岸地下水动态变化,地下水动态升降是顺层碎裂岩质滑坡变形破坏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通过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近7 a监测数据、勘察资料等,研究了降雨、库水位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坡体变形对地下水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①地下水升降明显先于坡体变形,由降雨和库水位来预测地下水位,可进一步判断坡体变形情况,这为滑坡预警预报提供了有力依据。②当坡体前部地下水位超过最高库水位(175 m)时,坡体变形在浮托减重效应影响下,动水压力作用逐渐增强。③获得了降雨抬升地下水位的阈值,持续降雨10 d降雨量达150 mm,坡体前部地下水位抬升3.22~6.88 m;30 d内降雨量300 mm,坡体前部地下水位抬升10 m左右。④2017年10—12月,前部平台QSK1钻孔地下水位高达184.2 m,比库水位(175 m)高近10 m,72 d坡体位移量为88.5 mm。该研究成果为库区顺层岩质滑坡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和库水调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降雨 库水位 碎裂顺层岩质滑坡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逆向岩质岸坡塌岸-滑坡破坏机理研究
9
作者 李杨 赵海林 +2 位作者 黄波林 李宏林 许凯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现阶段大多数逆向岩质岸坡倾倒失稳破坏均被解释为受倾角和结构面控制的渐进式整体失稳破坏机制,但据调查表明一些库区逆向岸坡倾倒变形加剧或失稳前,都普遍存在前缘塌岸现象。为深入研究塌岸约束条件下塌岸-滑坡破坏机制及灾变过程,以... 现阶段大多数逆向岩质岸坡倾倒失稳破坏均被解释为受倾角和结构面控制的渐进式整体失稳破坏机制,但据调查表明一些库区逆向岸坡倾倒变形加剧或失稳前,都普遍存在前缘塌岸现象。为深入研究塌岸约束条件下塌岸-滑坡破坏机制及灾变过程,以三峡库区巫峡段龚家坊滑坡为例构建二维物理模型,开展典型逆向岩质岸坡在库水位侵蚀下发生塌岸-滑坡破坏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滑坡失稳演化过程中,塌岸改变了坡形、坡体结构、应力分布,并且为上部变形体提供了重要临空条件,是逆向岩质岸坡滑坡破坏的灾变加速诱因。(2)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反倾岩层重力时效的累计下弯曲倾倒产生大量拉张裂隙,蓄水后纵横两向裂隙逐渐在塌岸的影响下产出并贯通形成多级滑面。(3)塌岸-滑坡链式演化过程中,塌岸发生前岸坡各点的应力、位移均无明显波动,塌岸发生后坡内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坡表变形,破裂面逐步贯通。(4)不同深度的坡脚侵蚀区在塌岸-滑坡演化过程中,失稳坡体均有明显的分级滑移现象。滑移前,侵蚀区顶部岩梁在上覆荷载的挤压下,岩层层理面累计弯曲角度达到15°~23°时,斜坡后缘卸荷裂缝发育,进一步贯通形成深度约为侵蚀区深度2.5~3倍的滑面。(5)滑坡破坏规模与坡脚侵蚀深度正相关,坡脚侵蚀深度深,塌岸出现越早,形成潜在破坏区范围越大,岩层变形破坏过程中弯曲滑移现象越明显。相关成果可为库区逆向岩质岸坡倾倒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新视野,为库区类似岸坡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逆向岩质岸坡 二维模型试验 变形破坏机理 塌岸-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消落带灰岩质量劣化特征
10
作者 张钟远 谭磊 +4 位作者 赵鹏 余姝 白林丰 曾德强 靳鹏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文章以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消落带灰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调查、回弹试验、声波波速测试、干湿循环试验和CT扫描等多源方法与技术,开展岩体(岩石)质量劣化、强度变化、微观劣化规律分析,系统研究该类岩体劣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 文章以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消落带灰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调查、回弹试验、声波波速测试、干湿循环试验和CT扫描等多源方法与技术,开展岩体(岩石)质量劣化、强度变化、微观劣化规律分析,系统研究该类岩体劣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瞿塘峡至巫峡段灰岩劣化现象主要有裂隙扩展与新生、溶蚀/潜蚀和机械侵蚀3种类型;经历库水位升降周期后,库水位变动带岩体强度降低明显,且有浅表层劣化快、深层劣化较慢的规律;干湿循环条件下结构面、裂隙等缺陷的存在是岸坡岩体劣化的控制性因素;应力对裂隙的扩展作用要远大于溶蚀作用,岩体遭受劣化的主要机制是水流的溶蚀作用与应力断裂,其中应力是裂隙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岩石劣化过程中裂隙动态演化过程依次为表面孔隙增多,裂隙逐渐由表及里扩展延伸,岩样内部孔隙明显大幅度增多,裂隙结构面再扩展并不断增加其孔隙度使得裂隙显化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岩溶岸坡 水岩作用 岩体劣化 干湿循环试验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也纳应用科技大学ENERGYbase大楼简析——奥地利首个绿色生态示范办公建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运江 王小姣 +2 位作者 Christoph MUSS 唐小虎 许华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82-84,共3页
通过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对奥地利首个绿色生态示范办公建筑—维也纳ENERGYbase大楼设计理念、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生态技术设计手段进行了介绍,以使国内建筑师对欧洲生态节能建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 维也纳能源基地大楼 绿色建筑 办公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固化三峡库区黏性紫色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振尧 董欣慧 +6 位作者 胡欢 张伦 朱志恩 闫茹冰 刘畅 徐萌苒 肖海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三峡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是一种具有能耗低、无污染且可持续等优点的土体加固技术。黏性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孔隙较小,而MICP对其加固效果尚不明确。设置不同巴氏芽孢杆菌菌液浓度(OD_(600)... 三峡库区自然灾害频发,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是一种具有能耗低、无污染且可持续等优点的土体加固技术。黏性紫色土是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孔隙较小,而MICP对其加固效果尚不明确。设置不同巴氏芽孢杆菌菌液浓度(OD_(600)为0、0.5、1.0、1.5)和胶结液浓度(0、0.5、1.0、1.5、2.0 mol/L)组合,对土壤试样进行MICP固化处理。开展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各试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弹性模量和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并利用扫描电镜测试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固定菌液浓度或胶结液浓度时,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及黏聚力均随胶结液浓度或菌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适菌液与胶结液浓度组合为菌液OD_(600)=1.0和胶结液1.5 mol/L。平均内摩擦角随胶结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而胶结液浓度不变时,在菌液浓度OD_(600)=0.5或1.0时达到最高。固化后试样抗剪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及内摩擦角最大分别提高62.59%、50.18%、119.50%和10.33%(226.00 kPa、6.44 MPa、48.30 kPa和26.7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MICP加固紫色土形成了大量球状碳酸钙晶体和片状碳酸钙晶体,分布于土壤颗粒表面和间隙中起胶结作用并增加土颗粒表面粗糙度,从而提升了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MICP可以有效提高紫色土的强度,在菌液浓度为OD_(600)=1.0和胶结液浓度1.5 mol/L组合时加固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土壤加固 黏性紫色土 微观结构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万县复向斜构造特征及其与地质灾害分布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岚 许晓亮 +1 位作者 周准 张凯元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万县复向斜位于川东褶皱带与大巴山-大洪山构造带复合部位,前人侧重于基础地质及页燃气勘探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于万县向斜局部构造特征与地质灾害的内在关系的研究尚少.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部分滑坡的勘察资料,采用构造... 万县复向斜位于川东褶皱带与大巴山-大洪山构造带复合部位,前人侧重于基础地质及页燃气勘探相关领域的研究,对于万县向斜局部构造特征与地质灾害的内在关系的研究尚少.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部分滑坡的勘察资料,采用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万县向斜局部构造对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将万县向斜内部分为:西部NE向构造叠加构造区域;中部故陵向斜轴迹NE向区域;东部故陵向斜轴迹近EW向区域(也是故陵向斜翘倾消亡部位).与局部构造相对应,将内部地质灾害同样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区域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西部地质灾害发育规模小,主要集中于局部纵谷地段;中部地质灾害集中于长江北岸,岩层陡缓倾角转化带的存在对地质灾害的规模起到了控制作用;东部地质灾害集中于长江南岸,除岩层陡缓倾角转化带的存在对地质灾害的规模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以外,斜坡坡长和岩层产状中陡倾的特点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样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阐明了万县复向斜内部构造特征与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对研究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县向斜 地质灾害 滑坡 局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方法探究——以三峡库区某生态系统试验站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彧 李运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81-83,共3页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场地环境、建筑安全性、功能性以及绿色建筑技术,运用专业软件对某生态系统试验站设计效果进行评估和优化,使其满足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探索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融合的合理方法.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山地办公建筑 绿色建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含量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冰琴 胡鑫凯 +5 位作者 高儒章 施伟豪 张兴凤 朱万庆 夏振尧 许文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7,共11页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坡耕地土壤浅薄化和砾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对含碎石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通过设置3个降雨...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坡耕地土壤浅薄化和砾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对含碎石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通过设置3个降雨梯度(60、90、120 mm/h)和4种碎石含量(0、10%、20%、30%),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各试验条件下含碎石土壤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碎石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以增大产流产沙量来促进氮磷流失,而对相应流失速率与流失浓度的变化规律影响较小,不同碎石含量下泥沙产量的变异系数更高,且泥沙中不同碎石含量下的氮磷流失量显著性差异更强(P<0.05);2)泥沙中累计磷流失量略微大于氮流失量,有效磷几乎不随泥沙流失,有效氮约占全氮流失量的15%;径流中氮素流失量几乎为磷素的10倍且以有效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75%,有效磷占总磷流失量的25%;3)不同碎石含量下有效氮流失规律大致相同,径流中硝态氮约占有效氮流失量的70%,而泥沙中则以铵态氮为主,约占65%;4)不同碎石含量下土壤中氮磷元素均以随侵蚀产沙流失为主,累计产沙量与氮磷元素随侵蚀产沙流失量均在20%碎石含量下达到极大值,10%碎石含量下流失量相对较小,因此泥沙库区坡耕地氮磷流失防治应以减少侵蚀产沙为主,注意大雨暴雨多发季节的水质监测与施肥控制。同时可对土中碎石进行清除使其保持在不高于10%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含碎石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氮磷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碎石含量 雨强 产流产沙 氮磷流失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数据的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时空变形演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铮 张国栋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三峡库区脆弱的地质环境、降雨及库水位升降作用,致使长江干(支)流滑坡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滑坡监测是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之一.以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为研究对象,以哨兵1号(Sentinel-1)数据为数据源,获取了木鱼包滑坡及其附... 三峡库区脆弱的地质环境、降雨及库水位升降作用,致使长江干(支)流滑坡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滑坡监测是地质灾害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之一.以三峡库区木鱼包滑坡为研究对象,以哨兵1号(Sentinel-1)数据为数据源,获取了木鱼包滑坡及其附近区域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的120景数据,使用时间序列InSAR分析方法,研究木鱼包滑坡时空形变演化特性,并与地基GNSS监测数据和地质调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BAS-InSAR与GNSS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演化趋势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InSAR分析结果与现场调查比对分析,SBAS-InSAR对滑坡边界及滑坡发展演化过程中较大变形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变形监测 时空演化 INSAR 木鱼包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牙根覆盖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波浪作用力和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海 张文琪 +4 位作者 夏振尧 刘子睿 张伦 杨悦舒 崔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0,共7页
波浪侵蚀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已严重威胁到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构建。植被修复可以实现水土保持和增强消落带稳定性目的,但关于在波浪作用于消落带上坡面时植物覆盖对波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和侵蚀量的影响及关系尚不明... 波浪侵蚀是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已严重威胁到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构建。植被修复可以实现水土保持和增强消落带稳定性目的,但关于在波浪作用于消落带上坡面时植物覆盖对波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和侵蚀量的影响及关系尚不明确。为此,设置3个波高(4、6和8 cm)、3个坡面条件(裸坡对照、30%狗牙根覆盖和60%狗牙根覆盖),开展模拟波浪试验,分析不同植被盖度对消落带波浪作用力和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裸坡时,随波高增加,波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分别增加3.80%~48.62%和13.12%~50.44%,侵蚀量增加0.88%~8.08%。存在植被时,对比裸坡,随波高增加,波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分别降低2.98%~220.17%和15.47%~75.64%,侵蚀量则降低29.31%~80.83%。植物可以通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消散波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消落带受波浪作用的耐受性,进而有效降低波浪造成的侵蚀量。以上结果加深了在波浪作用于紫色土消落带坡面时狗牙根覆盖与波浪作用力与侵蚀量关系的理解,为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波浪 波压力 孔隙水压力 波浪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in Transformer目标全景分割的三峡库首土质滑坡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志勇 黄海峰 +4 位作者 李清清 周红 张瑞 柳青 董志鸿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5,共10页
【目的】滑坡识别是解决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的关键。尤其人工智能是深度学习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领域,但对于多植被山区复杂环境下的滑坡隐患识别,存在着模型单一、精度较差等问题。【方法】故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win Transf... 【目的】滑坡识别是解决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的关键。尤其人工智能是深度学习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目标识别领域,但对于多植被山区复杂环境下的滑坡隐患识别,存在着模型单一、精度较差等问题。【方法】故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win Transformer(Shift Windows Transformer)作为骨干网络结合目标全景分割的智能识别方法,对三峡库首区域土质滑坡开展识别。将三峡库首的485处土质滑坡制作成样本集,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加载进Swin Transformer模型中进行训练,模型采用自注意力机制对训练集提取特征,构建特征图,测试集验证特征图的识别精度,保留识别精度最高的特征图。最终以此实现滑坡目标与背景区域的有效区分进而完成隐患识别,同时与DeepLab V3模型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Swin Transformer模型在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上都要高于DeepLab V3模型,在三峡库首的试验中准确率可以达到83.55%,单张图片预测时间为0.18 s。【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多植被山区复杂环境下快速识别土质滑坡,可为多植被山区的滑坡灾害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首 土质滑坡 Swin Transformer 全景分割 隐患识别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复活机理及韧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家旭 易庆林 +3 位作者 邓茂林 安知利 彭云飞 雷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8,共9页
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大量库岸古滑坡复活变形,引入“韧性变形”概念可很好地解释古滑坡在相似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变形响应情况。以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17 a的监测数据,分析古滑坡复活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韧性变形... 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大量库岸古滑坡复活变形,引入“韧性变形”概念可很好地解释古滑坡在相似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性变形响应情况。以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17 a的监测数据,分析古滑坡复活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韧性变形”机制。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三门洞滑坡为平缓堆积层古滑坡,自三峡水库蓄水后复活变形,前、中、后部变形主要为塌岸、拉张裂缝或坍滑和拉张剪切裂缝;②在库水位下降期间,滑坡的变形对库水位的快速下降响应敏感,库水在低水位运行和上升期间,滑坡变形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尤其是连续性强降雨,可引发滑坡持续性变形;③滑坡发生“韧性变形”时,滑体内部经历一次密实过程,使得土体的密度增大,内聚力增强,提高了土体的抗剪能力,在一段时间内拥有抵抗下次变形的力量。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滑坡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复活机理 韧性变形 三门洞滑坡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县老林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康 张浪 +2 位作者 蒋根 杨开 肖诗荣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0,共8页
高填方边坡稳定问题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回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是其中一个主要难点.本文以巫山县新城区老林场高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地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原位重(Ⅱ)型动力触探、室内大型三轴试验以及反演... 高填方边坡稳定问题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回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是其中一个主要难点.本文以巫山县新城区老林场高填方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地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原位重(Ⅱ)型动力触探、室内大型三轴试验以及反演分析,对边坡回填土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稳定性系数和位移两方面进行了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研究认为:边坡压实碎石土,属粗粒土,黏聚力为零;土体摩擦角具有围压效应,随围压增加而降低,本边坡基覆面处回填土摩擦角较浅表部低2°左右;重(Ⅱ)型动力触探成果(40°)为摩擦角上限值,反演分析结果(32°)为其下限值,大型三轴实验成果(38.3°)为其基本值;刚体极限平衡分析表明,边坡整体稳定性好,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35;局部稳定性计算结果是除中段边坡饱和工况稳定性系数为1.245略低于1.35外,其余部分稳定性系数均大于1.35;FLAC3D模拟揭示,边坡中段坡体位移较大,最大总位移达13.19cm,最大水平位移达12.36cm,但未超出粗粒土边坡的一般容许位移经验值20cm,边坡稳定性较好;表层和浅表层失稳可能是边坡的主要失稳模式,建议采取护坡措施.本研究对同类高填方边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高填方边坡 碎石土 摩擦角 三轴试验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